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孩子进行深度阅读?

成雪拉姆


首先,写作和阅读是两件事,家长不能把孩子“作文不出成绩”归结为“没有深度阅读”。

阅读对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是具有长远益处的,但并不是说经常阅读的孩子就一定能写出高分的作文,因为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

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写作水平需要提高,可以对孩子进行针对写作的训练,但不应该去否定孩子的阅读能力。

图自shutterstock

据研究,长期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这些好处:

o 增加词汇量🎓

一项挪威针对学龄儿童的研究发现,孩子平常有阅读习惯(包括在两岁之前经常接触儿童读物),他们的词汇量在刚开始上学时就会高于同龄孩子的一倍以上。

而丰富的词汇量有助于提高孩子们学习的能力,他们更容易理解老师说的话,传授的知识点,也更容易跟上老师的进度。因此,相比于阅读少的孩子,他们的学业成绩会更好。

o 语言能力发展👬

2015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考察了不同玩具包括书籍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发现相比较于新型玩具或科技产品,父母给孩子讲故事,阅读书籍,包括让他们接触不同绘本,这些传统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

这些在丰富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好的语言学习/沟通技能,比如小孩子能够快速地学会新的词汇并运用在和他人的交流中。他们通常也能够更清晰、多样地进行对话回复。

o 激发想象力💡

2015年一项针对3至5岁学龄前儿童的小规模研究首次表明,幼儿期阅读对大脑的影响是可衡量的,而且是积极的。在测量了孩子们的阅读量后,研究人员在孩子们通过耳机听故事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他们发现,经常阅读的孩子在听故事时,大脑与阅读、口语、心理意象相关的区域都有较为明显的激活。

心理意象能够让孩子“看见”抽象的概念。简单来说,这意味着经常阅读的孩子能更敏锐的接受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易理解的模式,并且具备发散思维,能够从接收到信息联想到更广的范围。所以这些孩子通常会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呢?

图自shutterstock

1)先让孩子尝试描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孩子通常会有自己喜欢的一些物品或人物,比如小玩具,小动物,或是某个动画人物。家长可以向孩子请教这些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让孩子先试着描写关于这些东西的故事来增加写作兴趣,并锻炼写作能力。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记录日常📃

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写日记来记录日常生活,也可以在过节或朋友家人过生日时,写一封信作为礼物之一。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孩子对于生活的体验感,提供孩子抒发情感的渠道;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文笔,增加写作的敏感度和熟练度。

3)尝试家庭文字创作比赛🆚

家长还可以在平常的家庭活动,或聚会上进行文字创作比赛。通过小游戏的方式,每人轮流出几个单词,然后围绕这些词语来创作一个故事。以此让孩子感受文字的多样性,激发孩子的创作欲同时提升孩子对于写作的热情。

4)运用科技产品提高写作能力💻

现在很多的手机,或平板电脑都有学习的软件,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这些便捷的方式自主学习,比如通过阅读同龄人的写作范文或作品,来增加自己的词汇,知识量,激发更多写作灵感。

5)参加专业的训练班也可以是一个好选择✍

写作是可以进行训练的一种技能,专业的训练班也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率的提升方式。家长可以在和孩子沟通好的前提下,给孩子选择好的老师,进行专业系统的写作训练,提高整体的语文水平。孩子可以在更专业的督导下接受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并且也可能会因为有班里其他小伙伴的陪伴,进步得更快。


阅读是激发孩子思维想象的良好途径,写作是孩子表达抒发的一种方式。写作能力可以是阅读知识积累的一种体现,但并不能代表孩子的阅读深度。家长应根据孩子的需要“对症下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训练孩子的写作水平。


欢迎关注头条号"家有宝宝学心理”——全网超过400万用户信赖,专业的亲子育儿心理社区,陪伴你和宝宝幸福成长。

Reference

Tejada, C. (2018). This Is Why It's Never Too Early To Start Reading To Your Children. HUFFPOST.

How To Improve Writing Skills For Kids: 14 Easy Tips. (2016). OXFORD LEARNING.


