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德苏军只有三十八万兵力,却为何被誉为苏联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崔砚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这是苏联阵营对抗敌人的第一线啊。

从1945年德国投降开始,苏军就在东德驻扎直到1991年,前后长达46年之久。

驻德集群的指挥部位于东德的措森。

这股苏军是本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构成,正式成立于1945年7月9日。

如果苏联、华约同北约开战,驻德苏军当然首当其冲,是作战第一线。

所以,驻德苏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装备最好,训练最佳,最满员的部队。

在苏联大纵深理论下认为,一旦爆发战争,驻德苏军不能单纯防御挨打,而必须以攻为守,作为进攻的第一梯队。

所以,驻德苏军配备大量攻击性武器。

苏军驻德集群的单位参与了1968年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行动。

1989年,作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苏联驻德集群转变为防御力量的部队,坦克部队于1989年撤出德国,并在1989年6月1日更名为西方集群。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军接管西方集群并继续驻扎在原东德地区,3年后全部撤出。

然而,德国的领土面积是有限的,大体相当于我国一个大省。而东德的面积更为有限,而东德人民军已经有近20万规模,所以驻德苏军是有限的,放置30多万就是极限了。

然而,这30多万苏军就像上面说的一样非常精锐。

驻德苏军有十个坦克师,七个机械化步兵师, 两个合成集团军,一个航空军,全员38万人。

坦克总数高达7000多辆,近千架作战飞机。

大家想想看,这对于一支38万的军队是什么概念?

坦克就有7000多辆,加上步兵战车、装甲车大约2万多人,装甲武器总数就有3万多辆。而士兵才有30多万,等于每一个士兵都可以进入装甲车作战,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机械化程度如此之高,军队规模又如此之大,实在惊人。

大家要注意的是,同驻德苏军协同作战的东德人民军,也非常夸张。

他们常规军力为17万人,然而柏林墙倒塌前却有2380辆坦克,7620俩装甲车,2500门火炮;400架作战飞机,90架直升机;191艘舰艇。

大家算算看,17万人有1万辆坦克装甲车,也高度机械化。

同等规模东德人民军的重武器数量,远远超过周边其他北约国家。

东德人民军配合驻德苏军,可以达到50多万规模,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

面对这50多万大军的冲击,任何国家包括北约也是笑不出来的。

如果这支部队放在当年的中苏边境,对我国就会有极大的压力。


萨沙




“坦克控的军迷”一定喜欢这张动图,这张动图当中的这些坦克装甲车辆就是参加“西方–81”的苏军驻东德部队的装备,当时《红星报》(地位相当于我们的《解放军报》)的记者乘坐直升机低空航拍参演的苏联驻东德部队的演习装备,整整用了5分钟时间...可见苏联驻东德部队的庞大!

苏联驻东德部队被称作西部集群,又称:西部集团军。是由二战期间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这些参加“柏林战役”当中的几支王牌“红旗近卫坦克军”为根底组建的部队,科涅夫、崔可夫…等苏军元帅都担任过这支部队的司令员。
苏军占领东部德国之后,迅速的占领了原来德军的兵营,将碍眼的“纳粹鹰”标志移走,换上了“锤镰标志”,从此驻德苏军在东部德国驻扎了差不多50年的时间,直到两德统一后才撤回到苏联境内。

那么“西部集群”到底有多强大?做为冷战的矛尖“西部集群”在1990年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是:员额363960人、5880辆坦克、9790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车、4624门各种口径的火炮、625架固定翼飞机和698架直升机(这些都不是准确数字)…这些部队和装备使用了:兵营、机场、战役储备仓库、训练基地...等军事设施合计1000座,足足占据了东德10%的领土面积!
“西部集群”的军旗,冷战高峰期间的东德领土内军队数量超过了100万人(苏军、东德人民军和其他华约国家的军队),并且是装备最好、士气最高!根据两德统一后,西方情报单位查看前东德人民军的档案内容发现:东西方对峙期间,多次出现一旦“冷战”变成“热战”驻东德的“华约组织大军”在核武器的支援下首先“闪击西德”!并且是多路进攻要彻底的消灭西欧的“帝国主义的老巢”,当年的“西方–81演习”就是一次规模庞大的演练,这次演习正是苏联处于巅峰状态时期,也确实让西方国家瑟瑟发抖。


