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英国等于死亡?为何二战时德国宁可挑战苏联也不死磕英国?

静夜史


进攻英国等于死亡?不不不,事情没那么简单!

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的德国人,考虑过吞并英国吗?答案是肯定的。德国人不仅考虑过,而且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海狮计划。但是后来德国人发现实施计划的难度太大,所以也就只能让海狮停留在纸面之上。

海狮计划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海狮计划无法实施呢?一战失败后,为了遏制德国的军力发展,胜利的协约国与战败的同盟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我们先来看一下条约中对德国军事力量的限制:

《凡尔赛条约》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海军只能拥有6艘10160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额外征收26%的费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正是因为巴黎和会后通过《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全面制裁,特别是在军事上的阉割,导致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纳粹充分利用了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极力推崇日耳曼民族,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掌握了政权。

纳粹上台以后就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扩军计划。当然这些计划都是在相对保密的条件下进行的,很多都打着民间组织的幌子。德国人利用纳粹冲锋队等组织训练陆军,利用滑翔机训练空军,就是海军有点困难。你总不能在河湖里用舢板来训练海军吧?而海军水面舰艇都是大家伙,难以隐藏,这就导致了后来即使扩军后,德国海军的水面作战力量依旧不够强大。

而风高浪急的英吉利海峡就如同一道天堑阻挡了希特勒的野心。虽然水下有着著名的狼群,但是用潜艇来运兵有点困难。而为数不多的海军水面舰艇,在与北欧海盗的后代挪威人的战斗中又大伤元气。这让德国的海军力量与当时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皇家海军有着不小的差距。

当然,在占领了荷兰和法国之后,德国人还有大量的民船可以征用,运兵虽然略有困难,倒也不是完全无法解决。但问题是要想将数十个师运到英格兰岛,必须要夺取制空权。虽然英国人的飞机和德国相比在性能上不占据优势,但是英国人却有一件法宝在手——雷达,这给德国人造成了巨大困难的同时也给英国人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就这样,英国人熬过了大不列颠战役的胜利。也让希特勒断了占领大不列颠的念头,转而攻击苏联。

当然这并非就是说英国多么强大,如果希特勒下定决心集中全部力量打击英国,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一样可以占领英国,但是对今后的战略实施有着致命的影响。因为对于德国人来讲,还有一个对手——苏联在自己的身后。虽然二战伊始苏德就签订了密约,但是双方都心知肚明,迟早会在战场上相见。那么为何苏联对德国造成的威胁更大呢?

首先,意识形态上的不同。

苏联奉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德国看来和资本主义有着天然的不同,不仅德国如此认为,英法也是如此认为。这也就是为何战争伊始,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准备祸水东引的缘由。当然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这完全是英法等国的一厢情愿,中了希特勒的圈套,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其次,一山难容二虎。

同为欧洲大陆国家,在德国占领东欧,拿下西欧,荡平北欧,整个欧洲大陆除了个别奉行中立的国家之外,几乎被苏德瓜分。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作为欧陆两强的苏德,必然会有强强相争的结局。

最后,盲目的信心。

如果在二战开始前,希特勒认为苏联是一个强大对手的话,那么在完成对波兰、法国等国的闪电战以后,完全可以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弱鸡。战争中期时,在希特勒看来,苏联不过是一个表面强大而实际弱小的大个子而已。一方面是因为苏联那时候正在进行大清洗,军事实力严重受损,另外一方面原因则是苏联军队的战斗力表现并不突出,在与芬兰的战争中,苏联就损失了超百万。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苏联广袤的领土,有着令人垂涎三尺的资源。因此在希特勒看来,打苏联就如同打法国是一样简单的。在加上当时海狮计划的流产,德国人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开辟东线战场。当然,这个决策也将纳粹拖进了失败的深渊。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后立即删除!


