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悲傷的蘋果1910交割故事(下篇)


一個悲傷的蘋果1910交割故事(下篇)


(承接上篇)

當然我相信,這次如果我們能夠組織起分揀工人就能把貨交進去,因為貨有,時間也還有,在9天內最晚11天(9個工作日+2天週末)之內組織好交割果,然後交貨進去,是一定有錢賺的。


一個悲傷的蘋果1910交割故事(下篇)


10月21日的收盤價是9700,4.85元一斤的價格,扣除車船板交割庫150元/噸的服務費(去年是50元/噸),和20元的裝卸到車板上的費用(交割庫的人說這個價格也是找不到裝卸工人的),才170元,就算他2毛一斤好了,然後二次分揀工人的費用,大概是3毛多一斤,這兩塊加起來是5毛多一點。


一個悲傷的蘋果1910交割故事(下篇)


(備註:1.買方驗貨時發生抽樣搬倒的,支付20元/噸的抽樣搬倒費,費用由賣方承擔;發生複檢抽樣的,費用由過錯方承擔;2.裝果容器為中轉筐或紙箱的,另加收人工裝卸費,費用由各車(船)板交割服務機構公示標準為準,由賣方承擔。)

還有一塊最大或者變數最大的成本是二次分揀所挑出來的貨的數量的不確定性,不符合交割的部分是不值錢的,特別是今年這種行情,挑剩下的果就更不值錢了,這塊成本需要折算到符合交割的蘋果裡去。舉個例子,如果假設我們80#收貨價格3.5元一斤(其實果商都是按3元甚至不到3元的價格收的,有些地區如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等地區更便宜,我這3.5的假設是已經讓果商賺一遍了),80%可以交割,20%不能交割(這個假設標準是比較高的,但交割庫的人說也差不多了。去年的商品率是比較低,只有40-70%),那麼按照這個標準,買一斤花3.5元,八兩可以交割,二兩次果不可以交割,假設挑剩的這二兩蘋果的價格是1.5元/斤,那價值3毛,那麼符合交割的蘋果貨值3.2元,重量是8兩,因此除一除,折算下來的成本是,3.2/0.8=4元/斤,如果再加上2毛的交割服務費用和3毛的人工挑揀費用,成本是4.5,即9000元一噸,我收購價是3.5元/斤,7000元一噸,註冊成倉單的成本是9000元一噸(交割庫的人認為至少要8500),足足高出了2000元一噸,就是1元一斤,交割成本佔到了蘋果收貨價格的28.5%(如果符合交割的商品果率低,那麼這個成本佔比就更高,按照去年的算法,交割成本佔到了收貨成本的40-70%),你說這個事,合理嗎???但是今年,即便是這樣9000的倉單成本價,交貨到盤面,也還是有錢賺的,盤面10月21的收盤價是9700元,多出近700元,即3.5毛一斤,接近甚至高於今年現貨批發貿易的利潤,交割結算價是8940元/噸,也接近倉單成本,按理大家是很有尾盤空進去交割的衝動的。如果成熟的品種,最後一天空進去,那簡直是撿錢。所以我認為這是沒有期現迴歸的,或者期現是略有脫離的,所以這個問題,相關部門是不是要反思一下?

另外一點,從交割庫來講,他也沒有很強的服務動力,因為150元的服務費不算多(去年是50,提了2倍),當然交易所也是從降低交割費用角度來安排的,這點是挺好的。但是交割庫忙著收貨、發貨、賣貨,很多貨都在京東等網上賣,訂單很好,利潤不錯,1910交割這兩天,交割庫自己現貨訂單都還沒完成,你說他有什麼動力來為你安排工人或者來賣貨給你符合交割的貨,來服務你!交割庫說一句沒人整理,你怎麼辦?工人得自己找好,所以要想交割,當地果商是有優勢的,外地去買貨交割是不大方便的。另外還聽說,後面交易所可能會要求註冊的交割庫交30萬的什麼金(注:聽來的,真假沒有辨別過,應該也還沒執行),交割庫一想,30萬我一年的利息就得毛3萬,目前這種交割量,這麼多的交割庫,我交割服務費一年能賺到3萬嗎?1810-1907,交割了778手,7780噸,假設都是車船板交割,那能收到7780*150=116.7萬的服務費,目前車船板交割計價點有24家,平攤一下每家4.8萬左右,所以如果交割量小的話,別說麻煩了,利息都不一定拿得回來。當然,交割庫還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相信交割數量是會越來越多的,交割也是會越來越順暢的。今年1910的交割量就比去年同期要多,相信會越來越多。


一個悲傷的蘋果1910交割故事(下篇)


回到故事,後來我們本來還準備去洛川看看,因為聽駕駛員說洛川的果形比較好。去之前打聽了一下洛川交割庫有無交割,回說暫時沒有,也是說沒人分揀。又問了渭南那邊的交割庫,問有沒有符合交割標準的蘋果賣,接線員說可以過來看,問價格說5-6元一斤,說按照盤面賣給我們嗯,這倒是個懂期貨定價權的~~這不訛人嗎,所以也沒去。網上有報道,他們那邊前幾天交割了4手40噸,說賣方交的貨不符合交割標準,後來協商掉了。網上報道的下面這個評論比較精彩,遺憾,忘記截圖了,再回去看,文華上已經看不到了。