家有宝宝学心理


跟深度阅读无关,完全是家长过于急功见利,拔苗助长,如果你报着让孩子读点书就能提高写作能力的想法,还是趁早放弃吧。

阅读并不能立刻看到效果,4年级应该是10岁,从3、4岁左右开始读绘本多说也就是几百本,7、8岁左右能开始看文字的书,2-3年多点也就是200-300本薄一点故事书的量,就这点阅读量想在作文上立刻看到效果,基本是在作梦。

从小开始阅读,如6、7岁开始阅读文字的故事书,按每周一本到二本故事的量。一般想看到一些效果,快一点要初中高中左右,这时在写作时才能看到角度和深度的积累和变化。形成阅读习惯的孩子会在作文上跟同学慢慢拉开差距,眼界、角度、深度、风格,结构都会有一些不一样。他们会觉得写作文并不困难,很轻松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而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阅读量只停留在教科书、少量课外书和一些流行小说上,在写作时很难写出独特的观点,文章平淡无奇,泛泛而论,词汇、结构或引用都非常的窄,作文也很难写出高分。哪怕去补课,提高作文分数会花很大精力才能看到效果。

要是慢一点会在上大学时才能体会到阅读量大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喜欢阅读的人,会经常深入思考,自己的三观会比同龄人更早形成,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会更容易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会人云亦云,无脑盲从。形成阅读的习惯,并坚持长期的阅读,不会在短期内看到什么变化,但会小的地方开始影响和改变思维方式、气质等因素,一旦遇到些事情很容易就看到跟同龄人之间的差别所在。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有单独的篇幅来说阅读的重要性。长期稳定的坚持阅读,形成阅读习惯之后,相当不断的进行刻意练习,除了能在日积越累中锻炼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思维方式、眼界,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本身需要长期练习,初期大都是从模仿开始,比如小学写作大都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套路。孩子在初期写作时,想把一件事表述清楚都很难,也无法理解逻辑关系。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引导,帮忙孩子轻松把作文写出来,减少恐惧感。

点击我的头像,在前段时间回答过:如何引导孩子写作文?里面提到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而轻松的写好作文。

先别想做什么深度阅读,先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家长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游戏、看电视剧的习惯,多陪孩子看看书,阅读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别心急,先坚持几年阅读再说。


战隼


这同深度阅读没有任何关系,哎,这种问题是家长根本不懂教育造成的,是道听途说什么阅读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的谣言造成的。我贴一个我写的小文,你自己看看吧,有用就瞅瞅,感觉没啥用,你就当娱乐。

首先家长要懂得,阅读不会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宽泛的阅读不会提高语文成绩。学习成绩是依据考试得来的,考试是依据考试大纲得来的,考试大纲是依据教材得来的,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得来的。阅读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有什么关联吗?如果没有关联,阅读跟学习成绩有什么关联?

其次文字不是语文,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统称,而文字在数学题里叫数学语言,在化学题里叫化学语言。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小孩子经历的少,尤其是识字量少,根本无法在众多的材料里转换语言,所以他更注重的是故事,就是大概大概。但是上学做题,教师讲课(功底深教师不会这样做,尤其是针对小孩子)需要的是准确理解每个字、每句话、每个标点符号的意识,以及前后搭配的连贯性等等,这在孩子大量阅读中根本无法养成,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来理解,如果做题出现100个字,小孩子认为读70个字就够了,而做题读70个字,根本无法理解题意。这就造成学生根本无法解题。所以不要让小孩子宽泛的阅读,因为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如果非要说好处,就是多认识了几个字罢了。就为了多认识几个字,浪费孩子大量的玩耍的时间,那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情。

如果真有那个毅力和时间,小孩子到是可以循环背诵几年句子或者段落,哪怕在他那个年龄段还不是很懂的情况下。因为从小积累的记忆,如果能延续几年的话,终生难忘。

如果要想提高作文分,上学期间(这里特指中考、高考这种很公平,没有太多人为因素的考试)就是作文书最管用。小学期间的作文分,语文老师的手指头最管用,凡是有过多人为因素的考试,作文分都跟本校教师有关,呵呵。


走过路过自然飘过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度阅读,相比于老师对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给予方法,作为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持续的亲子共读,带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让孩子保持对阅读的喜爱。如此,孩子会主动的寻找书籍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好奇,才有可能在亲子对话中,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深度阅读才成为可能。


