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各系軍閥實力排名如何?各系有何代表戰役?

聼訁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民國軍閥最強的就是:桂軍、湘軍、青海馬家軍。

對於具體的排行有爭議,但一般認為馬家軍第三,湘軍第二,桂軍第一。


我們一個個說:

青海馬家穆斯林騎兵

青海的馬家軍就是馬步芳的軍閥部隊。

他們的歷史非常悠久!

青海馬家軍和寧夏馬家軍,本來都是清末在西北叛亂的回民部隊。

然而左宗棠平叛期間,他們審時度勢,選擇同左宗棠合作,攻擊其他回民叛亂,立下戰功。

於是,青馬和寧馬的領袖都被封賞,逐步被重用。

到了民國時期,西北大亂,各種勢力四處。

而青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實力。青馬是一支穆斯林騎兵,有著濃重的封建色彩和宗教色彩。

早期的青馬完全是甘青兩省交界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撒拉族,沒有漢人。

中後期接納了很多漢人參軍,但都必須改信回教。

青馬的基層部隊中都有阿訇,每次作戰之前都要念經。

他們認為自己的作戰是聖戰,是維護教門的高尚行為,如果戰死就會直接升入天堂。

所以青馬士兵作戰根本不怕死,兇狠異常。

青海和河西走廊的地域遼闊,青馬大部分軍隊都是騎兵。

在對敵人發動攻擊時,騎兵大多下馬作戰,但也有直接策馬衝鋒的。

時代不同了,面對擁有大量步槍和輕機槍、手榴彈的敵人,正面衝鋒在最前面的青馬士兵幾乎不可能倖存。

然而,他們無所畏懼,連團長、旅長一級的軍官都帶隊衝鋒在最前。

青馬還有濃重的封建色彩。他們的中高級軍官基本都是有著血緣關係的同一家族。

比如師級以上的角色如馬彪、馬馴、馬元海、馬德、馬步康、馬步鑾、馬步勳、馬全義、馬呈祥、馬振武、馬璋等,有的是堂叔、堂兄弟,有的是姻兄弟或甥婿。

一般的軍官想要進入青馬的中高層,都必須娶他們家族的女人,還要生育孩子。

這樣才會被青馬接納,認為是自己人。

青馬的權力交替也是封建制度,父親死了兒子繼承,兒子如果比較有效,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繼承。

總之,穿來穿去,權力始終在馬步芳家族的手中。

青馬的戰鬥力兇悍,尤其對於火力較差的部隊更是厲害。

1933年冬,他們2萬多人聯合寧夏馬家軍共4萬人,擊潰了試圖控制西北的軍閥孫殿英7萬多人。

然而最大的勝利,還是青馬獨自殲滅了紅軍的西路軍。

紅軍最精銳的三支部隊,紅7軍、紅30軍、紅5軍共2萬多人,在河西走廊同青馬連續交戰。

最終,西路軍全軍覆沒。

唯一成建制的西路軍,在李先念、程世才的率領下艱難突圍,九死一生到達新疆,僅餘420餘人。

我軍戰史,一般認為:西路軍的失敗,也成為我軍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失敗和損失。

湘軍

近代以來,所謂無湘不軍,湘軍是軍閥部隊中綜合實力最強的軍隊。

曾國藩以湘軍起家,這群被稱為土包子軍隊的湖南人,最終消滅了強大的太平天國,又殲滅了淮軍。

左宗棠帶著湘軍健兒遠征西北,迅速平息西北迴亂,苦戰收復新疆,為中國立下赫赫戰功。

湘軍為什麼厲害?同當時湖南民風有關係。

紅軍曾經在湘南發動起義,很多當地人參加。

當時朱德評價湘南人,認為這裡民風非常彪悍,村莊之間經常械鬥,連婦女兒童老人都上陣,每每照死裡打,打死幾個人根本不當回事。

這些男性青壯年是天生當兵的好材料。

到了民國時期,中國幾乎每一支軍隊中都有大量湖南人,包括國軍和共軍。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大批湖南有志青年爭相投考黃埔軍校。黃埔軍校1至5期共有學員7399人,其中湖南青年2189人,佔1/4,居全國之冠。

許多三湘子弟後來成為國共兩黨的著名將領,如共產黨方面的陳賡、許光達、黃公略、左權、肖克、宋時輪等;國民黨方面則有宋希濂、鄭洞國、李默庵、黃傑、劉戡、廖耀湘等。湖南籍的黃埔學生中共出了200餘名將軍。

解放軍也是一樣:

我軍1955年授銜的中將以上的開國將帥湖南人最多。十大元帥,有彭德懷、賀龍、羅榮桓3人;十名大將,有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6人;57位上將,有王平、王震、鄧華、甘泗淇、朱良才、蘇振華、李濤、李志民、李聚奎、楊勇、楊得志、肖克、宋任窮、宋時輪、陳明仁、鍾期光、唐亮、陶峙嶽、傅秋濤、彭紹輝等近20人,佔三分之一;177位中將,有張震、廖漢生等44人,佔四分之一強;中將以上的高級將領共254人,湖南有73人,近三成,居各省之首。

