古代妃子們是如何上廁所的?

kuaineinv


上廁所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嗎?難道古代的妃嬪公主們上個廁所還與眾不同?哈哈,還真就是不同,要是連個廁所都“上不好”,又怎能得到皇帝的萬千寵愛呢!先和大家說一位最具代表性的後宮妃子吧,她上廁所,那絕對是上出了一定的境界!再和大家談一談古代妃嬪上廁所的主流方式。

最奢華的“如廁”

歷史上享受過最高配版的廁所的人是誰呢?僅此一位,她便是清朝咸豐皇帝的妃子葉赫那拉·杏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歷史上名聲最為響亮的太后——慈禧太后。

說起慈禧上廁所,那可謂是變著法的玩高端!我們先來看看她上廁所最有名的一樣神器吧,其實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便盆(馬桶),但在慈禧那名為“官房”,名字很高大上,當然和普通人家的馬桶相比自然是非同一般啦。說起慈禧的這個“官房”,用價值連城來形容都不為過!做工精緻,極盡奢華,全部由檀香木打造,外表雕成一隻大壁虎,壁虎的四條腿就是官房的四條腿,壁虎的鼓肚是官房盆屜,尾巴是後把手,下頜是前把手,嘴微微張開,手紙就放在其中,壁虎的脊背正中有蓋子,打開後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在官房裡更是放有幹松香木細末,慈禧的大便一入盆便立馬滾入灰中,聞不到一絲臭味。

慈禧上廁所還有什麼高端玩法呢?你一定想不到,也不敢想!像我們常人上廁所肯定都不希望旁邊有人吧?不然渾身不自在,而慈禧卻恰恰相反,她上個廁所,身邊至少有四到五名宮女在一旁伺候著,有的負責請“官房”,有的負責寬衣解帶,有的負責拿擦屁股紙等等!而其中最大的亮點還屬這個擦屁股紙,慈禧對於用的這個手紙可謂是相當講究,且不說是精加工的細棉紙,為了讓慈禧用起來更加舒適,宮女們可沒少吃苦,因為還有一道人工工序!宮女首先得將棉織一格格的剪好,再用嘴含著水,均勻細緻地噴在紙上溼透,然後用烙鐵燙平,這樣弄下來棉織沒有一絲的毛刺,用著特別舒坦。

這便是慈禧上廁所的方式,有沒有被“折服”啊!

妃子們如廁的主流方式

當然,慈禧只不過是一個特例,古代妃子們的如廁自然是不像慈禧那般奢華的,但比起普通百姓那自然還是要高級多了。首先她們的廁所“裝修”自然是豪華些,其次便是有一些輔助性的香料,畢竟廁所是有臭味的嘛,想想那些妃子要是上個廁所臭燻燻的出來,還有哪個皇帝願意親近啊。《世說新語》便記載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西晉大將軍王敦被晉武帝招為武陽公主的駙馬,在新婚當晚就鬧了一個大笑話,怎麼回事呢?原來他體驗了一把公主的廁所,且不說裝飾的富麗堂皇,內設香囊,而且在廁所旁還有個裝有幹棗木箱,王敦還以為是“蹲坑食物”,就都給吃了,上完廁所後,又有侍女端來一盆水和一碗“澡豆”

王敦不知這是幹什麼,還以為是送的吃的,有將“澡豆”泡水直接喝了。原來之前的幹棗是用來塞鼻孔的,而水和澡豆是用來洗手的,哎,真是.......

而這種如廁的方式,也成為後來皇宮妃嬪們上廁所的一種主流!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我們現在對於上廁所的稱謂已經很開放了,直接就是撒尿或者拉翔。但是在中國古代,一般在說這些有點“汙穢”的詞的時候,總是會避諱一下。比如說“淨手”,又比如“出恭”,就連排放尾氣也被稱作“虛恭”。那麼,最講究禮儀的宮廷裡面,又是如何處理這消化系統的最後一道工序呢??

