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寫作大神粥左羅曾經做過一個分享,提到他是如何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從寫作小白成為寫作大咖,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他剛做小編的時候,領導讓同事們每天做表格統計競品賬號的選題、閱讀量數據,很多同事覺得麻煩又沒有必要而拒絕做,但他卻覺得可以嘗試就包攬下了這個活。於是他每天分析競品賬號數據的同時瞭解到了這個行業的選題動向,讓他有敏銳的洞察力來寫出有爆文潛力的選題,成了團隊出爆款文章最多的人。

在他後續的寫作生涯中,他一直用這樣的心態來面對一個個問題,迅速趕超了99%的人,成為頂尖高手。

同樣面對一件事情,當別的同事處於排斥的心態時,粥左羅則是用接納的心態去面對,並且想著這件事如何可以幫助自己、提升自己。

職場中,拉開人差距的,就是面對事情到底是用排斥、牴觸的心態,還是開放、接納的心態。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中,就將這兩種心態分別稱為紅燈思維、綠燈思維。

擁有紅燈思維的人,往往會止步不前,而用綠燈思維來面對問題,就會像粥左羅一樣一路開掛。

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一、什麼是紅燈思維和綠燈思維

  • 1、紅燈思維

紅燈思維是指,遇到與自己不一致的觀點,第一反應是找理由反駁。

去年河北唐山某收費站全體裁員,一個老員工說“我把青春都耗費在這裡了,現在36歲了,學東西也學不了,出去學也比20多歲的人學得慢,我啥也不會,只會收費。”

情侶吵架的時候也是這樣,當一方想要試圖解釋的時候,另一方會說“我不聽解釋,你就是要給我道歉”“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這就是典型的紅燈思維,遇到事情第一反應就是亮起紅燈,對一切說“No!”。

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 2、綠燈思維

而綠燈思維是,遇到不同的觀點時,第一反應是:對方說的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來看看怎麼用來幫助自己。

在公司開會的時候,遇到別人對自己的方案提出意見和質疑,綠燈思維的做法就是先去想他說的意見也許是對的,我看看怎麼改進;領導派來一個乍一眼看上去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任務,綠燈思維的人,第一反應是接受,然後拆解領導的意圖,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

擁有綠燈思維的人,在遇事的時候會亮起綠燈,先去說“Yes!”,先去肯定,然後再去想辦法解決。

約翰斯通在《即興表演》中寫道:說no和說yes各有所獲,說no的人獲得安全感,因為留在熟悉的地方。說yes的人才能開啟朝向新世界的歷險,對話者才能合併彼此的經歷和想象。

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擁有綠燈思維的人,往往能在職場中走得更遠。但是在現實的職場中,更多時候我們表現出的卻是紅燈思維,這是為什麼呢?

二、是什麼阻礙了綠燈思維?

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地表現出紅燈思維,《好好學習》中提出了這兩個心理學概念:

習慣性防衛和基本歸因偏差。

  • 1、習慣性防衛

當我們遇到與過去認知不一致的新觀點時,就會觸發我們的習慣性防衛。

當別人反駁我們的觀點的時候,第一反應“什麼?他居然反對我!把他罵回去!”,而不是去思考對方的質疑是否合理,這樣的習慣性防衛經常發生。

我有個同事,設計出了一款高大上的兒童玩具,卻在會議上被領導否了,她當場就急了:“我之前給多家知名母嬰公司設計玩具,很瞭解現在的行情,辛辛苦苦設計出了這套方案,你這樣是在質疑我的專業水平!”會議結束後一直和其他同事吐槽領導什麼都不懂就知道瞎指揮。這件事其實是可以好好溝通的,領導只是對某個細節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但這位同事卻習慣性地把別人的質疑拒之門外。

習慣性防衛,是人的本能,第一時間在自己和對方之間豎起了一堵牆,把溝通和解決問題之路堵得死死的,根本沒法前進,很難在工作上取得進步。

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 2、基本歸因偏差

我的這位同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習慣性防衛,是因為當她遇到問題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找外部原因(領導質疑她),不會去思考自身的因素(自己是否真的有問題),這樣別人針對她的意見她自然聽不進去,

這樣的行為,被稱為“基本歸因偏差”。

這在工作中很常見,每次看到別人做的案例成功的時候,會說“是他運氣好,抓住個好機會,這個很簡單啊,是我我也能做出來。”但真正自己做的事情被老闆表揚的時候,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很牛,我的能力配得上這樣的結果。

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會不自覺地阻礙我們的成長。

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想要打破這樣阻礙成長的紅燈思維,那就要下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綠燈思維。

三、如何培養自己的綠燈思維?