湘軍的戰績很多,對紅軍主要就是慘烈的湘江會戰。

紅軍對地方軍閥,基本都是壓倒性優勢,對付川軍、滇軍、黔軍、贛軍之流,往往1000人能夠打好幾千人。

然而,在湘江會戰中,6萬多紅軍面對數萬湘軍精銳的攻擊,傷亡非常慘重。

林彪當時帶著紅1軍團負責阻擋湘軍進攻。

然而湘軍前仆後繼,又有非常強的戰術素養,紅軍根本擋不住。一股湘軍甚至摸到林彪指揮部前幾十米,裝備上刺刀衝鋒時,刺刀反光被林彪的警衛員發現,迅速開槍。如果不是這樣,林彪怕都被打死了。

短短的湘江會戰結束後,紅軍從6萬多人銳減到3萬多人,幾乎損失了一半兵力。

林彪的紅1軍團是身經百戰的精銳部隊,此次損失也高達百分之五十。

據說一生極少線路表情的林彪,面對漫山遍野的紅軍遺體,淚流滿面。

桂軍

彭德懷元帥說過一句順口溜: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

一般認為,軍閥部隊戰鬥力最強的就是桂軍。

如果不是廣西省的經濟太差,桂軍正規軍始終只有二三萬規模,他早就統一全過了。

桂軍的兇悍程度還強於湘軍,甚至比日軍還厲害。

新四軍2師師長張雲逸,是百色起義出身的桂系軍官。他曾經評價桂軍:“桂軍被反動宣傳灌輸得麻木,作戰勇猛得如野人拼命。陣地上戰至最後一人時,仍能堅決拼刺刀頑抗,直到被打死,反抗才停止。”

劉伯承元帥在大別山制訂了殲敵順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隊,次打較強之中央軍,最後打最強之桂軍。”

在抗戰中,日本人幾次殺入廣西,都遭到堅決阻擊。

在1944年的桂柳會戰中,桂軍死守桂林,給日軍造成很大的傷亡。但區區2萬桂軍面對數萬日軍,在桂林幾乎拼光了。

更關鍵的是,日軍沿途遭遇廣西民團和老百姓到處游擊戰,一路冷槍冷炮不斷。為此,日軍付出很大傷亡。

日本曾經這麼說“桂軍是中國軍隊中,最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要滅中國,先平廣西”。

一些日本軍官還認為“除去武器裝備以外,桂軍士兵單兵素質很高,作戰經驗豐富,強於日軍的普通部隊士兵”。


薩沙


民國軍閥很多,全都算上要上百,按派系分吧。實力排名的話主要依據領導人能力、兵力、控制地區和經濟狀況。

第一名:皖系。

代表人物:段祺瑞、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張懷芝、張敬堯、陳樹藩、盧永祥、吳光新等。最強盛兵力50萬。

第二名:奉系。

代表人物:張作霖。最強盛兵力40萬。

第三名:直系。

代表人物:馮國璋、曹錕、吳佩孚。最強盛兵力35萬。

第四名:晉綏系。

代表人物:閻錫山。最強盛兵力30萬。

第五名:西北。

代表人物:馮玉祥。最強盛兵力25萬。

第六名:滇系。

代表人物:唐繼堯、龍雲。最強盛兵力20萬。

第七名:桂系。

代表人物:陸榮廷、沈鴻英、陳炳琨、莫榮新、李宗仁、白崇禧。最強盛兵力20萬。

第八名:黔系。

代表人物:劉顯世、袁祖銘、周西成、王家烈。最強盛兵力15萬。

第九名:湘系。

代表人物:湯薌銘、唐生智、譚延闓、何鍵、趙恆惕、程潛。最強盛兵力13萬。

第十名:粵系。

代表人物:陳炯明、陳濟棠。最強盛兵力10萬。

第十一名:川系。

代表人物:劉存厚、熊克武、劉湘、劉文輝、楊森、鄧錫侯、潘文華、王陵基。最強盛兵力10萬。

第十二名:馬家軍。

代表人物: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最強盛兵力8萬。

第十三名:陝西軍閥。

代表人物:劉鎮華、楊虎城、郭堅、黨玉琨。最強盛兵力5萬。

第十四名:新疆軍閥

代表人物:楊增新、金樹仁、盛世才。

重要戰役。

1,1920年7月14日,直皖戰爭。吳佩孚擊敗徐樹錚。

2,1922年4月28日,第一次直奉戰爭。吳佩孚擊敗張作霖。

3,1923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和馮玉祥打敗吳佩孚。

4,1926年7月,北伐戰爭。北伐軍打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

5,1930年5月,中原大戰。蔣介石在奉系的支持下打敗了閻錫山、馮玉祥和李宗仁。



大海精解二戰


民國時期,自袁世凱這個政治強人死後,中國的政治重心消失,此後再也沒有人能鎮得住各地軍閥。軍閥坐大,割據一方,成為一個尾大不掉的現象。 民國時期,分北洋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這兩個時間段各有不同派系的軍閥。

北洋時期,最為矚目的就是傳承袁世凱北洋衣缽的北洋三系軍閥——皖系、直系、奉系。這三大派系的軍閥各自擁有數省地盤,加上北洋強軍,同時各自又先後掌控北京政府。在北洋時期,就數這三家實力最大。

按排名來看,排名第一為皖系,以段祺瑞為首。袁世凱死後,段祺瑞繼任總理,以其在北洋系中的聲望,又憑藉西原借款,發展軍備,發動南北戰爭,實力強大。代表戰役:1917年的南北戰爭。段祺瑞憑藉西原借款和武器裝備及軍事訓練,率領精銳的北洋軍揮師南下,意圖消滅孫中山的革命政府,武力統一中國。

