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什麼不接濟杜甫呢?

執著的淡頂


李白為什麼不接濟杜甫呢?

  李白物質上可以嗎?應該是可以的。據有人考證,李白是商人家庭出身,家裡有礦,是真的有礦,所以李白在遇到唐玄宗之前,一直沒怎麼工作,因為不需要(其實可能是需要的,只是還沒機會),他的理想就是做個宰相之類的,發揮發揮自己的才能。咱們看李白早期包括在長安當翰林待詔時的詩,生活過得相當高級別,什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雖然詩可能有點誇張,但估計也離事實不太遠了,喝酒是要錢的,交朋友也不能老讓別人請吃飯,李白有一段時間很得玄宗賞識,精神上如何咱們不說,物質方面,李白應該一直都過得很富足:自己有點錢,朋友願意請,皇帝賞一點,哪怕後來賜金放還,但走到哪,都有人接待他,畢竟當世謫仙啊,誰不想結交呢,哪怕就是被流放,李白也沒受委屈,晚年到了當塗,也有族叔罩著,感覺上李白一輩子,在物質上沒吃過苦,應該很瀟灑。

  杜甫呢,相對來說,在物質生活方面,過得慘點。他年輕時家境不錯,可以啃老,可是到後來,老爹去了,安史之亂爆發了,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安史之亂,他被困後冒死逃到肅宗那裡,做了幾年左拾遺,後來多嘴被降職,開始了漫長的漂泊,除了在成都得到了嚴武的幫助之外,其他時間都過得很慘,甚至要到山上撿橡實充飢,直到病死孤舟之上。他留下的詩,大多都很沉重,關於國家,關於自己,什麼“朝扣富家門,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到處遣艱辛。”,什麼“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等等,充滿了悲傷。

  他過得這麼苦,李白為什麼不接濟他呢?

  李白當然有接濟他的理由,兩人可是很好的朋友。

  李白和杜甫英雄相惜,從相遇到相交,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友情令人羨慕。兩人在梁宋之地遊歷,遇到了高適,三位詩人,一起暢想美好的未來,過得非常開心(後來高適所行讓李杜失望)。後來,李白寫詩給杜甫,詩總量不多,但可見關係很好,安慰思念,一點都不缺,杜甫呢,寫給李白的詩多,十四首+,有思念有擔憂,尤其是李白和李璘被抓,杜甫不顧自己人微言輕,給肅宗上疏,咱們都清楚,結果是沒起到任何作用,但他對李白的一顆真心,天地可鑑。

  雖如此,可李白沒有能接濟杜甫的能力。

  李白也許有錢用,他從來沒有缺過錢用,到哪都有酒喝,都有肉吃,但是他並沒有什麼餘錢。再說,最重要的是,兩人相隔遙遠,怎麼去接濟杜甫這個小兄弟呢?那個時候,錢又不會飛。他們遊歷時,家裡都不錯,杜甫的父親也還在,那時不缺錢,可是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到永王李璘那去了,高適到李亨那去了,杜甫則做了一段時間俘虜,後來也投奔李亨了,兩人根本沒見著面,再次知道消息,李白下到大獄了。

  天下大亂,音信不通,沒有接濟的通道,因為形勢根本不允許,何況他們本身都同是天涯淪落人,今天不知明天事,怎麼幫呢。只能是“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了。

  兩人相交,貴在知心,或許於他們而言,這就夠了。

  拋磚引玉哈,期待朋友們的關注。


葉之秋


李白為什麼不幫助杜甫,真是個問題。李白很有錢,但那時沒有銀行,沒有支票,更沒有微信,支付寶,存錢是個大問題,寄錢更是不可能。

他從蜀地出來,帶了很多錢,具體怎麼帶出來的,不知道。但他在江南不到一年就揮霍30萬金。這是李白自己說的,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這可能是他父親李客給他的全部財產。 這以後李白的日子過得依然很瀟灑。他的財富有幾個渠道。

一是官俸。李白到長安,擔任翰林供奉。天寶初年(742年),李白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於唐玄宗,待詔翰林。他在長安呆了三年,這期間吃喝玩樂應該不成問題。三年後,被賜金還山,皇帝賜金,應該不少錢。


二是入贅吃軟飯。公元727年,李白經孟浩然介紹,去了安陸,在安陸娶妻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氏,李白屬於是入贅。宰相的孫女婿應該活著不錯的生活。753年李白50如果左右還娶了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又是一個自帶飯票的前宰相孫女,當然又夠李白揮霍一段時間。中間李白還跟一個很有錢的劉姓婦人。做女婿,吃軟飯也是李白的一個生財之道。

