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孩子進行深度閱讀?

成雪拉姆


首先,寫作和閱讀是兩件事,家長不能把孩子“作文不出成績”歸結為“沒有深度閱讀”。

閱讀對孩子的心理和認知發展是具有長遠益處的,但並不是說經常閱讀的孩子就一定能寫出高分的作文,因為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而寫作是一個“輸出”的過程。

家長如果覺得孩子寫作水平需要提高,可以對孩子進行針對寫作的訓練,但不應該去否定孩子的閱讀能力。

圖自shutterstock

據研究,長期閱讀對於孩子的發展有這些好處:

o 增加詞彙量🎓

一項挪威針對學齡兒童的研究發現,孩子平常有閱讀習慣(包括在兩歲之前經常接觸兒童讀物),他們的詞彙量在剛開始上學時就會高於同齡孩子的一倍以上。

而豐富的詞彙量有助於提高孩子們學習的能力,他們更容易理解老師說的話,傳授的知識點,也更容易跟上老師的進度。因此,相比於閱讀少的孩子,他們的學業成績會更好。

o 語言能力發展👬

2015年美國的一項研究考察了不同玩具包括書籍對兒童學習的影響。發現相比較於新型玩具或科技產品,父母給孩子講故事,閱讀書籍,包括讓他們接觸不同繪本,這些傳統教育方式更有利於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這些在豐富語言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通常會表現出比同齡人更好的語言學習/溝通技能,比如小孩子能夠快速地學會新的詞彙並運用在和他人的交流中。他們通常也能夠更清晰、多樣地進行對話回覆。

o 激發想象力💡

2015年一項針對3至5歲學齡前兒童的小規模研究首次表明,幼兒期閱讀對大腦的影響是可衡量的,而且是積極的。在測量了孩子們的閱讀量後,研究人員在孩子們通過耳機聽故事時,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了核磁共振掃描。他們發現,經常閱讀的孩子在聽故事時,大腦與閱讀、口語、心理意象相關的區域都有較為明顯的激活。

心理意象能夠讓孩子“看見”抽象的概念。簡單來說,這意味著經常閱讀的孩子能更敏銳的接受信息,並將其轉換為易理解的模式,並且具備發散思維,能夠從接收到信息聯想到更廣的範圍。所以這些孩子通常會擁有豐富的想象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呢?

圖自shutterstock

1)先讓孩子嘗試描寫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

孩子通常會有自己喜歡的一些物品或人物,比如小玩具,小動物,或是某個動畫人物。家長可以向孩子請教這些他們熟悉並感興趣的事物,讓孩子先試著描寫關於這些東西的故事來增加寫作興趣,並鍛鍊寫作能力。

2)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記錄日常📃

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通過寫日記來記錄日常生活,也可以在過節或朋友家人過生日時,寫一封信作為禮物之一。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孩子對於生活的體驗感,提供孩子抒發情感的渠道;而且可以鍛鍊孩子的文筆,增加寫作的敏感度和熟練度。

3)嘗試家庭文字創作比賽🆚

家長還可以在平常的家庭活動,或聚會上進行文字創作比賽。通過小遊戲的方式,每人輪流出幾個單詞,然後圍繞這些詞語來創作一個故事。以此讓孩子感受文字的多樣性,激發孩子的創作欲同時提升孩子對於寫作的熱情。

4)運用科技產品提高寫作能力💻

現在很多的手機,或平板電腦都有學習的軟件,家長可以讓孩子通過這些便捷的方式自主學習,比如通過閱讀同齡人的寫作範文或作品,來增加自己的詞彙,知識量,激發更多寫作靈感。

5)參加專業的訓練班也可以是一個好選擇✍

寫作是可以進行訓練的一種技能,專業的訓練班也不失為一種更有效率的提升方式。家長可以在和孩子溝通好的前提下,給孩子選擇好的老師,進行專業系統的寫作訓練,提高整體的語文水平。孩子可以在更專業的督導下接受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並且也可能會因為有班裡其他小夥伴的陪伴,進步得更快。


閱讀是激發孩子思維想象的良好途徑,寫作是孩子表達抒發的一種方式。寫作能力可以是閱讀知識積累的一種體現,但並不能代表孩子的閱讀深度。家長應根據孩子的需要“對症下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訓練孩子的寫作水平。


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專業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Reference

Tejada, C. (2018). This Is Why It's Never Too Early To Start Reading To Your Children. HUFFPOST.