先秦時期,有關廁所最著名的軼事就是晉景公了。有人說他吃不到新麥子,他偏不信這個邪,結果在新麥子做好了端上來的時候,他滿心歡喜的覺得自己躲過一劫,便屁顛屁顛地去解手,結果在上廁所的時候他跌進了糞坑,被活活嗆死在裡面。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作為晉國國君的晉景公,廁所條件也不怎麼樣,可能就像如今一樣蹲在化糞池那兒就解決了。

到了漢朝,一開始也是和晉景公差不多,直到有一次漢高祖劉邦內急,直接在別人遞給他的一頂帽子裡解了手,遭到群臣的反對後從此下令,將嚴禁隨地大小便作為帝國法令之一。但是,受到用容器接納排洩物的啟發,便盆、便桶應運而生。

一開始的便桶被稱為“虎子”,據說是由於飛將軍李廣射死過老虎,為了表示他對老虎以及其背後的匈奴人的蔑視,李將軍便做了一個老虎式樣的容器,用它來排洩。

到了西晉,作為晉武帝駙馬的王敦曾親眼見識過皇家廁所的神奇:他在公主府的廁所裡,見到了便桶旁邊的箱子裡裝有幹棗,水盆旁還有豆子。不知道規矩的王敦以為是拿來當上廁所的吃食的,結果給吃得乾乾淨淨。後來他才知道,幹棗是塞鼻子的,豆子和水則是用來洗手的。

唐朝皇帝的祖先叫李虎,為了避諱,便將“虎子”改名為“馬子”,後來演變成了馬桶。到了五代十國,便桶的規格已經非常高。趙匡胤在滅後蜀以後,拿到了一隻鑲滿寶石和翡翠的寶器,一開始以為是酒樽,後來才得知是溺器。他感嘆,這樣的國家怎麼能不亡國啊!

清代的廁所,被稱為“官房”(日本的官房長官大概就是這個來歷)。官房一般為長方形,上有橢圓開口,可以用抽屜抽拉,基本除了沖水以外,和如今的抽水馬桶已經非常接近了。

而慈禧的官房,在孟森的筆下是這樣的:“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入水銀中,沒入無跡。外飾官錦絨緞為套,成一繡墩。”

作為中國古代可能是最著名的妃子,慈禧的溺器,也算是登峰造極了。



青言論史


上廁所是人們生存的頭等大事,畢竟“吃喝拉撒”中的“拉撒”就佔據了人們每天生活的一半時間。按照我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五穀輪迴之所”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地位很高。

其實歷朝各代的妃子們採取上廁所的方式,實際上也是華夏文明發展史的縮影。

在遠古時代,人們不會專門建一座廁所,而是直接找個無人的地方解決掉。記住,是找個無人的地方去方便,這就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標誌之一!

到了夏朝時開始出現了最早的廁所,但此時的人們把“天人合一”的思想發揮到極致,就是在豬圈上面搭一個簡易平臺,叫做“圂”,這種方式一直延續到西周末年,所以夏、商、周的妃子們是要蹲豬圈的。

在生產力低下的奴隸制社會,“人肥”的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



周平王動東遷洛陽後,此時的“周禮”早已經深入天下諸侯的骨髓,懂得羞愧就成了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再去蹲豬圈就太說不過去了,這個時候出現了專門倫蹲的地方,只是大號成了一門技術活。因為廁所雖然是單獨設置一處,但盛放“五穀輪迴之物”的是一口大缸,裡面放滿了水。

如廁時要蹲在缸邊,不僅要控制排洩物掉下大缸時,裡面的水不濺到屁股上;還要注意自己是否有低血糖,否則蹲久了起身時頭髮暈後會掉進缸中淹死。

《左傳》中就記載,晉景公就是在上大號時掉進糞缸淹死的。

當然我們的先人總是在不斷的摸索中走出一條文明大道。

正是有了晉景公這個倒黴蛋的先例,漢朝時的廁所有了很大的進步。

當時出現了石質蹲廁,右手邊設有扶手,非常的人性化,這簡直是低血糖的人的福音。

當然,皇宮中的后妃們也不用擔心自己沒有在宮鬥中死去,反而上廁所時被淹死了。

到了唐朝時,文明又有了進一步發展。此時的廁所已經完全出現了專門的房間,修成了槽子,裡面還用瓦片用來阻隔排洩物濺到白花花的屁股上。

這比起漢朝的妃子來說,唐朝的妃子幸福的不知道有多少,最起碼不用上完廁所就要洗澡換衣服了。

宋朝是我國曆史文化的又一高峰,廁所也上起了多式多樣,尿壺就是在宋朝開始出現的。

當時的尿壺有陶的、銅的、瓷的、木的,只要你能想到的,幾乎都能找到。

宋朝後妃們的幸福指數比起唐朝又進步了一大截。


當然,馬桶這樣的高級如廁方式,出現在了明清兩朝。

紫禁城的妃子們使用的馬桶稱為“官房”,她們存放馬桶的地方叫“淨房”,需要方便時叫宮女或太監傳來“官房”,放肆的排放出體內的排洩物。

這些深宮的女人,使用的馬桶圈上墊著香料或者布錦,馬桶上再放一個沒有坐板的凳子,如廁時坐在凳子上就可以了。

妃子們方便完後,馬桶會被宮女或太監取出來,倒入糞車,由專人統一運出紫禁城。

據史書記載:這些妃子們的排洩物,能被運出宮外的太監賣出大價錢,因為這是吃香的喝辣的貴人們的“人肥”。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比起老百姓的排洩物不知道要肥出多少倍。

