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領域成人工智慧的必爭之地 國產醫療機器人潛力巨大

導讀: 目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廣泛用於國內成人和兒童的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以及心臟手術,也幾乎壟斷了整個醫療市場。

醫療領域成人工智能的必爭之地 國產醫療機器人潛力巨大

達芬奇機器人

“全國醫院共有美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60餘臺,它們去年共完成手術26765例。平均每臺機器人每年完成393.5例手術,救你性命的很有可能是臺機器人。”16日,在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舉辦的2018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及產業發展論壇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副所長付宜利和大家分享手術機器人在國內的發展趨勢。

美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和普通醫生相比有哪些優勢?面對提問,付宜利用“逆天”兩字來形容。付宜利舉例,在小玻璃瓶內給葡萄做手術、縫合葡萄的“皮膚”對人類來說望塵莫及,而機器人可以輕易做到。它在進行手術時,可以將機械臂穿過胸部、腹壁等組織,相比人手更精確、快速、微創,也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目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廣泛用於國內成人和兒童的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以及心臟手術,也幾乎壟斷了整個醫療市場。”

“我今天為什麼要和大家提起美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付宜利說,美國達芬奇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功能的典型智能機器人,自引入國內已來僅用60多臺的裝機量就能完成近6萬例手術,這說明國內醫療機器人市場蘊含巨大潛力。他認為,國內機器人行業熱情已重新被點燃,醫療領域已成為人工智能的必爭之地,這一巨大行業缺口等待開發。

“國外機器人的購買費用高、手術成本高、維護費用高,所以我國醫院手術機器人的普及率遠低於歐美,也不及亞洲日、韓等近鄰。”付宜利說,現在擺在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加緊研製各種手術機器人及其輔助設備、耗材。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究、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不僅要把國產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儘可能多地佔領市場。

發展論壇上還邀請到江蘇省先進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孫立寧、大疆創新無人機智能導航楊碩、軟銀機器人中國區銷售總監齊建偉、虹軟公司王進、地平線研發總監李育國分別作《人工智能助力智能製造創新與發展》 、《機器人產品與應用》、《機器人中的真正智知交互》主題演講。

作為2018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及產業發展論壇承辦單位,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在智能機器人的研究中,模式識別技術在機器人視覺中的圖像識別方面應用廣闊。如針對足球機器人視覺不能夠快速、正確識別目標這一問題,提出了混合式顏色分類與識別方法,快速有效地完成機器人足球系統中的顏色分割與識別處理任務;同時還開設了二級學科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完成多項國家項目課題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