很多父母会认为,上小学后孩子认字变多了,语文课也学习很多阅读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感到孩子的听读能力增强很多,可以要求孩子看更深入的文字书了吧。从国外的研究中来看,孩子在12岁之前,从文字中摄取信息的能力是低于孩子的听读能力的。此外,语言的发展是先听说,后读写,孩子的听觉理解远超阅读理解。因此孩子需要“跟父母共读”,让理解力比较好的成人,把那些阅读难度高一些的书籍,读给孩子听,孩子的阅读能力,才能够跟着父母往上提升。


陪伴孩子读书的原因,除了当他们看不懂字的时候,需要把书的内容讲给他们听之外,父母的“读”,还有“推荐内容、引导兴趣”的作用。例如,父母可以将文字书的内容,每天读给孩子听一段,降低孩子获取书中信息的难度,同时可以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当枯燥的故事引入快速带过,情节开始让孩子产生兴趣时,父母可以故意设置情节的陷阱,设点悬念放到隔日在读,你会惊讶的发现,不就孩子就会等不及第二天听书,而会主动的阅读去了解接下来的故事。也就是说,已经会识字的孩子们,他们需要文字书籍的丰富内容去吸引他们阅读,但他们自行阅读的能力却远不及此。家长的讲读,往往是吸引他们进入阅读世界的一把重要钥匙!

当孩子开始持续主动的阅读文字书后,父母可以关心的问问书中的剧情,了解孩子看了多少,懂了多少。进而可以与孩子就剧情进行讨论,比如“你最喜欢这本书中哪个部分?”或者“如果你是主人公,你遇到……时候,你会怎么办?”在这样以书籍内容为载体的对话中,就会逐渐引领孩子深度思考书中的内容。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会挑选自己有兴趣的片段,或者先看故事的结局,在一点点往前看;有时也会将同一本书,反复的看。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提要求让孩子按照顺序阅读,或者责备他怎么总看一本。不要忘了在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深度阅读,是建立在愿意阅读的基础上,孩子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是伴随着孩子“对比思考”过程的。


最后想强调的是,深入阅读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待,而最好的引导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阅读和讲述引领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让深入成为可能。


兰海


应该说阅读是有深度的,让一群孩子读同一本书,每人的收获是不同的,家长不但要让孩子从小多读书,而且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从书籍里吸收更多更优质的营养,并把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这里给家长提几条建议:

一、 学会讲述

有人说:“进行家庭教育最好的场合是在餐桌上。”每天晚饭时,父母可以让孩子说说今天读书的内容,让他们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大家听,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应该有这样的能力了。

开始,孩子可能难以完成这个任务,说出的话无条理、不连贯,家长要随时进行提醒和补充,耐心地鼓励孩子进行讲述。让孩子学会复述与转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深入理解。

二、 进行讨论

当孩子能够把书上的基本内容讲述出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对书上的内容进行讨论,比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等,鼓励孩子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质疑,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样也会促进孩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三、 进行改编

让孩子看到一个故事的开头,猜测出几种不同的结局,或是改动一两个情节,比如问:“如果这个人没赶上火车,他的命运会怎样呢?”让孩子尝试将书上的内容进行改编,也是在通过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创作能力的一个途径。

总之,不是说一个孩子读了很多书就能写好作文,还要学会理解与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吸纳书中的内容,丰富自己的头脑,达到阅读应有的效果。


远方老师在美国


这个问题分两个层面:1,什么是深度阅读,2,如何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就是:1,看到文章或书籍,知道what:一内容(含逻辑分析推理等)、二结构(如何组织材料、观点、信息的架构)、三表达(如何呈现)、四作者目的意图、五进行审美分析;2,能从思想、技术、文化、时代、同业者等谱系的高度where,来俯瞰阅读文章内容的来龙去脉;3,以文观人。how:能分析作者如何思考,为何这样思考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4,建立自己的模型what+how+why:依据文章的营养,形成自己的模型,建立自己的体系。