How To Improve Writing Skills For Kids: 14 Easy Tips. (2016). OXFORD LEARNING.


家有寶寶學心理


跟深度閱讀無關,完全是家長過於急功見利,拔苗助長,如果你報著讓孩子讀點書就能提高寫作能力的想法,還是趁早放棄吧。

閱讀並不能立刻看到效果,4年級應該是10歲,從3、4歲左右開始讀繪本多說也就是幾百本,7、8歲左右能開始看文字的書,2-3年多點也就是200-300本薄一點故事書的量,就這點閱讀量想在作文上立刻看到效果,基本是在作夢。

從小開始閱讀,如6、7歲開始閱讀文字的故事書,按每週一本到二本故事的量。一般想看到一些效果,快一點要初中高中左右,這時在寫作時才能看到角度和深度的積累和變化。形成閱讀習慣的孩子會在作文上跟同學慢慢拉開差距,眼界、角度、深度、風格,結構都會有一些不一樣。他們會覺得寫作文並不困難,很輕鬆就能寫出一篇不錯的作文。而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閱讀量只停留在教科書、少量課外書和一些流行小說上,在寫作時很難寫出獨特的觀點,文章平淡無奇,泛泛而論,詞彙、結構或引用都非常的窄,作文也很難寫出高分。哪怕去補課,提高作文分數會花很大精力才能看到效果。

要是慢一點會在上大學時才能體會到閱讀量大給自己帶來的變化,喜歡閱讀的人,會經常深入思考,自己的三觀會比同齡人更早形成,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會更容易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會人云亦云,無腦盲從。形成閱讀的習慣,並堅持長期的閱讀,不會在短期內看到什麼變化,但會小的地方開始影響和改變思維方式、氣質等因素,一旦遇到些事情很容易就看到跟同齡人之間的差別所在。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有單獨的篇幅來說閱讀的重要性。長期穩定的堅持閱讀,形成閱讀習慣之後,相當不斷的進行刻意練習,除了能在日積越累中鍛鍊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思維方式、眼界,還能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本身需要長期練習,初期大都是從模仿開始,比如小學寫作大都是一些相對固定的套路。孩子在初期寫作時,想把一件事表述清楚都很難,也無法理解邏輯關係。這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進行引導,幫忙孩子輕鬆把作文寫出來,減少恐懼感。

點擊我的頭像,在前段時間回答過:如何引導孩子寫作文?裡面提到了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而輕鬆的寫好作文。

先別想做什麼深度閱讀,先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家長減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遊戲、看電視劇的習慣,多陪孩子看看書,閱讀潛移默化的去改變孩子,別心急,先堅持幾年閱讀再說。


戰隼


這同深度閱讀沒有任何關係,哎,這種問題是家長根本不懂教育造成的,是道聽途說什麼閱讀可以提高學生成績的謠言造成的。我貼一個我寫的小文,你自己看看吧,有用就瞅瞅,感覺沒啥用,你就當娛樂。

首先家長要懂得,閱讀不會提高學習成績,尤其是寬泛的閱讀不會提高語文成績。學習成績是依據考試得來的,考試是依據考試大綱得來的,考試大綱是依據教材得來的,教材是依據教學大綱得來的。閱讀同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有什麼關聯嗎?如果沒有關聯,閱讀跟學習成績有什麼關聯?

