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万人投诉“高利贷”平台的漫漫上市路


去年7月15日,捷信向港交所首次申请IPO上市申请,募资金额约10亿美元,之后,又将募资金额上调至15亿美元,引起市场关注。而后,原计划于9月最后一周在港交所挂牌的消费金融巨头捷信(Home Credit)已决定延迟在港IPO时间表。新的上市计划尚未确定。

- 1 -

中国第一消费金融公司与背后的捷克首富

捷信:万人投诉“高利贷”平台的漫漫上市路


五千万中国人的债主——捷克首富

捷信在中国覆盖的借贷人超过5000万人,渗透全国一二三四五线城市。这家中国消费金融领域的最大的公司,背后老板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东欧国家捷克的首富,彼得·凯尔纳。而且,它不但是捷克首富,还是中东欧十六国的首富。

1964年,他出生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90年代初期,正值东欧剧变期间,彼得·凯尔纳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发家机会,“天鹅绒革命”之后,根据1991年2月26日通过的法律框架,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决定将国有公司逐步私有化,办法就是证券私有化,所有的捷克斯洛伐克居民都有权利参与证券私有化的进程。政府把大中型公有企业估价分股,交纳登记费后,所有捷克公民都会领到一张含有1000个投资点的投资券,用来购买公有企业股份。

这种全民均分股权的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股权过于分散,于是捷克政府设计了投资基金制度,鼓励成立投资基金公司。

当年9月,凯尔纳花3300美元成立了他的第一家投资基金——捷克“第一私有化管理基金”,专门收购这些投资券。此后,通过以债务增长和资本增值的形式,他的财富一路增长。

在第一波私有化浪潮中,彼得·凯尔纳获得了所有证券投资点的1.4%,第二波中,获得了全部证券投资点的2.1%

靠着借债发家的彼得·凯尔纳,不仅自己赚了钱,还来到中国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一发家致富的方法。这次他不是来跟人借钱的,而是来放贷的。

他的捷信集团,1997年开始从事消费金融业务,随后,进入俄罗斯、中国、印度等9个国家。

2004年,捷信集团进入中国,2010年,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成为中国四家首批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捷信金融是目前国内24家获批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中,唯一一家外商独资公司,实际为捷信集团在中国区开展业务的主要运营主体。

2018年,捷信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约13.96亿元人民币,竞争对手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12.53亿元,马上消费金融净利润8.01亿元。捷信稳坐国内消费金融的第一把交椅。

- 2 -

手续费掩盖下的高利贷

小林办理捷信的贷款,是在2016年7月。那时候他在杭州的房子正在装修,差2万块不够。捷信正在办公楼到处发传单,声称在做消费贷款,但其实也可以直接放贷。联系业务员后,他去到拱墅区一个阴暗狭小的大楼里,办理捷信的借款业务。

年贷款利率21%,分36期,也就是三年。按照捷信给的合同约定计算,三年里小林需要支付的利息总额为7126元。利息虽高,但能解决小林的燃眉之急。他觉得倒也可以接受。

在光线昏暗的捷信杭州办公室,小林阅读字体小到眼睛酸痛的合同条款,最后业务员和他说,也就一个利息加服务费,并指给他看服务费项,为2725元。上万块的利息,他咬了咬牙,签了合同,也同时把自己推到坑里去。

他借的是2万元,到手1.7万。当时已经偿还了39831元。但按照捷信说法,总共需要偿还款项为43455元,其中,“贷款手续费”一项,就达10903.68元。这意味着,综合利率为117.3%,年化利率为39.1%。这早已超出借贷的监管红线。

捷信:万人投诉“高利贷”平台的漫漫上市路


小林提供的捷信关于贷款信息截图,小林称该截图明细须知,为贷款生成后方收到

根据最高法院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约定高于24%不超过36%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但债务人已经支付利息,要求放贷者返还的,法院不支持;超过36%的,借款人已经支付的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

另,2017年,各地陆续出台借贷法规,将年化利率进一步定义,利率不仅是贷款机构明面上的“利率”项,还包括借款利率、平台手续费、第三方支付收取的费用及提现费等一切综合费用