明清時期后妃娘娘們的幸福指數,是之前任何王朝都無法相比的。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夏朝時期的廁所稱為圂,就是在豬圈上面搭一個簡易平臺,這是最早的如廁方式;春秋戰國以後有了宮殿後蹲豬圈就不合適了,於是變成了一口大缸,如廁時直接坐在大缸邊,但蹲在缸邊是個技術活,比如晉景公姬獳就是在如廁時掉糞缸裡淹死了。

圖為西漢梁孝王后陵墓出土的廁所,為蹲便入廁,為石質,右手邊還有扶手。

傳說漢高祖劉邦雖貴為漢朝開國君主,但做事還帶著痞氣,一次和大臣開會時內急,抓起頭上的帽子就地解決了,受劉邦啟發,漢朝的廁所越修越小;到了唐朝廁所修成了用牆隔開的方形,槽子裡還有瓦片用來阻隔尿水四濺。

古代女子用的夜壺。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964年滅後蜀,繳獲了一個光彩奪目的盆子,上面鑲滿珍珠、瑪瑙等寶石,一向節儉的趙匡胤對盆子愛不釋手,後來手下說這個盆子是當年後蜀孟知祥的便盆,趙匡胤大怒,但由此宋朝出現了便盆,陶的、銅的、瓷的、木的都有。

圖為清朝的便盆和便凳。

明清時期已開始使用馬桶了,皇帝妃子使用的馬桶稱為“官房”,每個主子的宮殿存放官房的地方叫“淨房”。需要方便時叫下人傳來“官房”,妃子們根據身份地位不同,如廁舒適度不同,但方法都一樣。馬桶裡墊著香料或者稻草,馬桶上放一箇中間挖空的坐凳,妃子們就坐在凳子上方便。

圖為重慶萬州保存至今的清代公廁,由條石砌成,只能男性使用。

方便完後馬桶被下人取出,倒入糞車,統一由專人運出紫禁城。清初小說《照世杯》記載清朝民間如廁已普及草紙了,而宮內的皇帝妃子們也是用紙,但用的是更加細膩光滑的廁紙,晚清宮女回憶錄《宮女談往錄》描述慈禧如廁用的紙叫白綿紙,又柔軟又幹淨。


圖文繪歷史


說妃子們如何上廁所就得明白一個詞,起夜。這是晚上起來尿尿的意思。在當時,每個大戶人家是有左右廂房的,分別住了兩個丫鬟,她們晚上是要值班的,而職責就是等著主人想尿尿的時候,端上夜壺。讓主人尿,尿完就得端走。尿尿的地方則有一個專門的隔間,這個隔間在屋子的後堂,主人可以選擇直接在自己屋子裡尿也可以去後堂方便,這也是最早的套房!主人方便完就叫通房丫鬟給端走,這樣不會臭。所以古代刺客都是從後堂進入的。

在古代,皇帝的女人是分等級給配丫鬟的。比如美人是有四名丫鬟的,妃子則有十六名丫鬟。她們就是兩人倒班,負責侍候妃子的起居,每班各有八個人。其中兩名是需要負責起夜的,也就是守著王妃房屋,這兩名專門守著王妃尿尿用的。因此,正常來說,王妃扣除兩個端尿壺的人以外還可以有六名隨從的。這六個人就有負責更衣的,負責倒茶水的,負責吃飯端盤子的,每樣兩人。


優己


古代的妃子是如何上廁所的?你看宮中那麼多宮女、太監,他們是做啥的?他們就是伺候皇宮裡的皇親國戚吃喝拉散的。因此妃子們如何上廁所呢,自然是宮女們將精美的馬桶拿上來,墊上柔軟的絲稠,然後妃子們坐上去解決問題;完事後宮女或者太監再用上等紙或者絲綢給妃子們將屁股擦乾淨,或者用清水洗乾淨。妃子們就是這樣上廁所的,一人要三四人人伺候呢。

