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咬文嚼字》:“滋生”“孳生”怎麼用?

點評《咬文嚼字》:“滋生”“孳生”怎麼用?

請看下面兩個例子:

1.長時間儲存也易滋生細菌,所以冰凍蝦適合較重口味的烹調,如油燜、爆炒等。

2.子者,孳也。謂陽氣至此更孳生也。

第1個例子見2017年第8期《咬文嚼字》第19頁右欄第2~4行,是引用2017年3月24日的《生命時報》中的句子,第2個例子是《辭海》“孳生”詞條中的例句。“滋生”和“孳生”,在表示“繁殖”之義時是一對異形詞(同音同義而寫法不同)。眾所周知,異形詞是漢語中的消極因素,諸多異形詞的存在既增加學習漢語的難度又造成詞語使用混亂,所以,我們不能任憑異形詞給我們製造麻煩,必得擇善而從。“孳生”和“滋生”,《現規》以前者為主條,《現漢》以後者為主條,那麼,我們在表示“繁殖”之義時該選用哪一個合適些呢?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鑑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這話說得太對了!通過比較,我們心裡自然會明明白白的。

《咬》刊在《主編薦書》欄目曾向廣大讀者推薦過《現規》。該辭書是由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拍板出版併為之題寫書名的,其語言文字的規範化程度肯定是不低的。既然《咬》刊推薦,那該刊就該帶頭選用該辭書的主條“孳生”嘛。如引用例句欠妥,應加括注糾正不是?

還有,權威性頗高的大型工具書《辭海》,在表示“繁殖”之義時也是以“孳生”為主條的。

“滋生”還有“發生,引起”之義,如“滋生事端,滋生邪念”。

筆者以為,“滋生”和“孳生”以作合理分工為好:表示“繁殖”之義,用“孳生”;表示“發生,引起”之義,用“滋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