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在北宋楊家將的故事中,有這麼一個情節,說的是宋遼對峙期間,遼犯宋境,宋邊關守將楊延昭(楊六郎)率兵抗遼。楊延昭子楊宗保押運糧草返回途中,經過慕柯寨,雙射鴻雁,和穆桂英交手,穆桂英愛慕楊宗保忠良之後,賺宗保上山成親,隨後夫妻雙雙下山,穆桂英助楊延昭大破天門陣,得勝凱旋的故事。

這個故事來源與演義小說。它的真實性如何,故事中的天門陣是是否存在,這都有帶商榷。但是,通過楊家將中宋遼兩軍動不動進互相排兵佈陣,一方擺陣,一方破陣的描寫,完全可以反映出當時宋朝軍隊行軍打仗過程中,是多麼的重視排兵佈陣的陣法陣圖,這從那一本小說,四大名著中《水滸傳》中,“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顏統軍陣列混天象,宋公明夢授玄女法”,“宋公明破陣成功,宿太尉頒恩降詔”,“宋江大勝紀山軍,朱武打破六花陣”等內容中,也能得到充分地說明。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穆桂英

歷史上的陣法陣圖

當然,上面演義小說中所說的各種陣法陣圖,是否在歷史中存在過,現在已經無從知曉了。不過,從歷史文獻上來看,中國古代行軍打仗,講究排兵佈陣的陣法卻是,源遠流長,從春秋時期的鄭莊公的魚麗陣,一直到清代太平軍的百鳥陣,一直延綿不絕,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被詩聖杜甫筆下“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諸葛武侯創造的八陣圖了。

不過,八陣圖雖然著名,但是三國時期對陣法陣圖的重視程度,卻遠遠比不上北宋時期。五代以及北宋時期,有一個叫做排陣使的官職,他的職責就是根據陣圖在前線指揮作戰。但是,也就是因為這些陣圖,造成了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結局,為什麼會這樣這麼說呢,我們慢慢道來。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八陣圖

人人都愛獻陣圖

在北宋時期,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人人都有創新精神,動不動就有人創制陣圖,然後上交國家,比如公元1001年,王超獻二圖;公元1036年,洛苑使趙振獻陣圖;公元1041年,知幷州楊偕獻龍虎八陣圖(不知道跟諸葛武侯的八陣圖有麼有關係),青州人趙宇獻大衍陣圖;公元1045年,右領軍衛大將軍高志寧獻陣圖,公元1051年,涇原經略使夏安期上陣圖;公元1055年,蘇安靜獻八陣圖,公元1074年,楊文廣(楊六郎之子,演義中的楊宗保)獻陣圖。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楊文廣劇照

嚴重依賴陣圖的宋朝皇帝

而這些人之所以喜歡創造並上交陣圖,並不是真的是因為他們有創新精神,而是因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至尊無上的皇帝陛下,需要這些玩意,來指揮前線的將軍們作戰。

比如,公元987年,宋太宗召潘美、田重進,頒發平戎萬全陣圖,並親授進退攻擊戰略。公元997年,授陣圖於王超,並授語馬步軍都虞候傳潛:佈陣乃兵家大法,小人有輕議者,甚非所宜。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宋太宗

又如公元1000年,宋真宗拿陣圖32部,交於宰相討論。公元1003年,遼軍來襲,宋真宗與宰相研究陣圖後,早早就將前線所有戰鬥部署全部規定完畢。公元1004年,出陣圖示輔臣,十一月又出陣圖給指揮使高瓊。

再如公元1045年,宋仁宗出陣圖以示講讀官,賜臣僚臨機抵勝圖。公元1054年,賜臣僚御製攻守圖。公元1072年,宋神宗賜王韶御製攻守圖、行軍環株,戰守約束。將行軍打仗所有的一切全部約束的死死的。公元1074年,賜攻守圖25部給河北,等等等等。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宋仁宗

進退兩難的前線指揮官

試想一下,行軍打仗,戰場情況瞬間千變萬化,皇帝這種通過靠著事先制好的陣圖,不符合客觀實際,直接指揮遠在千里之外的前線軍隊,真的能夠打勝仗嗎?

