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死了?""上帝復活?"——如何理解尼采的"超人"思想

"上帝死了!上帝不會再復活了!是我們把他殺死了!我們這些兇手中的兇手又應該如何安撫我們自己?那個整個世界有過的最神聖最強大的神竟在我們的刀下流血死亡:誰會抹掉我們身上的血跡?我們能用什麼水清洗我們自己?我們必須發明什麼樣的彌補儀式和神聖遊戲?難道這偉大的功績對於我們不是過於偉大了嗎?難道我們自己不是必須變成上帝,我們才值得這樣的功績嗎?從未有過比這更偉大的功績;而因為這樣的功績,無論誰出生在我們之後都將屬於比至今一切歷史都要崇高的歷史中!"

——尼采

在近代歐洲,世界的鉅變正在孕育,哥白尼的日心說、達爾文的進化論等先進的科學思想,猛烈的衝擊了以上帝為核心的宗教信仰;康德的批判又將上帝驅逐出了理性的領域,使上帝在道德的領域苟延殘喘,而尼采在《快樂的科學》中藉著瘋子的口說出上面那驚世駭俗的話,更是抹去了上帝存在的唯一價值。

一、上帝死了,信仰沒了

人們信仰神明和上帝,無外乎是他們擁有人類沒有卻又渴望得到的東西,神明指引著迷途的人,他們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有一天會變成理想中的自己。

1、有些人死了,卻還活著

上帝死了,只是尼采對上帝本人的一種驅逐,是對教會和教士的不滿與對改造黑暗現實的一種期望,但上帝所代表的的信仰卻並沒有被反駁和抨擊。

一個人可以沒有很多東西,但絕對不能沒有信仰。尼采也並不反對宗教信仰,他反對的是對人類靈魂的一種束縛,在教會掌控下的歐洲,平民過著苦行僧的生活,但教士們卻縱情聲色,使國家和人民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當中難以自拔。

所以,尼采覺得上帝死了,是尼采對基督教上帝統治時期的人下的判決書,因為作為最高標準和判斷準則的上帝死在了人類的手裡,人類就變成了了世間萬物的尺度。

上帝死了,但上帝所代表的信仰卻並沒有就此消失,人類會思考,內心會空虛,眼前會迷茫,所以人類離不開信仰,即使堅定的無信仰主義者在人生低谷抓住的那一絲絲的光芒,也會讓他徹底的改變自己的行為準則,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時至今日,信仰依舊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它是你身邊的萬事萬物亦是你心中的一方淨土,寂寞時有它的陪伴,傷心時有它的安慰,失落時有它的鼓勵,絕望時有它的支持,所以"上帝死了"但"上帝"依舊活著。

2、有些人活著,卻已經死了

上帝死了,預示著人們將會短暫的失去信仰,因為在教會統治時期,人們總是自動或被動的信仰教會,根據基督教的教義來行事,

上帝死了,死在了人類的手裡,人類和上帝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很多人很難在第一時間接受這種地位的轉變。

更何況,以人類為尺度的判斷準則並沒有完全形成,社會和人心都陷入了恐慌的狀態,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什麼地方,失去了上帝的指引使很多人無法看清自己的位置。

在上帝死後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像行屍走肉一般活著,真理的王朝並不是那麼容易建立的,雖然他們已經打下了一大片的江山,但中國有句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二、上帝活了,超人來了

上帝死後,人們的生活陷入了迷茫的狀態,人們渾渾噩噩的生活著,沒有了價值判斷,虛無主義也接踵而來,似乎一切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於是尼采想上帝死了,那上帝還能復活嗎?