一般的宮女上廁所則是上的公共廁所,那時的公共廁所通常是旱廁,也有水沖廁所。這些公共廁所定期有外面的百姓進來清理,也就是人們說的糞幫,他們就是專門處理城市裡的糞便的。《新白娘子傳奇》裡戚寶山的父親做的就是清理糞便的工作,《三少爺的劍》裡也有專門做糞便清除工作的人。當然宮女上廁所是沒有人伺候的,除非她升級成了皇帝的女人,否則她還得伺候別人嬪妃上廁所。

據說慈禧太后上廁所就有很多人伺候她:有搬梨花木馬桶的,有專門點香料的,有專門檫屁股的,還有專門端水淨手的,還有專門清理馬桶的人。因此光伺候慈禧太后衣食起居、吃喝拉散的人就有百人之多,每年耗費在這上面的銀兩數以百萬計。

有錢人的生活不是我等能想象的,從史書上的記載可以看出皇家貴人的生活真是窮奢極欲。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但是史書豐富了我的想象力。


大秦鐵鷹劍士


猶如女人如何清理月經,上廁所也是近似一部中國史。先說說我所見到的上廁所方式的轉變,那些年,在農村嘛,小便是木桶,大便是蹲糞坑(方形且深的坑旁邊蹲)。之後上學了,小便是尿池,大便是“一條溝”,又臭,又防流水。現在小便是小便器,大便是大便器,一些家裡是馬桶。



明清時候,原來是紫禁城,現在是故宮嘛,裡面沒有廁所,基本上用“馬桶”,另類的馬桶,椅子下面接一個盆子(或瓷器),簡稱“坐便器”,妃子皇帝所用的叫“官房”,由專門的太監宮女負責,放這玩意的地方叫“淨房”,太監宮女的則是“便盆”。



慈禧所用的“官房”豪華,檀香木做成,做工精細,外面刻著一隻栩栩如生的壁虎,官房外貌也似壁虎,“肚子”便放盆子,裡面裝著粉末的香木,東西進籠,沒有惡臭味,沒有響動。



先秦時期的人不叫上廁所,而是蹲豬圈,那叫“圂”,在豬圈上搭兩塊板子,居高臨下,著名的一種死法,就是“上廁所”淹死,這人是晉景公。發展到後期,又用一口大缸,人便坐在缸沿,這是個技術活,稍不注意飛濺起一點汙水,還有可能掉進去淹死。

漢朝的廁所開始往小發展,起因緣起劉邦,某次上朝,劉邦內急,為了不誤事,直接拿來文官的帽子當廁所用,受到啟發,廁所小了。在梁孝王之王后墓中,發現一廁間,石質的扶手,靴狀的腳踏石。在漢代,類似今天的農村,廁所普遍和豬圈相連。值得一說,那時候還有公共廁所,專人管理。

唐朝時,已經往坑廁方向發展了,都是現在的蹲廁,圍牆砌成方形,高端大氣,專門修建,專門裝修。宋朝跟唐朝也差不多,小戶人家修建不起坑廁,多是木桶,每一天還很有人來蒐集,衍生出一個叫做“傾腳頭”的職業,城市裡的公共廁所有“所長管理”,所以宋朝城市的衛生乾淨。而明清則少,清朝的要錢,隨處大小便,城市燻人。

說完上廁所的方式,再說如何擦屁股?

紙未發明前,用廁籌,擦屁股的“紙”,竹片或木頭製成,一些做工精緻,可重複利用多次,製作過程也是技術活,否則不舒服。以前農村很多都是竹片。



紙出現後,依舊是廁籌,技術不高,紙多用來記錄等,也可以用絲綢,後來用粗紙,然後是紙。慈禧用的紙是白棉紙,裁剪、熨平、噴溼後,慈禧太后才肯用。


非常茴香豆


早在先秦生活條件還沒有特別發達的時候是像往常農村蹲坑一樣的廁所,只不過據史書記載,人們大便時下方不是糞坑,而是豬圈,正好將所便之物供養豬仔。到了宋朝就開始出現夜壺這些便便的工具供皇宮使用,此外,從最近剛結局的熱播劇中也可以略知一二,皇宮中沒有專門的廁所,妃子和皇上都是使用便盆、恭桶等便器,

專門存放便器的地方就是魏瓔珞和袁春望相識的地方-淨房。大便時就將便器中裝滿炭灰覆蓋,小便則直接倒入恭桶,將所有的糞便統一裝入推車中運出宮外。


劇神奇的小劇人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古代人是怎麼擦屁股的,在紙張還沒有發明之前,古人大便完後用小木片、竹片來“刮擦”屁股,小便完基本上抖幾下就完事了。即便是紙張發明出來了,人們也不用紙張來擦屁股。