第二名:直係軍閥。先後以馮國璋、曹錕和吳佩孚為首,實力鼎盛時佔據河北、兩江、湖北等地。曾任副總統的馮國璋就已經佔據兩江,雄踞東南。之後曹錕與吳佩孚將段祺瑞趕下臺,曹錕當上大總統。代表戰役:直皖大戰,吳佩孚率兵挑戰皖系,連克京奉、京漢兩線,打得皖系軍隊倉皇逃亡。隨後直系入主北京。

第三名:奉系軍閥。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實力最強時控制了半個中國。以東三省為根據地,加上日本的援助,實力逐漸超越之前的軍閥,以後起之秀登上政治舞臺。代表戰役:第二次直奉大戰。奉系舉兵進攻山海關,兵鋒指向關內的北京,打敗了當時戰無不勝的吳佩孚。此後,奉系接替直系,掌控北京政府。

除了北洋系外,當時還有西南軍閥,晉系軍閥,新疆軍閥,但還未成氣候,難以排名。 到了南京民國政府時期,主要有東北軍閥、桂系軍閥、西北軍閥、晉綏軍閥、西北軍閥、四川軍閥等。


第一名:東北軍閥。張作霖在皇姑屯事變中逝世後,張學良接替他的位子。有了老爹打下的東北、獨立的兵工廠還有一班精兵猛將,使得東北軍閥成為當時國內數一數二的軍事勢力。東北軍閥沒打過什麼打仗,但是憑藉其自身強橫的實力,在中原大戰末期,發表電告,擁護南京政府,於是中原大戰以蔣介石勝利告終。

第二名:桂系軍閥。鼎盛時期擁有天津、兩湖、兩廣的地盤,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率領三桂子弟在北伐屢次建立奇功,還憑藉強悍的實力逼迫蔣介石三次下野。代表戰役:賀勝橋之戰,桂系第七軍與葉挺獨立團於賀勝橋大敗吳佩孚,逼得吳佩孚來不及逃走,只得將火車倒著開來逃脫追擊。讓吳佩孚從神探上墜落,奠定第七軍鋼軍之稱號。

第三名:西北軍閥,以馮玉祥為首,實力強盛時擁有西北陝西,甘肅等省,率領西北軍參加國民大革命,隨後加入反蔣戰爭。代表戰役:南口戰役。馮玉祥的西北軍在南口大戰直奉聯軍,有利牽制聯軍,配合了南邊的革命軍,為北伐革命做出突出貢獻。

第四名:晉綏軍閥。以閻錫山為首,以山西為根據地,佔據綏遠和華北等地,地盤最小,實力較之前面軍閥較弱。參加國民革命,也和桂系、西北軍發動中原大戰反蔣。代表戰役:中原大戰,此時實力最強盛時期的晉綏軍聯合馮玉祥的西北軍還有李宗仁的桂軍在中原與蔣介石大戰,幾次逼得蔣介石無還手之力。



此外還有西南的滇系軍閥、四川軍閥、貴州軍閥和新疆軍閥等。這些軍閥實力不強,只能守住一省之地,靠著遠離中央的地勢來自保,沒什麼實力和影響力,難以排名。


無花臺


說起民國,我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確如此,民國短短的38年曆史時間內,除了全面抗戰的8年,軍閥們始終處於割據和混戰的局面。也因此,民國時期,中華大地上的軍閥多如牛毛,彼此之間紛爭不斷,幾乎亂成一鍋粥。

軍閥割據的民國

不過,總的來說,民國時期大約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黨時期。北洋軍閥時期,最具實力和勢力的軍閥分別為皖系、奉系和直系。而國民黨時期,最著名的,同時也是影響力最大的軍閥,莫過於國民黨四大集團:蔣介石中央軍;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軍;馮玉祥的西北軍和閻錫山的晉綏軍,當然,還有一支繼承了張作霖家底的東北軍。

清帝退位之後,中國最先進入了北洋軍閥時期,在勉力維持北洋集團完整的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分裂為以吳佩孚、曹錕、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同時,崛起東北佔據東北三省的張作霖的奉系,也被算入了北洋軍閥行列。

北洋軍閥

但實際上,北洋諸多軍閥之中,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與其說是一個軍閥,還不如說是一個政治聯盟。觀看民國北洋軍閥時期的地圖,皖系軍閥佔據了安徽、山東、上海、浙江、福建、陝西等多個省份,似乎實力極強。

但實際上,佔據各個省份的軍閥們並不完全服從於理論上的首領段祺瑞,段祺瑞也很難輕易的指揮分佈於各省的軍閥部隊。也因此,痛定思痛的段祺瑞才委託徐樹錚編練屬於自己的嫡系部隊,只是最終失敗了而已。

皖系首領段祺瑞

因此,真正將軍隊掌握在手中,如臂指使的北洋軍閥,其實只有兩個,分別為吳佩孚的直軍和張作霖的奉軍。巔峰時期坐鎮洛陽的吳佩孚,轄有20餘萬精銳大軍,佔據了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等多個省份,同時,附屬於直系的軍閥更難以數計。

