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分封為什麼給自己疆域那麼小?難道不怕土地分封沒了麼

在看周朝分封地圖的時候,往往會有一個疑問,既然分封時周天子主持的,為什麼地圖的上週天子領土那麼小?為什麼不給自己封一個最大的疆域呢?周天子不斷的分封,就不怕有一天把土地封完了麼?

周天子分封為什麼給自己疆域那麼小?難道不怕土地分封沒了麼

這是常見的地圖,周只有鄭、宋般大小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除了諸侯自己往夷狄地區開脫疆土外,更重要的是西周時期,還沒有如後世一般的國界概念,所以我們看的春秋及以前的古地圖,其實只有標註國名而沒有國界劃分。

周天子分封為什麼給自己疆域那麼小?難道不怕土地分封沒了麼

春秋及以前地圖只標註國名而無國界

另外西周分封之初理所當然的給自己留下了最大的版圖,無論是國家疆域還是都城大小、人口、軍隊,周王室都給自己留下的最大。

但是,這與我們常規理解的並不太一樣。

所謂的“國”,更多的指都城以內範圍。西周時期的國家對於疆域沒有特別大的劃分,周天子以及諸侯國,都城城郭以內稱為國,都城百里之內稱為郊,郊以外稱“野”,也稱“遂”

西周分封建國的模式是,打下一個據點,然後在據點上建立自己的都城,都城及四郊內住的是“國人”,設六鄉。

都城百里之外稱為“野”,住的是“野人”即原來的土著居民等,野設六遂。

周天子分封為什麼給自己疆域那麼小?難道不怕土地分封沒了麼

國野制也稱鄉遂制

  • 六鄉六遂

《周禮》規定周王室是六鄉六遂,公國三鄉三遂,侯國、伯國二鄉二遂,子國、男國一鄉一遂。

何為六鄉?

比、閭、族、黨、州、鄉。

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一鄉有一萬兩千五百人。

住在鄉里的都是國人,西周時期只有國人才可以當兵,一鄉出一軍,所以周天子是六軍,公國三軍,依次減少。

何為六遂?

六遂:鄰、裡、酇、鄙、縣、遂。

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

住在野的人,也被稱為野人,沒有當兵、受教育的權利,要向國家貢獻勞動力與勞動產品

  • 分封疆域

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

諸公之地都要方五百里,天子之地怎麼也得方千里。

《周禮·夏官》: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

  • 都城大小:

王城方九里,公七里,侯伯五里。

不僅都城大小,連城牆高低、城門多少,城中宮殿大小,《周禮》都有詳細的規定。

周天子分封為什麼給自己疆域那麼小?難道不怕土地分封沒了麼

周天子在政治地位上把自己放在了最頂層,又怎麼不會設置相應的政策保護自己呢?

《周禮》非常詳細的為周天子爭奪最大的利益。所以周天子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傻,把土地都分給別人,自己就保留一點點。實際上,分封之初,周天子毫無疑問是疆域最大、人口最多、戰鬥力最強的。

當然更不用擔心周天子把土地分完了,沒得分,按照周天子的規定,華夏土地上必然還有龐大的野外區域存在,可以進行封邦建國。

但是,春秋時期禮樂崩壞,諸侯都不再那麼遵守《周禮》的規定,兼併戰爭以及對夷狄擴張,很快就讓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

而《周禮》的最大受益者周天子,在面對時代變革時,想要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維護周禮,可惜當所有人都在拋棄《周禮》的時候,周天子的行為已經與時代格格不入,只能越來越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