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見的只是意見,思想看到的才是真理

眼睛看見的只是意見,思想看到的才是真理

“芒格先生,您的一生取得這麼大的成績,如果用一個詞解釋,你會用什麼?”

查理·芒格被纏的沒有辦法了,寫下一個詞——理性。

授課老師 | 李善友混沌大學創辦人

過去幾千年以來,一個基本的認知升級就是從感性到理性。

無數的思想家、哲學家為此付出卓絕的思考。比如,柏拉圖有一個著名的隱喻,說你眼睛看見的只是意見,只有思想看到的才叫真理。

古希臘有一個很奇怪的哲言,說只有瞎子才能看得到真理。這句話非常有意思,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還在相信眼見為實的時候,2500年以前一小撮古希臘人卻敏銳地發現,只有超越眼睛的禁錮,從思想中才能真正看到真理。

知識的最小單元載體——思維模型

康德是古典哲學的最高峰,之前他在大學裡面一直教各種自然知識。40歲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教了一輩子知識,但卻不知道知識到底是什麼,於是轉型成為哲學家,去研究知識是什麼。

他的結論是,經驗只能提供現象信息,而不能提供現象信息背後的聯繫。你的感知結構的高度決定了你整理出來的經驗和信息的範圍。

我們把康德的話翻譯成人話,什麼叫知識?就是用先驗的邏輯形式來整頓經驗信息,形成普遍適用的抽象知識。

認知的兩個維度

認知有兩個維度,一是內容,二是結構。

通常的知識付費,是在增加你知識的內容。但是混沌大學的教育理念與眾不同,我們所說的認知升級不是增加你的知識量或者信息量,而是提升你的認知結構。

也就是說,讓你習慣用理性思維思考。

什麼是感性?用你的眼睛來接觸外面的經驗,構成信息。而理性,則是用邏輯對信息進行整頓,才能形成知識。

王東嶽先生說過一句話,不經過思想整頓的經驗,全是假象。

有沒有一個最小的抓手

接下來一個問題,知識產生出來之後,呈現載體是什麼?有沒有一個最小單元,最小抓手,讓你學習起來有標的可言?

有。那個東西就叫思維模型。

物理學裡有兩個基本概念,都是眼睛看不見的。比如宇宙奇點,宇宙奇點狀態的時候連光都沒有,沒有任何信息,你根本看不到,但大家都相信它的存在。

另外一個概念,今天,物理學界公認把物體拆解到最小單元的結構稱為夸克,而夸克的存在,居然只是一個model,是一個模型。

自然界萬事萬物拆解到最小單元,只是一個model。所以第一次,我們拈出一個重要的詞彙叫model,或叫思維模型,即知識的最小單元。你也可以把它叫做

邏輯模型,是對客觀世界的簡化和抽象,能夠最有效率地解釋過去和預測未來。

思維模型有什麼用?

為什麼要把外部的經驗信息抽象化為模型?

原因很簡單,物理學最基礎的定律是熵增定律,由於熵增的存在,客觀世界的信息爆炸性的增加,如果你想識別每一個信息,所需要的能量是難以承受的。

所以,我們必須把所有的認知簡化成模型,才能真正的生存下來。

一個簡單的問題,科學革命的進步,是基於新事實的發現,還是基於新的模型的升級?如果你想當然的認為,科學進步當然是由於新事實的發現,那就錯了。

《科學革命的結構》中講到,所有的重大科學革命都是由範式轉換引起的。什麼叫範式?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思維模型。

比如說,在牛頓力學裡,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存在。但愛因斯坦卻說,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存在,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如果物體運動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對你而言是靜止的。

這個觀點是你眼睛看得到的嗎?No,它僅僅是一個邏輯模型。這再次證明邏輯比事實更真實,思想比眼睛更重要。

我們一直相信眼見為實,但真正的科學史裡卻是邏輯為證。用愛因斯坦一句驚人的話來重新表述,如果理論和實踐發生矛盾,那就改變世界

所以,所謂認知升級不是增加信息量,而是升級認知結構。這就是從感性思維提升到理性思維的認知升級過程。

思維模型變革讓你能處理更大信息量

既然思維模型這麼重要,很多人會問,它是否是客觀世界的本真反映呢?