而以東北三省為根基的奉系軍閥張作霖,最巔峰時期則飲馬長江,佔據了9個省份,擁有40餘萬大軍。北洋三大派系之間爆發的戰爭,最具規模的分別為直皖戰爭、第1次直奉戰爭和第2次直奉戰爭。

直奉戰爭

直皖戰爭和第1次直奉戰爭時期,直系先後擊敗了皖系和奉系,成為北洋政府的話事人,而第2次直奉戰爭,直系在戰場上雖然沒有戰敗,卻由於馮玉祥的倒戈一敗塗地,張作霖因此入關佔領九省,達到極盛。

這三場戰爭也是影響力最大,參戰人數最多,波及範圍最廣的軍閥混戰。至於其他軍閥混戰,比如張作霖和閻錫山之間的晉奉大戰,江蘇軍閥和浙江軍閥之間的江浙戰爭,西南軍閥的混戰和幾乎從未停息的四川軍閥混戰,雖然規模並不小,但是影響力卻比之相差較遠。

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北伐勝利後的蔣、桂、馮、閻四大派系,隨即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派系之間的紛爭最終將衝突演變成戰爭。四大集團之中先後爆發了蔣桂戰爭、蔣馮戰爭、中原大戰等大規模混戰。

北伐戰爭

尤其是中原大戰,戰爭範圍波及全國,參戰人數超過百萬,中原大戰造成的損失,僅參戰四方軍隊傷亡就高達30萬之巨,至於戰爭的損耗及對於百姓的損失,更難以數計。

中原大戰之後,曾有40萬大軍的馮玉祥西北軍灰飛煙滅,從佔據華北四省的閻錫山縮回山西和綏遠兩首,新桂系勢力也大範圍收縮,蔣介石的中央軍大獲全勝,並一直牢牢的控制在國民政府。

其後,一直到全面抗戰爆發,國民黨各大集團基本上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軍閥混戰。當然,如福建事變、兩廣事變等國民政府內部的紛爭依然從未停止。最終,經過了八年抗戰之後,在解放戰爭中,曾經不可一世的軍閥們全部被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新中國在一片廢墟中建立。


鳶飛九天2018


我是七哥。

民國時期的軍閥,主要分為兩個時期的軍閥,一個是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閥,另一個是民國政府時期的軍閥。

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閥,主要有四個:

北方的皖系軍閥,奉系軍閥,直係軍閥,南方親孫中山的革命軍閥。(當然也還有許多其他軍閥,限於時間、篇幅,這裡不過多講述。)

在北洋政府初期,北洋軍閥的整體勢力,明顯強於南方的革命勢力。

而北洋政府的各派軍閥中,勢力強弱的排序,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排列:

政治勢力由強到弱排序:皖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

(段祺瑞)

袁世凱死後,皖系是最先得勢的。皖系自稱北洋正統,很快就在北洋政府的各大派系中,脫穎而出。其中,段祺瑞、徐樹錚等皖系代表,對於平衡北洋各大派系,都是老手,政治手腕也是三大派系中最強的。段祺瑞的“三造共和”,就是皖系政治上的絕佳範例。(段祺瑞的心腹徐樹錚,是皖系得勢的關鍵人物,也是北洋政府派系鬥爭的挑撥者)

直係軍閥,在政治上,就稍微遜色一些。兩次府院之爭之後,直系代表馮國璋登上總統寶座,直系開始登上北洋政府的政治舞臺。(直係軍閥,以馮國璋為代表人物)

而奉系軍閥,以張作霖為代表,在北洋政府時期,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就像是一個邊緣人。更多的時候,奉系就是一個緩衝角色,遊走於皖系、直系之間。段祺瑞坐鎮北京時,張作霖見其勢大,便與其合作;後來皖系潰敗,直系上臺,張作霖轉身便於直系合作。最後,經過兩次直奉大戰,以及與吳佩孚合作、趕走馮玉祥,奉系才逐漸上位。

(奉系軍閥 張作霖)

軍事實力由強到弱排序:直係軍閥,奉系軍閥,皖系軍閥。

<strong>直係軍閥,是北洋三派中軍事實力最強的。

直皖大戰中,直系聯合奉系,擊敗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取得北洋政府大權;

隨後,直奉兩派在戰爭成果分配問題上,出現較大分歧,爆發第一直奉大戰,直系取勝,一派獨得北洋大權;(直奉大戰前 運輸軍隊)

第二次直奉大戰,由於馮玉祥臨陣倒戈,使得直系失去對北京的控制,才敗下陣來;

北伐戰爭中,要打到的三大軍閥中,有兩個就是直係軍閥,即吳佩孚、孫傳芳。

奉系軍閥,在北洋時期,主要人物就是張作霖。張作霖依靠國外勢力,引進了較多的軍事裝備,再加上東北治理的不錯、軍備充足,因而,張作霖的東北軍,實力不容小覷。

皖系,在政治一直較為出色,但軍事上卻是不怎麼起眼,關鍵在於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沒有嫡系部隊。皖系在1916年到1920年,是皖系控制北洋政府的時間段。而段本人,直到1919年1年,才組建了三個師的嫡系部隊。自然,皖系在軍事鬥爭,就差多了。直皖大戰一敗,從此就一蹶不振了。(直皖大戰中 軍隊備戰)

到了民國時期,各地軍閥多如牛毛,彼此之間也經常混戰,主要有東北軍閥,晉綏系軍閥,西北馬家軍,桂系軍閥,滇軍軍閥,川軍軍閥。

在民國軍閥割據時期,蔣介石的中央軍,實力最為強大。其他軍閥實力,由強到弱排列如下:

