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取消預售制?商品房預售將成為歷史?

近日,中山出讓一宗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拍賣要求當中寫著:

本宗用地出讓後實行商品房現售。


中山取消預售制?商品房預售將成為歷史?


此信息一出,立馬引起房地產界的驚濤駭浪。引發大家的種種猜想,難道預售制度真的要變為歷史了嗎?

其實早在2018年9月廣東省房協就發佈了一份“關於商品房預售許可事項調整”的材料。

材料中說:“商品房預售制度存在導致工程爛尾、違法違規銷售、交易不公平、房屋面積管理職能難以釐清、不平衡發展和低效率競爭等風險,建議降低預售制帶來的高槓杆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

中山取消預售制?商品房預售將成為歷史?

同年五月下旬以來,中山陸續推出15塊住宅用地,都要求“現房銷售”。

中山取消預售制?商品房預售將成為歷史?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房子都是預售,那麼預售的起源是哪裡呢?預售的帶來的影響有哪些?而如果變為現售,那麼帶來的影響又有哪些呢?

01

預售的起源

“房屋預售制度”在香港又叫“賣樓花”,是20世紀50年代由霍英東在香港興起的房屋銷售制度。

當時香港人口激增,土地和房地產極度缺失。於是霍英東瞄準了這個市場,收購了銅鑼灣的使館大廈,隨後又買下了油麻地的公眾四方街到東莞街的地塊,準備興建100多棟住宅。

四方街住宅樓開售之前,霍英東用分層出售的方式,賣掉了東安大廈,分層出售資金回籠更加迅速,而且門檻更低。

嚐到甜頭的霍英東想到普通民眾一次性拿出那麼多錢還是比較困難,於是就想到先收一部分錢。

中山取消預售制?商品房預售將成為歷史?

那時四方街還沒動土,霍英東就開始向香港市民推薦分期付款的買樓新方法,於是這就形成了最初期的分期付款和“賣樓花”,當時震驚了整個香港地產界,整個香港都陷入了房地產的旋風當中,而霍英東也因此一舉在房地產界成名。

80年代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鄧小平曾對深圳特區的領導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來”。而深圳在經過摸索後的決定向香港學習。

於是深圳派出調研小組赴港“取經”,與霍英東合作,開啟內地的土地市場的大門。

1987年12月1日,中國“土地第一拍”成交,面積8588平方米、出讓期50年的商品住宅用地,以200萬元底價登上拍賣臺,最終被深房公司競得,成交總價為525萬元,以現在的標準,最終成交溢價率高達162.5%。

當時這場拍賣會聚集了政界、財經、媒體、房企等多位重要人物,可見重視程度,也因此“土地財政”從深圳開啟,走向了了全國。

02

預售制度帶來的影響

預售制度的出現對於開發商來說,降低了門檻,吸引了更多的人買房,加快了資金回籠,滿足了開發商對於資金的大量需求,同時對於購房者來說,滿足了其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長,並且提前鎖定了價格。

但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預售的弊端顯現出來。

中山取消預售制?商品房預售將成為歷史?

工程爛尾,明明看的樣板房或者一期房子很好,到了自己交房的時候各種問題,什麼房屋漏水、牆壁破裂等。

違法違規銷售,同一套房子賣給多個人這種情況,到最後扯不清這房子到底是誰的。

房屋面積難以釐清,比如買房時明明90㎡的房子,交房時只有80㎡,找開房商,開發商推脫說其餘的是公攤面積,但是買房之前並未提前說明。

交付不及時,明明合同中10月份交房,卻一拖再拖,找開房商就說還在建設當中。

諸如此類各種問題,因此近些年,房地產市場不斷傳出要取消預售制度。

當然,“取消預售制度”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我國的房屋供給達到了一定水平。

2016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m2”其中,城鎮為36.6m2,農村為45.8m2,所以宏觀上,我們國家不缺房。

03

取消預售帶來的影響

可以肯定的說,取消預售對房企的影響最大。

通過商品房預售,房地產企業可以提前回籠資金,節約資金成本,有利於企業實現快速週轉,發展更多項目,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

一旦推行現售制,開發商資金壓力增大,很多資金實力較弱的中小房企可能被淘汰出局。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制度變了,開發商也會適應新的規則,從施工工藝、成本控制、經濟實力等不斷規範優化。

對於我們普通購房者來說,現售可以避免很多購房風險,至少對於延期收樓、開發商“跑路”發生的概率明顯降低。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現售後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增大,其壓力最終還是會分攤到購房者身上,造成購房者成本提高。

中山取消預售制?商品房預售將成為歷史?

預售制度目前只在深圳和中山進行,是否在為推行全國做試點我們還不得為知。

不過中山推出的現售地塊流拍情況比較嚴重,大家對這種新嘗試還沒底。

所以未來,這種情況會不會發展到全國是個未知數。

·大家對取消預售制度是什麼看法呢?可以留言與小編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