其次文字不是語文,語文是語言和文學的統稱,而文字在數學題裡叫數學語言,在化學題裡叫化學語言。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解釋。小孩子經歷的少,尤其是識字量少,根本無法在眾多的材料裡轉換語言,所以他更注重的是故事,就是大概大概。但是上學做題,教師講課(功底深教師不會這樣做,尤其是針對小孩子)需要的是準確理解每個字、每句話、每個標點符號的意識,以及前後搭配的連貫性等等,這在孩子大量閱讀中根本無法養成,如何提高學習成績?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來理解,如果做題出現100個字,小孩子認為讀70個字就夠了,而做題讀70個字,根本無法理解題意。這就造成學生根本無法解題。所以不要讓小孩子寬泛的閱讀,因為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如果非要說好處,就是多認識了幾個字罷了。就為了多認識幾個字,浪費孩子大量的玩耍的時間,那就是仁者見仁的事情。

如果真有那個毅力和時間,小孩子到是可以循環背誦幾年句子或者段落,哪怕在他那個年齡段還不是很懂的情況下。因為從小積累的記憶,如果能延續幾年的話,終生難忘。

如果要想提高作文分,上學期間(這裡特指中考、高考這種很公平,沒有太多人為因素的考試)就是作文書最管用。小學期間的作文分,語文老師的手指頭最管用,凡是有過多人為因素的考試,作文分都跟本校教師有關,呵呵。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深度閱讀,相比於老師對孩子的閱讀提出要求給予方法,作為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持續的親子共讀,帶領孩子進入書的世界,讓孩子保持對閱讀的喜愛。如此,孩子會主動的尋找書籍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好奇,才有可能在親子對話中,一起討論書中的情節,深度閱讀才成為可能。


很多父母會認為,上小學後孩子認字變多了,語文課也學習很多閱讀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感到孩子的聽讀能力增強很多,可以要求孩子看更深入的文字書了吧。從國外的研究中來看,孩子在12歲之前,從文字中攝取信息的能力是低於孩子的聽讀能力的。此外,語言的發展是先聽說,後讀寫,孩子的聽覺理解遠超閱讀理解。因此孩子需要“跟父母共讀”,讓理解力比較好的成人,把那些閱讀難度高一些的書籍,讀給孩子聽,孩子的閱讀能力,才能夠跟著父母往上提升。


陪伴孩子讀書的原因,除了當他們看不懂字的時候,需要把書的內容講給他們聽之外,父母的“讀”,還有“推薦內容、引導興趣”的作用。例如,父母可以將文字書的內容,每天讀給孩子聽一段,降低孩子獲取書中信息的難度,同時可以瞭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當枯燥的故事引入快速帶過,情節開始讓孩子產生興趣時,父母可以故意設置情節的陷阱,設點懸念放到隔日在讀,你會驚訝的發現,不就孩子就會等不及第二天聽書,而會主動的閱讀去了解接下來的故事。也就是說,已經會識字的孩子們,他們需要文字書籍的豐富內容去吸引他們閱讀,但他們自行閱讀的能力卻遠不及此。家長的講讀,往往是吸引他們進入閱讀世界的一把重要鑰匙!

當孩子開始持續主動的閱讀文字書後,父母可以關心的問問書中的劇情,瞭解孩子看了多少,懂了多少。進而可以與孩子就劇情進行討論,比如“你最喜歡這本書中哪個部分?”或者“如果你是主人公,你遇到……時候,你會怎麼辦?”在這樣以書籍內容為載體的對話中,就會逐漸引領孩子深度思考書中的內容。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孩子會挑選自己有興趣的片段,或者先看故事的結局,在一點點往前看;有時也會將同一本書,反覆的看。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提要求讓孩子按照順序閱讀,或者責備他怎麼總看一本。不要忘了在家庭環境中孩子的深度閱讀,是建立在願意閱讀的基礎上,孩子對閱讀內容的選擇,是伴隨著孩子“對比思考”過程的。


最後想強調的是,深入閱讀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待,而最好的引導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閱讀和講述引領孩子感受閱讀的樂趣,讓深入成為可能。


