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賞石文化是如何理解的?

老石頭2016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現在的奇石界,最需要討論的就是賞石文化的問題,這是直接關係奇石業興衰的根本問題。因此,我首先向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表示敬意,然後談談我的認識,希望和朋友們交流。

首先,奇石的興起,依賴於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或者說,奇石是一種精神文化消費品,所以,藏石賞石是一種文化行為,當全社會很多人開始藏石賞石的時候,這個社會就逐步形成了賞石文化。通俗一點說,賞石文化是發現、欣賞、傳播奇石之自然奇美的社會文化,是一種積極的社會風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並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無論賞石的藏石的賣石的,我們都應當認識這一點。

第二,賞石文化應當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就如中國的陶瓷文化一樣,賞石文化最初是一種貴族化甚至皇族化的時尚文化,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成為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化。成為大眾文化之後,不意味著賞石文化的低俗化,而是應當有更多的人來共同豐富這一文化的內涵,共同推進賞石文化的不斷髮展,使之真正成為中華優秀文化。

第三,無論賞石藏石還是賣石,我們都有推動賞石文化發展的責任。文化是奇石和奇石行業真正的魂,賞石文化不能發展和弘揚,不向更高層次發展,奇石行業就會失魂落魄,滑向垃圾行業。今天的奇石行業為什麼不太景氣,就是因為很多人進入這一行僅僅是為了掙個仨瓜倆棗,自己文化素質很低,還把許多低俗壞風氣帶了進來,不研究石頭,不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不想著為賞石文化的繁榮發展盡點力,儘想著欺矇拐騙撈一把,影響了奇石業也坑了自己。所以,今後奇石行業的人們要過得好,就必須多談論一些文化問題,多想想如何提升自己文化素質的問題,多為賞石文化盡心盡責。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農俗閒話


奇石是自然界給予人類的瑰寶,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百觀不厭的天然藝術作品。

它愉悅身心、陶冶情操,能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能引發人們產生無限的聯想和遐思。

它也為真正的天工造化之物,它凝之於熔石、侵蝕於流水、掩埋於黃土、深藏於大山、沉集於江底,並吸取天地間的靈氣,經億萬年歲月自然雕琢、磨鍊而成。

原始社會、我國許多部落都以石頭為圖騰進行崇拜。河南嵩縣境內的“啟母石”,即是無數華夏子孫頂禮膜拜的對象。而我國羌族,至今仍將’白石’作為本民族的圖騰。

歷代以來、也有“園林無石不秀,書齋無石不雅”的賞石風尚,同時它也是文人雅士的案頭玩物。

宋代大書畫家米芾、著有“園石譜”,並提出了賞石的“瘦、漏、透、鄒”四字訣,而其對石玩之偏愛、也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清代大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則在米芾的基礎上,提出了他著名的“醜石觀”。他認為:‘’怪石以醜為美,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最佳‘’。

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則亦為有名的奇石愛好者。他曾以“湧雲石”為題,寫出了:“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的名句。

而中國古代園林在美學上的最大特點,就是講究和重視“意境之美”,園林意境的創造和欣賞、也就成了園林美學的中心內容。

意境的欣賞,能使孤立、靜止的物象,生動豐富起來,、並給予賞石之人美的享受,激發觀石者心靈意趣的釋放,同時亦喚起其審美遐思,促進其意諧境生。

賞石時意境之關健,是因為它傳遞出了石之內涵,並使人產生想象和聯想、如深入其境,是觀賞者與奇石情感交流的橋樑。同時意與境的相交融,塑造了顯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從而產生強列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但意境與心境、則因人而異,難以具象。

