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生態奇觀 巴渝瑰寶

古樹是人類的綠色瑰寶。每一棵古樹,都見證了一段滄桑的歲月變遷,都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和故事,成為人類文明的珍貴遺產。

重慶市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物資源,悠久的巴渝文化鑄造了厚重的人文精神,這種獨特的生物資源與人文精神的交融,形成了重慶古樹特有的風姿和豐厚的內涵,展示了巴渝大地繁榮璀璨的生態文化。

重慶市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分佈範圍廣。全市共有古樹名木25670株,其中古樹25471株,名木199株。它們是重慶的瑰寶,是有生命的文物,它們見證著山城重慶的社會發展和自然變遷,承載了巴渝文化的燦爛歷史,孕育了絕美的生態奇觀,保存了彌足珍貴的物種資源,是不可複製的自然遺產,也是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

古树名木:生态奇观 巴渝瑰宝

中國最美古樹—巫溪鐵堅油杉夫妻樹

“最美”古樹鐵堅油杉

在重慶,最受人們喜愛的古樹,當屬巫溪縣魚鱗鄉的鐵堅油杉。大巴山深處,重慶與陝西交界的重慶市巫溪縣魚鱗鄉五宋村4組,有一座道教宮觀,名為五龍宮。兩棵千年鐵堅油杉古樹在這裡並立而生,被當地人稱為“夫妻樹”。“夫妻樹”單株胸徑約2.8米,樹高30米,樹齡1570年左右。國內植物專家和美國學者曾來此進行考證,據說是亞洲當前發現的最大的鐵堅油杉樹。2018年,在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和中國林學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最美古樹”遴選活動中,這兩株“夫妻樹”被評為首批“中國最美古樹”。 五龍宮坐落的巫溪縣,曾為“巫咸古國”,鹽業興盛,舉世聞名的大寧河古棧道連接陝西,直通中原。“夫妻樹”正好地處鹽馬古道要衝,於是府官在此設衙,署理事務,使該地成為周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盛極一時。清嘉慶年間重修府衙的碑文保存完好,見證了“設衙署事”的真實性。

古树名木:生态奇观 巴渝瑰宝

重慶十大樹王—中國一號水杉母樹

中國一號水杉母樹

水杉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孑遺植物,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這是因為,水杉本已被宣佈滅絕,但就是20世紀40年代,中國學者發現她還真實鮮活地生長在我國湖北、重慶、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石柱、龍山三縣的局部地區。重慶市石柱縣是水杉天然分佈的原生地之一。全縣共有天然野生水杉18530株,其中水杉母樹3536株。

石柱縣黃水鎮萬勝壩村八角廟有一株全國最高的水杉母樹,號稱“中國一號水杉母樹”,其樹高45米、胸徑1.6米、樹齡350年。1972年,周恩來總理曾將此樹種子贈送給朝鮮領袖金日成。

古树名木:生态奇观 巴渝瑰宝

銅梁“黃葛門”

自然奇觀“黃葛門”

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永遠出人意料,不可思議。重慶市銅梁區,通往巴嶽山的古道上,兩株樹齡300多年的黃葛樹本來各不相干,在離地約3米的地方突然在空中擁抱,融為一體,當地人稱“黃葛門”。這道門可以讓3個遊客並肩走過。它們的主幹相生相擁大約1米後又斷然分開,各自把主幹盡情伸向藍天,它們的枝葉則一路牽手,相互掩映,共同組成一把遮天蔽日的碩大綠傘。

作為重慶市市樹黃葛樹的代表樹,“黃葛門”聞名重慶內外,人們贊它為“黃葛樹王”“情人樹”“鴛鴦樹”,紅男綠女進門,愛情滋潤一生,四方愛人皆來祈願,留下眾多愛情佳話。

古树名木:生态奇观 巴渝瑰宝

重慶十大樹王—武隆雙河“九耙樹”

武隆雙河“九耙樹”

農俗有“三犁九耙”之說,翻耕冬土,犁三遍,耙九遍。但在重慶市武隆區雙河鎮,九耙是棵樹,一棵千年大樹。雙河鎮新春村小魚臺,有一株胸徑7米、高18米、樹齡約1200年的包果柯,當地人稱“九耙樹”。包果柯是殼鬥科柯屬植物。這棵九耙樹孤立生長在海拔1560米的空地上,尤顯突兀蒼翠,2011年被評選為重慶市森林旅遊“十大樹王——旅遊形象代言樹”之一,已納入國家一級古樹進行保護。

關於九耙樹,當地還有個傳說。一天,一個叫羅英的秀才,遊學賞景時來到了村莊,背靠古樹小憩。睡夢中,一個白鬍子老爺爺告訴羅英,村莊不遠處的大熊洞裡封鎖著一隻黑妖熊,當夜黑妖熊會出洞報復村莊。老爺爺指點羅英打開那棵古樹的樹洞,讓鄉親們進洞避難,並找到存放在樹洞中的一根扁擔,用其打死黑妖熊。羅英與黑妖熊惡戰三天三夜終將其殺死,村莊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祥和。之

後,鄉親們為了感謝古樹救了全村人的命,每年香會,都會來拜拜這棵古樹。

古树名木:生态奇观 巴渝瑰宝

武隆千年銀杏王

武隆千年銀杏王

重慶市武隆區接龍鄉小坪村的千年銀杏,樹高25米,胸徑3.17米,需7人牽手方能合圍,專家推測樹齡在2500年以上,故被稱為“千年銀杏王”。

相傳,公元前400年,一位高僧和一位書生途經此地,高僧驚呼此處乃絕佳修佛勝地,但因兩人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便各自栽下了一棵銀杏樹作為記號。若兩人不能再回來,銀杏樹便完成彼此的修佛志願,茁壯成長並開枝散葉。當地人為了幫助高僧和書生實現他們的修佛約定,一直守護著他們留下的記號——銀杏樹。而今,銀杏樹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但高僧和書生始終沒再回來。當地人便把銀杏樹當成高僧和書生修佛得道的化身來祭拜,漸漸形成了“不拜菩薩只拜樹”的風俗。

這樣多姿多彩的傳奇古樹,重慶市還有很多。如黔江區胸徑3.5米的楨楠,大足區胸徑3.8米的黃連木,城口縣胸徑4.7米的巴山冷杉、胸徑6米的紅豆杉,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胸圍5.1米的蒙桑、胸圍4.05米的秋楓,巫溪縣胸圍6.4米的白辛樹,豐都縣胸徑2.34米的羅浮柿,北碚區胸徑4.26米的黃葛樹,彭水縣胸徑2.1米的西藏紅豆杉……它們是山城重慶生動的靈魂,是研究歷史文化、歷史水文、生態氣候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活文物”“活化石”“活標本”,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生態和經濟價值。

(文圖由重慶市林業局生態處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