因為中國有“敬惜字紙”的傳統,而且紙張較為昂貴,用紙來擦屁股,不但是對文化的不敬,而且是非常奢侈行為,直到元代的時候,蒙古人不管什麼禮法,並且大大的減少的紙價,人們這才開始逐漸用紙來擦拭。



但實際上,直到上世紀末,衛生紙尚未普及之前,在廣大的農村仍舊有很多揪幾片樹葉來擦屁股的,由此可見古代即便是有人開始用紙來擦屁股了,也不是很普及。

知道了如何擦屁股之後,我們再來看古代的妃子們怎麼上廁所?眾所周知,古代一旦成為了妃子,都算得上是皇親國戚,上廁所肯定得與眾不同。


首先來說說先秦時期的廁所,先秦時期的廁所很奇葩,說是廁所實際上是在房子裡放著一口口大缸,缸裡放滿了水,等到水被屎尿侵蝕,最後全變成了屎尿才會換。

人們上廁所的時候是蹲在邊緣處,不僅要忍受缸裡的屎尿濺到屁股上的痛苦,而且還會有掉到屎缸裡的危險,根據《左傳》記載,晉景公就是在上廁所的時候,掉進屎缸裡淹死的。

自漢朝開始,人們為了避免晉景公那樣的悲劇,於是將茅坑改良得很小,讓人們想掉都掉不下去,這種上廁所的方式運用了一千多年,直到民國時期還在使用。

其實這種小茅坑就是所謂的便盆,到了明清時期,宮裡的妃子們又稱之為官房,這個官房裡面裝上碳灰,妃子們出恭後的汙穢物就直接埋在裡面,由太監運送出去。

比較出名的是慈禧太后的官房,相比於其他貴人用陶瓷為原料做的官房,慈禧的官房是以上等檀木為原料做的,並且官房裡面放的也不是碳灰,而是香木的鋸末,根據文獻,我們來看一下慈禧的官房是什麼樣子。

慈禧的官房被雕刻成一條大壁虎的形象,其動作像是要捕捉獵物。壁虎的四隻爪子狠狠地抓地,它們就是官房的四條腿;壁虎的肚子鼓鼓的像憋足了氣似的,這樣壁虎的肚子就成了官房的盆屜;壁虎的尾巴緊緊地捲了起來,尾梢折回來和尾柄相交形成一個8字,這就成了官房的後把手;



壁虎的頭高高地翹了起來,向後微仰著,緊貼在了官房肚子上,壁虎的下頜稍稍凸出,和後邊的尾巴平行而立,正好適合用手托住,於是壁虎的下頜就成了官房前把手;壁虎的頭往後扭著,兩隻鑲著紅的寶石的眼向上注視著騎在自己背上的人;

壁虎的嘴微微張開一條縫,縫內恰好可以銜著手紙,所以壁虎的嘴就成了盛紙器;壁虎的脊背上正中間的位置以一個蓋子,在蓋子上臥著一條螭虎,作為提手,只要打開這個蓋子,慈禧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


其實古代妃子也跟普通人一樣,上廁所沒有什麼不同,最多是工具比普通人好一些,但用再好的官房,拉出來的東西一樣臭,也沒什麼特別的。


魏青衣


先秦時期他們的廁所是在豬圈上面,那是因為方便後還可以給豬吃,一舉兩得,後來秦朝用一個大缸裡面裝滿水來當作廁所,時間長了又臭又難打理。


到了漢朝的時候,上廁所的方式更為簡單,主要是受了劉邦的啟發,有次上朝,劉邦忽然內急,於是,他就拿了文官的帽子當場處理,劉邦不愧是劉邦,上個廁所都這麼痞氣十足。

後來到了唐朝,那時候的廁所就修成了方形還在兩面加一個寬的瓦片,這項發明一直延續至今,就是我們現在的蹲便。廁所沒有男女之分,誰來誰先上。


到了清朝的時候,已經沒有廁所了,主要是廁所味道太重,妃子娘娘們擔心會汙染皇宮的空氣,所以就不採用廁所了,方便的時候都是用坐便器的,下面有一個方便的盆子,上面人坐在凳子上,方便完了有專門的人馬上將排洩物送出皇宮。

據說像慈禧或者皇帝這樣的高級別的人,都會有自己獨立的衛生間。那時候只要向底下人擺擺手,就有底下的人員送來便桶方便,方便完之後用香木屑把排出的汙穢之物蓋住,直到聞不到一絲異味時才能送出去處理掉。可以說清朝的時候上廁所是最高級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