蘭海


應該說閱讀是有深度的,讓一群孩子讀同一本書,每人的收穫是不同的,家長不但要讓孩子從小多讀書,而且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讓他們從書籍裡吸收更多更優質的營養,並把閱讀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這裡給家長提幾條建議:

一、 學會講述

有人說:“進行家庭教育最好的場合是在餐桌上。”每天晚飯時,父母可以讓孩子說說今天讀書的內容,讓他們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大家聽,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應該有這樣的能力了。

開始,孩子可能難以完成這個任務,說出的話無條理、不連貫,家長要隨時進行提醒和補充,耐心地鼓勵孩子進行講述。讓孩子學會複述與轉述,就是對文章內容的一種深入理解。

二、 進行討論

當孩子能夠把書上的基本內容講述出來後,家長可以和孩子對書上的內容進行討論,比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等,鼓勵孩子對書中的內容進行質疑,提出不同的觀點,這樣也會促進孩子對文章的深入理解。

三、 進行改編

讓孩子看到一個故事的開頭,猜測出幾種不同的結局,或是改動一兩個情節,比如問:“如果這個人沒趕上火車,他的命運會怎樣呢?”讓孩子嘗試將書上的內容進行改編,也是在通過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進而提高創作能力的一個途徑。

總之,不是說一個孩子讀了很多書就能寫好作文,還要學會理解與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吸納書中的內容,豐富自己的頭腦,達到閱讀應有的效果。


遠方老師在美國


這個問題分兩個層面:1,什麼是深度閱讀,2,如何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就是:1,看到文章或書籍,知道what:一內容(含邏輯分析推理等)、二結構(如何組織材料、觀點、信息的架構)、三表達(如何呈現)、四作者目的意圖、五進行審美分析;2,能從思想、技術、文化、時代、同業者等譜系的高度where,來俯瞰閱讀文章內容的來龍去脈;3,以文觀人。how:能分析作者如何思考,為何這樣思考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4,建立自己的模型what+how+why:依據文章的營養,形成自己的模型,建立自己的體系。

如何深度閱讀:1,閱讀面要廣:哲理類(含諸子百家)、社科類、科技類、思維類、文學類、古文類、中外類、歷史類、生活類等都要涉獵;2,突出一類主題,由點帶面;3,閱讀種類:消遣型閱讀、評價型閱讀、記憶型閱讀、理解型閱讀、探測型閱讀、創造型閱讀,逐級升級;要從信息型閱讀、分析型閱讀,升級為研究型閱讀。4,閱讀方法:結構閱讀法(what,when,where,who,how,why等),邏輯閱讀法(觀點,事實,想象,推理與論證,what=how=why),平行閱讀法(詞句段章〔微觀-宏觀〕與章段句詞〔宏觀-微觀〕),批判閱讀法,等。5,最最重要的是興趣、興趣、興趣,先養成能閱讀習慣,再養成會閱讀的習慣,再培養深層閱讀的智慧。6,閱讀的實質是見識自己所未見未想,閱讀的深度取決於自我的篩選與深度,閱讀本身不是目的,閱讀的淺層目的是滿足好奇與愉悅,深層目的是超越被閱讀者,達到自我的認知及由此的實踐自由。


urna風之度0


您能有這樣的疑問首先可以肯定您是一個注重家庭自助教育的,為您驕傲!孩子的深度閱讀是閱讀中最重要的習慣,深度閱讀是什麼?是思考。是舉一反三的思考,更是發展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思考。下面我來詳細分析一下深度閱讀以及孩子深度閱讀習慣的培養。

深度閱讀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深厚的知識。

在閱讀中由淺入深,拾階而上地獲取豐富的營養,選好書和適合的書是重要的環節。

二是深刻的領悟。

在多讀書和博聞廣見的基礎上,逐漸由一知半解到透徹之悟的過程,如何引導和啟發是關鍵。

三是深刻的反思。

讀書只是獲取營養的一個手段,沒有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讀書的循環往返,讀再多的書也只能造就出書呆子,總結、討論和輸出是重要手段。

