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与史


严嵩和严世蕃是明朝众所皆知的奸臣父子,他们仗着嘉靖帝的宠信专权乱政整整二十年。在此期间,有数名忠臣冒着生命危险弹劾他们父子,但终究都失败了,甚至失去生命。

直到嘉靖四十一年,西苑永寿宫的失火成为严嵩父子倒台突破口。徐阶、邹应龙等人趁机设下圈套将严嵩父子打倒,起初嘉靖帝只是让严嵩提早退休,令严世蕃充军边疆。然而严世蕃并没有老实地去充军,他在流放途中逃回江西老家并联络幕僚策划如何东山再起。这一事件被林润知道了,他担心严世蕃再次得到嘉靖帝的宠信,便上奏弹劾严世蕃谋反。嘉靖帝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将严世蕃压回京城进行审问。

但严世蕃一点也不慌张,他买通朝中大臣,让这些人上奏——已经处死他并提出要为沈炼等人翻案。徐阶拦下这些大臣的奏折,看出此乃“彰上过”之意,于是,将其改成谋反之词呈给嘉靖。嘉靖火冒三丈,看后立即下令处死严世蕃并抄了严嵩的家。

从严嵩父子的倒台以及嘉靖帝对于他们的处置,由此可得出两点:其一是嘉靖帝对严嵩的感情颇深,二十年独宠他一人。即使后来厌烦严嵩了也不忍心惩处他;其二是导致严世蕃死亡的“谋反”事件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其实严嵩压根就不知道,这整个是徐阶等人为了防止严世蕃翻盘设下的反间计。

而严嵩父子的命运如何?我们今天说说这事。

嘉靖帝对于严嵩的宠爱可谓“溺爱不明”,朝中之事全权交由严嵩处理,自己高枕无忧地在永寿宫玄修。不过嘉靖帝并非昏庸之君,他能如此超然地将一切事项交给严嵩,是经过仔细考量的。首先严嵩确实是一个有才干的人,一方面他的文章写得行云流水,尤其是在青词上(是凡间的皇帝给天上的玉皇大帝的奏疏)的造诣很深;另一方面他改良了明朝的行政系统——他很好地维护并修复了嘉靖帝与其他朝臣、百姓之间的关系。

一个帝王全身心沉迷于道教,没有时间管理国事。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当时有人劝谏,民间舆论出现了炮轰的局面。虽然皇帝有用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他们总会竭力维护自己的形象,不愿意被世人唾弃。嘉靖帝需要一个人出面维护自己的形象,严嵩恰好具有这方面的本事。

能把这种事情做得天衣无缝,拍马迎逢、八面玲珑的严嵩很有一手。他得知嘉靖帝玄修的目的不是求长生不老,而是为了房中之术,便到处寻找秘方炼制春药。二十年来严嵩与嘉靖帝的配合十分默契,正像有人描述的那样,他们一个刚烈,一个柔媚;一个骄横,一个恭谨;一个英察,一个朴城;一个独断,一个独立。

换句话说,嘉靖和严嵩就是一对黄金搭档了。在深得皇帝的信任后,严嵩慢慢恃宠而骄,干起了贪赃枉法的勾当。而对于正义之士的弹劾,嘉靖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处死弹劾之人。

我们有必要说说沈炼之死。当时沈炼拼死上奏,弹劾严嵩卖官鬻爵,专权乱政。但嘉靖并不在意,他直接将此事交由李本处理。李本是什么人?他是严嵩的同党。在得到圣意后,他立马问严嵩该怎么办?这不是明摆着让严嵩自己解决么?

让贼去捉贼,受害的一定是百姓。这个李本和严嵩一合计,反过来给沈炼整理了一本黑账,说他诬陷忠良。最终,崇祯御笔一批,沈炼获诬告之名,被流放边疆。后来,严嵩又以其他罪名将他处死。

到严嵩年事已高的时候,精力不济,无力处理乱七八糟的事务。他的儿子严世蕃走向了前台。

老鼠儿子注定干不出什么好事情。这个严世蕃长得猥琐恶心,没有真才实学,天生就是一个不走正道的家伙。结果老爷子的权利后,他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嘉靖虽然看不上这个苟且之徒,但严嵩的情面摆着,他就不去认真计较。

