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子川鄉:草畜產業鋪就貧困群眾致富路

中國通渭網訊(記者 包雪瑞)近年來,寺子川鄉把草畜產業作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探索出了種養結合、農牧互補、種養加一體化的發展路子,草畜產業已經成為全鄉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寺子川鄉:草畜產業鋪就貧困群眾致富路


深秋時節,走進寺子川鄉,到處一片豐收的喜人景象,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玉米秸稈和黃橙橙的玉米。記者來到長城村昌榮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只見機聲隆隆,打捆機正進行玉米秸稈的揉絲打捆。不一會,揉絲、打捆、包膜,一氣呵成,一袋飼草打捆完畢。

長城村黨支部書記何榮昌告訴記者,為了帶領長城村群眾脫貧致富,他自辦了合作社,養了52頭牛,通過給25戶貧困戶託養的方式,年底給貧困戶分紅。同時,通過收購飼草,帶動群眾增收。

寺子川鄉長城村黨支部書記何榮昌說:“長城村有貧困戶72戶365人,貧困發生率從30%下降了到8%,80%的貧困戶通過草畜產業脫貧。下一步,通過自養,託養等方式扶持加大草畜產業培育,為如期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寺子川鄉:草畜產業鋪就貧困群眾致富路


正是依靠草畜產業,使更多易地扶貧搬遷戶實現了穩得住,可致富的目標。去年脫貧的長城村村民曹轉強,家裡有7口人,易地扶貧搬遷後,她家通過養牛和大規模種植玉米的種養方式實現了脫貧。

寺子川鄉長城村脫貧戶曹轉強說:“我是長城村的貧困戶,也是2017年的易地搬遷戶,家中養了6頭牛,種了12畝苞谷,今年賣了2頭牛,賣了5000斤苞谷,收入各方面也好。今年下來打算再多養兩頭牛,增加收入。”

草畜產業要發展,還需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今年,寺子川鄉投資東西部協作第一批幫扶資金40萬元在董山村建設了1處30頭以上規模化肉牛養殖場,通過“投母還犢”方式投放基礎母牛25頭,帶動25戶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目前,已帶動貧困戶分紅25000元(每戶每年分紅2000元)。

寺子川鄉董山村脫貧戶車萬餘說:“我是董山村的脫貧戶,今年養了8頭牛,種了8畝玉米,賣了2頭牛,通過政府的幫扶和自己的奮鬥建起了新房,現在各方面都特別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接下來繼續加大種玉米,改良一下牛的品種,增加收入。”

寺子川鄉董山村黨支部書記陳亞雄說:“我們董山村今年是整村脫貧,在脫貧的過程中,主要靠主導產業來發展增收,(通過)養殖實現了整村脫貧。下一步,我們繼續鞏固脫貧,加大畜草產業,種養結合,實現我們村致富奔小康!”

養牛等產業的穩步推進,有力帶動了寺子川鄉種草業的快速發展。據瞭解,2019年寺子川鄉種植玉米1.5萬畝(其中貧困戶5120畝),建成暖棚圈舍131座,完成引牛131頭、引羊120只。全鄉種植多年生牧草7500畝,現有牛存欄5918頭、羊存欄4509只,戶均養牛1.7頭,草畜產業已經成為全鄉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寺子川鄉副鄉長王金星說:“(寺子川鄉有建檔立卡戶1199戶5484人,80%的農戶通過產業加勞務實現脫貧,下一步,通過持續加大產業轉化升級,因地制宜,在川區7個村持續打造以金銀花,中藥材種植為主的示範基地,在北山區打造以畜草產業為主的種植基地,並通過合作社加農戶,入股配股等方式增加群眾收入,實現早日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