三是靠交遊訪友。李白當時名聲很大,很多人願意與他交往,而且願意花錢請他。汪倫就是一個典型。李白瀟灑時,一擲千金,“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困苦時 李白甚至交往普通老百姓。他在安徽銅陵漫遊期間,住宿在一個老太太家裡,肚子餓了。老太太給他做飯吃。他也寫了一首詩“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老太太是專門給別人洗衣服來維持生活的。這樣的窮苦人李白也放下身段去交往,他的吃喝自然不會出問題,但就靠這些,李白肯定不會富起來。他也不會理財,典型的月光族,甚至不要一個月,錢到手就花了。

據說李白還給人寫過文序,寫過墓誌,這都是有報酬的。所以李白在安史之亂前生活一直過得不錯。安史之亂中,李白站錯隊了,被判流放,以後一蹶不振,晚年靠族叔李冰陽,第二年就死了。

綜上所述,李白一生吃喝不愁,但也不是大富大貴,怎麼可能去接濟杜甫呢?745年以前,杜甫生活一直不錯,745年以後李白杜甫沒見過面,安史之亂後,大家都自顧難保了,也不存在接濟問題了。

更何況當時的交通條件,寄一封信都十分困難,更別說寄錢了,古人能不能寄錢都不知道。“李白為什麼不接濟杜甫?”本身就是一個糊塗問題。既然問了就說一下。


桃之夭夭老牛


李白不接濟杜甫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兩人交集很少,生活圈子根本就沒有交集(住所、活動範圍、工作性質); 二,兩人社會地位和當時的影響力相差甚遠,李白在當世詩壇影響就非常巨大,社會地位非常崇高,而杜甫在當世影響不大,他的影響力主要在後世; 其三,交往心態彼此在心中的份量差距很大,李白是杜甫的偶像,杜甫是李白的鐵桿粉絲,你說偶像會關注和關心每個粉絲嗎? 四,杜甫對李白是一種崇敬,而李白對杜甫只是禮貌,李白是長輩,杜甫是晚輩,他們在心理從來就不是在平等上交往的(過去很講究“尊卑有序”); 五,李白用錢不餘錢,多少錢都不在乎,根據自己的豪情、豪興棄之於草芥,“五花馬、千金裘”的故事流傳千古足以說明; 六,過去文人講究氣節與操守,相互之間越是高尚的友誼、純潔的友誼就越不會涉及經濟,“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是詩人們骨子裡的底線,如果,出現接濟現象,除非平時生活在一塊互相有巨大幫助,否則,會被別人輕視,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恥辱,根本不會接受,何況是杜甫; 七,過去交通、信息都不通暢,即使李白有心也無力; 八,他們年齡差距很大,實際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朝代時間比較短(彼此瞭解後,人生有可能的交集時間更短僅在十幾兩十年,並且杜甫最困難的時候李白已經不在人世了)。 鑑於以上八個原因,李白不接濟杜甫實屬正常。


用戶謝衛先


好奇怪啊,李白為什麼要接濟杜甫?

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友誼,並不是平等的交往。

按照現代的話來講,李白是杜甫的偶像,杜甫其實是李白的腦殘粉,他們的交往更傾向於單向性。你見過偶像接濟粉絲嗎?

李白比杜甫大11歲,兩人相識於洛陽,但後來各奔東西,除了偶爾寄贈詩作,並沒有怎麼來往。

就寄贈詩作這一塊來講,你看看,杜甫都寫了啥——《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

而李白寫了啥——《贈汪倫》。

當然,李白也給杜甫寫過詩,但遠不如杜甫為李白寫得多。

李白是杜甫的偶像、榜樣、崇拜的人。永王起兵後,朝廷對李白不爽,眾人都避開得遠遠的,杜甫卻努力為自家的愛豆洗白,堅決為李白抱不平、寫詩辯護。

但是,李白放浪形骸、交友廣泛,杜甫於李白而言,可能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所以,杜甫被卷屋上三重茅的時候,他的親朋好友會接濟他,那是關係好。

李白不接濟杜甫,卻很正常!


舒遲君


李白自己都過著流離失所的日子,那有財力資助好友杜甫。

即使在長安唐玄宗身邊任職期間,李白也是個閒職,薪俸肯定不高,他又喜歡喝酒,是沒有多少積蓄的。


跪射俑


李白為什麼要接濟杜甫?杜甫那時候,還沒發生安史之亂,還不需要接濟。


靜裡水聲1


文人本就相輕

杜甫青少年本身家庭優越,後客居長安十年,“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後因安史之亂爆發,愈加貧苦疾苦,一直活著漂泊的生活。

而謫仙李白一生也是漂泊流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