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为何特别器重严嵩?

历史一书生


一部《明史》,记载了二百六十九年间的明朝人物,有资格进入《奸臣传》的,只有六人——胡惟庸、陈瑛、严嵩、周延儒、温体仁、马世英。

这六人中,胡惟庸当过宰相,陈瑛当过御史,其余四人均是内阁首辅。

其实在明代官场,利用手中权力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不在少数,为何只有这六人被钉在了奸臣的耻辱柱上呢?

不妨来看看古人判定奸臣的标准:“以奸名,必其窃弄权柄,构结祸乱,动摇宗佑,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

严嵩是江西分宜人,长相有三大:个子大、眼睛大、嗓门大。其人算是少年才俊,弘治十八年(1505年)即考中进士,斯时只有二十二岁。

刚入官场时,严嵩不是后来的奸臣模样,相反是正直有志的,中进士在翰林院干了三年后,因看不惯宦官专权、奸佞横行,便以养病为由向吏部告假还乡,在老家筑了一座钤山楼,埋头苦读了八年书。

但严嵩回炉苦读的结果不是读出了君子修为,而是读出了不甘寂寞、不甘贫寒。

正德三年(1508年)严嵩回乡,正德十一年(1516年)返回京城。离乡之时,严嵩写了一首七律《将赴京作》,其中有这么两句——

“非才岂合仍求仕,薄禄深悲不逮亲。”

尤其“薄禄深悲不逮亲”这一句,透露了严嵩对薄禄以及安贫乐道的排斥,憋屈日久,他的内心是渴望富贵,向往飞黄腾达的。

在正德朝,虽说武宗是明代最昏庸的皇帝,但严嵩因为还有一些君子正气,并没有攫取到发迹的机会。

严嵩真正发迹,是在明世宗嘉靖皇帝手上。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皇帝驾崩。内阁首辅杨廷和将在南京坐了三年冷板凳的严嵩调入京城,作国子监祭酒。由南京翰林院掌院到京师国子监祭酒,严嵩实质上是进入了官场升迁的快车道。

但因为首辅杨廷和在“大礼案”一事上跟嘉靖顶上了牛,而严嵩又是杨廷和线上的人,起初一段时间,严嵩的官场处境并不妙,他想取悦嘉靖,却又怕得罪首辅。

进退两难下,严嵩的选择是静观、中立、隐忍。

等到杨廷和致仕,隐忍几年的严嵩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实施他渴望已久的政治投机。

说严嵩从一开始就是政治投机,那是因为他时刻在揣摩嘉靖的心理,时刻在等待取悦嘉靖的机会。

嘉靖七年,这样的机会来了。

这一年,位于湖北钟详的显陵(嘉靖亲父的陵墓)营造完毕,严嵩得到了代表朝廷前往显陵致祭的差事。

差事完成后,严嵩不顾劳顿,以他的才华第一次成功地拍到了嘉靖的马屁,他撰写了一篇极短的奏疏,向嘉靖汇报致祭事宜——

“臣恭上宝册及奉安神床,皆应时雨霁。又石产枣阳,群鸥集绕,碑入汉江,河流骤涨。请命辅臣撰文刻石以纪天眷。”

为什么说严嵩这马屁拍的成功呢?

嘉靖倔强地给自己只有亲王爵位的生父上了一个皇帝尊号,并修了帝陵,但内心十分担忧此举不符天意。严嵩对嘉靖的心思抓得忒准,用祥瑞、天眷之说一下子就让嘉靖解除了内心的担忧。

因为马屁拍得到位,嘉靖随即下旨,超升严嵩为吏部左侍郎,旋即又升任南京礼部尚书。

一试而成后,严嵩从此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邀宠上,他一味地讨好嘉靖,不要尊严操守,只要荣华权势。

