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哪三人?

揚揚


酒與月是詩人筆下最忠誠最純淨的伴侶,酒可忘憂,月可慰風塵。

1 出處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將:偕,和。

無情遊:與月、影子等沒有情感的事物交遊。

《月下獨酌》一共四首,這是其一。李白的詩總與孤獨在一起,狂歌醉飲後隱藏著“愁多酒少”的憂鬱與憤懣。

李白飲酒有特點,不是“三杯兩盞淡酒”,而是“一杯復一杯”,“與爾同銷萬古愁”,豪飲,俠客般的豪爽暢快!

所以無人之時,李白喝酒是不痛快的,這首詩便是。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強調“花間”,顯然花好月圓之際,美景豈能辜負!遺憾的是,有酒無親,一人獨酌。

花好酒好,就越覺得無人同飲的失落與淒涼!

少了飲酒的樂趣,多了孤獨的愁緒,一個“獨”字便意有盡而韻無窮了。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這一句是名句,

化用了陶淵明的詩句:“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前一句很瀟灑,有詩意,後一句一落千丈,徒然淒涼,從抬頭望月到俯首尋影,無奈中又自我開解,不失豁達與大度!

哪三人?

李白,明月與自己月下的影子,

我歌月“徘徊”,顯然月兒被詩人歌聲感動了,總在身邊徘徊不肯離去。

徘徊傳情,張若虛也有此句“可憐樓上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詩人舉起舉杯亂舞,顯然只有自己的影子,也在隨著自己身體搖擺,做著各種不規範的舞姿。

詩人已和它們達到情感交融,難捨難分的地步了。

有這兩個無聲的同伴,默默相隨,也可暫時拋卻不快,勉強行樂了。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甚至想永遠,相約於銀河。

“無情”二字有意味。

月,影,沒有情感與知覺,尚且能徘徊而似共鳴,人,有情感與欲求,人卻找不到可以共鳴的,無情勝有情,有情皆虛妄,諷刺人與人之間的無情與冷漠。

月,影,是不沾染世俗之汙濁的,純潔而真摯,若要隨波逐流,同流合汙才能被理解與接受,還不如孤身一人,與月,影為伴,歌酒行樂了。

這是詩人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庸俗勢利關係的厭惡與否定,保持人格獨立,個性自由的強烈願望,與月,影對酌,總比忍辱受屈,虛與委蛇來得痛快!

有時,一群人的狂歡倒不如一個人的自娛自樂,這便是李白一個人的自由與灑脫,有關抱負,更有關人格!


一綠浮芳


這個問題也需要問嗎?

這個句子出李白的律詩《月下獨酌》系列的其中一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句子本身已經寫得很清楚了。短短十個字,已經將“三人”是哪三人交代得明明白白:

李白舉起酒杯邀請明月——這裡已經有兩個“人”:詩人本尊,以及詩人邀請的明月。

對著地下的影子,三人共飲——影子就是第三個“人”。

所以,這三人就是:詩人自己、天上的月亮、地上的影子。

不得不說,這一句寫得極為高明,將表面上孤獨蕭瑟的場景,轉眼化為瀟灑奔放的態度,而且充滿詩意,動靜皆宜。

明月夜,自己一個人喝酒,很寂寞是嗎?

但只要心境開朗,哪裡不是朋友?

天上那一輪明月,古往今來被太多文人騷客吟誦過了。既然那麼待見這月亮,為什麼不乾脆把它看成天地間一個能通人情的活物,可以對話,可以相聚,可以把酒言歡?

這麼想的話,邀請月亮當酒友,那格調可真不一般。

身邊的影子,一向被視為落寞的象徵。但在灑脫豪爽的詩人心裡,影子既然是自己的化身,為什麼不也是一樣灑脫豪爽的呢?

只要這麼一想,影子就鮮活起來了,而且可以很生動。你想影子有多生動,你自己有多生動就可以了。

詩仙加酒仙的李白,創造出一個在月下跳舞的靈活灑脫的影子,完全沒有問題。

想象一下詩人、明月、影子,在花間飲酒歡聚的場景,那真是不一般的浪漫啊。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出自李白《月下獨酌(四首)》第一首,全詩為:

月下獨酌(其一)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邀雲漢。

詩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的「三人」,一般認為是指詩人自己、明月和月下之影,也有人認為是指詩人自己、月下之影和杯中之影。因為後面一句「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明確提到了月與影,所以「三人」指詩人自己、明月和月下之影的說法較確。

欣賞李白的這首詩,其實不必糾結「對影成三人」到底是哪「三人」,而是要仔細體味詩中的情境,感受詩人的感情。

詩人李白提著一壺酒來到花間,卻沒有相親之人對飲,此時他的內心無疑是孤獨的,於是舉杯邀請明月,加上月下之影,便湊成了三個人。

然而,月與影畢竟是無情之物,月不會與詩人對飲,影不會與詩人對談。詩人內心的孤獨愈加深遂。

李白於是再次自我開解,月影雖無情,然而春光易逝,何妨暫時與這月影欣賞春光,及時行樂。

詩中,李白感到孤獨,於是自我開解,還是感到孤獨,再次自我開解,然而終究開解不了,在開解的過程中,孤獨感反而更加深遂。

最後詩人決定與無情之明月交遊,醒的時候,就一起交歡,與明月對歌,與月與之影舞蹈,醉了則明月自去。明月本無情,與無情之明月交遊,就是泯滅了物我的界限,沒有了物我的界限,也就沒有了孤獨。

