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为何认为京剧和律诗都是下流的?

justtheone


在胡适的眼里,律诗与京剧、武侠小说、缠小脚、抽大烟一样,都是“下流”的东西。

1916年,胡适明确指出,“吾国文学大病有三,一曰无病呻吟,二曰摹仿古人,三曰言之无物”。

胡适并痛斥古诗词“琢镂粉饰丧元气,貌似未必诗之魂”。所以,胡适大声疾呼,写诗应象写文章一样,要做到“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而这八条,基本上正是古诗词的大病根。

胡适提出,诗,就应该写的“读来爽口听来爽耳”。

鲁迅同意这种看法,鲁迅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写诗的态度,那就是要“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

胡适还用少见的调侃的语调说:“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胡适在《谈新诗》一文中,建议人们断然摒弃古体律诗、绝句、五言、七言古体形式,并说:“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容丰富的材料,二十八字的绝句决不能写精密的观念,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决不能委婉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感情”,胡适一再强调:“新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很难想象不自由的形式可以表达自由的思想。

他在自己的新诗《尝试集》中表明了自己的写诗态度,“诗味在骨子里,在质不在文”,诗的内容才是根本,形式只是外在的东西,不必过份追求,真正应该追求的,是“追求诗的内容之进步”。要在诗里表达“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而这一切,都是古体诗所难以达到的,所以,胡适抨击古体诗“徒有铿锵之韵,貌似之辞”,“无实物可言”。

胡适对于那些“对落日而思暮年,对秋风而思零落,春来则惟恐其去,花发又惟惧其早谢”的诗格非常不满,指责其简直就是“亡国之哀音”。胡适对那些“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的家伙们痛加讽刺,曾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对古诗常用的套路加以打击,嘲笑满篇的“蹉跎、寥落、飘零、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孤影、残更”等陈辞滥调,是“最可憎厌”的文字。

所以,胡适提议大家写新诗。

胡适自己带头,大写新诗,他的新诗集《尝试集》写的虽然水平不高,但在当时却大受欢迎,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连鲁迅都表扬说“警辟之至,大快人心”。

可见胡适要求国人抛弃古体诗绝非一人之见。

当然,胡适的新诗写的不好,他远没有郭沬若那样以新诗出名,闻一多甚至在给梁实秋的信中批评胡适的新诗,说看了胡适的诗,“几乎气得话都说不出”。创造社的穆木天就直接指斥胡适是中国新诗运动的“最大罪人”,连李敖都忍不住批评了胡适几句。支持者与反对者形成了“祸胡”和“胡祸”两个派别。

但这些批评并不表明胡适的方向错了。

后来的历史表明,古体诗正在被远远的抛弃,这并不是一种悲哀,恰相反,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古体诗,且当休矣!


一叶空城


胡适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所起的作用我们不去评说,因为我们不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让历史去评说。这样,对他、对今人都是公平合理的。我认为,作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古诗词不能一概否定。能不能表达胸意、容不容得下大志就看你的才能了,毛泽东诗词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能在这小小的诗词天地里表现得如此出色,用这小小方寸之地,也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你能否定中华诗词的功能和作用吗?

1、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其精华,剔除糟粕这应该成为我们对待古诗词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古诗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文化氛围用其他方式是代替不了,因为古诗词是一种大众化文化精品,虽然可以被少数人所垄断;也能被帝王将相所利用,但也为中国人所认同。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中华古诗词。可以说她是中国人的最爱。《中国诗词大会》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必看节目就是说明。

2、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手机式快餐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从大人到小孩大家都有手机,这样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远离大本本,这不得不让人有些担心。怎样提高中国人的文化品位,古诗词给了我们启示。在今天,我们越来越觉得必须要用文化精品打造自己,不能被快餐式文化的风潮所影响。对于各行各业的文化都要有相应的精品产出,这样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不断产生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时代的大家要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精品,就像写古诗词那样,精益求精。在这场文化争夺战中,文化精品不能让位于浮燥的快餐文化。


8521712712557周一


在那个胡适先生的那个年代,唱京剧的是戏子,写律诗的大都是老师。要知道那个年代凡事都是要凭三六九等的,虽然胡适先生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可是不能否认他也是受了时代影响的。在胡适先生的作品中,也有写老师在那个年代地位之低下,就时代而言“下流”的东西太多了。


笔牧穹苍


别把胡适的酒后之语当真?他就是一个洋奴。鲁迅骂他骂到骨子里,他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临走对新中国发出恶毒的咒语,而蒋介石亲笔把他总统候选人的名字划掉了。


田禾水中伟


那个时代,特殊情况,对于很多东西都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不能因为他是胡适,就不加思考的认为他都对而全盘接受。废中医、废汉字都是这帮人提出来的,到如今呢?借古开今、古为今用,继承然后创新才是正确的对待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