如何深度阅读:1,阅读面要广:哲理类(含诸子百家)、社科类、科技类、思维类、文学类、古文类、中外类、历史类、生活类等都要涉猎;2,突出一类主题,由点带面;3,阅读种类:消遣型阅读、评价型阅读、记忆型阅读、理解型阅读、探测型阅读、创造型阅读,逐级升级;要从信息型阅读、分析型阅读,升级为研究型阅读。4,阅读方法:结构阅读法(what,when,where,who,how,why等),逻辑阅读法(观点,事实,想象,推理与论证,what=how=why),平行阅读法(词句段章〔微观-宏观〕与章段句词〔宏观-微观〕),批判阅读法,等。5,最最重要的是兴趣、兴趣、兴趣,先养成能阅读习惯,再养成会阅读的习惯,再培养深层阅读的智慧。6,阅读的实质是见识自己所未见未想,阅读的深度取决于自我的筛选与深度,阅读本身不是目的,阅读的浅层目的是满足好奇与愉悦,深层目的是超越被阅读者,达到自我的认知及由此的实践自由。


urna风之度0


您能有这样的疑问首先可以肯定您是一个注重家庭自助教育的,为您骄傲!孩子的深度阅读是阅读中最重要的习惯,深度阅读是什么?是思考。是举一反三的思考,更是发展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思考。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深度阅读以及孩子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

深度阅读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深厚的知识。

在阅读中由浅入深,拾阶而上地获取丰富的营养,选好书和适合的书是重要的环节。

二是深刻的领悟。

在多读书和博闻广见的基础上,逐渐由一知半解到透彻之悟的过程,如何引导和启发是关键。

三是深刻的反思。

读书只是获取营养的一个手段,没有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的循环往返,读再多的书也只能造就出书呆子,总结、讨论和输出是重要手段。

读书仅有广度是不够的,没有深度的阅读就如同浩瀚海洋中的海面航行,只能领略大海的表面风光而不能洞察奇异陆离的海底世界一样。

阅读是写作能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阅读演变成写作能力,中间还隔着好几道坎。

首先是读什么,第二是怎么读,第三是解决字词书写的技术性障碍,第四是阅读与生活的连接,转变与内化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第五是口头作文,第六是书面写作的技巧。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感知力与概念体系支撑的逻辑思维能力。

母语阅读再重要,但在义务教育的挤压下,一旦被动,步步挨打,哪里有时间和精力与心情做阅读?英语耗了那么多时间精力与金钱,挤压了母语育人之根本,虽胜犹败,况且万军丛中,胜者几人?路线方法正确,英语可以相对速成,起码超越学校要求是很容易的。英语只是技能,母语才是做人之根基,是终身学习的核心路径。母语学不好,英语绝难上高度。所以跟我学英语的,用不了多久就要回头搞母语了,因为母语水平支撑不起英语的高度万千育儿术,一个熊孩子,坑死一家人。所以我希望家长既要低头走路,也要抬头望天,不但是教孩子,更是要教自己。静下来读点好书,比如英语读几本理论书,再分析大环境小环境家庭环境的资源和评价体系,整体就全明白了。靠谁不如靠自己,外力通过内力起作用

我真心觉得,家长的观念一日不改变,整体素质一日不提高,孩子家长和整个家庭就一日无法脱离水深火热。表面看学习热情高涨,见什么学什么,同时泡n个群,收藏无数篇文章,但实际上自己的核心素养没有提高,仍然处于被动盲从状态。从珠心算到奥数到绘本到英语启蒙,所有风靡一时的都有神话甚至妖魔化的倾向。所以一开始我也给家长讲英语启蒙多么重要,现在我就开始讲英语启蒙不要用力过猛,一旦把习得的快乐榨光了,效果就会走向反面。英语启蒙用时用力过多,反而把最重要的母语挤得靠边站,得不偿失,两败俱伤。绘本也同样,绘本再好,五六岁孩子的心理认知程度,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吗?

