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管仲的軍事後勤思想對齊國霸業的加持

春秋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也是一個弱肉強食、以大並小的時代。中原大地的各諸侯國已不再向周天子俯首稱臣,每個諸侯王都窺探著周天子的位置,如數百年之後的項羽一樣發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吶喊。

淺談管仲的軍事後勤思想對齊國霸業的加持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指出,"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通俗的講就是,打仗就是打錢。"軍無糧則亡",戰爭消耗財富,需要有巨大的經濟力支持,經濟上的貧困對軍隊的戰鬥力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國貧而用不足"能夠使"兵弱而士不厲",最終導致"戰不勝而守不固"

在春秋時期,車戰是戰爭的主要形式,戰爭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春秋初期的城濮之戰,僅晉國就出動戰車七百乘。到後來,晉、楚等大國的兵力都達到了四千乘以上。著名軍事家孫武也總結當時的戰爭情況時也說:"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如此空前規模的戰爭,對諸侯國的後勤與經濟實力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連年的戰爭,使得各諸侯國的經濟壓力也不斷增大。這正如管仲所說:"故一期之師,十年積蓄殫;累戰之費,累代之功盡。”

淺談管仲的軍事後勤思想對齊國霸業的加持

風馳電掣的戰車

解決龐大的軍費開支,採取的第一種辦法就是靠搶,就是通過不斷的戰爭掠奪財物為己所用,或者是"窩裡橫",加大對國內奴隸的剝削以增加財富。但若要打仗就有戰敗的可能性,同時,戰爭的勝利就也如同賭博一樣讓人上癮,戰爭的慾望只會不斷膨脹,經濟壓力不僅不會得到減輕,反而會因此加重。

這樣一來,在國內發展生產,增加國家經濟力量就成為了各諸侯國的首要選擇。而為了解決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增加財力、物力資源為對外擴張所用,一場改革就勢在必行。

淺談管仲的軍事後勤思想對齊國霸業的加持

"管夷吾舉於市,孫叔敖舉於海",對於學過中學歷史的我們來說,管仲一直是作為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改革家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的,我們熟悉的便是他所推行的"相地而衰徵"的稅收制度,按照土地的不同好壞情況分收農業稅,建立合理的稅收賦役制度,從而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與國家經濟的發展。

但管仲的思想與作為可不僅僅侷限於此,在軍事後勤方面,管仲的思想與實踐同樣閃爍著不朽的光芒,具體可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富國強兵"

淺談管仲的軍事後勤思想對齊國霸業的加持

在戰爭實踐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國家富強和聚集財富的關鍵在發展農業生產。管仲在《治國篇》中提到,"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那如何才能實現國富民強?他指出只有農業佔優勢,"禁末作止文巧"才可能實現"人粟多",最終達到國富的目的,帶有明顯的"重農抑商"色彩。為此,他將全國劃分為二十一鄉,其中,"士農之鄉十五"。農民是國家的主要部分,士農之鄉的農民平時耕田,戰時當兵,既保證了農業生產,又有了足夠的兵源。同時,管仲還主張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招來別國人口:"國多財則遠者來"。

二、實行預定軍籍制,實施以農養戰的後勤建設。

淺談管仲的軍事後勤思想對齊國霸業的加持

管仲作出了"作內政而寓軍令"的決策,將士農之鄉按一定的行政組織管理起來,規定五家為軌,十軌為裡,四里為連,十連為鄉。每一級組織都有專人管理,而且要求每家出戰士一人,編成軍隊。這些按軍隊編制起來的農民,平時有里長管理,戰時則歸卒長指揮,而且規定他們"不得遷徙",把他們嚴格的控制在土地上。管仲認為,這樣組織起立的軍隊可以做到"卒伍之人,人與人相保,家與家相愛"人們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每個人都會為鄰家的不幸而哀傷流淚。每個人不僅會拼死守衛自己的家鄉,在戰場上也會捨生忘死,最後達到"是故以守則固,以戰則勝,君有此教士三萬人,以橫行於天下"目的。

三、主張全面發展國民經濟,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

淺談管仲的軍事後勤思想對齊國霸業的加持

管仲在施政中不僅貫徹以農立國,以農業為本的主導思想,而且充分利用齊國的優勢,全面發展國民經濟。管仲著名的"八無敵"思想中,經濟、工業佔據了主導和領先的地位,在其具體的經濟戰略實施中,不僅努力貫徹選天下之豪傑,致天下之精材,來天下之良工,才有戰勝之器矣的方針,積極發展國內工業,努力發展漁鹽、森林、礦產。機器製造等生產,而且積極開展貿易,擴大了齊國的經濟影響,增強了齊國的經濟實力,為後勤保障奠定了物質基礎。

四、強調平時儲備,為戰時後勤動員做好先期準備

管仲認為,國家要富強,除了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以外,還必須依靠全國上下平時的積累。為此,管仲制定了鹽鐵專賣政策,為國家增加了財富。另外,管仲十分強調儲蓄,並制定出各級儲蓄標準,強制儲蓄。下令諸侯、卿大夫、富商巨賈分別按照一定的標準儲存糧食,規定“卿諸侯藏千鍾,令大夫藏五百鍾,列大夫藏五百鍾,富商巨賈藏五十鍾。”他認為,這樣準備下去,一旦天下有戰事時,就把積蓄的糧食拿出來做軍糧;沒有戰事的時候,就可以開倉放糧救濟窮人,以達到"內可以為國委,外可益農夫"的效果。

淺談管仲的軍事後勤思想對齊國霸業的加持

總結:管仲不愧為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他的一切理論和措施無論是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等多方面都是彼此兼顧,協調發展,最終落實到實踐上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將政治、經濟、軍事與人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使齊國走向了富強的道路,為齊國的對外戰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輔佐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有強大經濟實力的霸主。其有名的"八無敵"思想,更是一種綜合了諸多因素的總體戰爭思想,其中以工業技術壓倒敵人的戰略更是極具現代性與前瞻性,為國家的後勤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 參考文獻資料:
  • 《孫子兵法》
  • 《管子》
  • 《中國古代軍事後勤史》

拓展閱讀:《管子·七法—八無敵》:

為兵之數,存乎聚財,而財無敵。存乎論工,而工無敵。存乎制器,而器無敵。存乎選士,而士無敵。存乎政教,而政教無敵。存乎服習,而服習無敵。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無敵。存乎明於機數,而明於機數無敵。故兵未出境,而無敵者八;是以欲正天下,財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財蓋天下,而工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工蓋天下,而器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器蓋天下,而士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士蓋天下,而教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教蓋天下,而習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習蓋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而不明於機數,不能正天下;故明於機數者,用兵之勢也。大者時也,小者計也。王道非廢也,而天下莫敢窺者,王者之正也。衡庫者,天子之禮也。是故器成卒選,則士知勝矣。遍知天下,審御機數,則獨行而無敵矣。所愛之國,而獨利之;所惡之國,而獨害之;則令行禁止,是以聖王貴之。勝一而服百,則天下畏之矣。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罰有罪,賞有功,則天下從之矣。故聚天下之精財,論百工之銳器,春秋角試,以練精銳為右;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駿雄;故舉之如飛鳥,動之如雷電,發之如風雨,莫當其前,莫害其後,獨出獨入,莫敢禁圉。成功立事,必順於禮義,故不禮不勝天下,不義不勝人;故賢知之君,必立於勝地,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

我是江暮雲,願同大家一起遙望遠去的歷史薄雲互寄共識,原創不易,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