Crazy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不想死磕,是死磕不了。

谁都知道,英国不在欧洲大陆,从大陆到英国需要渡过宽阔的英吉利海峡。

在二战期间,英国海军水面作战的实力,是德国海军10倍。

德国人想要入侵英国,就只能依赖于空军。

一旦德国空军掌握英国上空,尤其是英吉利海峡的海空权,或许能够通过轰炸赶走英国海军,随后使用登陆舰队强行登陆英国。

然而,在著名的英吉利空战中,德国空军并没有取胜。


事实证明,掌握战场制空权和消灭一个国家的空中力量,有着巨大的区别。

英国空军是没有能够跑到德国法国争夺制空权的。

然而,当时德国空军也无法彻底消灭英国上空的英国战机。

德国英国法兰西战役胜利时,立即制定了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当时德国空军集中了3个航空队,共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

英国空军实力要弱小不少,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德国占有一定的优势。



当时,英国空军是防御一方,战斗机性能优秀,飞行员水平很高,并不容易对付。

同时,英国早就预计到会爆发大仗,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

还有,英国具有很强的战机生产能力。

英国还建立了全国性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作战效率。



然而,德国空军有一定的问题,装备的主要战斗机bf109的航程太短,不能为轰战机全程护航。而在训练有素、战斗机性能优秀的英国空军面前,这些轰炸机是很危险的。

持续长达大半年的空战中,英国空军损失飞机1744架,飞行员1542人。德国空军损失飞机1977架,飞行员2585人。

当然,英国市民在空袭中伤亡巨大。伦敦则遭受了惨重损失,市区1/5的房屋被炸毁,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

但是,英国空军始终无法被消灭,德国人也就不能登陆英国。


此战中,英国飞行员表现了不亚于德国同行的大无畏精神。

英国飞行员曾经一致认为,英国空军最后会被消灭,但他们仍然坚持作战,甚至每天空战数次之多。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这么说:“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

3000名英国空军人员,保卫了数千人英国人民。


萨沙


好多军史专家都认为,二战时候,如果德国先拿下英国,有了一个巩固的后方再去收拾苏联,战场要对德国要有利得多。没有英国做“内应”,美国在欧洲开辟战场也要困难许多;因此说,德国先跟斯大林摊牌是个战略失误。

希特勒听到这观点一定会跳起来:难道就你们懂军事,我是白痴?我何尝不知道先收拾英国是上策,我得收拾的了啊!


德国之所以没有先进攻英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军力量的制约

众所周知,二战初期英国在希特勒对欧洲张开血盆大口以后,彻底反思了张伯伦的绥靖主义,积极派兵参加了法国的抗德战争,但是因为战术的失误,战争以惨败告终。英国军队被德国人打得满地找牙,溃不成军。

德国军队决心乘胜追击、彻底征服英国,但在英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他们被英吉利海峡拦在了岸边,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气得嗷嗷直叫。

德国人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直到英军老巢呢?海军不行。为什么海军不行,都是因为那一纸条约:《凡尔赛条约》。


一战德国失败后,为了惩罚德国,不让它具备再次发动战争、作死的能力,协约国逼迫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国防能力进行了诸多限制,仅仅让它具备自卫能力,不许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于拔掉了老虎的牙齿。

希特勒掌权以后,为了实现它称霸欧洲的野心,在机密状态下突破条约的限制进行疯狂扩军备战。

为什么是机密状态呢?因为德国经过二战惨败,还要承担战争赔款,国力有限。德国羽翼未丰不能跟协约国翻脸,不能公开撕毁条约,也害怕对方有所警惕。所以扩军备战就像做地下工作,偷偷摸摸进行。

比方说训练陆军的是不让军人穿军装,穿着运动服,就说我们开运动会。征兵的时候对外说我们不是征兵,是招收警察。


研制大炮的时候把突破条约限制的大炮在地下室组装,试验的时候躲到山沟里去进行。总之,什么都要伪装,都要打着民用的幌子。

就是训练空军飞行员也要用滑翔机来进行,对外说他们是民间组织,是飞行爱好者,为了参加滑翔比赛。

可是海军训练就不行了,必须要有战舰,可是战舰是个大家伙,无法遮人耳目。造出的战舰必须要在水里试验,一试验不久露馅了吗?总不能弄点小木船去训练海军,那样也起不到训练效果。

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的海军只能装备6艘战舰、6艘巡洋舰,而且有排水量限制,装备的火炮也不得突破规定,条约还不让德国发展潜艇。


但潜艇是在水下试验的,体积也小,所以德国的潜艇数量和性能都非常厉害。但进攻英国的时候,潜艇不能运兵。没有大型战舰不能运兵,民船运兵的话又没有安全保障。要知道当时英国的海军力量很恐怖,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这样一来,进攻英国的难度就提高了。

