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造」手術機器人年底進入臨牀試驗 明年有望投入市場

患者在重慶,卻可以由身在國外的醫生操作手術。隨著手術機器人的面世,這樣的情景將成為現實。

“重慶造”手術機器人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明年有望投入市場

8月13日,記者從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山科技”)獲悉,其自主研發的大型胸腹腔微創手術機器人年底將進入臨床試驗,有望在明年投入市場。而在即將舉辦的智博會上,該機器人也將亮相。

手術機器人實現“重慶造”

給腹部打孔代替開刀、醫生控制機械臂代替手持刀……在金山科技的研究室,記者看到了這臺有四條機械臂的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主要通過三條機械臂的配合代替醫生進行手術,中間的機械臂是一個高清攝像頭,兩邊的機械臂主要配合進行剪切、縫合等工作,第四條機械臂則是備用。

“重慶造”手術機器人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明年有望投入市場

“在具體操作中,手術機器人的虛擬手術系統首先會通過患者事先拍攝的X光片,提前計算出一條最優的手術路徑。手術時,醫生則能在屏幕上看見患者患處情況,再在操作檯上通過兩個‘主手’指揮機械臂完成手術。”金山科技董事長王金山介紹,該機器人可完成膽囊切除、腎結石切除等人體手術,手術只需要打三個孔,機械臂能360°旋轉,術中創傷小、出血少,且比傳統腹腔微創手術節約1/4的時間。

據介紹,目前這種腹腔微創手術系統僅有美國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成功應用,其技術在全球形成了壟斷,國內引進一臺要3000多萬元,患者做一次手術要花費好幾萬甚至十多萬元。而金山科技的手術機器人價格是同類進口產品的1/3左右,投用後可大幅降低相關手術費用。

相比於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這款“重慶造”手術機器人還率先把裸眼3D技術和握臂反推力設計結合起來,模擬了手術中的真實感受,手術過程更便捷、安全。另外,該手術機器人還能實現遠程手術,這意味著遠在國外的醫生也能為身在重慶的患者進行手術。

王金山透露,目前這款手術機器人各指標已能滿足臨床應用,計劃於今年年底進行臨床試驗,在未來幾年將逐步進入產業化階段。

“重慶造”手術機器人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明年有望投入市場

AI膠囊機器人為全球首創

除了手術機器人技術全球領先外,AI膠囊機器人也是金山科技的強項。

“重慶造”手術機器人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明年有望投入市場

▲由金山科技自主研發的膠囊機器人。由金山科技供圖

在此前舉行2018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金山科技就攜OMOM膠囊內鏡、膠囊機器人、pH阻抗、宮腔觀察吸引手術系統等多款高科技產品亮相,展現了醫療創新領域內的“中國實力”,並與多家國際公司達成合作意向。

據悉,AI膠囊機器人是金山科技自主研發、全球首創的高科技成果,能夠利用人工智能實現自主導航、病灶自動標註等功能,完成全自動的消化系統疾病篩查。

只要藉助一口水吞服,AI膠囊機器人就可以進到人的肚子,不會引起任何不適。緊接著,機器人便在不知不覺中“遊”遍人體的消化系統,把它“看”到的圖像實時拍攝並上傳到終端,再借助人工智能精準識別快速篩選,讓醫生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人體內存在哪些病灶,從而進行健康診斷。

“重慶造”手術機器人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明年有望投入市場

▲全新一代智能導航膠囊內鏡系統。由金山科技供圖

據介紹,這些膠囊的外殼採用高分子醫用材料製成,耐用抗腐蝕,安全無副作用。在完成“使命”後,這些膠囊也會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

“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和以色列擁有膠囊胃鏡技術,而金山科技的機器人還應用了人工智能識別圖像功能,可謂全球首創。”王金山介紹。

產品應用到83個國家和地區

當前,金山科技已成功開發出膠囊內鏡、氬氣高頻電刀、宮腔觀察吸引手術系統、pH膠囊、pH阻抗、膠囊機器人、大型胸腹腔手術機器人等60餘項國際領先水平的醫療診斷診療設備,相關產品已應用在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5000多家醫療機構。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金山科技還積極佈局互聯網醫療產業,打造了大型醫療互聯網平臺——康貓平臺,致力於多方協作改善居民健康狀況和醫療協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