這種情況下,前線指揮官那可真是進退兩難,按照皇帝陛下的陣圖來排兵佈陣的,明顯不符合實際,因為敵人不會按照你事先預定的方式開戰,這就難免打敗仗,按宋神宗時期大臣張方平的說法:宋與契丹大小八十一戰,惟張齊賢太原之戰,才一勝耳。這個說法失於誇大,但是,大體上敗多勝少是沒有疑問的,而皇帝陛下不切合實際的陣圖便是原因之一。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李繼隆

既然按照陣圖打仗失敗,那臨陣應變,不就可以了嗎,不,這樣更不可以,按照陣圖打仗失敗,責任不大,要是沒有按照皇帝陛下的陣圖來進行,吃了敗仗,那麼喪師辱國的罪名只能主帥來承擔,即使隨機應變打了勝仗,還的向皇帝陛下請罪。

比如公元979年的滿城之戰,宋太宗授李繼隆,崔翰,趙延進陣圖,領兵8萬,分為八陣,防禦契丹入侵,結果遼軍漫山遍野的撲來,崔翰還在按圖佈陣,每陣相隔百步,分散兵力如何對抗遼軍漫山遍野的鐵騎,於是李繼隆、趙延進主張改變陣法,集中兵力,崔翰害怕違背節制,不同意。最後還是在兩位皇親國戚(李繼隆是宋太宗李皇后兄弟,趙延進宋太宗尹皇后的妹夫)的拍胸脯保證失敗後承擔責任的情況下,才勉強同意改變陣法,最終打了勝仗。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又比如公元1001年威虜軍之戰時,遼軍沒有根據宋真宗的陣圖行軍,宋軍指揮官王顯只好改變戰略,恰逢連日大雨,遼軍弓箭潮溼,不堪使用,宋軍大勝,即使這樣,王顯仍然心有餘悸,以違背詔令,自行請罪,宋仁宗回信表示慰問後,事情才算結束。

背後的原因

既然皇帝陛下用陣圖約束前線指揮官,前方將帥只能機械執行皇帝的陣圖,在不符合實際的情況下,也無權改變,往往導致戰爭屢戰屢敗,喪師辱國,為什麼還要用這一套呢,難道這些皇帝陛下都不明白這這一點嗎,其實,他們心裡是非常清楚的,比如這一點,宋神宗評價:太宗時用兵,多作大小卷(陣圖)付將帥,御其進退,不如太祖。而當時的文武大臣也提出了他們的意見。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比如公元989年,知制誥田錫:“今之御戎,無先於選將帥,既得將帥,請委任責成,不必降以陣圖,不須授之方略,自然因機設變,觀釁制宜,無不成功,無不破敵矣每事欲從中降詔,授以方略,或賜以陣圖,依從則有未合宜,專斷則是違上旨,以此制勝,未見其長。

又如公元999年,京西轉運副使朱臺符:“夫將帥者,王之爪牙,登壇授鉞,鑿門推輦,閫外之事,將軍載之, 所以克敵致勝也.近代動相牽制,不許便宜。兵以奇勝,而節制以陣圖,事惟變適,而指蹤以宣命,勇敢無所奮,知謀無所施,是以動而奔北也。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在比如公元1040年,三司使晏殊力請罷內臣監軍,不以陣圖授諸將,使得應敵為守攻。同時王德用上書:以陣圖賜諸將,人皆謹守,不敢自為方略,緩急不相援,多至於敗,願無賜陣圖,第擇諸將,使應變出奇,自立異功,則無不濟。

這些話已經把問題說的不能在明白了,但是皇帝陛下的反應呢,全都是耳邊風,置之不理。為什麼會在這樣,道理很簡單,皇帝不信任武將,如宋太宗對李淮清私話:彼一時,此一時也。今之西北變詐,與古不同。選用將帥,亦須深體今之幾宜。韓、彭雖古之名將,以彼時之見,制今之敵,亦恐不能成功。今縱得人,未可便如古委之。此乃機事,卿所未知也。

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說說北宋軍隊老吃敗仗的原因

由此看來,即使有韓信、彭越那樣的名將,宋太宗也不願意像古代一樣,授權給他們,以防士卒叛變,將帥割據,而陣圖這個節制將帥的手段,就牢牢的抓住不放鬆,進而導致了宋王朝武功不振,始終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完成統一大業,開創漢唐一樣的偉大盛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