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京剧“女老生”王佩瑜致力于推广京剧,张云雷说:给年轻人普及传统的东西。你怎么看?

岑詮


嗯!作为一个后入门的二奶奶我必须夸一下前辈们!这里先放上我们辫儿



最开始我听的是辫儿的小曲儿,很有韵味,很有意思,对于京剧戏曲不太感冒,就算是辫儿唱出来我也不太喜欢,直到有一次听到了张云雷和粉丝合唱的乾坤袋,那是我第一次认真听戏曲!第一次感觉,哇!不错哎!然后自己学了一下,哎!我好像也会了!


这是我接触戏曲的第一步,而真正算有点兴趣应该是因为陶阳,陶云圣他跟郭麒麟一起唱的挡凉,我反复听,真的很有味道,我突然感觉自己爱上了戏曲(当然是错觉)因为打开别人的还是听不下去!给二爷丢脸了😲所以最开始,我对戏曲感兴趣的第一步其实是因为各位前辈,各位二奶奶才有的!所以说起推广戏曲,夸我们辫儿的时候也得夸夸我们二爷的粉丝们,很给力!

好像说到最后又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嗯!反正喜欢辫儿喜欢大林喜欢陶阳喜欢德云社的各位角儿们😘😘



糙汉不抠jio


不去听那些京剧艺术家的戏,却认为一个京剧票友能担得起振兴京剧的责任,有这么搞笑的吗?学几句就是唱京戏,没有这么无耻的事情吧。这样浮躁的学艺态度,就该被人打压。德云社靠炒作来赚钱的,他就是这个路数。没必要拔高他们的贡献。他们赚到钱就好,如果认为他们弘扬了传统文化,那是一种自作多情。



袁彻


        我个人欣赏王珮瑜,不是因为老生唱腔(因为真的不懂),而是折服于她推广传承的决心和努力。王佩瑜名言: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已经喜欢京剧的人,和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这句话非常震撼我。虽然我至今是后面那一类。粉张云雷之前,根本听不进去京剧,但是也买了王佩瑜老师喜马拉雅的课程,作为支持。

曾经被韩再芬老师《再生缘》戏曲电视剧吸引过,啃着西红柿无意扫过电视,就那么一眼,我直追到结尾。继续追韩老师的《女驸马》,故事与《再生缘》太相似,就不热衷了。

可见传统戏曲不是没有魅力,而是他需要一个机会展现美于人前,他需要一种角儿或者说偶像的推动为契机,他还需要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留住大家视线,而这些元素都凑齐太难了。

当然,再难也会有奇迹出现,张云雷就是这个时代的的奇迹。太平歌词开蒙,师从名师学大鼓,说相声跟郭德纲,传奇的经历,天赋异禀的好嗓子……种种集合于一身,红出一片绿海。

红了还难得愿意传播传统曲艺,把评剧京剧的魅力展现给年轻人,我们角儿把多少姑娘从迪厅拉进了茶馆?还循循善诱:我这是学唱,建议大家去听某某大师,把众粉拐的更远了,有多少人因小辫儿的介绍,去考古老唱片,去给名家大师贡献票房,哪怕之前不甚了解。

名角儿风范,歌喉婉转,京平梆鼓曲信手拈来,足量的丰富多彩,二奶奶们迷的神魂颠倒。更可怕的是小辫儿还藏着不少能耐,可以确定的有彩虹乍现的八角鼓,王少力先生透漏的双手御子,张云雷在国风美少年提起的三弦,综艺节目翻包发现的鸳鸯板……还有那些恐怕要问郭德纲了。不仅变化万千,还要命的有悬念。怎么能不深深吸引观众?

所以,专业角度,京剧名角儿王佩瑜,远超相声演员张云雷。

但是,从京剧以及更多传统曲艺的宣传推广普及,张云雷是第一人,无人能出其左。











箟园


两种人,两种态度吧。

德云社的态度是低姿态,按老郭的口头禅,他们是相声的小学生,观众是衣食父母。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德云社这么多年,对于观众始终是尊重的。他们怼过同行,怼过记者,甚至怼过电视台,而且都怼的大鸣大放的。但是,见他们怼过观众吗?他们的做法是先用作品把观众吸引到剧场里来,当观众喜欢上他们的作品,接受了他们的表演方式再开始逐步的推广他们的理念。而且是很小心的那种,一旦发现观众,市场的接受度不好,甚至有反弹,立刻收手,该修改修改,该放弃就坚决放弃。所以德云社才能逐步壮大,才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相声也重新变成了老百姓喜欢的艺术形式。