讀書僅有廣度是不夠的,沒有深度的閱讀就如同浩瀚海洋中的海面航行,只能領略大海的表面風光而不能洞察奇異陸離的海底世界一樣。

閱讀是寫作能力的必要非充分條件,閱讀演變成寫作能力,中間還隔著好幾道坎。

首先是讀什麼,第二是怎麼讀,第三是解決字詞書寫的技術性障礙,第四是閱讀與生活的連接,轉變與內化為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第五是口頭作文,第六是書面寫作的技巧。貫穿其中的主線就是感知力與概念體系支撐的邏輯思維能力。

母語閱讀再重要,但在義務教育的擠壓下,一旦被動,步步捱打,哪裡有時間和精力與心情做閱讀?英語耗了那麼多時間精力與金錢,擠壓了母語育人之根本,雖勝猶敗,況且萬軍叢中,勝者幾人?路線方法正確,英語可以相對速成,起碼超越學校要求是很容易的。英語只是技能,母語才是做人之根基,是終身學習的核心路徑。母語學不好,英語絕難上高度。所以跟我學英語的,用不了多久就要回頭搞母語了,因為母語水平支撐不起英語的高度萬千育兒術,一個熊孩子,坑死一家人。所以我希望家長既要低頭走路,也要抬頭望天,不但是教孩子,更是要教自己。靜下來讀點好書,比如英語讀幾本理論書,再分析大環境小環境家庭環境的資源和評價體系,整體就全明白了。靠誰不如靠自己,外力通過內力起作用

我真心覺得,家長的觀念一日不改變,整體素質一日不提高,孩子家長和整個家庭就一日無法脫離水深火熱。表面看學習熱情高漲,見什麼學什麼,同時泡n個群,收藏無數篇文章,但實際上自己的核心素養沒有提高,仍然處於被動盲從狀態。從珠心算到奧數到繪本到英語啟蒙,所有風靡一時的都有神話甚至妖魔化的傾向。所以一開始我也給家長講英語啟蒙多麼重要,現在我就開始講英語啟蒙不要用力過猛,一旦把習得的快樂榨光了,效果就會走向反面。英語啟蒙用時用力過多,反而把最重要的母語擠得靠邊站,得不償失,兩敗俱傷。繪本也同樣,繪本再好,五六歲孩子的心理認知程度,能夠培養邏輯思維嗎?

最後,記住我們孩子時間很就是用來玩的,玩是孩子的天性,雖說沒有能玩夠的孩子,但是孩子連玩都沒時間學習也不會有很好的專注力,所以孩子很需要我們家長,花錢給孩子去補習班其實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幫助,補習班相對於學校只不過是從“千人一方”變成“百人一方”。而能做到“一人一方私人訂製”的人是我們。

深度閱讀,是思考。


康媽教育諮詢


“其實讀書就分為略讀和精讀,可能有的快餐式地讀,我們看過一遍就不想讀了。但是一些經典的書一定是需要反覆讀的。”楊菁認為,我們很多孩子又很愛新鮮,讀了新書就不想再讀舊書了。第一個就是我們家裡書籍的投放,不要是孩子一看完新書,我們就再去買新書。新書的投放不要過於頻繁。定期帶著孩子去重溫過去的書,因為孩子在不停長大,他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變化。

當他倒過去看過去的書的時候,他其實是有不一樣的收穫的。我記得我在小時候,每年到了寒暑假,我就把家裡所有的書找來再讀一遍。以至於到後面,有的書我倒背如流,有的書我到現在記憶猶新。所以一定要經常帶著孩子重溫作品。

另外,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多看書,看第二遍,我們可以玩一些遊戲。比如說第一遍讀完了,孩子不想讀,那第二遍,我們試一下換一種聲音讀好不好。第二遍我們用老爺爺的聲音,用小鴨子的聲音,或者用很小很小的聲音來讀。孩子可能又被你吸引了,再讀一遍。

