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元帥賦詩讚家鄉 樂至“桑城”美名揚

樂至被稱作“帥鄉”,也被稱作“桑城”,前者是因為這裡是陳毅元帥的故鄉,後者是因為這裡擁有源遠流長的蠶桑文化。

蠶桑是我國的傳統特色產業,自嫘祖煮繭繅絲至今,已歷經5000餘年,是中華本土根源文化之一。

樂至蠶桑始於隋唐,據《樂至縣誌》記載,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即有蠶絲品問世;清光緒30年(公元1904年)縣設蠶桑傳習所,以推廣蠶桑、保護森林、改良種籽;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於縣城崇教寺山麓建蠶桑局,同年在倒流鎮(今回瀾鎮)、和興場、石湍鎮、桂林場分設4個蠶桑分社倡導蠶桑生產。

上千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塑造了樂至人喜桑愛蠶的地域情感——“叉叉褲、叉蘿蔔,狗來了、爬桑樹,桑樹倒、爬茅草……”“多栽桑,多養蠶,四十多天見現錢……”“栽桑植桐,子孫不窮”等兒歌民謠,傳達了樂至人對蠶桑生產的深厚情懷。

1959年,陳毅元帥回鄉視察,看見家鄉蠶桑文化興盛、蠶桑產業發達,欣然賦詩《冬夜雜詠·故鄉》:“公社遍故鄉,到處是桑園。蠶娘兩萬人,一年八季蠶。”之後,他還關心支持當地紅旗絲綢廠的建立和發展,特別是幫助絲廠引進5臺先進繅絲機,令樂至繅絲技藝遠近聞名。

如今,蠶桑依舊是樂至的傳統優勢產業,而紅旗絲綢廠依舊是其中的龍頭企業之一。去年,經紅旗絲綢廠申報,樂至繅絲技藝被正式列入資陽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帥鄉”和“桑城”又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記者吳憂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