由于处于冷战的最前沿,“西部集群”集群的装备一直都是苏联时代除拱卫莫斯科的几支卫戍部队外最好的,T64/T72/T80坦克都是优先装备,1980年代初刚刚研制出来的“米格–29A”前线战斗机也大量列装。

苏联军队通过二战期间的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洗礼,尝到了在欧洲平原上进行“大纵深突破战法”的胜果,战后更加注重机械化兵团的建设,由于苏联军队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苏联的坦克师和机械化师的装备数量显得很大,但即便是齐装满员在人数上也未见得增加多少,也就是说以当时苏联坦克师/机械化师的装备标准,一个师应该是1.8万~2万人左右的“加强师”,但苏军并没达到这个标准。


德国统一后,“西部集群”也没有待在德国领土上的必要了,图片上是刚刚才装备的“通古斯卡”弹–炮
合一近程防空系统,这是北约国家没有的装备,又装车运回苏联。
1990年代对于苏联人包括一般战士来说,去东德是美差,当时的东德生活水平在东欧国家当中是最高的,到东德部队住房条件最好、饭菜最香,还能看到异国风情...这都是让人向往的事情,但是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西部集群”要撤回苏联,对苏军的中下级军官、家属、一般士兵来说很迷茫,因为今后的生活、工作都没有着落...为此,统一后的德国政府为了“感激”苏联的撤军拿出了近200亿美元的资金,法国、意大利...等国也拿出了45亿美元,给苏联撤军的补偿,给这是“无家可归孩纸”们修建住房、进行社会需要技术培训...等等事宜。

俄罗斯的坦克坟场,里面肯定有不少装备是“西部集群”的,冷战结束了、苏联解体了,俄罗斯也供养不起近450万的庞大军队数额,开始了大量裁军工作,“西部集群”除了极个别的精锐部队之外,绝大部分的编制和武器装备都被裁撤掉了...冷战的矛头也成为了历史。


皇家橡树1972


从二战结束后一开始苏联在德国部署的就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全部都是在战争中功勋卓著的精锐部队,非常典型的例证就是一开始部署在德国的9个苏军集团军全部是近卫集团军和突击集团军,相比于一般的野战集团军,近卫集团军和突击集团军的编制更加庞大,拥有更多的技术兵器,具备强大的战斗力,担负重要方向上的进攻和防御作战。而且驻徳苏军的统帅机关是以苏军原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为基础组建的,该方面军曾经是苏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战略集团,该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也成为驻徳苏军的总指挥,朱可夫元帅是苏军中公认的第一元帅,苏联一开始在德国部署最强的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足见对德国的重视,这里是对抗西方国家的最前沿!



随着欧洲形势的时好时坏,苏联也一直在缩减或者增加驻徳苏军的兵力,虽然数量有所变化,但是仍旧部署着苏军最精锐的部队,近卫部队的数量超过一半。在苏军的装备现代化更新中,驻徳苏军总是最先接受最先进、最现代化的装备,包括核武器在内。80年代中期,驻徳苏军装备了7700辆坦克,其中5700辆装备在现役部队中,还有2000辆在坦克储备仓库。除了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在,驻徳苏军还拥有强大的空军和防空兵力,包括最强大的空军第16集团军和11个防空导弹旅和3个独立防空导弹团,在所有苏军部队中驻徳苏军的防空兵力和空军比例是最高的。



1990年苏联解体前夕,驻徳苏军的总兵力达33.7万人,装备4100辆坦克,包括3000辆最新的T-80B型坦克,还有超过7500辆装甲车、3.6万门火炮系统、940架飞机、785架直升机,战斗力十分强大。而在80年代,驻徳苏军还要比这再多20万人、3800辆坦克和800门火炮。


前苏联军队一直在准备打一场世界级的大战,因而保留了一套规模庞大的动员体系,大部分苏军野战师都是编制只有10-20%的基干师和50%的缩编师,这些师无法在战争爆发后便立刻投入前线,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动员,而驻徳苏军全部是齐装满员的满编师,无需任何动员便可以立刻投入战争,是苏军中战备等级最高的部队,所以称之为苏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也就完全不为过了。


战略论


在冷战时期,由于德国是欧洲地区美苏两大集团的对峙前线,所以双方都把一些精锐的部队安插在这里。美国还好,因为实力比较占优,所以放的还不是那么多,而苏联不同,苏联把最精锐的部队放在这里了。