還有,我們可以帶著一些問題去讀,讀完這個故事,你要告訴我,故事裡面有哪些動物?他們的出場順序是什麼?孩子領了這個任務,他可能會再去讀一遍,而且他會帶著思考去讀。此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有些深度的探討,也就是當孩子不會寫讀後感的時候,我們可以說讀後感啊,我們讀完了跟孩子聊一聊,你這個書裡面你喜歡誰?為什麼?如果換成是你,你又會怎麼做?促進他深入地思考。那麼會寫的,可以讓孩子寫讀後感。

另外,如果是買來的書,可以帶著孩子把精彩的段落畫下來,做一個重點的標註。還可以帶著孩子背誦書裡精彩的段落。這些都會加深孩子的深度閱讀。只有深度閱讀,才會促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帶著孩子把書讀厚,活學活用。

怎樣才能瞭解孩子的閱讀感受?

我們家長首先要知道,其實讀書不是為別人讀的,也不是讀給別人看的,所以不要總是想著讀完要考考孩子你究竟學到了什麼。我們總說,閱讀是對一個人情感和思想的滋養。我們說是滋養,我們從來不說是灌溉。為什麼呢?因為滋養是潛移默化的,悄然無聲的。

所以有的家長想知道孩子讀完了有什麼感受呢,孩子可能說不出來,這時候家長應該先分享你的感受,我讀完了以後我有一個想法,我覺得怎樣怎樣,你先分享給孩子聽。孩子聽多了以後,他會說“媽媽,我不是這麼想的,我是怎麼想的“。你這樣就是引導他去分享。

那麼如何通過閱讀來衡量孩子的進步呢?我曾經說過一段話,早期閱讀是在孩子的心田種下一顆優秀的種子,也許在陽光、空氣、水分不那麼充足的時候,它尚未發芽,但是它總有一天會勢如破竹般綻放最美麗的花朵。這朵花也許開得絢爛,照亮了一片天空,也許開得低調,只溫暖了自己的心房,但讓這一生走得堅強,而抵禦十足。這些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閱讀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不是立竿見影的,也不是說閱讀可以跟成就劃上等號。

我們的孩子在閱讀中有可能影響他們,有可能溫暖了自己,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實的,是豐滿的。而且他在這些文學作品裡面被教育著,被感化著。我們文學作品的主題,其實就是歌頌真善美。他長期在這樣的環境裡面濡染著,所以這個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吸收的過程可能我們看不到,但是他的一生有可能因閱讀而被改變。


年輪時雨


面對越來越通俗化的社會,閱讀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素養,使思考更有深度,為話題提供材料支持。讓孩子們的見解、想法與眾不同。那麼,對於孩子來說,讀什麼書比較適合呢?暢銷青少年兒童書籍和古典書籍都很適合,通過暢銷青少年兒童書籍,孩子們可以瞭解很多值得關注的內容,比如生活小百科等,比如情緒管理竅門等。古典書籍對於增添青少年兒童說話的內涵大有裨益。


應該怎麼讀書呢?通常孩子都會以大人為榜樣,而“沒有閱讀時間”常常是成人不讀書或很少讀書的理由。只有做好讀書表率,才能潛移默化地正向影響孩子。

對於成年人來說,推薦把讀書分為慢閱讀和快速閱讀兩種模式。慢閱讀是為了培養自身的精神世界,需要大量的時間一點一點地閱讀,而快速閱讀則是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信息,迅速找出需要學習的地方,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快速閱讀更為適用。有一種30分鐘讀一本書的方法:首先用很短的時間對書進行預覽,主要看書的目錄、小標題等內容,明確自己閱讀這本書的目的和作者的基本邏輯;然後快速瀏覽全書,留意每頁的關鍵詞、標題、插圖等,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做標記,瞭解這本書哪些可以略過、哪些是必讀內容;最後是跳讀,從書中抽取重要段落精讀,領會大意,實現從這本書獲取信息的目的。說到底,30分鐘讀書法也是二八法則的一種運用,通過二成的閱讀內容,來了解書中八成的信息。

