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的高利贷

高利贷是一门生意,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早先在封建社会,街口卖肉卖菜的商家经常爱赌,遇到赌输的情况便向“大耳窿”借钱。而借款者在还本息时本金多为“银元”,利息为“铜板”,放贷者随手会将这些银两塞进耳朵,久而久之耳隆被撑大,也就称之为“大耳窿”。

这时的高利贷借钱全凭信用,对于放贷者来说,你有摊位,每天都要在街口做生意,你跑不了。

而放到现如今,放贷方的利润并不都是来自高利率了,他们的借款利率表面上普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也就是符合年化24%-36%之间的红线。

真正的利润点来自于以下两点:

1、砍头息 2、逾期费

举个例子,借款人在贷款公司申请1000元贷款,期限一周时间,实际到账800元,一周后连本带息归还1200元,这其中到账蒸发的200元便是砍头息。

当借款人一周后无法归还1200元时,每日的逾期率也是相当惊人,大概在100-200元之间。

如果碰到有能力还款的借款人,有些放贷公司为了赚取高昂的逾期费用,就会通过“失联”的方式让借款人无法还款,比如客服联系不上,App中“还款”按钮处于灰色状态等。

对于借款人来说,就算意识到被迫每日还逾期费的手段是套路,也很少有借款人真的去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而放贷公司正是抓住了这点,才会一直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

以上说的这种模式的借款行为称之为714高炮,借款周期7天或14天,到账扣除砍头息后,借款人到期需要归还高昂的本金。

而对于放款方来说,借款一周,利润率50%,一个月就是200%,在利息不变的情况下,时间越短,本金转的越快,利润越大,这就是714高炮背后的暴利。

在今年315晚会曝光714高炮以后,市场马上出现了另一种模式——55超级高炮。

也就是借款1000元,期限5天,砍头息扣除50%,到账500元,5天后还款1200元。一个月可以循环6次(以30天计算),真实利率可以达到上千。

这时套路又来了,当借款人在5天后还不上钱的话,借款公司会建议借款人去别的借贷平台进行借款,而推荐的这个平台,很有可能就是自家旗下的另一个借贷产品。

接下来,这名借款人就会按照第一个借贷模式进行借款,而到账的金额会还给第一家借款平台,但对于借款公司来说,同一个客户又赚取了50%砍头息;在自家平台都借款完成后,就会建议借款人到别的平台进行借款来还清自己平台的所有债务。

而下一个平台又会用同样的招数套路他,就这样,一个借款客户可以被多个借贷公司轮番压榨,此时借款人身上早已背负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债务。

而这些债务被借贷公司又以低价卖给催收公司,催收公司通过暴力讨债方式来赚取费用;所以在今年上半年,监管一直在打击暴力催收行为,抓获类似团伙近千名人员。

最近两年,因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被高利贷所套路的借款人着实不在少数。

有媒体报道,做生意的王先生因需要资金周转,在上海某金融公司借款了10万元,公司在和王先生签订借款协议时,合同上的借款金额显示的为20万;王先生对此表示疑惑,金融公司称这只是起到约束作用,如果到期后还不了10万元,需要重新签订一份协议,金额会变成20万。

在下款时,公司扣除了王先生2.5万元,到手金额7.5万元,这被扣除的金额算为“服务费”,其实这就是砍头息。

合同到期后,王先生无法按时还款,遭到了上门暴力催收,金融公司查到王先生在上海有一套70平房产,威胁王先生签下“阴阳合同”。

一份合同为王先生借款30万来还清之前的债务,合同约定到期时将30万归还即可;另一份合同为如果到期后王先生30万无法归还,那么将变卖房产用于抵押之前的所有债务。

这种套路中夹杂套路的手段不仅用于成年人借款中,还有一部分借贷平台将黑手伸向了学生群体。

很多借贷平台会很正义言辞的声明“我们不向学生提供贷款”。

但实际上,在有学生申请贷款时,风控往往会审核通过;而为什么向这些基本无能力偿还贷款的学生放款的理由也很简单,学生群体的背后有其家长作为支撑,学生没有偿还能力没关系,家长可以代还。

在很多借贷平台上,会上线电商系统,在上面借款人如果想购买产品,可以进行借款,随后进行分期还款。

这类借贷平台会为大肆宣传提前消费的种种好处,“适当的负债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这类宣传语层出不穷。

而这些平台在获客方面也是得心应手,有某借贷平台负责人透露,他们会寻找年轻群体较多的微信群或者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因为此类人群更容易冲动消费且更容易被洗脑,让他们来参与借贷行为会更加容易。

这些“好心”的高利贷,看似在帮助大家解决燃眉之急,实则却是将这些群体推向深渊,吸干借款人才是高利贷的真正目的。

现如今高利贷的泛滥已经延伸到了各种消费场景中,医院、健身、教育等行业都是借贷公司的目标。金融科技的本质虽然是金融,但绝不是简单地通过行业规则漏洞为己所用,更不能贸然违背金融规律以及寻求伪创新来谋求暴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