東北軍閥,桂系軍閥,晉綏系軍閥,滇系軍閥,川軍軍閥,西北馬家軍。(其他軍閥,在民國時期,表現一般,限於時間、篇幅,這裡不過多講述)

東北軍的實力,在地方割據勢力之中,是最強的。佔據東三省,東北軍武器裝備精良。東北軍奉命撤離東三省,留下的一些輜重武器,連侵佔東北的日軍都沒有。由此可知,東北軍武器裝備的強悍。再加上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把東三省經營地有聲有色,也使得東北軍實力進一步增強,軍備充足。(裝備精良的東北軍)

桂系軍閥,這裡主要指新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兩人。對於桂軍的評價,彭德懷有句話,很貼切: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新桂系的亮眼表現,莫過於與蔣介石的中央軍的對抗了。蔣桂戰爭,中原大戰,新桂系都積極參與,但均因部下臨陣倒戈,被蔣介石收買,最終以失敗告終。(以李宗仁為首的新桂系軍閥 與蔣介石合照)

桂系雖敗,但蔣介石的中央軍也無法根除桂系的勢力,所以就出現了桂系與蔣介石爭權的局面。縱觀國民黨內,也只有桂系,敢跟蔣介石的中央始終對抗到底,把蔣介石三次趕下臺。後來,在抗日戰爭中,桂系軍隊也是貢獻居多。尤其是李宗仁督戰的臺兒莊戰役。

晉綏系軍閥,代表人物主要是閻錫山。在民國時期,晉綏系軍閥的地方統治力量,是最為強大的。閻錫山以山西為根基,全盛時期,佔據晉綏冀察四省和平津二市。而閻錫山本人,也是治理好手,使得軍閥混戰時期的民國,能有一方安定、富足的土地——山西。對於晉綏系軍閥的評價,美國《時代雜誌》有這樣的評述:(晉系軍閥代表 閻錫山)

作為山西省的‘模範督軍’,閻錫山為1100多萬人帶來了繁榮,而生活在山西的人們,則是中國最富有的群體。閻錫山本人不好錢財、女色,他只要優質道路、紡織、防禦部隊,發展優質農業······

很顯然,作為地方軍閥,晉綏系軍閥實力強悍。但由於閻錫山本人,採取固守老巢山西的策略,所以使得裝備精良的晉軍,在諸多戰役中,並無太多亮眼之處。不過這也比較符合晉綏系軍閥的風格:防禦才是最好的武器。

滇系軍閥,也是實力強悍的一方,尤其是雲南陸軍講武堂,更是被稱為黃甫軍校的搖籃,為軍隊貢獻了眾多優秀將領。滇系歷經軍閥混戰,到護國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蔡鍔領導護國運動,掀起反袁熱潮;龍雲積極抗日,滇軍參戰人數約40萬,誕生了盧漢、張衝等等抗日名將;相比較其他軍閥,滇軍是最有民族氣節的軍隊,沒有一個降日的將軍······(滇系軍閥代表 蔡鍔)

滇系軍閥,與近代革命大事件緊密相關,雖有革命熱火,但滇軍在軍閥混戰中,表現一般,而在抗日戰爭中,表現亮眼。彭德懷對滇軍也有句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羊都是善良的一類,明白是非曲折,只有面對日軍的只有入侵者,才能表現他強悍的一面。(川系軍閥)

川系軍閥,和滇系軍閥有些類似,都身經百戰,經歷軍閥混戰,護國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而川系軍閥的老巢四川,一直是北洋軍隊、滇系、黔系軍閥等勢力的爭奪焦點,因而四川地區軍事爭鬥持續的時間、規模、次數、危害,堪稱全國第一。自然,經過年年爭鬥,川系軍閥的勢力就大大弱化了。

(川軍的雙槍陣容)

此外,川軍還有個外號“雙槍兵”,也就是士兵帶有兩杆槍,一杆煙槍,一杆步槍。由此可知,川軍的戰鬥力實在不堪。但好在川軍人數眾多,再差也可以碼人頭。(馬家軍)

最後一個,就是西北馬家軍了。馬家軍,佔據著中國廣闊的西北方,統治方式最為獨特,帶有宗教、家族氏統治的色彩,也算是顯赫一方的勢力了。但西北地區的貧瘠環境,地廣人稀,終究難以壯大馬氏軍閥。在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戰鬥中,都是些稍弱的力量。

我是七哥,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轉發!關注我,我是七哥,每天帶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認知!