一個人獨處之時,最能展現一個人的品性,這個在月下獨自歌舞蹈的李白,是如此之落拓不羈,而李白這首描寫孤獨的《月下獨酌》,也顯示出與別的描寫孤獨的古詩詞不一樣的風流氣格。


謝小樓


看下一句就知道了啊。

下一句不是說了嗎“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這月亮你不懂喝酒,這影子只會傻傻地追隨我。

很顯然這三人就是月亮、李白和李白的影子。

在李白眼裡月亮是一個好朋友,他舉杯相邀:“來,月兄可有心情一飲。”可惜月亮不懂飲酒,月光照下來的影子跟隨在李白身邊。

所以李白想象出三個陪酒的人,但他還是孤獨的。

這些人沒辦法和他一起飲酒,所以李白還是孤獨的。

但是李白不管了,這大好的春光轉瞬即逝,他必須要及時行樂。

於是他就隨著歌舞和月亮影子“三人”一起跳動起來。

他唱起歌來,月亮就在他頭頂徘徊,他跳舞,影子就隨著他的擺動變得凌亂。

這兩個笨笨的朋友,——李白跳完了肯定過來拍拍他們的頭,笑罵一句。

其實蘇東坡也有一句寫三人的句子。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他說與誰同坐,與清風與明月還有我。

這裡沒有人,只有我。

我的朋友就是清風明月。

蘇東坡比李白還多了一個朋友。

李白只有一個朋友:明月。

其實這樣的詩詞寫的都是獨處的美。

李白還寫過: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他的朋友這時候是一座山。

他寫的熱鬧,其實熱鬧下面暗暗藏著兩個字:寂寞。

他把寂寞化作了詩句,也把寂寞化作了美。


錦翼


詩仙李白一杯下肚,詩如泉湧。從古到今,從老到小,街知巷聞,真的是千古風流人物,民間享有盛名,給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一魂寶。

來看他酒後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月下獨酌(其一)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可看出詩人李白孤獨寂寞,月下獨酌,身邊沒有一個親友。面對明月,邀月對飲。“我”、明月、影子似乎在幻覺中形成了三人共飲的畫面。

題主問題是“對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指哪三人?

我們先來看“舉杯邀明月”這半句,這個“邀”字詩人已把“明月”當成了朋友。因此,“明月"與“我"已是二人。

還有一位是誰呢?大家都說“影子”,但這個“影子”我們都存有疑惑,到底是月下詩人的影子還是詩人手中杯裡看到的自己的影子?

假設“杯中之影”,視角呈現這樣一個畫面:詩人舉起杯邀請明月共飲,拿著杯的手是伸出去的,杯和詩人自己拉開距離。舉杯邀明月那一刻,那個姿勢詩人是看不到杯中自己的影子的,下半句便是“對影成三人”了,那“杯中之影”既無又怎樣對影成三人?而此時詩人看到的是月下之光映照出自己的影子印在地上,詩人站著舉起杯仰望明月。這時,月亮、“我”及“我”背後自己的影子一起並存,成一直線,於是詩人說:“對影成三人”。

還有疑問,再往下看: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右。月和影子那都不是有情的東西,又怎和我對飲,詩人孤寂感懷。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詩人暫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及時行樂。詩人自我解嘲,實質心裡苦悶。

再看一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我吟誦詩篇,月亮伴隨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隨我蹁躚。

很明顯三句裡的“影”是指詩人本身的影子。

李白自娛自樂,這一幅圖景看似浪漫豪放,實則折射出李白孤獨、寂寞、愁悶、傷懷之感。

李白當時政治抱負不得志,心裡苦悶,身邊又無一人,於是喝酒時把月亮、影子當成好友。這是擬人化了。

因此,“對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月亮、李白及李白本身背後的影子。





逸ys


對影成三人,突出的是人。

很多人解釋為:詩人、明月、身影。我確有不同看法,首先是:對影。影從何來?乃月之光。這就說明,在月光之下有″三人"。可除了詩人和詩人的身影外,第三人在那裡?我認為,應在酒杯中。那就是:詩人、身影、杯中之影。詩人本身勿須講,身影、人形,杯中影、人形。這樣就可解釋出:對影成三人。

在明亮的月光下,一人兩影,通過詩人的巧妙的想象,形成三人。

我之淺見。


眸子8552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另外一個問題: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並演唱的《菊花臺》最後幾句“北風亂,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斷,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既然說“孤單在湖面”了,為什麼又說“成雙”?