現代人之對奇石,則主要從其:形態、質地、色彩、紋理、聲韻、意境、題名、幾座,八個方面進行欣賞和評估。

觀賞時應以真正的愛石之心、欣賞奇石的內在美,同時還應排除一切雜念、用一種空明寂靜的心態,去體悟石之靈氣。從而做到石與心會,形成意與境的統一。

筆者常思,閒時、如能邀三五好友、去江邊撿石,觀藍天白雲、看綠水清山;到野外去欣賞大自然之美景,到深山去體驗那份寧靜。

並夜宿農家,聽風吹樹葉、雨打瓦片之聲,聞晨起時雞鳴、狗叫,亦是人生之一大幸事和美事。








古今文玩鑑賞


賞石是對大自然奇特之美的一種享受,一種樂趣,





愛石閣


賞石文化,源源流長。奇石伴隨著人類發展的歷史一路走來,被人發現、觀賞、領悟、參修,悟出人生的大道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賞石文化。一方奇石,一旦注入人文文化因素,這方石頭就具有了傳世的靈魂。傳千年而不毀,歷萬世而不滅。所以說石形為根本,賞石為基礎,悟石是思想文化參與,通過歷史、文字、文學、藝術與石的表達相結合,悟出道理、悟出靈性、悟出人生,達到賞石的最高境界一一禪石。在佛教中“禪”是一種無上妙境,是一種可以用意識交流的,佛的一言一行無不是禪。當初釋迦摩尼成佛後拈花微笑把無上妙法通過意識傳給了摩訶迦葉。一些參禪的修者,也應該有禪的意境,知識沒有那麼高深而已。佛家的“禪”和道家的“道”都是一種妙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到了那個境界人就會脫離苦惱,精神也會達到愉悅。禪石更是如此,它能使人遠離塵世的喧囂,參悟奇石,參悟藝術,參悟人生,思想參與,文化參與,用意識與石頭交流,達到身心愉快,精神愉悅。


賞石文化的發展,由發現、收藏、賞石、悟石、禪石等一系列活動組成,讓人們由最初的賞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悟石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禪石的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大徹大悟!
配圖為我收藏的天然奇石《手足情》。


老石頭2016


現在的奇石界,最需要討論的就是賞石文化的問題,這是直接關係奇石業興衰的根本問題。因此,我首先向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表示敬意,然後談談我的認識,希望和朋友們交流。

首先,奇石的興起,依賴於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或者說,奇石是一種精神文化消費品,所以,藏石賞石是一種文化行為,當全社會很多人開始藏石賞石的時候,這個社會就逐步形成了賞石文化。通俗一點說,賞石文化是發現、欣賞、傳播奇石之自然奇美的社會文化,是一種積極的社會風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並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無論賞石的藏石的賣石的,我們都應當認識這一點。

第二,賞石文化應當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就如中國的陶瓷文化一樣,賞石文化最初是一種貴族化甚至皇族化的時尚文化,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成為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化。成為大眾文化之後,不意味著賞石文化的低俗化,而是應當有更多的人來共同豐富這一文化的內涵,共同推進賞石文化的不斷髮展,使之真正成為中華優秀文化。

第三,無論賞石藏石還是賣石,我們都有推動賞石文化發展的責任。文化是奇石和奇石行業真正的魂,賞石文化不能發展和弘揚,不向更高層次發展,奇石行業就會失魂落魄,滑向垃圾行業。今天的奇石行業為什麼不太景氣,就是因為很多人進入這一行僅僅是為了掙個仨瓜倆棗,自己文化素質很低,還把許多低俗壞風氣帶了進來,不研究石頭,不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不想著為賞石文化的繁榮發展盡點力,儘想著欺矇拐騙撈一把,影響了奇石業也坑了自己。所以,今後奇石行業的人們要過得好,就必須多談論一些文化問題,多想想如何提升自己文化素質的問題,多為賞石文化盡心盡責。





青海老李賞石


🐃🐄🐂




梓飲


對於剛剛步入玩石界不久的我,對於石頭我總結出三條,一觀,二賞,三有緣,為什麼這樣說那,下面我一一說來,朋友們幫我把把關
一觀,當我們每一次外出撿石時,發現一塊可以入眼的石頭時,第一我們會把它清洗的乾乾淨淨,再慢慢觀看,每一條紋路,整塊石頭的石質,,還有是不是有都到之處,,每一處都會細心觀看,是不是有用價值。

二賞,賞石是一種文化,觀賞之中我們會聯想到,每一塊石頭,從開始的打磨,拋光,配置底座,都要經歷各種程序,才能製作出可供優雅之士
的人才,來賞識它的獨到之處
三緣,玩什麼都講究緣分,其實玩石頭也是一樣的,比如大千世界,石頭多如牛毛,可是想發現一塊奇石,也是很難,每當這時可是要講解緣分了,有時會在不經意之間發現一個寶貝,這就是緣分,你說是嗎?朋友,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樂在石中


一方奇石承載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讚歎不已!奇石文化使人博古人神采、涵養現代世人賞石情趣,實乃人生一大樂事啊……一方瑪瑙圖像雅石,與朋友們共賞!



安榮27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8f1b2d592e3706859e58bdea133b1861\


瑞龍玉府


我覺得是個人愛好!賞石文化從古至今都有!就我自己來說,第一眼看見那些好的石頭的時候,我感覺很奇特!後來也慢慢喜歡上了奇石,成了一個奇石收藏愛好者,業餘時間也會去河灘上尋找石頭!下面是我的幾個石頭,大家欣賞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