嘉靖因为他前面的五个皇帝都短命,痴迷道术,热衷斋醮,妄想以此求得长生不老。

为了媚上,严嵩不惜余力地为嘉靖营建斋宫秘殿,当然更有名,也更厚颜无耻地还是他跟着嘉靖穿道袍,戴道士香叶冠,废寝忘食地为嘉靖撰写斋醮祷祀要用的青词。

严嵩当了二十年首辅,在内阁值班房里待着的时间不多,每天必到西苑入值陪侍嘉靖,长年累月的这样做,嘉靖不仅受用,而且感动,到最后就是有感情,离不开了。

后来搞垮严嵩的官场“老狐狸”徐阶深知这种媚上的马屁对嘉靖有效果,也是极力仿效,先以媚行保位,再去做肃清朝堂奸佞之事。

说到底,嘉靖器重严嵩是个一分为二的问题,嘉靖本身偏执、病态、昏庸,严嵩正好以媚上、巧迎以及所谓的“才智”窥得了昏君的圣意。


黑句本


鉴往知来,千年依旧!


严嵩 是是有明一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权奸,前后擅权专国20年之久,为什么号称有明一代最聪明的嘉靖会对他如此器重,不察他贪腐?非也,只是严嵩 更听话而已!

嘉靖这个人权力欲望非常强,革除太监,一直任用朝臣搞制衡,贯穿一朝都是如此,因为他对于自己能力异乎寻常的自信,自以为自己在耍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从他任用的几位首辅也可以看出来!

从最开始的杨廷和、张骢和夏言,除了张骢治国才能 都非常高,为什么他们没有 陪嘉靖走到最后,无非就是权力冲突而已!

杨廷和

最开始的杨廷和,压着嘉靖不让他认自己的亲爹,大礼议之后才掌握了大权!这么强势 遇到嘉靖这种更强势的 ,治国才能再出众都不行!



张骢

接着张骢,大礼议崛起,但是治国才能低下,再怎么媚上,也就是一个奴才而已;

夏言

嘉靖其实很欣赏夏言,治国才能突出,又写得一手好青词,欠缺的只是听话,但是这对于夏言可不这么想,要的是为百姓利益计,为天下苍生计。

而且 因为前面的两项,夏言甚至两次被嘉靖皇帝启用为首辅,已经很不错了!


最后重点是严嵩。

严嵩其人,治国才能或许比不上杨廷和与夏言,但在儿子严世蕃的帮助下,比张骢应付朝政 有余,又非常会来事,一昧媚上。所以不一定 要多么优秀,重点是合嘉靖心意,嘉靖自以为 严嵩这条 X 对他来说非常好控制!而严嵩 也时刻没有忘记嘉靖这个领导,进退得宜(最少嘉靖看来是这样)。

<strong>

才智过得去,还能帮忙搞钱(贪腐)、写青词(严世蕃)、听话,几乎在嘉靖眼里是完美小弟,这也是他能专权达到二十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日月千年依旧


自信心爆棚的嘉靖皇帝自诩为明朝最聪明的人,他一生只在意两件事,也是他仅有两件让他感到兴趣和快乐的事。第一件就是和人斗其乐无穷,嘉靖用其高明的手段把所有的官员压制的服服帖帖的,把官员玩弄于股掌之上,牢牢控制着朝堂,让嘉靖感到满足和快乐。第二件就是和天斗乐在其中,嘉靖喜欢修道和吃丹药想长生不老。这两件事,严嵩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让嘉靖满意。