俗话说“夜路走得多了就会遇见鬼。”永寿宫烧毁后,严嵩建议嘉靖搬到南宫。当年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俘蒙古,回来后又被代宗软禁在南宫。所以,嘉靖觉得南宫是个不祥之地。严嵩为什么让他搬到那里?嘉靖猜测严嵩有了二心。危机正一步步走向严嵩。

徐阶察觉到了嘉靖的微妙转变,觉得搬到严嵩的时机成熟了,他立即买通玄修道士。结果嘉靖在占卜之时,玄修道士说严嵩是不肖之徒,是大明王朝国运的克星,上天之所现在还没有惩罚他,是因为他住在京城且离皇宫很近,一旦他远离皇宫,苍天就会处置这个不屑之徒。

再糊涂的人也不愿意让歹人留在自己身边。严嵩父子精心构建的权力体系瞬间坍塌——一个被迫退休,一个流放边疆。

不少大臣请求嘉靖重惩。怎么办?嘉靖却为二十年的旧情所困——最终,杀了严世蕃而没有杀掉严嵩。

严嵩父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他们留给历史的恶名洗都洗不掉。


文踪旅迹


明朝好像是奸臣辈出,一说到明朝名臣想不起几个,奸臣却是想起一大堆,其中不乏太监之辈。如胡惟庸、魏忠贤、刘瑾、周延儒等等,也正因如此,衣光禽兽一词才会从褒义变成贬义。



严嵩更是与胡惟庸、周延儒、阮大铖、温体仁、陈瑛并列为“明代六大奸臣”。

对于严嵩这个历史人物,我是在电视剧《怪侠一枝梅》里认识的,以前完全不知道。不过在该电视剧里邓立民老师赢得很好,把严嵩这个人物赢活了。当时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对严嵩那是恨得咬牙切齿啊。

严嵩真的是集所有奸臣之特点,趋炎附势、迫害忠臣、铲除异己、权倾天下、祸国殃民、败坏朝纲,反正他就是无恶不做。


如果要一一列举严嵩的罪状,那真的是罄竹难书啊。

更可恨的是,严嵩本人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他能权倾朝野完全是奉承明世宗得来的。

他就一条路,支持皇上,不管皇上说得对不对,即使皇上要做的事劳民伤财,他也会不惜一切代价为皇上办到。

而严嵩更厉害之处,把自己的儿子也提拔到高位,辅佐自己。从此就是,两父子掌控朝局,一起贪污。他的儿子严世蕃还狂言道:皇室无我富。可见当时这父子两贪得多厉害。


久而久之,朝堂上的大臣流传有一句话:皇上离不开严嵩,严嵩离不开严世蕃。用以讽刺当时的朝堂。

自古奸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如严嵩这样的人也不能例外。

严嵩一生权倾朝野、风光无限。但他结局却是颇具戏剧性,他能权倾朝野起于明世宗求仙问道,而他的死也起于明世宗的一次问道。

一次明世宗在向一个名叫蓝道衍的道士问道,道士说“今日有奸臣奏事”,而正好这时严嵩来了。明世宗便认定严嵩就是那个奸臣,这下子完蛋了。


就这样,严氏父子的权力被剥夺,最终的下场就是严嵩儿子严世蕃被斩,严嵩被夺官职,回到老乡。可怜严嵩,在朝风光一生,最终死时连棺材都没有。


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说


我国古代历史非常精彩,随着几十次的朝代更换,一个又一个君主登上历史的舞台,无论执政的皇帝是清明聪慧还是昏庸无能,朝廷总会出现一些贿乱腐败之气,以此产生了贪官。历史上也有很多十分痛恨贪官的皇帝,例如明朝的朱元璋,他的一生致力于消除朝廷内外的贪官,他实施了一系列治理贪官的政策,甚至将自己贪污受贿的女婿处死,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条例之下,明朝的贪官依旧如野草一般疯狂、难以清除,今天要说的就是明朝的大奸臣严嵩。

据《明史》一册中曾记载,明朝曾出现过100多位奸臣,其中有一位奸臣的存在显得十分突兀。据说侍卫搜查财产时,这位被称作“奸臣”的严嵩,为何家产却如同朝廷里的清官一样多?按理来说,奸臣都会有很多的财产,这是怎么回事呢?