最后,记住我们孩子时间很就是用来玩的,玩是孩子的天性,虽说没有能玩够的孩子,但是孩子连玩都没时间学习也不会有很好的专注力,所以孩子很需要我们家长,花钱给孩子去补习班其实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帮助,补习班相对于学校只不过是从“千人一方”变成“百人一方”。而能做到“一人一方私人订制”的人是我们。

深度阅读,是思考。


康妈教育咨询


“其实读书就分为略读和精读,可能有的快餐式地读,我们看过一遍就不想读了。但是一些经典的书一定是需要反复读的。”杨菁认为,我们很多孩子又很爱新鲜,读了新书就不想再读旧书了。第一个就是我们家里书籍的投放,不要是孩子一看完新书,我们就再去买新书。新书的投放不要过于频繁。定期带着孩子去重温过去的书,因为孩子在不停长大,他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变化。

当他倒过去看过去的书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不一样的收获的。我记得我在小时候,每年到了寒暑假,我就把家里所有的书找来再读一遍。以至于到后面,有的书我倒背如流,有的书我到现在记忆犹新。所以一定要经常带着孩子重温作品。

另外,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多看书,看第二遍,我们可以玩一些游戏。比如说第一遍读完了,孩子不想读,那第二遍,我们试一下换一种声音读好不好。第二遍我们用老爷爷的声音,用小鸭子的声音,或者用很小很小的声音来读。孩子可能又被你吸引了,再读一遍。

还有,我们可以带着一些问题去读,读完这个故事,你要告诉我,故事里面有哪些动物?他们的出场顺序是什么?孩子领了这个任务,他可能会再去读一遍,而且他会带着思考去读。此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有些深度的探讨,也就是当孩子不会写读后感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读后感啊,我们读完了跟孩子聊一聊,你这个书里面你喜欢谁?为什么?如果换成是你,你又会怎么做?促进他深入地思考。那么会写的,可以让孩子写读后感。

另外,如果是买来的书,可以带着孩子把精彩的段落画下来,做一个重点的标注。还可以带着孩子背诵书里精彩的段落。这些都会加深孩子的深度阅读。只有深度阅读,才会促进孩子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带着孩子把书读厚,活学活用。

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阅读感受?

我们家长首先要知道,其实读书不是为别人读的,也不是读给别人看的,所以不要总是想着读完要考考孩子你究竟学到了什么。我们总说,阅读是对一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滋养。我们说是滋养,我们从来不说是灌溉。为什么呢?因为滋养是潜移默化的,悄然无声的。

所以有的家长想知道孩子读完了有什么感受呢,孩子可能说不出来,这时候家长应该先分享你的感受,我读完了以后我有一个想法,我觉得怎样怎样,你先分享给孩子听。孩子听多了以后,他会说“妈妈,我不是这么想的,我是怎么想的“。你这样就是引导他去分享。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来衡量孩子的进步呢?我曾经说过一段话,早期阅读是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一颗优秀的种子,也许在阳光、空气、水分不那么充足的时候,它尚未发芽,但是它总有一天会势如破竹般绽放最美丽的花朵。这朵花也许开得绚烂,照亮了一片天空,也许开得低调,只温暖了自己的心房,但让这一生走得坚强,而抵御十足。这些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说阅读可以跟成就划上等号。

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中有可能影响他们,有可能温暖了自己,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是丰满的。而且他在这些文学作品里面被教育着,被感化着。我们文学作品的主题,其实就是歌颂真善美。他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濡染着,所以这个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吸收的过程可能我们看不到,但是他的一生有可能因阅读而被改变。


年轮时雨


面对越来越通俗化的社会,阅读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素养,使思考更有深度,为话题提供材料支持。让孩子们的见解、想法与众不同。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读什么书比较适合呢?畅销青少年儿童书籍和古典书籍都很适合,通过畅销青少年儿童书籍,孩子们可以了解很多值得关注的内容,比如生活小百科等,比如情绪管理窍门等。古典书籍对于增添青少年儿童说话的内涵大有裨益。


