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司马懿与曹爽的争斗

三国时期有很多枭雄人物带有自己的行事风格。如一提起刘备,人们印象中是王道;一提到曹操,人们印象中是霸道;而提到司马懿,最终统一三国的真正胜利者晋朝的奠基人,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诡道。

面对孟达的时候,他能够兵贵神速,出其不意;面对诸葛亮的时候,他能够谨小慎微,步步为营;面对曹爽的时候,他能够安心蛰伏,然后一击毙命。司马懿的选择都是优于自己的选择,他也能够将自己的獠牙伪装起来。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在与曹爽一派争斗时,司马懿的隐忍。

聊一聊司马懿与曹爽的争斗

曹爽对司马懿的态度

曹爽能够成为魏明帝曹叡指认的辅政大臣,其实是经历了一些波折的。原本名单里根本没有曹爽,在孙资、刘放的私心下,曹爽才上位。

曹爽是曹魏宗室,但是缺少名望,而司马懿身为曹魏宿将,通过战争给自己积累了相当的人望。曹爽压在司马懿头上,他本身是感到很不安的。那如何消弭这种不安呢?就是排挤司马懿。

聊一聊司马懿与曹爽的争斗

一开始曹爽和司马懿之间就存在争斗,但表面上还是很“和谐”的。曹爽将司马懿哄抬到处于上公的太傅之位,从地位上肯定是高于太尉的,应该也录尚书事。

但从《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和《晋书》中的记载来看,曹爽还是对司马懿进行了排挤,通过这次人事安排,让自己能够优先处理尚书台事务。

虽然有这么一次争斗,但是表面上曹爽和司马懿还是相安无事。曹爽排挤司马懿,也要把他抬到高处。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曹爽对司马懿也表现出一定的尊重,“恆父事之,不敢专行”,也让司马懿参与决策。

那为什么曹爽后来对司马懿的态度转变了呢?小编认为有两点。

一是“兴势之战”的失败,让曹爽和司马懿在名望上的差距更大,为了消弭不安,曹爽要进一步打压司马懿;二是曹爽任用一批在魏明帝时期被罢黜的浮华名士,还有和自己亲密的曹魏宗室,这些人成为曹爽的羽翼,巩固了他的地位。曹爽自以为在朝中的根基很扎实,也就继续加大力度排挤司马懿了。

面对曹爽的咄咄相逼,司马懿选择退避、忍让,迷惑曹爽一派,将自己放在暗处。司马懿又拿出当时对付曹操的故智——装病,表面上放弃了政事。这一年当为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曹爽与司马懿相争的第八年,“高平陵之变”的前两年。

聊一聊司马懿与曹爽的争斗

朝中局势的转变

从表面上来看,曹爽控制住了曹魏的局势,把另一个辅政大臣逼回去装病。但曹爽一派其实一直在刀尖上跳舞,因为他们不仅仅打压了司马懿,还排挤了很多曹魏大臣的地位,而曹爽一派的改革也引起了诸多世家和基层官吏的不满。总的来说,对曹爽的反击并非是司马懿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以司马懿为首的一群人的意志。

聊一聊司马懿与曹爽的争斗

曹爽选用这些缺少资历的、本来被曹叡下令禁锢的浮华名士进入权力中枢,难免遭人非议,有任人唯亲之嫌;而这些人官居要津,掌握权重,相应的就会挤占其他人的位置。

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曹爽的亲信掌握曹魏的政治,其他人敢怒不敢言。那么这些人的希望是谁呢?是同样被排挤的司马懿,毕竟司马懿也是辅政大臣。于是乎,对曹爽一派的不满转变为对司马懿的支持。

还有一点,就是曹爽一派曾经主导的“正始改制”,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从《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记载中可以看出,“正始改制”包括三点。

其一、改动选官制度,将中正的权力回收到尚书台和地方官吏,中正只负责考核人才的品德,尚书台决定人才的出仕和升降;其二、去掉郡这个行政划分,淘汰大批的郡官郡吏,在去除冗官的同时让朝廷更加直接地统治地方;其三、去除穷奢极侈之风,推崇朴素。

聊一聊司马懿与曹爽的争斗

其中前两点可以说是非常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第二条,可以说是得罪了无数人,也动了无数人的利益。而第三条出发点很好,但是具体落实却很成问题,曹爽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人。曹爽一派打着朴素的旗号,其领袖还在铺张浪费。这种行为当然会造成别人的不满。

总而言之,“正始改制”让曹爽一派的名望变得更低,把曹爽本人树立于一股庞大力量的对立面。所以王凌的儿子王广评价曹爽一派为:“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无论“正始改制”的本意如何,进行到了什么地步,但对于曹爽本人来说,无疑是失败的。

聊一聊司马懿与曹爽的争斗

“高平陵之战”,司马懿露出毒牙,一击致命

曹爽等人表面上扳倒了司马懿,但还没有放下戒心,直到正始九年冬天,曹爽的党羽之一李胜要出镇荆州刺史。在临行的时候,李胜名为拜访,实为刺探司马懿。

司马懿当然还在“病”中,利用高超的演技蒙骗李胜。李胜回来之后,把司马懿的老病之态回报给曹爽,让曹爽放松对司马懿的警惕。

聊一聊司马懿与曹爽的争斗

而在正始十年一月份,曹爽和掌握禁兵的曹羲陪同少帝曹芳拜谒高平陵,洛阳城内空虚。这对司马懿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机会。于是司马懿利用偷偷豢养的三千死士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城。而由于曹爽一派的所作所为,司马懿的兵变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也不被当时的人视为控制曹魏政权,反而是拨乱反正,众望所归。

司马懿随后向曹爽表达“善意”,让曹爽认为自己放弃权力就能活命,就像曹爽对待司马懿一样,从而瓦解掉曹爽的抵抗。不过司马懿可比曹爽狠辣多了,也聪明多了,他没有履行自己的誓言,直接对曹爽一派进行夷族,“同日斩戮,名士减半。”像夏侯玄这样的宗室、名士、重臣虽然没有杀害,但也受到了司马懿的打压。

虽然“高平陵之变”中充满阴谋、血腥、背叛的味道,而司马懿先是利用蒋济等人的影响力和自己的名声去劝降曹爽,随后又毫不犹豫地诛杀曹爽,也能看出司马懿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安在司马懿头上也同样合适。

所以说司马懿的风评从古到今都不太好,不过这并不影响司马懿在与曹爽一派的争斗中取得全面胜利,并且奠基了西晋这个如昙花一现的短命的统一王朝。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