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盜汗,辨證不當,施治無效

患者情況

手心腳底口腔發乾舌尖有點麻這個證狀一出現就心慌沒胃口睡眠差,之前吃過中藥後出現現在的症狀的。

吃了生脈膠囊還有中藥麥冬,制五味子,炒黃芩,生黃芪,癟桃幹,淮小麥,紅芪,紅景天,炙甘草,煅牡蠣,生龍骨,炒酸仁,制遠志,炒山藥,糯稻根,柏子仁,黨參,吃了21次後來加了生磁石吃了3次後就出現了這個症狀。

用藥期間大便不正常了,睡眠變差了,就是白天自汗少了,我以為吃了有效果了,所以吃了那麼多藥,直到口乾得心慌才受不了。之後吃了石斛南北沙參等。現在我能微微冒點汗還覺得好受些,手腳掌幹得快有裂縫了,就覺得特別難受。胸口處也覺得幹。

患者提問:程教授!我該怎辦?幾天前我問過您的。您說植物神經紊亂是的,我年輕的時候就吃過谷維素,現在更年期出汗多了我就去吃中藥了。

程凱教授答疑解惑

類似你這種情況的患者,現在很多。

其實,開始時就是植物神經紊亂症狀,此時位置還比較侷限,主要為心胸的植物神經紊亂,影響以心臟的節律和心神(睡眠)為主,進而影響到心下膈下的胃脘,以及影響心給上下肢的供血,出現津液不能輸布的症狀。當然,由於是植物神經問題,多在初期就有出汗的異常。

臨證醫生多從心脾角度辨證,針對汗症則多診為氣虛不斂,而忽略了肝之疏洩(及三焦之氣道),現代醫學的植物神經系統恰恰 歸類於中醫肝與三焦的系統之中。我覺得這是問題所在。

答疑解惑 | 自汗盜汗,辨證不當,施治無效

從你吃中藥的角度上來看,益氣養陰為主,但益氣作用偏重,如紅參、黃芪、紅景天之類,在氣滯、氣亂(植物神經紊亂)未解之時,就服用此類藥物,雖不知具體用量,但對於調控系統過於敏感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不適應。

此例說明,辨證不當,施治無效。

臨床中,我試過多次,以益氣養陰中藥治療多汗,體虛老者以小劑量緩圖之,多可收效。而對於體質強壯的中青年人,特別是處於更年期階段或平素即可敏感體質者,用之不當,反而加重,當慎之又慎。反之,用疏肝藥物,多有效果。

另一個感覺是,針比藥來得快。

針灸調控植物神經紊亂有很大的優勢,去找找我近期發的多篇病案文章,都提到了方法和效果,如耳迷走神經刺激術、臍壁神經刺激術等,但要特別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刺激量切不可過大,治療頻率切不可過密,患者希望儘快恢復的心理,我完全理解,但此病你可以理解為身體對外界變化的信號反饋,出現了一個大的波動,把小信號在不斷放大中,此時治療的目的類似降噪,就是降低波動範圍,讓其適應你身體的適應範圍。

過強的刺激會產生更大波動的可能,所以對選穴、對針法的要求都與其他疾病不同。

程凱教授更多精彩答疑 · · · · · ·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感謝您的關注!您還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