而京剧则是另一张面孔了,他们都是大师,都是艺术家,他们是来带领广大土鳖们脱离低级趣味走向高雅的。所以,要他们抬头看看观众,看市场是不可能的。开口传统,闭口规矩,仿佛从来就不知道二十一世纪都已经过了快20个年头。既没有新作品,也没有新唱腔,既不反映现实生活,也不跟上时代发展。昆曲的才子佳人也好京剧的帝王将相也罢,想要引起观众的共鸣已经很难了。


飞行者埃里克


王珮瑜42岁,上海京剧院余派坤生,国家一级演员,获得京青赛最佳表演奖,京剧展演老生组金奖,戏剧梅花奖等。2020年央视春晚表演京剧《空城计》。

王珮瑜有"小冬皇"之美称,目前活跃在各个综艺频道宣传京剧,可以说,余派是她的最爱,京剧就是她的生命,42岁的她至今未婚,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承京剧,推广京剧艺术的神圣工作中,深受京剧爱好者的喜欢。

张云雷是什么?小学四年级,学两段程派段子就给女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搓澡了,还亮出了"丁丁""济济"。如此毫无演技,道德缺失的人怎么能和给青年人传承京剧沾一点边呢?

我们的高雅的程派京剧不需要低俗的张云雷

"普及",希望张云雷和我们的程派艺术保持距离。

同时也敬告小编,以后出题不要拿德云社的张云雷此类人和我们京剧的领军人物相提并论,鱼目混珠。

京剧是国粹,靠的是京剧艺术家和具有较高造诣的京剧人去弘扬和传承,小剧场的人可以学唱赚钱,但不要拿传承给自己戴高帽子,因为你们还不具备王珮瑜那样的能力,哼哼几句程派,戏耍女京剧艺术家就是传承京剧了?开什么玩笑?

请闭嘴!








风逐月影3


京剧值不值得推广,和怎么推广,这是两个问题,放在传统文化身上同样适用。

我的看法是,推广不切实际,传承迫在眉睫。

理由很简单。现在戏剧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完整唱一出两出戏的有多少?

之前看过一个节目,一个从小学京剧的人改行了,在节目里唱了一出戏,并说这是自己最后在舞台唱戏,因为现在在剧场的工作养活不了自己,决定改行。很悲哀。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好,但也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很好的传承下来。西方最流行的音乐不是古典音乐,舞厅里常跳也不是芭蕾,但这两样永远都不过时,是最庄严高贵的。

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戏剧在内,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西方那一套开班授课似的教育方式,当真比老一辈一带一师傅教徒弟的方式先进且有效吗?

现在京剧所谓的角,跟梅兰芳时期的角比,是进步了还是退不了呢?

我们的年轻人不懂历史,不懂古典礼仪,不识人物,不识典故,怎么能看懂京剧呢?

京剧如今的发展现状,不是京剧的问题,而是我们到底是以什么眼光,看待自己历史以及文化的问题。

因为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过去,就不能正确的面向未来。


邪见帝国


不管京剧还是传统曲艺,时至今日还有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愿意掏钱且花时间走进剧场听一段,这在当代“娱乐至死”的社会,何等难能可贵。

戏迷和票友有自己的道理和出发点,不可褒贬,只不过传统艺术的延续和传承,还是需要培育受众度,戏迷只是小众。一门艺术如果总是只有台下寥寥数名懂行的“票友”在欣赏,杞人忧天的说,离消亡也不远了。


王珮瑜未必真是京剧界的“小孟小冬”——甚至难以逾越,但能以一己之力推广京剧,让更多年轻人接触、了解并融入传统戏曲,戏迷不该过多指责,而是必须多以褒扬。

有人甚至质疑王珮瑜是在利用京剧炒作自己、成就自己。其实,换个角度看,王珮瑜是在利用自己炒作京剧。

艺人可以炒作自己的热点和方式很多,何必拿一门几乎无人问津的戏曲,更何况凭王珮瑜的曲艺界知名度,大可按照当下炒作流量娱乐新星的路数、炒红自己,然后大捞一把,没必要花大把时间和精力到大学客座讲解京剧,还要招致各种非议。