歲七夸父


民國時期,國家動盪,軍閥林立,彼此間攻伐不斷,民不聊生,國力日益衰敗。但軍閥的存在是有客觀的原因,好惡也無絕對,有些軍閥雖然反動,但也抗日有功。以軍閥的戰績和佔據的地盤以及形成的歷史影響和作用,可以做一個軍閥實力排名。

一、桂系軍閥。


桂系分為舊桂系和新桂系,舊桂系以陸榮廷為代表,鼎盛時期佔據兩廣跟湖南三省。新桂系以李宗仁和白崇禧為代表。李宗仁說服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促成北伐,有三路革命軍出師北伐,桂系從廣西本土出發,為其中一支。桂系作為北伐主力從廣西一路打到山海關,擊敗吳佩孚、孫傳芳,佔據七省地盤。抗日戰爭時期,桂系在“李白”的領導下參加了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崑崙關戰役、豫湘桂會戰、棗宜會戰、武漢會戰等幾乎所有重大戰役。桂系曾經逼迫蔣介石三次下野,李宗仁代理民國大總統職位,直系指揮一百多萬軍隊,解放戰爭時期,桂系無法逆歷史潮流,退出了歷史舞臺。

二、北洋軍閥


袁世凱取得政權後,開啟了北洋軍閥統治時代。北洋軍由清政府訓練的新軍轉變而來,由於北洋軍接受西方新式訓練比較早,又有清政府、北洋政府的財政撥款、日本勢力的扶持,戰力比較強悍。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軍閥。而後,皖系、直系被北伐革命軍消滅,奉系到張學良時,改旗易幟,投靠了老蔣,加入了民國,九一八事變後,奉系軍閥由於張學良對國際局勢的誤判,丟棄東北進入關內,被蔣介石肢解拆分,關內的東北軍也參加了抗日戰爭,張愛萍將軍就是優秀的抗日東北軍舊將。

三、閻錫山晉系軍閥


以閻錫山為首的晉系軍閥集團以山西為根據地,政權延續長達38年之久。晉系曾聯合桂系、馮玉祥聯合倒蔣,史稱中原大戰,由於張學良奉系入關支持蔣介石而失敗,但晉系根基猶在。抗日戰爭時期,晉系在閻錫山領導下抗日,傅作義、徐永昌就是出自晉系的名將。

四、西北馬家軍

西北馬家軍,控制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西北馬家軍主要將領包括馬步芳、馬鴻逵。西北馬家軍起源於清末回亂,西北軍彪悍而兇殘,擊敗了紅軍西路軍,這也成了日後被解放軍不接受投降全部殲滅的導火索。西北軍在抗戰時期表現出了應有的強悍,特別是騎兵隊伍,在與日軍的戰鬥當中,就曾發生過馬家軍數百名士兵不願被俘受辱而投黃河自盡。解放戰爭時期,西北馬家軍被彭德懷率領的解放軍徹底殲滅。

五、四川軍閥

四川軍閥派系林立,由於缺乏像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一樣的將才,導致四川軍閥一直沒能夠形成軍政統一,內部派系互相攻伐不斷,大大影響了川軍的整體戰鬥力,以至於在和各省軍閥混戰和抗日戰爭中戰績不佳。但即使這樣,川軍還是響應號召離開四川,穿著草鞋千里迢迢奔赴抗日戰場,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六、粵系軍閥


廣東有點特殊,雖然出過一些軍閥派系,但是他是孫中山領導革命的發源地和國民革命軍的發源地之一,完全稱之為粵系軍閥,似乎並不妥。由於歷史和地理位置原因,兩廣時常發生戰爭和互相合作出師北伐、共拒老蔣。粵系軍閥也為北伐出了大功。

七、滇系軍閥

滇系軍閥以唐繼堯、龍云為代表,主要轄滇、黔兩省,後向四川擴張。滇系曾經多次跟隨孫中山、國民政府參加革命起義,在抗日戰爭中也是積極響應號召,立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戰功,但由於地理位置原因,滇系軍人普遍犯有毒癮,很多都帶著煙槍上戰場,打仗時經常毒癮發作,從而導致滇系戰鬥力不是很強。


月夜讀春秋


這個題目好大呀!要知道從民國成立到1949年,跨度足足有38年,而這38年中,中國正是軍閥混戰,有槍便是草頭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極度混亂的狀態,大小軍閥多如牛毛。這樣回答看各位看官是否滿意:

民國應分為兩個階段,1911年一1927年為北洋政府時期,1928年一1949年為國民政府時期。

北洋政府初期,最大的軍閥就是袁世凱的北洋軍。正是因為舉世無軍隊能敵北洋軍,孫中山也不得不把大總統之位讓於袁世凱,以換得國體改變,滿清結束,封建統治自此壽終正寢。

北洋軍勢力遍佈中國,只有一些邊遠省份才有些地方實力派,掌握地方實權,如廣西、雲南等地,但都承認北洋政府。其中比較特殊的是東北,東北並無北洋新軍的嫡系人馬掌權,袁世凱是用懷柔政策收服的東北,趙爾巽之後,軍隊實權落在張作霖手,但張作霖投靠北洋,也被認可為北洋系。

袁世凱復闢,蔡鍔至雲南發起護國運動,成為地方派系第一個反對北洋政府的,出兵貴州、四川,成為實力、影響力很大的部隊,為滇軍。滇軍的延革直到49年,也算是名將輩出,唐繼堯、朱培德、龍雲等都有史冊留名。

與滇系軍閥有一拼的地方實力派系還有廣西的桂系陸榮廷,勢力範圍一度控制廣西、廣東、湖南部份。

袁世凱死後,北洋系分裂,主要是三大派系,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馮國璋死後由曹琨成為直系首領,其後吳佩孚成為直系最有勢力的人物,直系最後輝煌者是孫傳芳。張作霖苦心經營東北,成為東北王,為奉系。

各派系間的實力,此消彼漲。地方派系是無法和北洋比的。北洋系中,開始是皖系實力最大,直皖戰爭後,直系成為最強系,曹琨當選總統。經過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成為後起之秀,為中國第一大軍閥,但仍遭到直系孫傳芳和吳佩孚的聯手反擊。直到被北伐軍重新趕回東北。