二、掌握不了制空权

我们说了,进攻英国没有战舰可以用民船,但民船没有自卫能力,想要安全运兵越过英吉利海峡必须要用空军掩护,可是德国的空军力量也不行。

从数量上讲,德军的空军战机数量确实比英军要多一些。但当时德军的战机质量较差,航程有限,无法在英国上空长时间作战。而英军本土作战,优势很大。


经过长时间的鏖战,德国空军没有击败英国空军。没有掌握制空权的德军,击败英国海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意识形态的原因。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个反人类的法西斯主义者,他反对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但他更仇视共产主义。

因为德国实行的是西方市场经济,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跟德国的经济体制有冲突。

而且希特勒宣扬日耳曼民族是上等人,德意志优先,德国人就应该奴役其它民族;而共产主义则提倡人人平等,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所以希特勒把社会主义的苏联看做洪水猛兽,看做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因此,希特勒选择了放过英国,先消灭苏联。即使德国先进攻苏联,也不能说就是下策。如果不是美英对苏联提供援助,苏联可能就顶不住亡国了。到那时,德国人就轻而易举收拾英国。一旦那样,英国就会陷入困境,美国人想帮忙也无从下手,这也正是美国和英国不遗余力支持苏联的原因所在。


小约翰


宁可挑战苏联这不死磕英国?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德国这个国家的悲哀,地处欧洲腹地,西有英法,东有苏联,一战时就被东西夹击两线作战,地理位置的不利使之始终处在战略的被动之中,当一战失败后,德国的高层们一直在研究如何避免两线作战,所以在对波兰动手前,首先与苏联签订了互补侵犯条约,暂时的避免了两线受敌。

当暂时没有了东线的威胁,德军摧枯拉朽的闪击了英法的盟友波兰,迅速调转枪口就对准了英法,长驱直入的进攻,法国投降,英国通过敦刻尔克狼狈撤回英伦三岛,结果就是德军百万大军看着英吉利海峡望洋兴叹。

对于希特勒与他的将军们来说,英吉利海峡简直就是不可吴越的鸿沟,二流的海军无力支持德军登陆作战,在经过了劝降与英伦空战的失败后,留给德军的时间不多了。

是的,留给德军的时间不多了,与苏联的互补侵犯条约,双方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德军知道苏军在大清洗后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毫无作战能力,在与芬兰的战争中充分的暴露了这点,所以知道苏联不会选择在这个节点捅刀子,而苏联对自己目前的形势更是心知肚明,不过没想到英法这么不经打,本想等英法与德军打的焦灼时再背后发动进攻,结果没几个月法国居然投降了…

结果就是,苏联集结起了军队,全部部署在了边境处,丝毫没有梯次防御的架势,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军备,作战参谋们一直在研究德国地图…

德军的高层们自然知道苏联在做什么,既然两线作战不可避免,那就趁苏联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首先开战吧,反正英军被打的毫无反击能力,暂时是没能力反攻回来的。

结果就是“巴巴罗萨”行动开始,苏德战争爆发…









走进历史大观园


二战德国望洋兴叹,英吉利海峡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德国是看着英国唾手可得,但无奈海军实力太弱,只能拼空军,结果英吉利空战又失利了,损失惨重,最后无奈的德国只能用潜艇对英国执行封锁,到1943年大量装备雷达和声纳后,德国潜艇也被破解了!

二战前期德国确实有些所向披靡,1个月时间瓜分了波兰,39天就拿下了法国,整个北欧基本就是军队开过去接收,反抗都很少,又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英国陆军虽然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撤走了,但是同样损失惨重,根本没有了反击德国的可能性,更何况英国还要将关注点放在北非和巴尔干半岛上去!


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作为依仗,那时候还是大英帝国,还是世界第一海军,相反德国的海军相当弱小,欧洲列强中除了苏联海军实力弱以外,就数德国海军了,要想登陆英国,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虽然德国制定了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但希特勒知道贸然执行恐怕所有德国官兵全部都得在英吉利海峡喂鲨鱼了!德军潜艇确实很强,但是这些深海杀手也就只能夜晚执行突袭任务,也不能运兵啊!