1、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答案是"不能",上帝的死亡代表的是以基督教上帝統治時期的人的死亡,而上帝的復活也只能是人的復活,但沒有能成為指引人們前行的、像上帝一樣強大的人,怎麼辦呢?尼采想到了"超人"。

尼采曾說"上帝死了,現在我們要超人生活起來"。

由此可見,尼采是將上帝作了一番偽裝之後,

以"超人"的身份繼續生活在人們的心中,尼采認為復活的上帝早已不是以前的上帝,而是帶領大眾信仰、是人們能夠克服自身的愚昧無知,提高自身的氣質,控制自己的激情和衝動,為自己修身立法,為自己創造嶄新價值的,殺死了上帝的人的復活。

"超人"是人類自身的一種演化,在世界面前,超人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存在,他們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告知人類,使人類在前行的道路上少走些彎路,他沒有上帝、神明那麼多的陋習,卻也並不高高在上讓人難以把控距離。

上帝死了,超人來了,人類的社會正在迅速的進步著。

2、時光易逝,信仰永存

在時間的洪流裡,人類的存在實在是太過渺小,人類的歷史也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更遑論神話時代的上帝呢?

尼采單方面宣佈上帝的死亡,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並不意味著時代的中心發生了改變,上帝所在的年代,人們習以為常的按照教會、教義和"上帝的指示"行動,那時的人們相信自己所做的就是正確的,自己知道的就是所有的,他們認為沒有比上帝更博學的、能力更高的存在,他們把上帝當作信仰。

上帝死後的世界,人類社會建立起來的真理王朝,以"超人"思想為核心,其本質還是人類的信仰,就像中國有人信仰佛教,有人信仰道教,有人信仰馬克思一樣,說白了就是人類自身的一種選擇。

或許在很久很久之後的未來,上帝死了,佛祖死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被淹沒在時間的海洋中,被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拍倒在地後,又會有

新的"超人"出現在人類的社會里,成為新的信仰。

只要人類還存在,只要生命還在繼續,信仰便只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更迭中綻放新的光芒,或許它會在某些時候遲到,但它永遠也不會缺席。

三、超人,是誰?

超人是尼采對基督教傳統形而上學的一種反抗,代表著深受上帝壓迫的民眾所發出的聲音,在理性王朝建立的初期,對人類的影響非常的重大。

1、 超人,其人

對於超人,尼采的構思並不複雜,他只要求超人要具有健全的生命本能和超越的精神追求,這和上帝的全知全能和中國神明的完美主義有著很明顯的分歧,尼采並不憧憬上帝、神明這類虛偽的存在,他認為世界應該掌控在人類的手中。

人類應該推翻上帝所設下的壁壘,向更遠的遠方尋求生命的本真,而不是守著虛偽的記憶和意識原地踏步,尼采認為人類應該有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不侷限於身邊的存在,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和開闊。

新時代,新思想,不管是女性還是男性都應該拋開世俗的眼光,以更加自信和自強的姿態站立在夢想的此岸,用強悍的能力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來到達成功的彼岸。

2、超人,也有不完美

拋開記憶中虛構的主角,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十全十美的呢?答案是沒有,我們也不要去期望有完美的存在,

有時候不完美也是美的。

尼采並不認同上帝能凌駕於世人的頭上,他也並不認為人人都是平等的,他認為人類社會是建立在不平等之上的,如達爾文進化論中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尼采認為強者能為弱者立法,掌握弱者的生命,而弱者只能期盼上帝復活,因為在上帝統治時期,所有人都必須按照上帝的準則來行事,沒有誰強誰弱,也沒有分配不公、弱肉強食,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尼采的"超人"思想還是一種不受道德約束的,可以肆意行使自己特權的權力意志,這一思想和壟斷資產階級的強權政治想法一致,都認可權力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的,而有這些權力的人行事時是可以不受到道德甚至是法律的約束的,因為他們是社會的主導者,他們掌控者這個社會最不可或缺的東西。

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剝削底層人民,因為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時代,尼采的"超人"思想並不適用與現代社會,它只是特定的年代誕生的特殊的思想,只適用於它誕生的年代,而後的世界裡,它或許任就是有影響的,但它的影響非常的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上帝死了,是人類的選擇;上帝活了,也是人類的選擇,深究其原因,離不開的還是人類自身,一個信仰倒下,就會有千千萬萬種信仰升起,尼采的"超人"思想就是繼宗教信仰之後冉冉升起的,新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