严嵩很懂嘉靖的心思,他知道嘉靖就是个很自私和抠门的人,天下都是他的,都是他的私产,只要不动嘉靖的皇权,不触碰嘉靖的底线,什么事还是能够商量的。严嵩就是嘉靖的一条狗,一条听话的狗,是拿来当挡箭牌和替罪羔羊的,严嵩很好的做到了这个角色。嘉靖牢牢的把控住朝政,但是总要有人去办公,不然嘉靖自己一个人不累死啊!而严嵩则是很好遵循嘉靖管理朝政理念的人,严嵩很听话,嘉靖要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拒绝,嘉靖交代的事,严嵩都办的很妥帖。还有就是严嵩可以当大家眼中的奸臣,乐意给皇帝背黑锅。严嵩是首辅,是百官之首,出了什么事,首辅自然要负责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一次鞑靼居然攻进了北京城附近,大肆掠夺一番,这可真是让嘉靖和朝廷丢脸啊,嘉靖愤怒的让大家出主意,有的说打回去,有的说静观其变,有的说不如议和吧,最终大家的眼光集中到了严嵩头上,毕竟他是首辅,要表个态。严嵩牛啊,就说了三个字“不知道”。这还是首辅吗,这还是官员吗,简直就是无赖废物嘛!嘉靖和其他官员都愤怒了,就不知道就过去了,实在看不下去了,还要不要脸呢!大家狂骂严嵩,骂他是个无能废物,严嵩对着大家喷过来的口水,那是脸色不改,一句话也不回,人做到这份上不服不行!严嵩就是这么个人,好事功劳都是皇上的,坏处黑锅留给自己,甘愿承受,嘉靖不管严嵩无能不无能,只要听话就好,只要帮背黑锅就好。再者严嵩也是嘉靖用来压制那些有异心的文官,要知道虽说文官表面服从嘉靖,可是骨子里文官还是以限制皇权为光荣的,这一直就是文官的传统。严嵩虽说有时候挺无能,不过他毕竟是首辅,很多文官必须归他管,文官有什么动作,有什么意图,他马上知道,就会报告给嘉靖,嘉靖要处理哪个官员,就让严嵩当黑手处理,嘉靖通过操控严嵩来操控所有的文官,这样就能牢牢的把控住朝廷,所以后来严嵩的黑锅实在背的太多,背不动了,名声都臭了,嘉靖也就放弃了他,当然没有杀他,只是让他滚回老家自生自灭,毕竟一条狗养了这么久还是有点感情的,这就是嘉靖器重严嵩的原因之一。



嘉靖喜欢修道,想长生不老,不断吃丹药。嘉靖认为自己是天子,自然就能和老天沟通了,和上天神仙沟通,怎么都要沟通的渠道,古代不能打电话,道家的方式就是写“青词”,其实就是写信,当然这个青词有特定的格式和用词规则,没有一定文学功夫可写不出来。嘉靖想和神仙沟通,希望老天给点启示让自己如何做到长生不老,或者自己的施政老天满不满意,满意了,给点好处,不满意,还怎样办,嘉靖就希望上天的神仙给个答复,嘉靖就喜欢这样做,而且乐在其中。而写给上天的信“青词”,就是关键的,不能随便写,那就对上天不尊重了,要写的好,写的漂亮,写出对神仙的尊重,这就是难度了,当然嘉靖很少自己写,毕竟文学功底好不到哪里去,而这些青词就严嵩来写了,严嵩写的青词真的不错,严嵩虽说是奸臣贪官,但文学功底相当不错,青词写的非常好,让嘉靖很满意,嘉靖也就器重严嵩了,文章写的好还是挺吃香的。再者严嵩最让嘉靖满意的就是严嵩乐意当小白鼠,试吃丹药。嘉靖召集了挺多道士修炼长生不老丹药,每次炼出来的丹药,嘉靖也不是第一个吃的,嘉靖不是傻瓜,之前有多少皇帝因为吃了丹药死的,不放心啊,所以要找个试药的人,严嵩是最好的人选。严嵩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头了,每次嘉靖赐丹药给他吃,其实就是试药,严嵩都表现的感激涕零,泪流满面,万分感谢皇帝的赏赐,二话不说一口吞下丹药。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丹药都含有重金属,有毒的,一个老头最能检验丹药是否有毒,有毒了就死翘翘了。最神奇的是,严嵩吃了丹药不但没事,还活的好好的。严嵩是否回到家把药吐出来是瞒不过锦衣卫的耳目,也是是严嵩免疫力好,或者喝了什么中药解了毒,反正严嵩吃了丹药就是没事,活的好好的。嘉靖也就放心的吃丹药了,严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吃了药都没事,就证明丹药没毒,放心吃就是啦!所以嘉靖非常器重严嵩,让严嵩做了20多年首辅,也就试药试了20多年,嘉靖才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小白鼠呢,哪去找这个听话又合适试药的老头啊,说白了器重你严嵩,就是为了我嘉靖能够长生不安吃丹药的试验品,严嵩的表现太让嘉靖满意了,也就让严嵩做了这么多年的首辅,毕竟让马跑,总要让马吃草,不给严嵩高位,怎能让他安心试药呢,有得就必须付出嘛!