最后德英来了一场空军对决,也就是著名的不列颠空战,目的是逼迫英国投降。不过很遗憾,虽然空战给英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是英国空军依靠雷达预警以及主场优势,成功的战胜了德国,特别是德军的飞行员损失惨重,一旦在英国被击落就代表着要么牺牲,要么被俘虏,最后希特勒不得不放弃英国,采取潜艇来封锁英国的资源。

这时候的英国其实是没有任何反击能力的,能够自保就不错了,德国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于是开始放弃英国将主要精力放在防御松懈的苏联身上。这时候的斯大林因为有一个和平协议,确实防御松懈,甚至还有执行着大清洗运动,整个苏军从高层军官到底层军官2/3被清洗,甚至4个元帅清洗了3个,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特别是波兰战争、苏芬战争,德军对苏联的战斗力看得清清楚楚,果然在前期一击即溃,第一年就消灭苏军400万,如果不是美国及时帮忙送来海量物资,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个人还真不看好

苏联,即使到了战争后期,苏联军队战斗力都远远低于德国,目前世界排行的王牌飞行员们、王牌坦克等等,哪个不是在苏联军队上获得的战绩,只是越往后德国资源和战争潜力不足,如果德苏单挑,恐怕后果难料!


狼烟火燎


进攻英国等于死亡?为何二战时德国宁可挑战苏联也不死磕英国?其实这个原因也挺简单的,因为德国虽然在二战期间军力超强,但却非常不平衡,其军力的强盛主要体现的陆军,但海军实力却非常弱,尤其是跟已经纵横各大洋数百年的英国相比。而希特勒为了抵消英国海军优势发动的不列颠之战空袭行动又没有达成预期成果,所以最终德国在进攻英国本土完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取消了计划。


德国打英国难在哪里?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所以在战后订立的《凡尔赛条约》中对德国的军力作出了严格限制,规定其军队总数不能超过10万人。但德国在经历过一战结束之后几年的困难之后,当然不甘心只是保留少量军队,所以很快就通过各种方式开始暗中扩军。

纳粹冲锋队这样的组织兴起也跟魏玛德国希望通过民间准军事组织扩军,绕过《凡尔赛条约》限制有关

当时德国人利用了一系列民间机构为掩护,培训各类军事人员。比如他们大量利用滑翔机俱乐部培训飞行员,利用体育俱乐部和类似纳粹冲锋队这样的组织培训具有步兵战斗技能的人员。而在希特勒于1933年上台之后,更是通过对预备役人员进行高频度轮换军训,迅速扩军。

尽管德国通过各种变通的方式扩军也是公开的秘密,但毕竟这些方式在早期还是需要遮掩一下,因为纳粹不能过早让邻国警觉起来,也不能在自己的军事实力达到目标之前让邻国重新有对它动武的念头。所以德国军力增强最快的主要是陆军,同时通过秘密设计制造He 111型轰炸机等先进战机,德国空军实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但因为海军所依赖的装备主要是大型舰艇,而这是没法秘密发展的,所以德国海军实力扩展的幅度一直非常有限。

德国海军主战舰艇之一,重型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在挪威战役中被击沉

这一弱点在早期欧战中并没有太多体现,因为德国对捷克、波兰、法国、北欧和荷比卢等低地国家的战争都是通过压倒性的陆军优势加上占据压倒数量的战机闪击完成的。但即使如此,德国海军还是在挪威战役中遭受到了沉重损失,总共有12艘战舰被击沉,其中包括1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所以在法国和北欧的战役结束之后,德国海军手里的主战舰艇只剩下了可怜的1艘重型巡洋舰、3艘轻型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而如果德国想入侵英国,就必须跨越英吉利海峡,但要跨越英吉利海峡,德国海军就要直接挑战当时仍然排名世界第2或是第3的英国海军,这对于水面舰艇孱弱不堪的德国海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德国为入侵所做的准备

所以在结束法国战役之后,德国其实是不太想跟英国直接开战的。虽然在1940年6月5日,法国战役还没完全结束之时,德国空军就开始对英国港口展开了轰炸,并在6月下旬开始制定入侵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但德国却也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希望与英国达成妥协。7月19日,希特勒在柏林还专门发表了一次演讲,向英国开出了讲和条件,即允许英国保留英帝国,换取英国认可德国对欧洲大陆的控制权。但英国对此的反应却仅仅是通过其外相伍德发表的一个广播宣言予以拒绝。

