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群雄争霸:两大主产区并驾驱动、其它产地逐步扩张

广阔前景:但流通渠道有待深入、消费习惯有待培养

小中见大:中国市场消费占比小,但大规格需求占比高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当前中国大西洋鲑鱼(以下称三文鱼)消费占全球比重并不大,为何会吸引众多生产国瞩目?中国三文鱼市场格局将如何演绎?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2019年10月29日“挪威——中国海产峰会”中,顺景发代表李春霞女士就中国三文鱼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做了剖析。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随着第一条三文鱼进口到中国,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三文鱼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数字表明,在过去的8年里,中国三文鱼进口的增长率高达166%。

但是伴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是全球供应增长的放缓。1995年至2005年间,鲑鱼产量平均以8%的速度稳步增长。然而,从2018年到2022年,预计增长率仅为4%。

◆ ◆ ◆ ◆中国市场引群雄争霸◆ ◆ ◆ ◆

挪威三文鱼最早进入到中国市场,随着改革开放,九十年代市场经济体制落成后加大了进口海鲜进关的便利,挪威三文鱼踏着中国改革之光款款而来,在九十年代中期曾一度占据中国近九成的三文鱼进口量占比。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进入2000年后,智利、英国等三文鱼养殖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将其产品逐渐出口到中国,但挪威三文鱼凭借丰满鲜美的口感以及市场份额一直占据榜首。

2010年,挪威三文鱼销往中国大陆已达1.2万吨。在中国市场80%是生食的,进口至中国的三文鱼多为7公斤以上规格,大规格的脂肪含量高,生食口感好;在欧洲所售多为3至4公斤。随后中国对来自智利、加拿大、法罗群岛(丹麦)等国家地区的三文鱼进口份额占比明显增加。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到2018年,三文鱼进口量激增,市场出现“群雄争霸”局面。

两大巨头——智利、挪威将并驾齐驱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近年来中国对智利三文鱼进口走势


2006年10月1日中国与智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两国互相贸易之间的零关税,在此基础上凭借养殖优势促使智利三文鱼开始大量出口到中国,2014年后智利冰鲜三文鱼逐渐出现在中国市场,而且比重在不断扩大。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近年来中国对挪威三文鱼进口走势


近年来中挪自贸协定已经历了十多轮的谈判,挪威方面一直在取得一些积极进展。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据统计称,目前挪威冰鲜三文鱼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36%,2019年的出口量预计将达到2.4万吨,基于当前的增速计算,今年的销量将比去年翻一倍。

但是相对另一主要供应国——智利,当前挪威三文鱼在中国市场还面临着些许难题,例如与中国自贸还未完全落实,供应有些不稳定、关税仍为10%。

相信随着两国贸易的推进,凭借良好的口碑挪威三文鱼将重新在中国大放异彩,同智利并驾齐驱共同满足中国消费需求。

群雄俱争——其它产地逐步扩展中国市场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除了智利和挪威,其他国家及产区如法罗群岛(丹麦的海外自治领地)、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冰岛等国家的三文鱼也纷纷进进入开拓中国市场,而中国的国产三文鱼也在逐渐从实验走向商业。

除了各国养殖三文鱼品质和产量的稳定增长,中国三文鱼市场的品牌化趋势也更为明显,新海线、法罗冰霜、赛马克、美威、Life spring、YADRAN、Pure Nature等优质三文鱼品牌也被广大业者所熟知。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众多出产地外加丰富的品牌供应商,使中国三文鱼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也推动了市场供应的常态稳定性,据调研了解智利三文鱼每年9月至次年1月产量最高;法罗群岛3月至11月供应量大;澳大利亚9月至2月产量大;挪威除7-9月暑期供货少外其余供应稳定……各国供应时段的叠加保证了市场供应的稳定。

◆ ◆ ◆ ◆

中国三文鱼市场具有广阔消费潜力

但流通渠道有待深入、消费习惯有待培养◆ ◆ ◆ ◆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中国有潜力成为三文鱼消费大国。当前中国每年人均三文鱼消费量只有60克,而欧洲大约为2公斤。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年消费1公斤三文鱼,那么几个主产国家就需要额外生产140万吨三文鱼,相当于当前全球养殖三文鱼产量的约70%。

中国三文鱼进口量一直在高速增长。按绝对数量计算,2015年至2018年中国是新鲜三文鱼增速第二大的进口市场,仅次于美国。2019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新鲜三文鱼同比增加5000吨。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尽管消费前景广阔,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中国进口三文鱼市场还需进一步培养。三文鱼是全球性消费产品,其价格具有联动性而且普遍偏高外加关税和运费等,因此走进中国百姓日常的餐桌上还需要一定时日。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从其流通渠道可以看出,中国进口三文鱼3/4的消费集中在餐饮酒店群体并未深入到百姓日常餐桌,除了价格较高外,对三文鱼消费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


◆ ◆ ◆ ◆“小”与“大”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 ◆ ◆

相对欧美等国家,中国三文鱼消费量还很“小”,但是对其规格的采购需求却有着"大"的执念。

中国三文鱼进口商普遍倾向于6kg以上的大鱼,而针对华北地区经销商更期望7-8kg甚至8kg+的大规格三文鱼。因此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中国对大规格三文鱼的需求在生产商的出口占比中是很高的。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近日一位海外三文鱼生产商表示,目前市场缺乏能满足中国消费规格的三文鱼,他们养殖5kg+规格以上的三文鱼仅占总量的15%,而这15%基本上全部供应到中国市场。

主要原因是相对于欧洲市场,中国距离挪威路途更为遥远,更重的是受汇率等一些因素影响,加上运费、税费等一些系列费用到中国市场的价格更高,因此三文鱼加工的出肉率至关重要,而在市场中大规格三文鱼加工出肉率较小规格普遍要高一些,这也是中国采购商倾向于大规格三文鱼的主要原因。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其次,部分商家认为大规格三文鱼由于生长周期更长其鱼肉脂肪层要厚一些,这样的三文鱼肉质弹性和口感更好,而且对于餐饮酒店来说制作生鱼片摆盘时更容易立起来,摆盘好看。

顺景发:潜力和瓶颈,剖析中国三文鱼市场新格局

中国三文鱼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但是当前需要我们理性来看待,行业需要规范和透明。随着稳定的质量和供应、合理的价格以及流通渠道下沉迎合百姓强劲的需求,我们相信这股合力将推动中国成为三文鱼消费超级大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