國民政府時期,其實和北洋時期一樣,各地方派系雖承認國民政府,但又各自擁有自己的軍隊,其中最大的當然是蔣介石的中央軍。第二則是繼承了張作霖奉系家底的張學良的東北軍,還有就是脫胎於直系的馮玉祥的西北軍,山西的閻錫山晉綏軍,李宗仁的新桂系。這五隻是最大的,為爭權奪利分成二幫中原大戰。

此外地方小軍閥遍地,何鍵的湘軍、王家烈的黔軍,劉湘、楊森、劉文輝的川軍,青海馬良軍,新疆盛世才等等。

蔣介石成為真正的“領袖”,還多虧西安事變,在西安事變後,各黨各派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陣線,蔣才算明面上得到全國認可。









淨月暖陽


在以往對民國軍閥的排名中(民間排名),大多是根據軍閥的兵力然後當做實力進行對比,有一定依據,但是不準確,兵力是一回事,戰鬥力又是一回事,

兵多槍多,也不代表最能打,在強調兵力的同時,根據具體戰役來分析一下軍閥的實力。

先來說說北洋軍閥,很多人都認為最厲害的應該是奉系,巔峰時期東北軍多大四十多萬,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兵工廠,槍械火炮全國據守,就連最新式的坦克也有一些,除了陸軍之外,奉系的也擁有民國實力最強勁的空軍和海軍。

其實我倒是認為,奉系的實力都停留在表面上,在豪華的陣容包藏下的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奉軍,在民國期間,奉系參加的戰役主要包括兩次直奉大戰,以及晉奉之戰,在奉系發展成為東北軍後國內參加了中原大戰的武裝調停,討伐石友三,對外發生了中東路事件以及九一八事變,抗戰中包括熱河事變,你會發現,除了第二次直奉大戰因為直系馮玉祥倒戈,奉系幾乎沒有勝仗。

奉系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簡直就是被吊打,如果不是有外國勢力干涉,吳佩孚真就打出山海關外了,奉系和外國勢力對抗失敗是必然的,問題的關鍵是奉系敗的實在是太慘烈了,以九一八事變來說,簡直是慫到家了。

當然,要說奉系最屈辱的戰役,還是國內戰爭期間與閻錫山晉軍之間的交手,張學良率領奉軍五萬人馬攻打傅作義一萬人馬防守的涿州,連續攻打一百多天,在佔據各種優勢的情況下,竟然沒能攻下,反而成了傅作義成名之戰的墊腳石,為中國近代軍史奉獻了一場教科書式的城市防守戰。

前面一位答主將皖系排在了軍閥的第一位,我不清楚皖係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在袁世凱死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執政四年,是北洋三系第一個登上歷史舞臺的派系,然而皖系的影響力主要在於政治上的影響力,而非軍事上。

皖系最終失敗,恰恰也是因為和軍隊聯繫不密切,雖然段祺瑞一直堅持武力統一南方,並且主張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卻都是因為想要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力。

皖系相關的大戰役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皖系主持的武裝統一南方,一個是直皖大戰,一個讓皖系由盛轉衰,一個讓皖系下臺。

從上面來看直系與皖系與奉系的戰績,一次直皖、兩次直奉,很明顯直系是三戰兩勝,最後一次還是輸給了內部倒戈。

也就是說皖系和奉系其實都曾經是直系的手下敗將,儘管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後,直系迅速分裂,但是分裂衍生而出的吳佩孚、馮玉祥、孫傳芳依然是民國時期北方重要的軍事實力。

廣州國民政府北伐時宣稱打倒的三大軍閥,其中只有張作霖是奉系,吳佩孚和孫傳芳都是直系,由此可見,奉系執政北洋期間,實際上也是與直系達成了妥協。

再來說說直系分裂出的西北軍馮玉祥,縱橫認為民國時期最能打的部隊其實就是馮玉祥的西北軍,到1928年之後,以奉系為班底的東北軍,嬌生慣養,根本就難以擔當重任,要是給西北軍安置在東北,縱橫想,時局真的不會如此糟糕。

馮玉祥是丘八出身,也就是大頭兵出身,所謂來源於群眾,又回到群眾身邊,因為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在打仗方面西北軍還是挺能打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西北軍快速發展的同時,缺乏了兩樣東西,一個是主義,一個是武器,蔣介石能夠取勝靠的是三民主義,東北軍能夠佔據黃河以北靠的是武器,只有馮玉祥是靠著要飯碗,一點點闖出了自己的名堂。

在中原大戰中,馮玉祥部在張學良入關武裝調停時敗北,馮玉祥宣佈下野,從此沒能東山再起,但是馮玉祥西北軍衍生出的宋哲元部、韓復榘部乃至石友三部都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和馮玉祥的西北軍相比,晉綏軍跟奉系東北軍有一定相似之處,相比於東北軍西北軍而言,晉綏軍更加保守一點,閻錫山治內有方,對外無力。

篇幅有限,以後有機會再講講南方地方軍閥的實力吧!


