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盗汗,辨证不当,施治无效

患者情况

手心脚底口腔发干舌尖有点麻这个证状一出现就心慌没胃口睡眠差,之前吃过中药后出现现在的症状的。

吃了生脉胶囊还有中药麦冬,制五味子,炒黄芩,生黄芪,瘪桃干,淮小麦,红芪,红景天,炙甘草,煅牡蛎,生龙骨,炒酸仁,制远志,炒山药,糯稻根,柏子仁,党参,吃了21次后来加了生磁石吃了3次后就出现了这个症状。

用药期间大便不正常了,睡眠变差了,就是白天自汗少了,我以为吃了有效果了,所以吃了那么多药,直到口干得心慌才受不了。之后吃了石斛南北沙参等。现在我能微微冒点汗还觉得好受些,手脚掌干得快有裂缝了,就觉得特别难受。胸口处也觉得干。

患者提问:程教授!我该怎办?几天前我问过您的。您说植物神经紊乱是的,我年轻的时候就吃过谷维素,现在更年期出汗多了我就去吃中药了。

程凯教授答疑解惑

类似你这种情况的患者,现在很多。

其实,开始时就是植物神经紊乱症状,此时位置还比较局限,主要为心胸的植物神经紊乱,影响以心脏的节律和心神(睡眠)为主,进而影响到心下膈下的胃脘,以及影响心给上下肢的供血,出现津液不能输布的症状。当然,由于是植物神经问题,多在初期就有出汗的异常。

临证医生多从心脾角度辨证,针对汗症则多诊为气虚不敛,而忽略了肝之疏泄(及三焦之气道),现代医学的植物神经系统恰恰 归类于中医肝与三焦的系统之中。我觉得这是问题所在。

答疑解惑 | 自汗盗汗,辨证不当,施治无效

从你吃中药的角度上来看,益气养阴为主,但益气作用偏重,如红参、黄芪、红景天之类,在气滞、气乱(植物神经紊乱)未解之时,就服用此类药物,虽不知具体用量,但对于调控系统过于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不适应。

此例说明,辨证不当,施治无效。

临床中,我试过多次,以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多汗,体虚老者以小剂量缓图之,多可收效。而对于体质强壮的中青年人,特别是处于更年期阶段或平素即可敏感体质者,用之不当,反而加重,当慎之又慎。反之,用疏肝药物,多有效果。

另一个感觉是,针比药来得快。

针灸调控植物神经紊乱有很大的优势,去找找我近期发的多篇病案文章,都提到了方法和效果,如耳迷走神经刺激术、脐壁神经刺激术等,但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刺激量切不可过大,治疗频率切不可过密,患者希望尽快恢复的心理,我完全理解,但此病你可以理解为身体对外界变化的信号反馈,出现了一个大的波动,把小信号在不断放大中,此时治疗的目的类似降噪,就是降低波动范围,让其适应你身体的适应范围。

过强的刺激会产生更大波动的可能,所以对选穴、对针法的要求都与其他疾病不同。

程凯教授更多精彩答疑 · · · · · ·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感谢您的关注!您还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内容?欢迎在下方留言,或给我私信。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