此后,希特勒意识到与英国媾和完全无望,才开始认真筹划对英国的全面入侵。但要想成功征服英国,一个先决条件是能迅速地将大量登陆部队运送到英国本土。当时德国国防军经过评估之后认为,要成功征服英国,德军在第一波登陆作战中就要至少使9万名士兵成功地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登陆,而在前3天的作战中,至少要使成功登陆的军队人数达到26万人。

在法国布洛涅港集结的德国驳船船队


而为了成功地将如此众多的德军运送到英国,德国海军也立即行动起来,开始从各地征调驳船。到1940年8月,德国海军已经在从莱茵河到荷兰的区域内集结起了差不多2000艘驳船,另外还有1600艘摩托艇和168艘运输船。但虽然这些船可以装载数万德军渡海,横渡英吉利海峡却需要差不多12个小时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恐怕这些运输船被英国海军全部击沉几次恐怕都绰绰有余了,而当时德国海军能够提供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所以如果就这样硬来,直接进攻英国本土,德国的胜算是非常非常低的。因此要在当时的条件下确保进攻英国本土的成功,德国空军取得制空权,通过制空权压制英国的制海权是一个必须达成的目标。

不列颠之战

而这也就是德国发动不列颠之战的原因了,就是要打掉英国的制空权,从而为德国陆军通过海路登陆英国本土创造可能性。但不列颠空战的进程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却是非常不顺利。在不列颠之战的早期,德国空军的主攻目标是英国的各个港口和运输船队,但这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引诱策略,真正目的是希望使英国空军在各个受到空袭的区域之间疲于奔命,仓促应对德军的空袭,从而在空战中尽可能多地消灭英国空军有生力量。从1940年8月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有1500架德军战机穿越英吉利海峡,对英国发动空袭。

德军He 111型轰炸机机群飞越英吉利海峡的景象

但由于德军选择目标不够集中,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自己的兵力,而英国空军虽然数量上处于劣势,但其飞行员素质很高,再加上主要是主场作战,所以德国空军在消耗英国空军有生力量的同时,自己的有生力量也损失惨重,在整个不列颠空战期间,德国共损失1900多架飞机,而英国则损失了1700多架飞机。但根据后来的一些记载,当时英国空军的抵抗也确实被拉伸到了极限,如果德国空军的这种战术再持续一段时间,可能英国空军的力量就会出现衰竭,德军的战略意图就可能会实现。

戈林对德军飞行员发表讲话,宣布改变空袭策略的现场

但在此时,德国自身的损失可能也已超越了极限。所以从9月7号开始,德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却下令改变策略,将空袭的重点从消耗英国空军有生力量转变为对伦敦等中心城市进行轰炸。而这种重点的调整,可能还跟8月的一个意外情况有关。在8月的一天,在一次德军空袭英国的过程中,意外地对本来不是空袭目标的英国首都伦敦进行了轰炸。而这打破了自不列颠之战打响之后双方不攻击对方首都的默契。作为报复,英国空军在8月25日空袭了德国首都柏林,而英军的报复对德国高层震动很大,因为他们此前认为绝对不可能发生柏林受到空袭的情况。此后,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国决策层对形势发生了误判,认为之前的战略有很大问题,并没有真正消耗掉英国空军的有生力量,对于德军掌握制空权没有帮助,因此最终都同意进行战略调整。而这种战略调整却成了英国空军的救命稻草,使英国空军从崩溃的边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喘息,慢慢恢复了元气。

He 111战机空袭伦敦南部商港的景象

而在压力降低之后,英国空军进一步发动了反攻,他们在9月16日和17日对在欧洲大陆海岸集结的德国驳船进行了轰炸,先后炸沉了67艘船只,炸伤173艘,其它人员与设备损失也非常惨重。此外,当时根据德国气象部门的预告,在整个1940年,只有8月20日到26日和9月19日至26日的潮汐情况适合德军进行登陆作战。但一直到9月中旬,德国空军都始终未能取得制空权,并进而对英国海军发动空袭,以削弱其制海权。因此在9月17日,希特勒眼看成功发动海狮行动,对英国本土展开登陆作战已无希望,只好宣布此项行动无限期推迟。