从上面我们了解到捷信的相关费率远超合理范围,实有变相放高利贷的嫌疑。值得注意的是,捷信的公开融资信息,让这一事实更加清晰。

捷信消金最新的2019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利息并不是主要营收来源,手续费成为最重要来源,手续费主要来自管理费以及各项服务费,2017年这项收入为119亿,2018年的手续费营收直线增长到135亿,占总营收的73%,其利息收入仅为49.6亿。自2016年以来,捷信消金来自手续费的收入占比一直在70%以上,2017年更是接近85%。

捷信:万人投诉“高利贷”平台的漫漫上市路


而捷信赴港IPO的招股书显示,捷信2018年度利息净收入为32.23亿欧,按最新汇率折合人民币248亿元。同时招股书还提示,中国地区的利息收入占比62.6%,则捷信中国在2018年度利息净收入为近155亿元人民币。同样,手续费及佣金项最后换算为近33亿元人民币。

这与捷信消金2019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提到的46.9亿利息净收入以及135亿的手续费净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但利息与手续费两者相加的总额又相近。

捷信:万人投诉“高利贷”平台的漫漫上市路


不难发现,捷信招股书中想要隐藏的正是高额手续费这块灰色收入。捷信真实的营收主要来自高额手续费,而不是利息。这正是捷信被诟病高利贷的主要症结。

事实上,最近几年,捷信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其涉嫌的高利贷问题频繁被大众所关注,在相关投诉平台有过万条投诉,长期居于前列。

- 3 -

超20000人催收代理,10000+投诉

最新的招股书显示,捷信拥有一队包括约22,000名实地及电话催收代理的庞大团队,运用收款算法及新技术,成本效益及效率不断优化。有媒体指出,这几乎是全球最大的一支催收团队。

“该团队由我们挑选负责追收后期拖欠贷款的外部收款代理提供支援。我们收回绝大部分拖欠贷款的能力已证明收款管理方针确有成效。一般而言,94%至96%至少逾期一天的销售点贷款以及93%至96%至少逾期一天的现金贷款均于逾期90天前收回。”招股书显示。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平台存在骚扰、暴力催收的情况,有的甚至引发命案。

截至11月9日,仅在聚投诉平台上捷信消金收到的投诉就达到了13226条,解决量7802条,解决率58.28%,其中无效投诉1057条,投诉主要集中为催收、利率、骚扰有关。

10月27日,余先生在聚投诉发帖称,自己于2017年11月2日在捷信电话推销中申请了33000现金消费贷款,分39期还款,目前已经还款22期,每期还款本息合计1770元,已还3万8千元,还剩17期,自己想提前还款却仍需还两万元左右,年化利率高达52%,希望捷信消金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捷信:万人投诉“高利贷”平台的漫漫上市路


李先生在聚投诉上举报称:“捷信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电话骚扰他人,致使他人关系断裂。”要求停止骚扰。

捷信:万人投诉“高利贷”平台的漫漫上市路


李先生投诉截图

- 4 -

行业挑战,上市路会顺吗

从行业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在过去五年中成为全球金融服务增长最快速的领域之一。

据奥纬咨询公司预计,捷信经营所在国家中,消费金融行业于2018年至2023年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7.3%。

然而,2017-2018年间,国内消费金融业务虽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过程中也伴随着暴力催收、违规放贷等违规现象的出现。监管部门也针对相关事件进行了多次处罚,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扩张形成冲击。随着监管力度趋强、行业规范性提高,消费金融企业经营难度也必将进一步加大。

值得留意的是,如今消费金融行业也正面临着获客成本提高的压力,随着公司业务规模、范围及复杂性的加大,对公司资源分配能力、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能力等均提出更高要求。对于获客渠道本就弱于同行的捷信来说,则更需要订立新的转型战略方案。

除此之外,从风控角度来看,公司不良贷款率在近年来不断攀升。2016年间,公司整体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1%、6.9%、8.4%;中国市场的不良贷款率则分别为4.3%、 7.2%、9.7%;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占资产总值的比重也呈逐年提升的趋势,近三年分别为5.0%、6.3%、7.7%。坏账成本远高于其他国内头部消费金融公司。

  1.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中,捷信还提到“我们或无法遵守中国规管消费金融行业持续演变且严格的合规要求。
  2. 欢迎留言,揭露更多高利贷黑幕,欢迎转发,让更多人免除高利贷之害! 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