一切思維模型都是主觀的

常識來講,知識當然是為了求真。我們從小的學習中,就是默認有一個終極的真理存在。

但事實上,

一切知識都是主觀思維模型,而不是對客觀世界的本真反映。所有的模型都是暫時的正確而已,這個觀點很重要。

愛因斯坦有一個著名的隱喻,說宇宙就像是一個打不開錶殼的表,我們科學家只是在這個錶殼的外邊來猜它是怎麼運作的,永遠不知道這個世界本真是什麼。

它將成為你的禁錮

一旦接受了一個思維模型,你以為它是對客觀世界的本真反映,但是隨著時空邊界的打破,它最後會變成對你的禁錮而已。我們經常被禁錮在已有的思維模型裡,但歷史的重大進步反而是思維模型的變革。

繼續來推演,什麼叫邏輯自洽?是要建立一個思維模型,把所能把握的信息都整頓到裡面去。但是,隨著信息的不斷增加,思維模型就一定會出現一個時刻,不再能整頓新出現的信息量,面臨崩潰了。

這個時候你有兩個選擇:第一,繼續用已經過時的思維模型來扭曲新出現的信息量。第二,用一個更大更新的思維模型來涵蓋新的信息量。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停留在已有的思維模型裡,不能進步。所謂文明的進步,所謂科學的進步,則是極少數的人打破舊有思維模型,帶來新的思維模型。

所以,思維模型變革會讓你處理更大的信息量,換句話說,讓你的邊界變寬。

你需要升維,提高認知結構

一個公司,如果大家只是執行,沒有人去想未來的方向,一旦原有的方向食物被採集完畢,它將陷到萬劫不復之地。

所以你有兩個選擇,一,快樂地保留在原來的維度,第二,通過艱苦卓絕的學習把自己升到高維。所謂升到高維絕對不是增加信息量,而是提高你的認知結構。

蕭伯納講過一句非常狠的話,說大多數人每年最多思考兩三次而已。

王興講過一次更狠的話,說大多數人為了逃避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此處說的思考是獨立思考,是調動你的理性,而除此以外的思考都是直接作出反應。你以為你做了思考,那其實只是大眾思想在你腦子裡的投射而已。

刻意練習,真正將理性訓練成直覺

我們接著問,為什麼人類這麼恐懼思考?

因為理性思維不是內置到我們基因和大腦中的思維方式,它需要學習和訓練。

眼睛看见的只是意见,思想看到的才是真理

所以,思維模型加上刻意練習是學習最重要的兩個方法論。這個方法最偉大的踐行者是查理·芒格。

有一次芒格在餐會上,身邊坐了一個女士,那個女士說:“芒格先生,您的一生取得這麼大的成績,如果用一個詞解釋你的成功,你會用哪個詞?”芒格被她纏的沒有辦法了,寫下一個詞——理性。

他此處所說的理性跟我們講的理性是完全一樣的意思。當絕大多數人在用一樓的思維方式的時候,他說我升到了二樓,用理性來做投資。

錘子綜合症

芒格在書裡拈出一個詞,叫做多元思維模型。他說一個人如果只有一個思維模型,會出現“錘子綜合症”——你手裡有個錘子,看見啥都是釘子。

你就會用一個模型來解釋一切。

最重要的多元思維模型來源是什麼呢?他又提出一個跟以前很不一樣的觀點,叫做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這已經到了哲科思維的範疇。

如果你只是在商業領域裡思考,這個層次太淺了。《查理芒格的智慧》封面上有一句話,說如果你想更好的投資,你必須更深刻地理解世界。而更深刻理解這個世界的知識,在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裡。

芒格和他的搭檔巴菲特做投資時,有幾個知名的多元思維模型:價值投資模型,護城河模型,競爭性毀滅模型,能力圈模型,最大最小化模型。

追求信息量只是低水平重複

芒格說,要把模型種到你的腦子裡邊去,用畢生的時間去培養它們,變成你隨時能夠使用的本領。

結果怎麼樣?巴菲特說,芒格能夠比任何活著的人更快更準確地分析任何種類的交易,這就是一輩子訓練出來之後的結果。他就像一名國際象棋特級大師,通過邏輯、本能和直覺來決定最具前景的投資。

幾年以前我提出這樣一個理念,成年人學習的目的應該是追求更好的思維模型,而不是更多的信息量。

在一個落後的思維模型裡,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是低水平的重複。

但是絕大多數人不瞭解這個道理,尤其在今天,知識付費很多,大家對知識的恐慌很多,拼命不停的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量,完全學不過來。

體會真正的思維之美

混沌大學最重要的三個思維模型,如果用一句話說,就是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連續性認知,實現第二曲線的創新。

眼睛看见的只是意见,思想看到的才是真理

如何找到第一性原理?去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裡尋找。

我認為,思維模型是有層次之分的:第一層次,是把你的日常工作經驗抽象化為一個方法論。第二層次,去商學院學習管理的技能,來到混沌學習創新思維的這個能力。第三層次,學習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

第四層次非常難,要用公理化推到你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但是,你如果能用這四個層次推導出你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你就真正知道了什麼叫思維之美。 (完)

*本文根據李善友在混沌大學創新學院的課程整理而成,內容僅為完整課程的1/4,轉載請聯繫授權。部分圖片源自pexels.com、unsplash.com。撰稿:無藥。版式:JY.Yang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