当然行动取消并不意味着德国对英国的空袭行动也立即中止了,德国对英国的空袭一直持续到了1941年的6月。但在1940年10月之后,为了减少损失,德国空袭英国都改成了只在夜间进行,规模也逐渐缩小。而在1941年3月之后,德军的空袭力度似乎又曾一度加强,但这其实只是德国为了掩盖其对苏联的战争准备而进行的佯攻。当年5月10日,德军对英国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700吨爆破弹和燃烧弹落在伦敦市区,炸死1400多人。但在此后,德国空军主力就被调入东线,苏德战争开始后,对英国空袭正式宣告结束。


桃花石杂谈


我们就从英德海陆空三军作为切入点吧。

先说空军

有传言说当时希特勒不进攻英国是因为格林保证仅用德意志空军就可以摧毁英国的抵抗意志,这纯属扯淡!

希特勒明白的很,自家空军和英国空军都是半斤八两的角色。

一战结束后,德国空军受限于凡尔赛条约,并不能大规模列装作战飞机,基本处于阉割状态,所能保留和研发的先进作战飞机并没有多少,只是后来二战爆发了,德国才放开约束造了很多黑科技,但这都是二战后期的事情了,实际上不列颠空战的时候,德国在制空权上并没有优势,穷的经常跟意大利借轰炸机战斗机,反观老牌空军强国英国却在制空权上力压德国一头。



接下来说海军

德国海军就更惨了,凡尔赛条约明确规定,德国不得拥有1.1万吨以上战舰,1.1万吨以下战列舰可保留六艘,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0毫米,还可保留轻型巡洋舰六艘,驱逐十二艘,潜艇十二艘。

关于德国海军的约束,一战结束之后德国可以偷着造一些作战飞机,英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在海军建设上,英法的态度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决不允许德国海军超过凡尔赛条约规定数额。

这和当时的英国海军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小孩子,虽然德国秘密制造了许多攻击潜艇但实际上对战争的进程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当时希特勒很清楚自家海军什么德行,所以在攻陷法国的同时,极力收拢法国海军。

可惜,晚了一步,法国海军战舰不是自沉了就是被英国海军击沉了,基本毛都没给德国剩。

缺少了法国海军的支持,德国海军在强大的英国海军面前根本毫无一战之力。

所以说,关于海军这项,英国完全碾压德国,根本没有可比性。



最后是陆军

这个就没什么争议了,二战初期德国陆军跺一跺脚,欧洲大陆都得震三颤,可以说是欧洲最强陆军。

整个欧洲大陆基本全让德国陆军打下来了,毫无对手!

德国陆军说英国陆军是渣渣,它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有。

谁让人家坦克多呢,在德国陆军眼里,大炮口径即是真理,mg42重机枪下无活人。

可以说德国陆军在二战那就是李元霸,爱谁谁的存在。

可惜啊,想灭了英格兰却有条英吉利海峡啊,过不去。

海军也不争气,让英国海军追的满世界跑,德国陆军就算在能耐,也没整。

既然过不去那就等一等再说,等海军什么时候行事儿了,在过去征服英格兰吧,但这时候不能闲着啊。

听说东面联计划过来收拾德国,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打呗。



所以,是没办法,如果德国海军只要争气一点点,你看德国陆军打过去不。

打苏联是无奈之举,刚开始两国还递交了互不侵犯合约,但后来德国截获了苏联有可能对德动武的情报而且可信度很高,所以德国做出了战略调整。

既然苏德战争不可避免,德国当然要先发制人。


缥缈峰下一粒沙


随着“巴巴罗萨”行动的一声枪响,德国拉开了东进苏联的序幕,苏联与德国开始了数年的鏖战。

苏德战争的爆发是突然的,盟军原本以为德国会执行“海狮行动”登陆英伦三岛,谁也没有想到希特勒愿意放弃征服英国的冲动。

只是隔着海峡发动隔靴搔痒的空袭,转身将苏联拖入火海。那么为什么希特勒愿意放弃多年来的计划经营而去挑战庞大的苏联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德国在进攻苏联之前,德国需要的是什么。

这个时期的德国已经通过其强大的装甲部队发动了“闪电战”,迫使法国投降,占领了欧洲大陆大部分的地区。

换句话说,纳粹德国已经征服了欧洲。但是欧洲的资源有限,无论是钢铁还是煤矿,与德国的需求还有一段差距,德国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并且德国此时最缺少的战略物资也是德国装甲部队的立身之本---石油。欧洲大陆已经被希特勒控制,资源已经被发掘。