应该怎么读书呢?通常孩子都会以大人为榜样,而“没有阅读时间”常常是成人不读书或很少读书的理由。只有做好读书表率,才能潜移默化地正向影响孩子。

对于成年人来说,推荐把读书分为慢阅读和快速阅读两种模式。慢阅读是为了培养自身的精神世界,需要大量的时间一点一点地阅读,而快速阅读则是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迅速找出需要学习的地方,对于忙碌的上班族而言,快速阅读更为适用。有一种30分钟读一本书的方法:首先用很短的时间对书进行预览,主要看书的目录、小标题等内容,明确自己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和作者的基本逻辑;然后快速浏览全书,留意每页的关键词、标题、插图等,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做标记,了解这本书哪些可以略过、哪些是必读内容;最后是跳读,从书中抽取重要段落精读,领会大意,实现从这本书获取信息的目的。说到底,30分钟读书法也是二八法则的一种运用,通过二成的阅读内容,来了解书中八成的信息。

把书籍中的观点语言消化吸收,通过写评论这种练习转化出来,就能很容易地创造出一些独特的小话题。你可以将阅读印象深刻的地方分享给别人。比如向10个人分享,按照不同的话题给每个人都分享不同内容。这样就可以训练你对信息进行编辑整合的能力。思考如何取舍和判断信息,进行组合、变换,转变成自己的小话题,高效的读书方法就可以这样锻炼出我们的“话题编辑能力”,这也是最有效的深度阅读方式。

值得提出的是,这种按分类进行快速阅读和慢阅读的能力,也适合青少年儿童。毕竟,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青少年儿童可以将畅销书、古典书籍作为主要的阅读对象,选用快速阅读或慢阅读的深度阅读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自己的想法”。


不雨


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它反应亲子阅读两个典型的难题:

1.如何从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有的孩子小时候非常爱听家长讲故事,但到了认字的阶段,却无法成功进入自主阅读;

2. 第二个问题,读书多并不代表就会写作文,但不读书肯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孩子过度到自主阅读?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一个原则,用好两种书籍

一个核心原则,是始终要坚持的。

在孩子阅读中,家长一定不能带有任何功利心。

只有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才能持久。

不要把读书当任务,规定每天必须读多少分钟;不要把读书当工具,让孩子阅读过程中必须学会认字,算数,等。阅读,就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只有让孩子体会到快乐,他会坚持。

两种书籍利用好:黑白绘本和桥梁书

孩子的阅读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低幼启蒙书:洞洞书,立体书,玩具书,等等 -- 第二阶段:彩色绘本:颜色鲜明,形象生动 -- 第三阶段:黑白绘本:没有了颜色,只有形象和故事 -- 第四阶段:桥梁书 -- 第五阶段:纯文字阅读

这个过程,是孩子具象思维能力转变成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因为孩子开始阅读的年纪不同,无法把孩子按年龄放入各个阶段。

如果每天有效地亲子阅读,一般彩色绘本读了半年多以后,孩子就能理解纯粹的故事了,就是不看书,家长讲一个故事,孩子能听懂,并在脑海里能构建这个故事。这个时候,可以开始给孩子阅读黑白图画书,让让孩子慢慢对认字产生兴趣。

上小学后,孩子开始认字后,开始桥梁书的阅读。

当然,黑白绘本,桥梁书并不是每个人孩子都必须经过的阶段。

但孩子的思维能力一定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通过弱化图像的功能,来培养孩子抽象的语言理解能力。


解决了如何引导孩子进入自主阅读的问题,再来说第二个问题,读书多的孩子,一定会写作文吗?

当然不是!

读书多是会写作文的基础,不读书肯定不会写作文。

但写是一种自我表达,这个过程有几个核心环节:

1. 有感受:需要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感知能力,洞察力不一定从书上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界,多观察,做个细致的人,才能有所感;

2. 会表达:阅读是学会表达基本功,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都是经过写作训练,这种训练让人表达得清晰,更有逻辑性,更引人入胜。这些都是章法,所以写作文是另外一门学问,并不是读的多就能写的好。

所以,要让孩子成为会写作的人,首先,要彻底放下功利心的阅读,阅读不是为了写好作文,不是为了考高分,只是因为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其次,培养孩子成为善于观察,细心的人;然后,耐心陪伴孩子完成写作训练。

最后,家长绝对不应该成为孩子的裁判,总是说,我家孩子不会写作文,或者体育不好,不善于交际,等等。

家长总强调孩子的问题,那这就将永远是孩子的问题;

家长总强调孩子的进步,孩子才能不断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