想要快速成長,那就要立即停止紅燈思維,切換成綠燈思維。培養綠燈思維,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 1、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分開

我們之所以會不自覺得用紅燈思維來做事,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別人對我們觀點的質疑,理解為對我們這個人本身的否定,也就是經常不自覺地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綁定在一起。

想要培養綠燈思維,就要明確地將”我“和”我的觀點/行為“分開。

我的一個朋友幹了10年的圖書銷售,今年行業不景氣公司裁員,不幸她位列其中。被裁後的日子她一蹶不振,覺得自己被社會淘汰了,除了圖書銷售什麼也不會。這就是典型的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綁定在一起,點亮了紅燈。

我根據綠燈思維的原則,刻意引導她認清一件事實:公司裁員是因為目前形勢不好,和你個人以及你的個人能力沒什麼關係,不是你不行了,而是時機不對。

在將”我“和”公司裁員“分開之後,就能覺察到在”我“身上,其實有很多優點,並不能因為裁員而否定自己。

朋友根據我的建議列了一份個人分析圖譜,剖析了自己有什麼優點、想做什麼、有哪些資源等等,慢慢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潛力,最終轉行去了她喜歡的教育行業做營銷經理。

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所以,我們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我”和“我的觀點/行為”分開,同時也要明確一個事實:我的成長來自“我的觀點/行為”的改進和提升,而別人對“我的觀點/行為”提出意見,正是我們能夠從不同角度獲得啟發和成長的機會。

  • 2、先去傾聽和包容,把質疑留在黃燈環節

當你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分開之後,你就要去學著接納別人的觀點。

管理大師肯·布蘭佳在《知道做到》一書中提到這樣的方法:當別人質疑你的時候,先不要立即否定別人,而是要先去傾聽,聽聽別人都在講些什麼,然後去想:為什麼我覺得這個想法或者建議可行?如果覺得對方說的有道理,那就去採納他的觀點,如果還是覺得沒道理,那就到了黃燈環節,黃燈就是你表達質疑的環節。

學習完這個方法後,我試著在工作中運用了一次:

我接手的新項目需要進行階段性彙報,彙報的對象之一是以毒舌著稱的張總。在會議當天,不出所料遭張總提出了很多質疑,我是這麼做的:

(1)在每次想要找理由反駁的時候,我告訴自己停止說“No",而是先聽他說完,然後記下他說的話,總結他說話的關鍵詞和要點。

(2)到了黃燈環節,我先感謝了張總提的建議,並且將他說的要點總結了一下,表示他的這些想法都是很有道理的。

(3)但由於他缺少對項目背景的瞭解,對我彙報中的關鍵點提出了疑問,我站在公司的角度說了這個項目的出發點和目前的進展,然後站在我的角度說了自己的想法,表示會結合張總和其他同事的建議進行優化。

就這樣,我用綠燈思維進行了一次項目彙報,事後再仔細覆盤張總給到的意見,發現確實有很多可取之處。

百勝餐飲集團CEO大衛.諾瓦克在《帶誰都能帶到心坎裡》一書裡提到:

留意其他人使用過的有效方法,並加以改良實踐,是幫助你和團隊達成遠大目標的一種最佳途徑

綠燈思維讓我們在傾聽和接納他人中,獲得加倍的成長速度。

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 3、反思和覆盤

培養綠燈思維,你還需要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反思和覆盤。

每次出現紅燈思維,不自覺地做出習慣性防衛的時候,你可以去做一個反思:

我做出決定的過程合理嗎?

考慮的因素全面嗎?

別人說的真的毫無道理嗎?

每天的工作,你都可以進行一次自我覆盤,堅持寫反思日記,同時把問題的改進方案記錄下來。

今天發生的事情,之後如何避免?

今天遇到的這個困難,我能否解決?我可以如何解決?

你還可以階段性地進行一次深度覆盤,不斷地自問自答下面表格中的問題,在分析原因和總結經驗中成長。

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你在深刻反思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對紅燈思維進行糾正的時候,久而久之,你就會漸漸擺脫了紅燈思維的習慣,轉化成用綠燈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總結一下培養綠燈思維的步驟:

1、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分開

2、去傾聽對方說完

3、對方有道理就接納,沒道理在黃燈環節質疑

4、對每天的行為進行反思

四、寫在最後

吳伯凡在得到專欄《伯凡·日知錄》中提到:要合作,不要博弈。在生活中,儘可能少,甚至乾脆不用but,儘可能多,甚至所有時候都使用and。

培養綠燈思維,多說yes和and,少說no和but,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中快速躍遷。

想要在職場實現爆發式成長,你需要擁有綠燈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