严嵩就是嘉靖的用来操控朝政和试药的棋子,没了价值也就放弃了,当然严嵩也捞了不少好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都不委屈!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明史》对严嵩的评价是这么写的:“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在我看来,这个结论概括出了严嵩能受宠、擅专国政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无他才略”这四个字用的似乎并不妥。

严嵩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只会逢迎皇帝的奸臣,能够在绝顶聪明、刻薄寡恩的嘉靖皇帝手下平安受宠20年,这种本事,绝少人能有。


一、早期的诤臣

严嵩,字惟中,成化十六年(1480)出生,江西袁州府分宜人,从小聪明伶俐,被誉为神童,经过27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从进士到翰林再到庶吉士的明朝官员必备三级跳,但随后母亲去世,加上看不惯大太监刘瑾权倾天下,严嵩遂即辞官回乡隐居。

但严嵩回炉苦读的结果不是读出了君子修为,而是读出了不甘寂寞、不甘贫寒。

正德十一年,已经辞官回乡八年的严嵩,决定重回官场,离乡之际,他做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

非才岂合仍求仕,薄禄深悲不逮亲。

“薄禄深悲不逮亲”,可以看出,此时的严嵩对权力的向往,对飞黄腾达的渴望。出山为官之后在同乡好友的推荐下,严嵩连升三级,担任国子监祭酒。

二、讨好嘉靖、打击同僚,摄政专权

二次为官的严嵩,懂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做官的都必须要遵守官场的游戏规则,当你想打破这种规则时,面临的将是凄惨的下场,不是被皇帝拿下,就是被同僚拿下。

而做官最快的捷径是:讨好皇帝,同时打倒同僚,清除上位绊脚石,而讨好皇帝呢,既要认清皇帝,又要认清自己。

随后严嵩以极其不要脸的精神,拼命讨好当时内阁首辅-夏言,借他之势一跃成为礼部尚书,再利用沉香水叶冠事件和鞑靼入侵事件干掉夏言,成为首辅之后,他开始第二步计划:媚主固宠。

《明史纪事本末:严嵩用事》对世宗宠信严嵩,有如此记载:

帝以刚,嵩以柔;帝以骄,嵩以谨;帝以英察,嵩以朴诚;帝以独断,嵩以孤立。

大约像嘉靖这样的薄情寡恩、多疑之主,都喜欢严嵩这样的柔媚之臣,因为严嵩这样的臣子明白,嘉靖皇帝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因为他知道,只有皇帝才是他生命的唯一,只有对皇帝忠心才是生命中唯一的价值。

具体表现为:不论处理朝政有多忙,严嵩和他儿子总是把修道祭天用的特殊文章-青词给皇上写完,让皇帝得以继续他唯一的爱好-修道。不管国库有钱与否,当皇帝需要用钱的时候,首辅严嵩总能准备好银子。

总之是使用浑身解数,把嘉靖皇帝想做的替皇帝做好,把嘉靖皇帝想让他做的自己做好,即便是被同僚骂,为皇帝背黑锅也在所不辞。

不过,高官在身,大权在握只是暂时的,做官不为江山社稷着想,不为黎明百姓谋福利,能有好下场才怪!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严嵩最终因道士一句:“贤未进,不肖未退”,被主子嘉靖罢官、贬黜,最终凄凉的死去。


止一观史


严嵩(公元1480—1567年),在明朝算是个奸臣,字惟中,号介溪,江西人,出身寒微。属于大器晚成型,六十二岁高龄时,才得为首辅,开始飞黄腾达,正式走上了仕途。他不像魏忠贤那样目不识丁,他是个很有文化的人。他能文能诗,博古知今,很有些才华。


说到严嵩受到嘉靖皇帝的器重,就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明成祖朱棣,另一个是夏言。