後來我倆直接去了西安,因為那邊我客戶上次來調研,認識了一期貨公司朋友,他參與了西北地區所有的蘋果交割,並且經常給交割的買賣雙方協商,剛開始交割庫不懂的地方也找他諮詢,很專業,資源也很多,人也仗義,以後有交割問題之類需求的可以諮詢他。我們想讓他幫忙組織點貨源交割下,另外也想聽聽他對我們這單交割必要性的意見和建議,最後當面聊了一下,他給的中肯的建議是能平倉則平倉,平倉成本是最低的,因為交割太麻煩,還有變數。如果週一封在漲停板,平不出來那就只能被動進入交割,得立即組織貨源,有10天左右的時間。如果實在拿不出貨,那就只能違約,違約是交割結算價的20%,我們一算,結算價8940,違約金是1788元一噸,所以明顯是平倉划算。我相信,很多多頭也是看透了這一點(當然客觀說,很多多頭是為了去熟悉流程而去的),所以多頭就是不平倉,就是賭你違約拿你20%違約金,賭你在現有制度現有時間內拿不出符合標準的交割果(可問題是現貨蘋果多的是),如果空頭真的拿出貨了,他現貨接回去,其實也沒有性價比優勢,也是要虧的,因為現貨裡肯定能買到更便宜的更好的貨。交割的貨的質量,並不一定見得有好多少,只是交割流程的麻煩造成各種隱性的不確定的成本上升了。

在這位好朋友的中肯建議下,客戶最終選擇了平倉,週一上午我倆哪也沒去,在賓館裡掛單、撤單,和多頭短兵相接,因為成交量很小,所以能明顯感覺到多空雙方的心裡博弈,最後1分鐘,沒有跌下來,也沒有封死漲停,9700全部賣掉,一身遺憾的輕鬆。

故事講完了,對客戶來講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在我看來,這是個事故。不過客戶很樂觀,很善於學習,吃一塹長一智,客戶認為這個學費雖然交得稍微有點冤,但還是值得的。然後客戶勇往直前,又飛去新疆繼續調研紅棗去了,結束新疆行程後,再返回西安,一定要親眼看到交割流程。這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要學習的。(後續客戶參觀完交割後的感受,以及對紅棗的實地調研,擇日分享在金蘋果學院公眾號上)

最後,總結一下,提幾點:

第一、研究遊戲規則和研究現貨供需同等重要,不同階段會交易不同的邏輯。凡事要做到知己知彼,特別是期貨這種多空博弈的遊戲,本質上和戰爭區別不大。戰爭的本質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所以在不摸透情況的情況下,不要激進,不要孤注一擲,犯左傾冒險主義。

第二、調研是很重要的,紙上得來終覺淺,實踐出真知。有些影響因素,你是萬萬想不到的。這次分揀蘋果的工人的缺少,是我們交割失敗的主因,但這個原因,萬萬沒想到。

第三、房子是拿來住的,蘋果是拿來吃的,不是拿來觀賞的和供佛像的,要那麼漂亮做什麼?又不是選美比賽(聽說是為了出口,能代表部分國家形象,這應該是開玩笑的)。搞那麼麻煩的交割流程幹什麼?這貼近現貨貿易習慣嗎?

第四、目前的交割制度看,農民並沒有受益,價格再跌下去,蘋果都可以倒溝裡去了,放冷庫成本又很高。交易所的扶貧邏輯可能是優果優價,但這個優質又不是農民能完全掌握的,風雨雷公也不是你家親戚。我也知道期貨的目的是定價權和對沖的工具,交易所也不是貨物貿易的平臺,但是如果交割這麼不流暢,期、現貨就不能很好的迴歸,基差就失去了意義,講定價權和對沖,那也是一句空話。如果存在即合理,這可能是一種不大合理的存在。

當然,或許,也有可能,我還是太嫩了,思想覺悟不夠,不懂ZZ任務,ZJS明白上意,揹著質疑頂著壓力,這麼努力扶貧,這麼努力幫助農民,結果大家還不理解。高處不勝寒,無敵是多麼的寂寞。

當然我還是相信期貨的初心,也相信各方都會努力向好,循序漸進。其實任何一個期貨品種都會或多或少的經歷逐步完善的過程,人無完人,更何況這麼複雜的金融衍生品。只是,希望我們不要成為這個過程中的炮灰。 (故事暫完。)

(注:因為最後還是沒有參與完整個交割過程,所以在倉單成本的計算方面,主要是優果率有多少的這個方面,可能有失妥當、漏算少算的地方。但無論如何,成本不低,略微有點脫離實際。另外,雖然故事是真實經歷,但文章的部分情緒可能帶有主觀,看到的可能也略有片面之處,僅作為大家瞭解蘋果期貨的一個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