把書籍中的觀點語言消化吸收,通過寫評論這種練習轉化出來,就能很容易地創造出一些獨特的小話題。你可以將閱讀印象深刻的地方分享給別人。比如向10個人分享,按照不同的話題給每個人都分享不同內容。這樣就可以訓練你對信息進行編輯整合的能力。思考如何取捨和判斷信息,進行組合、變換,轉變成自己的小話題,高效的讀書方法就可以這樣鍛煉出我們的“話題編輯能力”,這也是最有效的深度閱讀方式。

值得提出的是,這種按分類進行快速閱讀和慢閱讀的能力,也適合青少年兒童。畢竟,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青少年兒童可以將暢銷書、古典書籍作為主要的閱讀對象,選用快速閱讀或慢閱讀的深度閱讀方式,來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自己的想法”。


不雨


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它反應親子閱讀兩個典型的難題:

1.如何從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有的孩子小時候非常愛聽家長講故事,但到了認字的階段,卻無法成功進入自主閱讀;

2. 第二個問題,讀書多並不代表就會寫作文,但不讀書肯定是寫不出好文章的。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如何引導孩子過度到自主閱讀?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堅持一個原則,用好兩種書籍

一個核心原則,是始終要堅持的。

在孩子閱讀中,家長一定不能帶有任何功利心。

只有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愛,才能持久。

不要把讀書當任務,規定每天必須讀多少分鐘;不要把讀書當工具,讓孩子閱讀過程中必須學會認字,算數,等。閱讀,就是一種快樂和享受。

只有讓孩子體會到快樂,他會堅持。

兩種書籍利用好:黑白繪本和橋樑書

孩子的閱讀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階段:低幼啟蒙書:洞洞書,立體書,玩具書,等等 -- 第二階段:彩色繪本:顏色鮮明,形象生動 -- 第三階段:黑白繪本:沒有了顏色,只有形象和故事 -- 第四階段:橋樑書 -- 第五階段:純文字閱讀

這個過程,是孩子具象思維能力轉變成抽象思維能力的過程。因為孩子開始閱讀的年紀不同,無法把孩子按年齡放入各個階段。

如果每天有效地親子閱讀,一般彩色繪本讀了半年多以後,孩子就能理解純粹的故事了,就是不看書,家長講一個故事,孩子能聽懂,並在腦海裡能構建這個故事。這個時候,可以開始給孩子閱讀黑白圖畫書,讓讓孩子慢慢對認字產生興趣。

上小學後,孩子開始認字後,開始橋樑書的閱讀。

當然,黑白繪本,橋樑書並不是每個人孩子都必須經過的階段。

但孩子的思維能力一定是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不斷通過弱化圖像的功能,來培養孩子抽象的語言理解能力。


解決了如何引導孩子進入自主閱讀的問題,再來說第二個問題,讀書多的孩子,一定會寫作文嗎?

當然不是!

讀書多是會寫作文的基礎,不讀書肯定不會寫作文。

但寫是一種自我表達,這個過程有幾個核心環節:

1. 有感受:需要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感知能力,洞察力不一定從書上來,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界,多觀察,做個細緻的人,才能有所感;

2. 會表達:閱讀是學會表達基本功,但任何一位偉大的作家,都是經過寫作訓練,這種訓練讓人表達得清晰,更有邏輯性,更引人入勝。這些都是章法,所以寫作文是另外一門學問,並不是讀的多就能寫的好。

所以,要讓孩子成為會寫作的人,首先,要徹底放下功利心的閱讀,閱讀不是為了寫好作文,不是為了考高分,只是因為讀書是件快樂的事;其次,培養孩子成為善於觀察,細心的人;然後,耐心陪伴孩子完成寫作訓練。

最後,家長絕對不應該成為孩子的裁判,總是說,我家孩子不會寫作文,或者體育不好,不善於交際,等等。

家長總強調孩子的問題,那這就將永遠是孩子的問題;

家長總強調孩子的進步,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