但是希特勒的纳粹军队仍然面临着巨额的资源匮缺。希特勒此时的重点是找到新的开发区,重新获取石油等战略物品。

英国本土的区区三岛的资源能满足希特勒庞大的资源需求吗?毫无疑问的是不能。

英伦三岛在希特勒潜艇的包围下本身就即将崩溃,如果庞大的装甲部队进攻,取得的资源根本无法补充部队的消耗。


再加上英国本土的岛屿地区极其不适合大规模的装甲作战,纳粹德国精锐部队难以发挥实力。强行登陆英国本土还会遭到英国民众激烈的反抗,部队又会受到严重的损失。

所以,英国并不是那个时期进攻的最佳目标。反观苏联,不但有广阔的国土与德国连接,而且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区,特别适合德国装甲集群的高速移动。

再有苏联丰富的资源令德国垂涎不已。苏联便是德国进攻的上佳目标。

希特勒最终的目标是征服世界,迟早要和苏联决一死战,而继续拖下去让苏联越来越强大更加不利于德国。所以希特勒便下令入侵苏联,放弃了与英国死磕。


小司马迁论史


首先,在法国投降之后英法联军就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大撤退撤回了英伦三岛,而此时的德国若要举兵全力入侵英国的话,也并非易事。况且,在法国大陆与英国之间又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也是德国海军的好几倍,若要强行从海上登陆英国,恐怕对德国人来说简直就是去送死。此时的美国还未正式参与战争,若贸然进攻英国的话,到时候苏联再在东线反击德国,可能会让德国处在两面受敌的状态。

为此,希特勒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先攻打苏联,侵占东欧的油田。再着手考虑西线战场。因为他在英法敦克尔刻大撤退中,突然下令德军的部队停止攻击,这道莫名其妙的命令肯定是有原因的。


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的戛然而止

1940年5月某一天,平日里风平浪静的英吉利海峡此时却异常热闹,海面上是千余搜大大小小的游艇、渔船、拖船在英吉利海峡两岸来回奔波着,海面上空又是德国轰炸机群的炮火轰鸣,海面下德国潜艇的鱼雷打得整个海面巨浪滔天,整个英吉利海峡就宛如一锅沸腾的开水。

5月26日,原定的三个撤退港口中的两个就已经被德军占领了,只剩下了敦刻尔克可以供英法联军40万人进行撤退。但在敦刻尔克以及其4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却一点也不平静,德军的轰炸机异常猛烈的对着敦刻尔克港内狂轰滥炸,4个船坞全部被炸毁,8公里的码头被炸成一片废墟。而从敦刻尔克前往英国的三条航线中,也只有最长的一条航线能使用,其余的两条已经布满了德军的炮火。

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又摆在了英国人面前,那就是英国用来执行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船只实在是太少了,为此英军只能在沿岸征用船只,整个敦刻尔克舰队里除了运输船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渔船、游艇、渡船、货船甚至是小帆船。几天时间里,这片海域上就集结了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荷兰、比利时的船只停泊在港口。

而此时,德军的轰炸也愈来愈猛烈,仅是在5月27日这一天就在敦刻尔克投下了1.5万枚高爆炸弹和3万枚燃烧弹。但就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原本是占了上风的德军,却因为希特勒的一道命令而放走了在此地的40万英法联军。当德军快要冲入敦刻尔克实施扫荡的时候,希特勒却命令先头部队暂停进攻,让坦克停止了三天之久。这不禁让德军顿时一头雾水,明明就可以一举歼灭残余在港内的英法联军,为何要下令停止进攻呢?

根据后来的资料记载,希特勒不愿在此时进攻英法联军,原因是出于政治目的。首选希特勒不想得罪英国人,因为他将英国视为进行全球战争的潜在合作伙伴。如果英国人愿意承认德国在西欧大陆的支配地位,那么德国也会像对待意大利那样对待英国。其次,倘若英国远征军在法国全部被俘的话,可能会更加激化英德两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缓解两国的敌意,希特勒选择了放弃攻击英国而转战苏联。