苏联驻德国的军队有38万,是由当时二战时朱可夫统帅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可谓是当时苏联最精锐的部队。而且之后不久,因为冷战开始了,如果两大武装集团真的爆发冲突的话,驻德苏军肯定是最先面对敌人的,如果要进攻的话,驻德苏军肯定也是接受最重要的攻坚任务,所以这支军队一直都是前苏联最精锐的军队。

在冷战时期,由于驻德苏军的重要性,所以这支军队的编制一直是满员的,一些最先进的武器也是这支军队首先开始装备使用。本来当时东德面积比较小,大约也就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的省面积。在这那么小块的地方上放上38万军队,可想而知对这个地方是多么重视。驻德苏军装备坦克就超过7000辆,加上其他装甲车辆超过2万辆,作战飞机超过1000架。即使不懂军事的人看到这些数字,也能想象这支军队的精锐。

除了驻德苏军之外,当时东德的军队也有将近20万,所以东德的所有军队加起来有五六十万之巨。如果战争刚真的开始了,这五六十万军队肯定是作为先头部队向西方进攻。拥有这么多先进装备的军队,对西方来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整个冷战期间,包括西德在内的所有北约国家,对驻扎在东德的这支精锐集团军都是心怀恐惧的。

后来前苏联解体,这支军队也被迫撤离德国回到了苏联。他们回到苏联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存在了,而是叫俄罗斯。而这支军队回到国内的时候,由于俄罗斯混乱的状态和经济情况,很多军官和士兵甚至连住房都没有。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驻德苏军,是二次大战后驻东德的军事力量的统称,又称“苏军驻德集群”。在冷战时期由于其强大的机械化能力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噩梦。东西德做为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第一线,苏军在东德部署精锐部队,也是当时的环境所决定的。



驻德部队是大都是苏军的功勋部队,其中是有941年组建的第七集团军,后改为六十二集团军,由于该部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表现突出在占领德国后改为诸合成兵种的第八近卫集团军,驻守东德(下辖四个师,加各一个近卫坦克团,两个独立直升机团,近卫炮兵旅,导弹旅,火箭团,反坦克团,工兵旅,舟桥团,地空导弹旅,空降营,特战营,侦查营,器材保卫旅,)

第一近卫坦克集团军下辖(两个坦克师,一个摩步师,两个独立直升机团,一个独立直升机中队。炮兵旅,导弹旅,火箭团,工兵旅,舟桥团,地空导弹旅,空降营,特战营,侦查营,器材保卫旅各一个)




第三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下辖(四个坦克师,一个独立直升机团,一个独立直升中队,炮兵旅,导弹旅,工兵旅,火箭团,舟桥团,地空导弹旅,空降营,特战营,侦查营,器材保卫旅各一个)

第二近卫红旗坦克集团军下辖(一个坦克师,三个摩步师,两个直升机团,一个直升机中队,一个炮兵旅,导弹旅,火箭团,工兵旅,舟桥团,地空导弹旅,空降营,特战营,侦查营,独立保卫营,器材保卫旅)



第二十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下辖(三个坦克师,二个摩步师,两个直升机团,一个独立直升机中队,炮兵旅,导弹旅,火箭团,工兵旅,舟桥团,地空导弹旅,空降营,特战营,独立坦克团,独立反坦克团,侦查营各一)

另集群直属:一个炮兵师,一个地对地火箭旅,三个导弹旅,四个地地导弹团,一个直升机团,两个空降旅,一个工兵旅,五个地空导弹旅,三个地空导弹团,一个近卫特战旅,两个舟桥团,一个独立火焰喷射器营。



驻德苏军空军有16空军集团军:三个歼击机师,两个歼击轰炸机师,两个独立侦查团,一个独立混成团,两个强击机团。


以上全军总兵力约38万人,坦克近六千辆,装甲车万辆(9790左右),4624门火炮,625架作战飞机,698架直升机(其中有不少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装备)

这样恐怖的数字只到今天有些实力还是没有完全的透露。上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可以说让西方的大多数的国家松了一大口气。