第一,先说说朱棣,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8月)朱棣去世,庙号太宗。明世宗时改庙号成祖,这个庙号的更改,就是严嵩为迎合皇帝的心思而提议更改的。把朱棣更改为成祖,把嘉靖帝的父亲奉为“睿宗”,这样嘉靖皇帝的父亲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太庙了。严嵩在“大礼仪之争”中帮助了嘉靖皇帝,使得嘉靖帝追崇其生父的目的达到,成为严嵩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第二,再说说夏言。能获取皇帝的信任,除了他自己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之外,当然少不了别人的提拔,这个别人就是——夏言。夏言和严嵩是江西同乡,在夏言成为首辅之后,便开始提拔举荐他的这位老乡严嵩。当时严嵩已经60多岁了,在官场摸爬滚打很多年,经验丰富,很快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第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嘉靖皇帝在祭祀道教老仙时,严嵩经常帮助嘉靖帝写“青词”。嘉靖帝是个“道密”,非常崇道,迷信道教,严嵩便依顺皇帝的心意办事,事事让嘉靖顺心顺意。后来有人还说他是个“青词宰相”。


第四,很会适时地发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当嘉靖皇帝深深地尊崇道教的同时,严嵩就积极的发展道教里的人脉关系,如老道陶仲文就和严嵩很好很近,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严嵩的好处。

从个人角度来说,严嵩的爬升之路无疑是成功的。即使在今天,尤其是对做销售工作的朋友都有借鉴意义。了解客户需求,投其所好,知彼知己,建立人脉网络,最后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权倾朝野,清除异己,迫害同僚则另当别论了,正因为这个,他被后人列入了奸臣的行列,遗臭万年。


秦野雁


明世宗朱厚熜是历史上皇帝的另类。在位49年却有30年不上朝,既不是甩手掌柜又不是太上皇,能在在丹炉旁窥摇朝政,乃当皇帝和学道两不误,历史上第一个“道士皇帝”。前任皇帝没有儿子,在近亲血脉中选一人继大统,朱厚熜如同在“梦中”穿上皇袍坐上皇位,运气好到出门能检金子。对朱厚熜的评价,有能力没作为;玩权术没智慧;炼丹不成仙却长寿。30年不上庙堂见大臣开朝会了解国政,却没人敢造反搞政变。有人给他打分,学道炼丹是认真的及格60分,当皇帝缺勤30年,一年扣1点5分100分扣45分剩55分不及格。朱厚熜与严嵩的关系,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朱厚熜是一只能抓老鼠的猫,严嵩是一只能玩猫的老鼠。严嵩年轻的时候也是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朝庭逐渐当上大官。严嵩屈服了当时官埸的潜规则,把自己的学问和能力完全卖给了朱厚熜。严嵩文章学问好,特别是能写道士祭坛的出色“青词”,对沉缅炼丹的朱厚熜是求之若渴的人才。另外,严嵩官埸上滾打了几十年,熟喑官埸文化和生态,朱厚熜又利用他的能力主持朝政20多年。严嵩没辜负朱厚熜的期望,维持了朝庭机器的正常运转,又敛聚了大量金银与儿子成“一窝贪”。对严嵩的贪腐行为朱厚熜是知道的。朱厚熜是聪明人,知道严嵩愈贪对他愈奴才更听话。所以对严嵩朱厚熜是猫,严嵩终日惕惕在朱厚熜身边象只鼠。老鼠玩不过猫,严嵩和他全家最终都被朱厚熜活活玩死了。


情欢江川




与其说嘉靖皇帝器重严嵩倒不如说是喜欢他,严嵩之所以得嘉靖皇帝的宠,无非是因为两点,一是有才且听话,二是愿意背锅。这么好的臣子上哪儿找去?不宠他宠谁?

下面就来说说,严嵩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平民家的苦孩子,二十六岁中进士入翰林,位列那批人的第五名,可以说成绩是很优异的,联想到后来他因“青词”写的好备受嘉靖赏识,也足以证明严嵩是有才的,年轻时的他不仅有才而且还是一个自甘清白的人,为了避免与那时的奸佞江彬、刘瑾等人同流合污,他选择了归隐,这一隐就是近十年,直到六十岁后才飞黄腾达,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了。

严嵩从二十六岁中进士,到六十岁后才迎来了“春天”,期间经历了很多,想必也正是这段不愉快的经历,使他的心起了变化,变成后来的谄媚嘴脸与卖官鬻爵,成了人人口中的权奸。

