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成“紅人主刀”多科室搶著做手術

“達芬奇”成“紅人主刀”多科室搶著做手術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达芬奇”成“红人主刀”多科室抢着做手术

患者送來錦旗。

手臂靈活、技術精湛,“達芬奇”機器人落戶哈醫大四院以來,各種疑難腫瘤都被它戰勝,它成了醫院裡的“紅人主刀”,多個科室輪番爭搶。你聽,各個科室的醫生、患者都在紛紛表揚它呢。

手術僅用35分鐘

機器人完成腎部分切除術

“僅用時35分鐘,‘達芬奇’機器人既精準又高效地完成了免阻斷機器人輔助腎癌根治術,手術十分順利。”哈醫大四院泌尿外科徐萬海教授說。

五旬的李先生因持續腰痛,到哈醫大四院進行檢查,發現左側腎臟長了一枚核桃大小的腫瘤。徐萬海教授團隊全面細緻地評估了患者的手術指徵之後,確定為患者保留正常的腎組織,實施腎部分切除術。得知“達芬奇”機器人落戶哈醫大四院,患者決定讓機器人來主刀。

“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同時,保留了患者的正常腎臟,最大程度地保護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採用‘免阻斷’技術,困擾患者的癌症得以根治性切除。”徐萬海教授對機器人的表現十分滿意。

機器人首切乙狀結腸癌

不久前,市民孫女士被查出患有乙狀結腸惡性腫瘤,她來到哈醫大四院進行治療,希望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治療。得知“達芬奇”第四代手術機器人可以解決多種疑難腫瘤的治療,她決定讓機器人為自己進行手術。

隨後,普外科劉明教授醫療團隊為孫女士進行了龍江首例“達芬奇”機器人腹腔鏡乙狀結腸癌根治術。“手術精準切除病灶,機器人的表現讓患者點贊。”劉明教授表示,“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是一種高級機器人平臺,其設計的理念是通過使用微創的方法,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達芬奇”機器人由外科醫生控制檯、床旁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三部分組成。

“達芬奇”熒光顯像技術

助力精準肝切除

繼機器人胰腺、膽管、結直腸腫瘤根治術等複雜手術順利完成,腫瘤外科肝膽外科也完成了一例“達芬奇”機器人熒光顯像技術下的精準肝腫瘤切除術。

一個星期前,74歲的程先生被確診為肝腫瘤,結合患者病情,哈醫大四院腫瘤外科肝膽外科徐力善主任決定利用“達芬奇”機器人熒光顯像技術,對患者實施精準的肝臟腫瘤切除術。徐力善主任介紹,術中開啟“達芬奇”機器人的熒光顯像功能,腫瘤清晰地顯示在屏幕上,利用機器人機械臂的精準操作,近乎無血地完成了手術。

機器人輔助

婦科微創手術獲成功

一個星期前,51歲的彭女士被查出子宮腺肌症。檢查時發現其呈巨型子宮、術前貧血重度痛經、盆腔腹膜及輸尿管廣泛粘連,病情極其複雜。婦科二病區趙宏輝主任決定為其實施機器人輔助下微創手術治療,手術十分成功。

趙宏輝主任還陸續開展了“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需切除子宮的良性疾病,以及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需行子宮廣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的惡性疾病。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Xi系統是目前全國範圍內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應用這個系統,醫生可以加強外科手術器械的靈活性和操控性,更精確地進行手術操作,可開展更復雜的手術,減少了患者手術出血量,降低了手術併發症。”趙紅輝主任為機器人點贊。

機器人解決

多種胸部腫瘤

75歲的馮先生因連續多日進食不暢,被哈醫大四院胸外科徐進志教授診斷為食管癌。醫生為其實施了全國首例“達芬奇”機器人聯合縱隔鏡下改良的食管癌手術。

“經左胸‘達芬奇’機器人聯合縱隔鏡手術中,患者無需變換體位,僅僅通過胸部及頸部的幾個小切口,就達到了食管癌根治的目的。”徐進志主任說,“機器人食管手術走進了小切口微創時代。”

70歲王大爺因左側胸部疼痛,被診斷為左胸膜頂巨大腫瘤,由於胸膜頂部空間狹窄,並且有進出胸腔的大血管及重要的神經結構,傳統手術風險極大。胸外科崔鍵主任利用“達芬奇”機器人的手臂靈活、實業廣闊的優勢,為患者進行機器人手術。

“手術中,大血管及腫瘤周圍重要結構能更清楚地辨識與分離,大大提高手術效率,降低手術風險。對於胸外科複雜肺癌、食管癌、縱膈腫瘤及胸膜頂等特殊部位腫瘤優勢更加顯著。”崔鍵主任對“達芬奇”機器人讚不絕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