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不是反映蛋白尿的最精確指標,選藥還得有更重要的參考

平時,經常有患者在後臺諮詢:醫生,我蛋白1+吃什麼藥,我蛋白2+吃什麼藥?

尿常規不是反映蛋白尿的最精確指標,選藥還得有更重要的參考

其實這樣問,醫生是沒有辦法進行指導的。因為單靠這樣的隻言片語,醫生對患者的情況做不到清楚瞭解。另外,更關鍵的是尿蛋白的加減號只是定性檢查,也就是對蛋白尿情況只是有個大概的瞭解,沒辦法精確的給出結果。

此外,尿常規還會受到尿液的濃度、汙染物、送檢的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才有要求留尿常規最好是早晨第一次、清潔的、中段尿。

就患者的臨床診斷而言,尿常規的蛋白加減,不是反映蛋白尿最精確的指標。

有時檢查結果可能有誤差,一次尿常規出現問題,並不代表一定有問題,還需要複查幾次。而已經明確有腎病的患者,針對蛋白尿做治療決策時,不依靠尿常規中的加減號,而主要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尿常規不是反映蛋白尿的最精確指標,選藥還得有更重要的參考

24小時尿蛋白定量與與尿常規有什麼區別

尿常規是一項普通檢查,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測定是定性的,正常是陰性,增多以(+)到(++++)來表示,化驗起來簡單方便。但尿常規只能說明尿中有無尿蛋白的存在,並粗略估計尿蛋白的含量,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卻能精確地化驗出在24小時內排出的所有尿裡的蛋白總量,更能準確地反映受檢者的腎臟功能。

以此來檢查腎臟上的疾病,也可作為判斷腎臟損傷嚴重程度的依據,同時還有利於糖尿病、慢性腎病的儘早治療。

尿常規不是反映蛋白尿的最精確指標,選藥還得有更重要的參考

臨床上,醫生通常也會根據患者尿蛋白漏出的具體水平,合理選擇藥物。

情況一、尿蛋白定量大於1g/24h

這屬於大量尿蛋白的範疇,在確定病理類型和具體尿蛋白指標後,用藥主要分兩種情況:

1、針對激素敏感的腎友而言,多選用糖皮質激素。

目前,常用的,中效激素類藥物有潑尼松、潑尼松龍、甲基強的松龍,長效激素類藥物主要有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當患者服用激素時,起初要保證足量用藥,待降蛋白效果明顯後再緩慢減藥,此後也得堅持用藥,若想停減藥物也得遵醫囑。一般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患者選用長效激素類藥物。

2、若患者產生激素產生抵抗,就得聯合服用免疫抑制劑。

比如環磷酰胺、環孢素等,都是腎內科常用的免疫抑制劑,用藥期間要隨時監測血藥濃度、預防感染、避免潰瘍等問題,保持與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

尿常規不是反映蛋白尿的最精確指標,選藥還得有更重要的參考

情況二、24h尿蛋白定量在0.5g—1g之間

尿蛋白相對輕微,若腎友沒有出現特殊性的禁忌症狀,多選用以下藥物:

(1)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普利類如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

(2)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沙坦類如纈沙坦、氯沙坦、厄貝沙坦等)

這兩類藥物在穩定血壓的同時,還可以降低機體尿蛋白,保護腎功能、心肺功能,也一直是腎病患者最常用的兩類降壓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