大家都晓得嘉靖皇帝是个极其爱修道的皇帝,但这并不妨碍他把权柄紧紧的抓在手中,严嵩只不过是他在前台的一个“傀儡”而已,其是生是死,嘉靖一句话的事儿。

有一次嘉靖皇帝朱厚熜召见阁臣的时候,他送给每个阁臣一个礼物——自己亲手做的青叶冠(一种道士的帽子),这也并不奇怪,嘉靖爱修道嘛!在皇权至上的年代,皇上赏赐你件东西是天大的恩赐,严嵩这边不仅受宠若惊的戴上了,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还特意在帽子外罩上了一层青纱。而那边内阁的一把手夏言,却从来不戴嘉靖皇帝赐的那顶帽子。嘉靖感到奇怪,就问夏言别人都戴,你为什么不戴?没料夏言一脸无辜的说:我是正经的国家重臣,不适合戴那个东西!嘉靖当时的脸色是怎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后来的夏言被“弃市”,就是被斩首,还不准家里来收尸的那种。然后嘉靖就把内阁一把手的位子给了“听话的”严嵩。

至此,严嵩由于“听话”被嘉靖封为了内阁之首,开始了他“贪婪罪恶”的一生,当然了,也开始了他的“背锅之路”,嘉靖皇帝由于痴迷炼丹修道,虽独揽着大权,却无暇顾及到具体的朝廷事务,所以需要一个“代言人”在前台帮他“干活”,当然这“活”不是那么好干的,干好了是皇帝的功劳,干坏了就得自己背着。我们都知道嘉靖统治期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当然还有那次“庚戌之乱”鞑靼部首领俺答汗来北京边好抢了几天,群臣竟束手无策,大明的脸面几乎丢尽。这些不好的事,总不能让皇帝背吧,这时候“背锅侠”严嵩的用处,就真正体现出来了。最后严嵩彻底臭了,背不动了,犯了众怒了,嘉靖帝毫不犹豫的就抄了他的家,嘉靖帝到最后抄家白赚了银子不说,还把自己的责任撇的一干二净,不过嘉靖帝还算有“良心”到最后也没杀严嵩这个一辈子给他当狗的人,只是抄家了事,让严嵩自生自灭去了。严嵩最后也落得个无家可归病饿而死的下场。


多多爱吃鱼哟


第一:严嵩不仅是奸臣还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九岁就进了显学,十岁就过了县试。在书法方面也有一些真本事,把他的才华用来写“青词贺表”,真实地博得了皇帝的欢心。 严嵩做官也确实很有才干,明世宗几十年不上朝一心沉迷炼丹,国家大事总得找个人帮自己管理吧?严嵩做内阁首辅来控制中央政府的运转,成为了明世宗心中最合适的人选。

第二:严嵩够听话,知道以皇帝的宠信为基础,实现自己的位高权重。严嵩做官和和珅差不多,也贪污了很多钱。这一点对于明世宗来说就好控制了,掌握了严嵩贪污的把柄,以后不想用了随时可以成为砝码惩办严嵩。

第三:严嵩有一个好儿子严世藩是出了名的鬼才,明世宗因为沉迷炼丹。所以会经常请教严嵩炼丹方面的问题,但是严嵩才华好对炼丹可不懂。恰巧他的儿子严世藩懂这些,常常告诉严嵩怎么样回答明世宗炼丹方面的事。有时候明世宗深更半夜把严嵩招进宫讨论炼丹,严嵩没办法也得喊着儿子一起去,有时候儿子不耐烦了还想撂挑子,气的严嵩没办法还能经常哄儿子高兴。

严嵩晚年垮台,一半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的儿子目无王法、劣迹斑斑。后世评论说成也严世蕃,败也严世蕃


