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说起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到现在,已经记录了几百年的中国历史变更。里面珍藏了成千上百的字画、瓷器等珍贵宝物。尤其令人瞩目的就是宋朝的《清明上河图》,直到现在,也被人称赞。

但是,就是这样的宝库,也未完全保留下来。尤其到了晚清,更是流失了众多珍宝。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我们知道,清朝到了晚期,其实朝廷已经是个空壳了,全国的老百姓也是对怨声载道。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清廷一片慌乱。最后,清朝只好把最后一个希望,寄托在当时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身上。迂腐的朝廷大臣们,认为只要袁世凯打倒革命党,清朝也就能保下来。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这边,袁世凯一接到命令,心里就打起“小算盘”。一方面,他知道清朝已经走到头了,老百姓都对爱新觉罗失望。另一方面,他自己是个“野心家”,如果能利用手上兵权将皇上拉下马,那自己就可以做新国家的主人。

袁世凯仔细谋划后,亲自排演了一场“南北和议”。经两方协商,最终清朝宣统皇帝溥仪同意退位,但前提是南方革命党必须同意“优待清室”。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围墙拦着的城内,保留着一个“小朝廷”。大概什么规模呢?据记载,光太监就有1500多人,再加上内务府、宗人府、銮仪卫等机构,有1000多人,还有溥仪的家眷,一共3000人左右。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这么多人,怎样维持开销呢?虽然清朝灭亡了,但是腐朽奢靡的生活方式仍保留了下来,这一点,在溥仪《我的前半生》里,曾写到,“民国11年,内务府给我编造的那个被缩小数字的材料,不算我的吃穿用度,不算内务府各司的开销,只算内务府的‘交进’和‘奉旨’支出的‘恩赏’等款,共计开支八十四万零五百九十七两。”

吴十洲的《紫禁涅槃》中也记载着,小朝廷每年的总开支有360万两之多。再加上一些看不见的花销、没有记录的开支,实际数额远远超过这个数。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可当时,民国政府答应每年拨给皇室四百万两,对小朝廷来说是不够花的。尤其,溥仪后来指责民国政府,答应的四百万年俸并没有如实发放,所以维持这么多人的开销成为困难。

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大家就把心思放在了紫禁城宫内的珍宝文物上。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小朝廷开始公开拍卖抵押宫内文物,受到谴责最严重的一次,是朝廷要以120万元拍卖价格,将《四库全书》卖给日本。这一消息瞬间引起全国关注。

随后,北京大学发文《为清室盗卖四库全书敬告国人速起交涉启》里说:“禁城宫殿及所藏之图书古物,皆系历代相传国家公共之产,亟宜一律由我民国政府收回,筹设古物院一所,任人观览。”最后,小朝廷没有得逞,《四库全书》才得以保存下来。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另一方面,清室的那些遗留大臣、太监都偷着将宫内文物运到宫外去。溥仪书里写道,“只要是有机会偷窃的人,都在放心大胆地偷取紫禁城中的财物,而且不同人有不同的偷窃方法。”

有一天,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告诉他,街上开了很多古玩店,里面经营的老板有宫里太监、内务府官员、及官员家属们。这时候,溥仪想好好的管束下,但对于一个没权利的年轻人,怎么斗得过老奸巨猾的大臣们,所以偷盗现象一直盛行。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但要把这个“黑锅”全放在那些官员们身上,太不客观。溥仪,自己也是一枚“偷盗者”。

除了自己平日生活上奢侈惯了外,自溥仪成年后,对外面世界充满向往,一度想着去留洋。但这个想法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大臣们恳求、拦着他,不让他离开紫禁城一步。

溥仪没有放弃,他跟弟弟溥杰、溥佳商量如何谋新出路。最后,他们把眼睛盯向了宫中的珍宝,合谋盗窃文物。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那个年代,故宫里珍藏了各个朝代的珍宝文物,这些都属于皇帝的私人物品。皇帝具备支配的权利,溥仪他就有权利处置这些文物。既可以赏赐给朝廷的大臣,也可以赐给自己欣赏的人。

正好,溥杰与溥佳作为溥仪的伴读,每天需进宫跟溥仪一同上学。溥仪就用赏赐的形式,从一件、二件、三件,到后面一次性赐给四五件。溥杰每天离宫都带走一大包。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从1922年7月13日到12月20日,溥仪五个多月不间断的盗运,运出近1000多件名人字画和200多种古书等。这些文物都是宫内收藏的历代精品,甚至包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再看运出宫外的文物,全被溥佳存在英国租界天津。后面在流荡中,这些文物四处流散,有的甚至被销毁,令人心痛。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庆幸的是,自打新中国成立,经过多途径地寻找和赎回,很多文物又重返故宫博物院。《末代皇帝》中溥仪最后参观故宫时,心里十分感慨。

他回忆,故宫的玉器、瓷器、字画等文物,在经过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及我在内的监守自盗,残剩下来的是很少了,但是,我在这里发现了不少解放后又经博物院买回来或是收藏家献出来的东西。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经我和溥杰盗运出去的,现在又买回来了。

民国故宫文物不断被盗,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最大的窃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