在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上,德云社同样是必须大书特书。从创办德云社宗旨的“说真正的相声”,再到郭德纲表演各种传统相声、曲艺,再到张云雷的《探清水河》、《锁麒囊》。

从德云社最惨时只有一个观众,到如今郭德纲每逢商演必“满坑满谷”、以及张云雷的“荧光棒相声”和“千人大合唱”,再到许多年轻女孩乐于走进德云社听传统曲艺,每一次对传统艺术的讨论都离不开德云社和张云雷,何等幸事。

必须感谢像王珮瑜、郭德纲、张云雷、陶阳等不遗余力宣扬和普及传统艺术的艺人,否则我们的民族哪来的文化自信,老祖宗留下的隗宝何以传承。


岑詮


瑜老板做为当红余派老生放个架子走下舞台来到广大群众之中讲京剧,普及京剧知识为发展京剧做出贡献,此举功大无比,点赞,点赞。京剧是国粹,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精华,百年來多少艺术先辈为发展京剧艺术呕心沥血,潜心研究京剧唱腔和表演手段,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是艺术家的心血,在京剧人共同努力下才使得京剧百花争艳,创立了百姓欢迎的各种流派,使京剧艺术长青不衰传承至今。京剧历來讲究普及和提高,从宫廷京剧走向百姓舞台,又从舞台走向普通百姓之中,这种接地气的做法代代相传。到群众中推广京剧到青年人讲京剧应该是京剧人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中国开放各种艺术种类对传统艺术更为冲击下,保护和发展京剧这一国椊更为重要,王佩瑜、张云雷先行一步,做京剧宣传的使者实在可敬。此举如大力推广,京剧艺朮的群众性一定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更多青年人爱京剧必成现实,一个年轻人爱京剧,唱京剧的埸面指日可待,京剧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精彩。那些对瑜老板此举有偏見的种奇谈怪论休矣!为了发展京剧,让此举之风来的再猛烈些吧!


yaya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有些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只不过是他们两个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佼佼者。这个时代从来不缺流行,缺的只是被我们遗忘的曾经的“流行”。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来讲,这两位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瑜老板从小备受京剧熏陶,当代第一坤生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京剧是一门太美太美的艺术,然而大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传承却越来越难了,瑜老板想当京剧的一扇窗,让人们打开这扇窗,愿意走到京剧的殿堂里,也愿意这样一辈子做下去。不关系什么样的方式传播,京剧的魂是不变的,根儿是不变的,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驻足在京剧世界,京剧,是要流传下去的啊~

张云雷,从小京评梆韵熏陶,自幼含萧弹弦长大。不管是把相声开成演唱会,还是听相声带荧光棒,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带动了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他的观众,能唱评剧,能唱京剧,能唱鼓曲,能唱太平歌词,能打玉子,能打快板。当然也有人说张云雷不行,相声说的不好,舞台风格不好,反正觉得他哪哪都是不好,可是刨去这些个不好,平心而论,单凭他能让这么多的人爱上传统艺术,他的努力就是有用的。师父调侃他“太平歌词老艺术家,正经从老艺术家一步步蜕变成鲜肉”,他身上的能耐,单摘出来一样,单说把它学会就够学好久的了,更别说学精了。有人说他一夜成名,可是那一夜成名的本事是日日夜夜练出来的!他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他费心了!

愿二位角儿前程似锦,也希望我们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了解传统艺术,去学习,然后尽自己微薄之力去传承!

最后放上两位角儿的大褂图,这是中国传统艺人最美的服装!

(图源见水印)





暮里暮外


看过王老板的节目,还是蛮好的,不遗余力的推广介绍京剧,专业性的比较强,入门还是要起点的,对不懂的人来说不能立马入坑。

张云雷多为普及性的通俗易懂,听者容易接受,也就是一些专业人士所调笑的“京歌”(不过观众不买账,只要是张云雷唱的就是标准的)。好些观众听张云雷的唱后爱上戏曲,并愿意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戏曲,这个是张云雷个人的魅力所在,也是他的价值体现。

我们不懂专业性的东西,但是能让戏曲广泛的进入人心,张云雷确实是功德无量的。

张云雷是普及版本的,王佩瑜也是是提高版本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