爱历史说野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除了皇帝出身低下,没啥文化底蕴外,最大的特点是皇帝盲目自信心爆棚,认为老朱家无所不能,怕他人与之分权,干脆把存在历史达几千年的丞相之职也废了,要知道丞相体系是一套相对高效专业的独立运行官僚体系,如果朱家像后来的爱新觉罗氏一样勤政也未尝不可,可明朝除太祖朱元璋和世祖朱棣狠些外,其他子孙就比较贪玩,做木匠的,修道的,玩战争游戏的,不管怎么玩,就是和勤政无缘,那年代帝国巨轮玩不了无人驾驶啊,但活总要有人干,所以有明一朝,奸臣竖阉比较多,其实就是皇帝低能的现实反映。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是明代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长达45年,仅次于他孙子万历皇帝,因为他爹不是皇帝,前任皇帝武宗无后,他以藩王的身份继位,这个皇位是白捡来的,按照常理应该是梦里笑醒的好事,可他硬是折腾出了水平。按照儒家礼法,父业子承,现在儿子是皇帝了,爹不可能不是皇帝啊,否则合法性会有些缺失,问题是他爹确实不是皇帝,在帝王谱系上没有他爹的名位,怎么办,有权难道还有办不了的事?因此他继位后首先干的头件事就是千方百计要给那个没当过皇帝的爹弄个皇帝的名号,挤进大明皇帝谱系,这种无中生有的事让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不干了,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最有名的“大礼仪”之争,大礼仪之争使嘉靖、万历时期的政治应有的连续性中断,他倒是为爹争到了皇帝的名分,却造成了王朝士大夫之间党同伐异之风,使君臣关系畸变恶化,内阁权重,但重在首辅。严嵩等以支持嘉靖皇帝为爹争名而入阁,为争首辅又尽排陷之能,阁臣争斗之风,谄谀之风盛行,从创改礼乐到奉玄崇道,阁臣尽力之事都是争宠,从而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上行下效,朝政荒废,大礼仪之争对嘉靖及其以后明代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嘉靖几十年不上朝,创古今之奇葩。

皇帝长期不上班,明朝又是一个取消丞相的朝代,只好倚重内阁来处理朝政,内阁首辅严嵩专权的恶名就背上了。现实中的严嵩绝非像明清小说戏曲里那么不堪,他也是经过科举一步一步上升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僚,因为在“大礼仪”之争里押对了宝成为肱骨之臣。在一个极权社会里,想如鱼得水必备的技能就是揣摩上意,心甘情愿为皇上的胡作非为背锅,充当皇上干脏事的白手套,这方面严嵩算是个天才,他谨慎多疑,谋而后动,但没有像秦朝赵高那样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他的恶名更多来自政敌的抹黑,奸臣这顶帽子想不戴都不行,要说嚣张跋扈,他儿子小阁老严世藩要更甚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奸臣和昏君就是相伴而生的双胞胎,他们互为因果,缺一就不成立,严嵩被历史抹的有多黑,嘉靖皇帝就有多昏,没有谁比谁更道德,更干净。

现在我们来回答为什么明世宗嘉靖皇帝要器重奸臣严嵩?因为这个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本身就是个昏君啊!昏君不靠奸臣靠谁,虽然说这个奸臣有些冤...




土豆到底去哪里挖


严嵩,明朝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明世宗朱厚熜,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史》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然而就这样一个聪明的皇帝能够任用严嵩秉持国政20年之久,原因为何?

潜夫经分析其原因主要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

①严嵩善于逢迎皇帝,博得了皇帝的欢心。

对于嘉靖主要且唯一的爱好—修道,严嵩相当上心。修道祭天要用一种特殊的文章叫“青词”,格式复杂极其难写,但是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蕃总是加班加点的给皇上写完,保证陛下的修仙大业。

②严嵩也的确有行政才干,嘉靖皇帝认为用严嵩做内阁首辅来控制中央政府的运转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所以两个人的配合非常地默契。

在嘉靖统治期间,国家混乱,吏贪将墨,国库空虚,蒙古入侵,倭寇袭扰。严嵩没有和那些清流名臣一样抱怨、直谏皇帝,而是皇帝需要钱的时候,总能倒腾出一笔银子。

对嘉靖皇帝来说,不怕下属贪污腐败,就怕下属清正廉洁;不怕下属声名狼藉,就怕下属德高望重。在他看来,下属贪财不可怕,要是下属不屑贪财而是惦记上了皇帝的宝座,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

严嵩就是这样一个屁股不干净,又有能耐,又能处处为皇帝着想的臣子,正式嘉靖皇帝需要的人。关键时刻,可以随时处理掉,还能为自己赚的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