严嵩自小十分聪慧,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19岁就在乡试中拔得头筹,开始了他的官宦仕途。严嵩为人正直、不与官场贿乱之人同流合污,所以直至40岁,他依旧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子监的职位。然而在他五十岁的时候,突然深谙官场之道,为了提升官职,他开始巴结首辅夏言,得到接近嘉靖帝的机会。嘉靖帝沉迷“修仙”,以道教为信仰,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大臣们,严嵩看此情况,便把皇帝赐予的东西挂在身上,在皇帝面前阿谀奉承,就这样博得了皇帝的喜爱。

首辅夏言认为嘉靖帝不理朝政、沉迷于荒谬迷信之事,实属昏庸无能,数次向皇帝表达不满之情,时间已久,嘉靖帝边对夏言慢慢有了意见。此时严嵩为了讨好嘉靖帝,便提议将嘉靖帝的生父追随冠名、列入太庙中,此时一提出,嘉靖帝十分高兴,认为严嵩是他不可多得的心腹之臣,严嵩便轻松取代了夏言的职位,成为了首辅大人,此时的严嵩已将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他的欲望已经不能被满足了。

严嵩在登上首辅一职后,野心开始慢慢展露出来,他为了自己在朝廷中权倾一方,便设计将阻碍他势力的大臣们一一害死,甚至将对他有提携之恩的夏言处死,他权利的爪牙已经延伸在整个朝廷内外。随着年级的增长,严嵩认为他需要在朝廷里安排一个眼线,他便在朝廷为自己的儿子严世藩留一职位。自此,父子两个便在朝廷买卖官职,受贿钱财,权倾朝野。过于招摇的父子两人最终被大臣举报,嘉靖帝将严嵩贬回老家,没收了他所有的财产,没过几年,严嵩就因病而亡了,死后更是没有什么人前去吊唁,可悲可叹呀。

据史料记载,严嵩家中搜取道德银两还不如朝廷重臣的多,只有几万两白银罢了,也曾有民间传闻,严嵩将受贿而来的钱财换成了字画,这一举动与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云顶


很惨很惨很惨。

严嵩一家财产无数,抄家以后翻出的金银数十万两,这还不算上那些字画,丝绸,金石等。

严嵩不干活,当年蛮族打到北京城下了,他不敢出战,甩锅给徐阶。蛮族撤退,他又不出战,使京城附近生灵涂炭。

徐阶与他的斗争胜利时重点攻击他的儿子,严世蕃。徐阶以占有王气的地,勾结倭寇为理由,杀了严世蕃。抄家严府,把不可一世的首辅变成了乞丐。

当时严嵩乞求徐阶留些钱,作为给仆人的遣散费,被徐阶以夏言家没有仆人而拒绝(严嵩曾杀夏言)。

徐阶本人并不想杀严嵩,虽然轻而易举,不过他想让严嵩活着受罪,在一生沉浮中感慨世态炎凉,最后严嵩沿街乞讨,死于荒野。



苏格拉萨


严嵩(1480—1567),明朝大奸臣,严嵩在《明史》上是被列入奸臣传的,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也不知道咋回事?明朝奸臣忒多,还有周延儒、王振、魏忠贤、 汪直、刘瑾、马士英六大奸臣,1505年严嵩中了进士以后被授编修,当时因大权臣刘瑾也在朝中当政,换句话说奸臣有时候也看不惯奸臣的所作所为,严嵩便引病归乡,回家后严嵩在家进行创作,写诗作画什么的,反正他心里想既然朝廷不需要我,我还不如做个逍遥人士。严嵩归乡后广交朋友,饮酒谈诗,所以在外名望很高。

10年后严嵩再次被召回朝廷,任国子监祭酒,好多朋友问我这个什么官,给大家讲下:国子监祭酒属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就像现代国家教育部部长这个职位,怎么样吓一跳吧!

那时候嘉靖帝特别喜好青词,所以这些文武百官争相学习青词,不是他们爱好学习,可学习竟然都是为了争宠,真是天大的笑话,这些哥们为了这个青词也是拼了,而严嵩渐渐成为了佼佼者,以至于后来严嵩当上宰相之后,人们称他为“青词宰相”这个严嵩当初为了写好青词,常常废寝忘食,甚至在庚戌之变的时候,敌军都把北京包围了,严嵩满脑子都还是他的青词。连左谕德赵贞吉要同严嵩商量抗敌之策的时候,严嵩都以他在写青词、不得打扰的理由拒绝了。不得不说,严嵩真是一个青词至上,置国家与百姓于度外的奸臣,所以“青词宰相”是世人对他的嘲讽罢了。