“海狮计划”并不能使英国人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国代表同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签署了停战协定。但这份停战协定却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德国,因为协定的内容包括了德国不会使用缴获的法国舰队。这无疑是德国的损失,德国若要想进攻英国是不同于进攻苏联的陆上进军长驱直入,对于进攻英国来说,不仅要海上有运输船与海军舰艇,空中也有护航战机进行护卫,登陆部队的后勤补给也要及时跟上。但德国的海军实力跟英国海军来比,相差颇为悬殊。英军拥有航母,可以海空协同作战。德军并没有建成投入使用的航母,只有几艘“巨舰大炮”时代的战列舰,所以整个大西洋的制海权便拱手想让给了英国。况且德法的停战协定又规定了德国不得使用缴获的法国舰队,为此日后的“海狮计划”也仅仅停留在了空中作战阶段。

虽然英国人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丢弃了大量武器辎重,本土仅仅剩下780门火炮、160门反坦克炮和200辆坦克,如果德军要实行登陆作战,如此薄弱的陆军力量实在不是德军部队的对手。但好在德国人也并没有登陆部队可以横跨英吉利海峡,眼下德国能进入德国作战的方式也只剩下了空战。英国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调整部署空中防御以及空军作战部队的防控区域划分。

1940年8月13日,被德军大肆宣扬的“鹰日”攻击终于要到来了,但似乎好运也站在了英军这边。德军480多架轰炸机在1000多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分别向英国的各处机场进行了猛烈攻击,但攻击效果并不明显,德军损失惨重,战斗机被击落367架,而英军只损失了183架。

1940年8月24日至9月6日,对英国本土的空战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高频度的轰炸使得英军伤亡十分惨重。但此时的希特勒又改变了作战目标,开始转向对伦敦展开大规模空袭。8月23日,一架迷航的德军轰炸机误飞到伦敦上空投下了炸弹。为了报复,8月25日英国人派出81架轰炸机空袭德国首都柏林。此时的希特勒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战,德国人自开战以来就入侵过好几个国家的首都,还从来没有被哪个国家轰炸过柏林。为此,1940年9月15日德军200架轰炸机在60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准备对英国实施大规模轰炸。但令德国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军300多架飞机分6个批次分别升空反击德军,硬是让德国人在20多分钟后就损失了战机183架,而英军仅仅损失了战机26架。

1940年年底,由于英军的顽强反击,德军空袭的规模也越来越小。“海狮计划”也随之搁浅,德国人也不得不把进攻英国的战线转移到了东欧,苏德大战一触即发。


个人看法:德国人不选择全面进攻英国,除了希特勒的政治目的之外,还因德国海军的力量薄弱并不是英海军的对手,若真要登陆英国,德国海军也并不能保障登陆部队能顺利横跨英吉利海峡。其次德国空军对英国本土的轰炸效果不佳,“海狮计划”的随之搁浅也使得德国指挥高层放弃了进攻英国的计划。与此同时,苏联与德国的矛盾早已在二战开战后就机具升温,德国攻打苏联也是必然之举。

以上均为个人看法,多有疏漏,烦请纠正!

文|宇泽历史


宇泽历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先别说德国能不能打英国,先说德国为什么要打英国。

希特勒挑起二战的最终目的要的还是欧陆霸权,德国从俾斯麦那一辈人开始,除了威廉二世,都很明智的选择夺取欧陆霸权。



因此希特勒只会找苏联和法国的麻烦,自始至终对英国都没想法,整个二战德国对英国的军事行动,仅仅是为了让英国退出战争。

所以根本不存在和英国死磕这种想法,要不然敦刻尔克希特勒也不会手下留情了。

(皇家橡树号战列舰,被德国潜艇偷袭掉了)

接下来再说一说其他问题,二战前夕的德国,陆军和空军是亲生的,海军连后娘养的都不如,虽然潜艇很强,但是潜艇顶多能做到袭击商船,封锁航路,想登陆只能靠水面舰艇。但是德国的水面舰艇的发展非常缓慢,航空母舰一艘没有,其他驱逐舰战列舰和英国也没的比,海上和英国硬刚根本不可能。实际上英国海军在美国参战之前,其实力还是世界第一。

希特勒不是威廉二世,他不会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第三帝国重点发展的是陆军和空军,德意志第三帝国海军的存在基本上是近海防卫和拦截航路。当年公海舰队多么威武,最终还是栽在了英吉利海盗的手里。有威廉二世的前车之鉴,希特勒又怎么会做出和英国死磕的蠢事呢?

(俾斯麦号战列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