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意大利“第二國歌”《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



《拿布果》(Nabucco)是由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作曲的4幕歌劇,意大利文劇本由索萊拉 (Temistocle Solera)改編自聖經故事及Anicet-Bourgeois 與Francis Cornu 的話劇。《拿布果》於1842年3月9日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 (Teatro alla Scala)首演。威爾第在《拿布果》譜寫出著名的合唱曲"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 ,是這出歌劇最經典的片段。

堪稱意大利“第二國歌”《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

斯卡拉劇院的經理Bartolomeo Merelli,邀請威爾第為《拿布果》 (原名為Nabucodonosor)作曲。Merelli原先是邀請普魯士作曲家尼可萊(Otto Nicolai)作曲,但尼可萊當時正開始為《Il proscritto》作曲,故此拒絕了邀請。威爾第初時亦拒絕了Merelli,但留下了手稿。威爾第形容他自己,從初時拒絕到後來接受作曲邀請,是一個很戲劇性的轉變,“我將手稿狠狠地擲在桌上”,“在天亮前反覆閱讀手稿不只一次,而是兩、三次,直至(他)透徹理解整個故事。”這似乎是誇張的陳述,他實際上是花了幾天,甚至是幾個星期謹慎地去考慮,才決定作曲。

《拿布果》於1841年秋季完成作曲。不像上一部歌劇《奧貝爾託》,完成作曲後足足待了3年時間劇院才同意上演,《拿布果》只待了6個月,便於1842年3月開始製作,並於1842年3月9日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上演。

堪稱意大利“第二國歌”《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

威爾第自言:“這部歌劇可以說是我藝術生涯的開始。”沒錯,《拿布果》一出即時取得了成功,呼聲蓋過了多尼采蒂 (Gaetano Donizetti)和帕契尼 (Giovanni Pacini) 在附近上演的歌劇。聽眾熱烈讚賞,評論家都給予正面的評價。

有趣地,有一人批評《拿布果》噁心,這人就是尼可萊 (Otto Nicolai),先前拒絕了為《拿布果》作曲的作曲家。

堪稱意大利“第二國歌”《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

作為一個普魯士人,當時生活在米蘭的尼可萊,對於感情色彩豐富的意大利歌劇感到奇怪,在他拒絕了Merelli 邀請他為《拿布果》作曲後,他開始著手編寫《Il Proscritto》。1841年3月《Il Proscritto》首演,但卻遭遇災難性的失敗,Merelli不得不與尼可萊解除合約。尼可萊離開前往維也納,他在當地得悉《拿布果》取得成功後非常忿怒。“(《拿布果》)非常可怕”,他寫道,“他的曲譜十分愚昧——技術上他並不專業——他一定是有著一顆驢子的心,在我的眼中,他是一個十分可憐、可恥的作曲家……”。此外,他批評《拿布果》什麼都不是,只是「忿怒、謾罵、流血、謀殺」。

尼可萊只是少數的批評者。今天,尼可萊的名聲遠遠不及威爾第。《拿布果》奠定了威爾第往後的成功,直至他退休前,共創作了16套歌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