清茶小侃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二战结束,美苏两个曾经的盟友,矛盾愈发尖锐,冷战的序幕也由此拉开。而战败的德国则成为了这两个国家冷战的最前沿,不但德国被分为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美苏双方还在德国驻扎了大量军队。其中苏联驻扎在东德的军队大约有三十八万,这支苏军也被誉为苏联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驻德苏军能有如此赞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处于斗争的最前线。作为驻扎在冷战第一线德国的部队,驻德苏军时刻都有可能投入到战斗之中。进攻时,他们要成为排头兵,冲锋在最前面;防守时,他们要抵御住敌人的第一波抢攻,为后续的行动争取时间。如此重要的指责,使得驻德苏军,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国内最优先的保证。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联最新式的武器装备总是被优先供给驻德苏军。如T-64坦克、T-80坦克、米格-29战斗机等苏联王牌装备,都会在服役后的第一时间列装驻德苏军。

其次,人员精锐。驻德苏军绝大多数都是参加过二战的精英部队,拥有近卫和红旗称号的部队一大把。这些部队拥有光荣的传统,士兵们个个都是精挑细选,这么一群士兵组建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此外,17万东德人民军在战时也会归苏军驻德集群指挥。东德人民军虽然只有17万部队,规模并不算大。但是东德人民军官兵素质都很高,再加上东德为其装备了先进的武器,使得东德人民军战斗力在华约中仅次于苏联,就连美国都非常的忌惮。