史論縱橫


在多數人的意識裡,認為蔣介石的統治時期才叫民國,其實,民國從清朝宣統皇帝宣佈退位,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時就開始了。也因此,民國時期的軍閥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袁世凱死後北洋系為主流,第二階段為蔣介石登上權力舞臺為標誌。

先來說第一階段的主要大軍閥

袁世凱死後,他的幾個干將就分為幾個派系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中國也就此陷入了軍閥混戰互搶地盤階段,有點類似於唐末時期的藩鎮割據。主要分為直系、奉系和皖系。各系的代表人物為

皖系:段祺瑞

被稱為北洋三傑之一,號稱北洋之虎,曾四次出任民國的國務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次國家元首。號稱六不總理,不抽、不喝、不賭、不嫖、不貪、不佔。曾嚴詞拒絕與日本合作組建傀儡政府。皖系的勢力範圍安徽、甘肅、上海、山東、陝西

吳佩孚

飽讀詩書,被稱為秀才軍閥,由於精於軍事,被稱為常勝將軍。勢力範圍鼎盛時一度控制河南、湖北、直隸、陝西。

孫傳芳

也屬於直系,被稱為東南王,勢力範圍鼎盛時一度控制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安徽。

奉系:張作霖

土匪出身,盤踞東北一代,號稱東北王,雖與日本人有合作,但拒絕與日本簽訂賣國條約,發動直奉戰爭並取得勝利,曾入主北京成為北洋政府的執政者。勢力範圍鼎盛時一度控制東三省、山東、河南、甘肅、直隸、安徽。

滇系:唐繼堯

西南地區最大的軍閥,勢力範圍鼎盛時控制區域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

陸榮廷

勢力範圍主要在廣西和廣東

這個時期主要戰爭爆發了直皖大戰和直奉大戰,直皖大戰中,吳佩孚擊敗了皖系的段祺瑞,在第一次真奉大戰中,吳佩孚擊敗了奉系的張作霖,勢力達到巔峰。在第二次真奉大戰中,由於馮玉祥在前線臨陣倒戈,導致直系慘敗,也由此,直系退出了競爭舞臺。

第二階段的軍閥

蔣介石

蔣介石其實是這個時期最大的軍閥

張學良

繼承父業的張學良盤踞在東北,控制著東三省。

閻錫山

勢力範圍在山西、綏遠、河北、察哈爾、北平和天津

馮玉祥

主要在西北地區,

李宗仁

新桂系軍閥,勢力範圍主要在廣西、湖南、湖北、安徽。

青海的馬步芳寧夏的馬鴻逵及甘肅的馬鴻賓。

像劉湘、韓復渠、張宗昌都屬於盤跑一省或部分地區的小軍閥。

在新軍閥之間,主要的戰爭就是中原大戰,桂系的李宗仁、馮玉祥和閻錫山聯手和蔣介石交戰,但由於閻錫山的作戰不堅決,又想保存實力,一會打一會不打的,導致馮玉祥的西北軍慘敗,在張學良宣佈倒向蔣介石加入戰團後,中原大戰以蔣介石取得大勝結束。而閻錫山退守山西,馮玉祥變成了光桿司令,李宗仁退回廣西。


飛越滄海


1.馮國璋,直隸河間人,直係軍閥首腦,曾任民國代總統,北洋三傑之一。早年即參加小站練兵,是袁世凱親信。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指揮北洋軍與南方民軍交戰。

2.曹錕,天津人,直係軍閥首腦,曾任民國大總統。在1920年到1924年間控制北京政府,1924年因為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被囚禁。

3.吳佩孚,山東蓬萊人,軍事家,直係軍閥首腦,有“秀才大帥”之稱,善於練兵用兵,打贏了平定湖南之役、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大戰等,一時間風頭無倆。

4.孫傳芳,山東人,直係軍閥後起之秀,佔據東南五省地盤,1927年部隊被北伐軍擊潰。後來死於仇家施劍翹刺殺。

5.段祺瑞,安徽六安人,幼年遷居合肥,人稱段合肥。皖系軍閥首腦,北洋三傑之一,曾經三任國務總理、還曾任臨時執政府執政。手下徐樹錚曾帥部逼迫外猛取消毒立。

6.張作霖,遼寧海城人,奉系軍閥首腦,因為馮玉祥倒戈,打贏了第二次直奉大戰,率軍入關,主導了北京政府,並在1927年擔任中華民國安國軍政府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掌門人。1928年6月死於皇姑屯事件。

7.張學良,遼寧海城人,張作霖長子,東北軍首腦,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28年12月宣佈東北易幟擁護國民政府,1929年中東路事件,1930年9月幫助蔣介石打贏了中原大戰,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6年發動西安事變,後來被扣留軟禁,東北軍作為一個整體瓦解。

8.陸榮廷,廣西武鳴人,人稱陸武鳴,舊桂系軍閥首腦。

9.唐繼堯,雲南會澤人,滇系軍閥首腦。

10.馮玉祥,西北軍首腦,北洋上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30年10月中原大戰失敗後,西北軍基本整體上瓦解。

11.閻錫山,晉系軍閥首腦,北洋上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盤踞山西三十八年。中原大戰失敗,但是晉綏軍仍然控制在閻錫山手中。1937年抗戰爆發,參與指揮了忻口會戰等。解放戰爭時期,在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連連敗北,最終敗逃臺灣。

12.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首腦,其勢力一直保持到1949年。

13.龍雲,滇系軍閥首腦,被稱為雲南王。

14.陳炯明、陳濟棠、張發奎、李濟深,粵系軍閥首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