這是一個朋友幾年前問我的問題,我說:這還不簡單啊,你想想,湖面不是還有他的影子嗎?他和他影子加起來,不就成雙了?所以應該是:孤單在湖面,對影成雙。

嘴上這樣說,心裡暗暗慶幸:還是讀詩多了好啊。方文山這傢伙玩的文字遊戲,其實不就是化用了李白的《月下獨酌》嗎?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意思是說:李白在花園裡一個人喝酒,喝到七八分醉的樣子,覺得怪沒意思的,於是舉起杯子邀請天上的月亮,又加上自己的影子,這下夠三個人了。

所以,多讀詩詞吧。



磊落故人




這是出自李白《月下獨酌》裡面的兩句詩。《月下獨酌》是一個組詩,共四首,這是第一首裡面的詩句。其原詩是: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對李白,大家是不陌生的,他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生活在盛唐時期,一生寫下很多詩歌,被我們後人尊稱為“詩仙”,他和杜甫並稱為“李杜”。他的詩風格豪放,想象豐富,灑脫飄逸,深受後人喜愛。

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李白官場失意之時,政治理想的破滅,讓他內心感到苦悶,但是李白又是一個追求自由,追求光明的人,所以他看不慣官場上的黑暗,更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汙,因此他除了感到苦悶之外,還有一種深深的孤寂之情。



為了排解這種孤寂苦悶之情,詩人借酒消愁。我們知道李白的詩中,十之八九都離不開月亮和美酒,這首詩亦是如此。詩人描寫到:明月朗照,鮮花美酒,但卻只有詩人一個人,在自斟自酌。無親朋好友相伴豈不是辜負了這良辰美景,豈不是太過寂寞冷清。所以此時詩人想象之門大開:邀請天上的明月,還有自己的身影,一起陪自己喝酒。這樣一來詩人由原來的孤獨一人,一下子幻化成了由自己、明月和影子組成的三個人,之前孤寂、清冷的場面,頓時變得熱鬧非凡。

其實我們知道,這種熱鬧只是假象,是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想象給臆想出來的。用三人熱鬧的場景反而更襯托出詩人的孤獨寂寞,其實它更好的吻合了題目中的“獨酌”二字。所以詩人寫到的三個人是指:自己、明月、清影,說到底這三人其實就只是詩人自己。


遙說新語


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把這首詩前後都讀懂了就不難看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裡的三人是指,我,明月,我的影子。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就成了三人。


冷暖自知274497472


這首詩是李白的“月下獨酌”中的詩句,解讀如下:

本是太學士,性格放無稽。

人生不得志,化作千篇詩。

前世住天宮,偶和嫦娥識。

舉杯望明月,何處是瑤池?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時代背景

這首詩在唐玄宗天寶年間,當時在長安,李白正處於廣場失意,不得志,所以在這麼一段時期,李白一直處於落寞,孤寂,猶憤,對當時朝廷的不滿,對當時官場的黑暗和不正感到憤慨,但是也無能為力,因為皇上不重視他。加之李白的性格是不適合做官的,應該做一個太學的教授還是比較適合的,但是李白的性格又是不喜歡受到管制和約束,這一點從他的很多詩歌中可以看出。

長安華清池


李白官場失意,從他的詩中有譏諷權貴和官場的不正之風的詩句。到底是李白個人的原因或者是朝廷官員的原因使得他失意,可能兩方面都有。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這首詩《古風五十九首》中李白借盛讚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統一中國的業績,來諷刺玄宗追求神仙的荒唐行為,以古喻今。

2.失意的心情轉換到熱愛大自然的心境中

李白雖然處於猶憤,鬱悶之中,但是李白就是李白,他是詩仙,所以飲酒吟詩卻是他的一大愛好,遊山玩水,交朋結友,吟詩品茗一直是李白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的另外一面。把對現實和朝廷的不滿這種心情轉移到了熱愛大自然,書寫大自然的這種心境中。



遊山玩水,寫詩品茗飲酒是他積極的生活的一面,也是暫時從失意的心情中轉移出來。“對影成三人”,這裡的三人指的是“李白自己,月亮,和自己的影子”。在月明星稀,晴空萬里,屋外涼風習習,除了蛐蛐等小蟲子在鳴叫外,夜空一片靜寂,李白懷揣一壺清酒放在屋外桂樹下的石桌上,倒了一杯清酒,邊望著明月邊喝著酒,邊吟著詩。此時此刻有點“天下獨醉吾獨醒”的感覺,讓那些失望,落寞,不開心的事情隨風而去,在這明亮的月光下,還有三人一起陪著我,一起來飲酒賞月吟詩。當然,李白前世就是天上的神仙,所以他總是對明月,月宮,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懷,雖然他可能不知道他前世的身份。

李白不愧是浪漫主義詩人,他可以很快把不如意,失望,憤懣的心情,以杯中酒,天上月,夜空的靜來替換。這就是“東邊日出西邊雨”。“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的寫照。

所以,對影成三人,就是指李白,月亮,他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