有了东德人民军这样一支精锐作为助力,驻德苏军可谓是如虎添翼,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本人个人观点,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1943年10月,陆军总部东线外军处处长格伦制了一张东线兵力对比表。他估计,德国驻在苏联的兵力为二百五十万,苏军的兵力为五百五十万;德国防守的部队为一百七十七个师,苏联进攻的部队相当於八百六十个师或旅一级的部队。苏军坦克与火炮的数量至少以三与一之比超过防御一方。格伦的这些数字尽管是以不完全的情报资料为依据估算出来的,但是即使人们对双方兵力对比有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了解,它的不足之处是低估了苏军的兵力,而且没有在数量上反映出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1941年6月,德国陆军有一百五十三个师进入苏联。那时德国在东线的兵力将近三百二十万人。到1943年11月,整个兵力(其中包括驻芬兰的第20集团军)已下降到二百八十五万人,尽管德国陆军师的数量上升到了一百九十五个左右。除了基地部队和第20集团军的十七万六千人以外,德国各种类型的地面部队与集团军群加起来的总数只有二百零二万六千人。仍受德国控制的那些朋友(毫无疑问不包括芬兰)的残存兵力仅有十三万六千人。除此之外。还有五万二千名有点不太可靠的外国部队。在西欧(不包括德国本土在内)德国只部署八十四个师,但在1943年秋季,德国在该地的总兵力却不少於二百四十四万,而部署在苏联的德国总兵力有二百八十万。根据当时公布的估计数宇,19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了二十万人。除此之外,从1942年11月到1943年10月这十二个月中德军在东线其他战役的损失达到了一百六十八万六千人,其中只有一百二十六万人的名额得到了补充。在总的伤亡人数中,亡二十四万人、伤九十九万三千人、失踪十万零六千人、病四十四万七千人。那年德国陆军在苏联的伤亡总数中有九十多万人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虽然1943年德国三军的总兵力达到九百多万人,但是很难找到补充人员,因此,兵役法中关于免除家庭幼子或独生子服兵役的规定不得不暂停执行。有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已年过半百,也成了征召的对象。1943年1月13日,当斯大林格勒战役显然不可挽救时,才下达一项指令,要求德国转入总体战。当时驻苏的德军中已有二十多万自愿担任辅助性任务的苏联老俘虏兵。德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让妇女参加到工业生产的行列中去。当米尔契向元首建议时,他当即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在劳动生产方面,瘦弱的德国妇女无法与粗壮的苏联妇女相比拟。1939年7月德国的产业工人数不到一千零五十万,其中二百八十二万是妇女。在1943年底已下降到七百七十五万人左右。1941年6月到1943年6月,德国在东线损失的坦克总数达到了八千一百零五辆。10月份,在二千三百辆坦克中只有三分之一稍多一点的坦克适合於作战。1943年年底,P51野马式远程战斗机已能随心所欲地在德国领空横冲直撞。德国驻苏联的空军仍能继续保持局部的空中优势,但是苏联空军的轰炸机已开始空袭德国在东线的占领区。缺乏燃料使德国空军飞行训练时间大大缩短,随之损失与日俱增。7月份,德国飞行员损失一千七百多人。9月份,被击毁的德国飞机达一千六百架,其中百分之六十是被英、美军击毁的。整个1943年,德国制造了二万五千架各种类型的军用飞机,有一万七千四百架被击毁,其中一万零六百架是战斗机。10月以后,德国空军许多野战师被解散并入了陆军,高炮与伞兵部队仍留在空军。11月1日,德国空军军官人数为十一万九千人,士兵人数为一百九十七万人,各种辅助人员为四十三万人,文职人员为四十七万五千人,加起来总数将近三百万人。据苏联资料记载,1943年年底,苏联本土的陆军与空军为六百五十万人,大约相当五百三十个步兵师、一百四十个坦克旅的部队。据说,炮兵战斗序列中的火炮与迫击炮为九万门,炮兵师为八十个,独立炮兵旅为七十三个。坦克与自行火炮为五千六百辆(门)。苏联空军的军用飞机为八千八百架。以上苏军方面的数字只包括对德国与芬兰军队作战的方面军的兵力和最高统帅部野战预备队的兵力,而不包括远东和内地各军区的兵力。到1943年11月20日,苏军共有五百多万人当了德军的战俘。 苏联的数字是否准确地反映了苏军当时的实力,这是无法奉告的。苏联六百万地面部队这个数字尽管看来是低了,却可能是个精确的数字,因为通过简单计算可以看出,即使一个师的兵力减少到八千人,至少也需要四百二十万人来保持那五百三十个步兵师。除这些步兵师外,还有非常强大的坦克与炮兵部队、铁路与公路运输部队以及后方勤务部队也需要配备人员。正如苏德战场上的\\n二百八十万德军只是德同国防军的一部分一样,苏军的六百五十万这个数字,毫无疑问,也只是苏联陆军与空军在同一战场总数的一部分。据朱可夫透露,1944年,苏联所有的军事院校每年培养的军官总数达五十万,其中二十万是储备的军官。1941年苏联只生产了六千辆坦克,1942年便提高到二万四千七百辆。在1943年期间大部分轻型坦克停产了,而代之以生产的是T34中型坦克。1943年的产量按类别区分,有三千五百辆轻型坦克、四千门中型自行火炮、一万四千辆中型T34坦克、二千五百辆重型KV1型、KV2型、KV85型坦克。1944年坦克总产量又从二万四千辆提高到二万九千辆。1943年,军用飞机的总产量达三万架,不过有许多飞机是老旧的双翼机。1944年的飞机产量提高到了三万二千二百架。1943年除生产了二万三千门坦克炮与三千七百门高炮外,还生产了四万五千门野炮与反坦克炮。1944年野炮与反坦克炮的产量又提高到五万六千门。1943年以前,苏联军火工业生产的火炮、坦克与飞机比德国多得多。苏联火炮与坦克的质量同德国差不多,但有时比它高。可是,从1943年起,德国的军火生产开始迅速超过苏联。1942年百分之九十的军工生产部门仍然执行一班制。1941年德国飞机工业只生产了一万一千架军用飞机,其中百分之十左右是教练机。1942年军用飞机的产量仅提高到一万四千七百架,但到1943年使猛增至二万五千二百架,其中百分之十是教练机。