1539年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二十年对朝廷不管不问,以至于后来严嵩排除异己,残害忠臣,贪赃枉法,至百姓水火于不顾,当时严嵩的同乡严嵩考进士的主考官夏言看不惯严嵩的行为,也看不惯世宗整日沉迷于道教,更是对自己的仕途严重干扰,便谏言给世宗。由于当时严嵩也知道夏言对自己不利,便设计让世宗把夏言杀掉。没了夏言挡路,严嵩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从此擅专朝政。

严嵩在70岁后,他因年高体弱,把朝政交给儿子严世蕃处理。这个严世蕃比他爹还坏,横行霸道,搜刮珍宝,鱼肉百姓,很快引起了众怒。这时候有个高人出现了,(这个人是谁至今是谜)他设计了让严嵩父子下台的计策,嘉靖四十一年,有个叫蓝行道的道士名气的很大,而世宗对道教依然沉迷,于是有人把蓝行道引荐给了世宗,蓝行道见到世宗之后就说:“今天有个奸臣来找你。”结果,来找世宗的是严嵩。这下世宗顿时大惊失色,冷汗直流,不久便削了严嵩的官职,没收全部家产,还把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以私通倭寇之名处死了。还对严嵩说:“从哪里来就滚回哪里去”严嵩无奈一路乞讨回到家乡,二年后严嵩病死。可以说严嵩死有余辜,罪有应得,但是世宗嘉靖帝整日沉迷于道教,让奸臣当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也是世宗主持朝政的一大败笔,最终也让后人留下骂名。


历史这些事儿


纵横朝野20余年的严氏父子,终究遇到了他们的对手——徐阶。作为一个同样被嘉靖皇帝重用,同样混迹官场几十年,同样对嘉靖皇帝的性格和心理了然于胸的人,徐阶“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指使有名的道士暗示嘉靖皇帝严嵩是“奸臣”,又适时派人呈上严嵩父子的罪状,矛头直指“作乱、通敌、谋反”三个嘉靖皇帝最忌讳的话题,最终让嘉靖下定决心铲除了严氏的势力。

但是有意思的是,严世蕃因罪被斩首示众,妻子家眷被发配充军,全部家产充公。可是无论群臣怎样上奏揭露严嵩的罪行,嘉靖皇帝就是不肯杀严嵩,只是下令让他致仕(退休)。

常言道:子不言,父之过。更何况严世蕃胡作非为这么多年,根本就是仰仗父亲严嵩的势力,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为什么嘉靖皇帝杀了严世蕃,却不肯杀严嵩呢?其实嘉定皇帝杀严世蕃是因为他的野心已经太过膨胀了,不仅让未来的皇储裕王给自己送礼,并公开宣扬“天子的儿子都要给我送礼。”还在风水宝地建立规格堪比皇宫的府邸,私库更是富可敌国,富到皇帝都嫉妒了。嘉靖又怎么可能容许这种得意忘形的人存在呢?

严世蕃当然非死不可。但是严嵩不一样,他始终是清醒的,也是对皇帝保持忠诚的。皇帝之所以重用严嵩就是因为他需要一个靶子,成为文官们攻击的目标,替自己挡住所有的口诛笔伐,好让自己在恍然不觉中好好地修道,好让所有大臣虽不情愿,虽无奈却不得不小心翼翼。严嵩替他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对严嵩其实并不反感。

而且严世蕃不过是仗着父亲的势力,可严嵩是嘉靖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宠幸了20多年。治了严嵩的罪他就是明君吗?不,恰恰相反,严嵩的罪越重,他则越是“昏聩”,他会承认自己错了吗?不可能。再说那帮大臣一天到晚没少给他添堵,他知道有不少大臣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严嵩死,他就顺了他们的意吗?他偏不。嘉靖是个极为自负的皇帝,一切大的主意必须自己定夺,大臣们希望严嵩死,他就偏要让严嵩活。

不过,嘉靖皇帝虽然没有杀严嵩,但他对严嵩的处罚其实比严世藩更狠。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严府被抄,严世蕃被斩。此时的严嵩已经是一个83岁的耄耋老人了。严世蕃是他的独生子,皇帝“天子一怒”,夺走的的不仅是他的家产,还有他的儿子孙子,他的所有亲人以及他曾经所在乎的一切。他从什么都有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只剩一副衰老的躯壳,在这世界上踽踽独行。

两年之后,严嵩就去世了。据说他是人生的最后两年是以乞讨为生,死后无人安葬,只好草草埋在乱葬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