1944年,德国的飞机产量超过了苏联,军用飞机的产量为三万四千三百架,教练机的产量为三千二百架,这是在压缩轰炸机数字的情况下,大量生产战斗机的。1941年,除生产了二千二百辆各种类型的轻型装甲车辆外,还生产了二千八百七十五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1942年生产了四千三百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以及一千二百门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1943年大幅度提高产量有一些困难,因为III坦克停产之后,还得将V型与VI型坦克投入生产。即便如此,这一年的中型坦克与强击炮的产量仍达到了六千七百辆(门),重型坦克达到了二千五百辆,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达到了二千六百门。1944年的产量与苏联相接近,中型坦克与强击炮达一万一千辆(门)、自行反坦克炮达一千六百门,重型坦克达五千二百辆。以上中型坦克、重型坦克与强击炮的总产量为一万七千八百辆(门)。除此之外,还有一千二百五十门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与一万辆各种类型的轻型装甲车。德国战车改进设计,对于扭转1942年到1943年落后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虎式坦克比苏联KV型坦克先进。新投入的V型坦克、装有先进火炮的IV型坦克和强击炮,也可与T34型坦克相匹敌。1942年德国75毫米与75毫米以上的火炮与坦克炮的产量如下:火炮为一万二千门,坦克炮为二千四百门。通过一年的努力到1944年,火炮的产量便提高到了四万零六百门,坦克炮的产量提高到了一万五千三百门。1943年德国的军工生产与苏联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种种迹象表明今后还会继续提高。德国有百分之四十七的铁矿石主要靠从瑞典与法国进口,百分之百的锰与铝土矿主要靠从苏联与巴尔乾国家进口,百分之四十五的铜靠从瑞典进口,百分之七十五的钨靠从葡萄牙进口,所有的铬靠从土耳其进口。德国消费的石油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是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从罗马尼亚进口的石油数量因运输困难而受到了\\n限制。作者:「美丽」人生2007-4-28 22:13 回复此发言--------------------------------------------------------------------------------3 回复:二战德国与苏联军事工业比较1944年期间,苏联生产了三万二千架飞机、二万九千辆坦克,英美生产了十二万多架军用飞机、二万二千多辆坦克。美国、英联邦与英帝国,以及苏联的军火总产量,据某个资料来源估计,大约以九与二之比超过了德国。1943年期间德国失败的原因与1942年失败的原因一样,仍然是:武器装备,特别是摩托车辆与油料不足;元首顽固推行专守防御战略,上述原因促使德军既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又丧失了战术主动权。根据备多兵分的道理,高级将领们指责希特勒,说他不该提出那个扼守每一码土地的要求。这种指责是正确的。克鲁格於10月14日告诉元首,苏联之所以能取胜,决不是因为它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兵力,而是因为它具有机动能力,并在决战时刻能集中优势的兵力兵器。这点他说对了,而且还与苏联历史学家的看法不谋而合。狂妄自大的苏联在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之后,对媾和建议置若罔闻。在斯大林心目中可能另有\\n目标,即:将共产主义的影响与苏联的势力扩大到中欧与东南欧。1943年日本(可能出於它自己的主动)建议苏德媾和,莫斯科立即拒绝。戈培尔在秋季视察了腊斯登堡,他发现最高司令部门出於整个战局恶化而笼罩著一片沮丧气氛。於是,他开始斟酌德国首先应向苏联一方还是应向英、美一方提出媾和建议。戈培尔本\\n人积极主张希特勒设法向斯大休提出媾和建议,但是元首却好象认为与英国打交道可能比较容易。1944年初,戈培尔一次更加急不可待地要求希特勒与苏联媾和。这些建议均遭到了元首的拒绝。美国或英国决不可能跟希特勒或他的政府或政党的任何成员进行接触,也决不可能同意举行没有苏联参加的谈判。1941年5月,德国人认为苏军在最初期可以用来抵御德国进攻的部队相当於一百二十一个步兵师和二十一个骑兵师。对於苏联的装甲部队,他们相信苏军在西部约有五个坦克师和二十三个摩托化旅。据估计,针对芬兰和土耳其边界,苏军还部署了二十五个师,在远东的师可能有三十个之多。据认为,苏联空军共有四千多架第一线飞机,苏联坦克部队有一万辆坦克。(实际上苏军飞机高达一万二千架,战车多达二万至二万二千辆。)总计,东线的德国军队(不包括芬兰的驻军)共有一百四十五个师,其中有十九个装甲师、十四个摩托化师,德国的盟国还提供了相当於四十个师的兵力。德国装甲师共计约有三千三百辆坦克,加上大约二百五十门履带装甲强击炮。在德国占领的法国与佛兰德驻有三十八个德国师,丹麦有一个,挪威有七个,另有七个驻在巴尔干,两个驻在北非。东线的德国空军部队共有二千馀架第一线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不到八百架。有一千五百馀架飞机留在西线,进行本土防御与对英作战。看到大家在说日本有多强时,我却不以为然,光是工业能力日本就被压著打了,二战期间日本主力战机零式才生产10400架左右,一式战机5000多架,二式跟三式战机各1000多架 四式战机则为3400架 总计日本在战争期间能端的出抬面的约2万战机,德的BF109跟FW190任一型就压倒日本了。


柠檬爱民谣


主要是其编成内机械化部队装备最新,人员装具操作水平颇高,比如:第一批成建制换装大名鼎鼎T-72的就是东德苏军的坦克师,当时还没有深入了解T-72性能的北约军队内部很为震动,以至于铁了心的计划一旦己方防线被突破,就坚决要上战术核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