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精氣之說

老子在《道德經》第六章中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要理解這章經文,關鍵是搞通玄牝兩字的含義。這裡所說的玄是指天,指陽,所說的牝是指地,指陰,與“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陰陽兩氣是同一的意思。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進飲食為陰氣,鼻入空氣為陽氣,所以口鼻是人與自然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門戶。由此可以看出這“穀神”就是陰陽兩氣構成的精氣的代名詞,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的作用。同時也兌明瞭精氣是有結構的,這就為練氣功能養生,中醫藥能療病提供了理論依據。這精氣學說對人類健康的貢獻,其意義之深遠、影響之巨大是難以估計的。

《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昊拍

經絡之說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六章中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篤”字在老子帛書中寫做“督”,就是指督脈。何以為證呢??莊子在《養生主》中對此作了證明:“緣督以為經”說督是一條經脈,後人稱之為督脈。這“復”就是說經氣沿全身左右二十四條經脈往復運行的情況,而且是以“萬物並作”的形式進行的,即經氣走完左半身再走右半身反覆往返地運行。對經脈的循環無端的特徵,他在《道德經》二十五章中有進一步的闡述:“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這就把經脈的客觀存在而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獨立性和循環性的根本特點加以肯定。

他不單發現了經脈,同時還發現了經穴,他在《道德經》第一章中說:“以觀其所徼。”這個“微”字無論從形象、意義、讀音來看,無疑是竅穴的代用字。從“守督”和“觀竅”聯繫起來分析,這個竅穴就是尾閬穴,實踐證實確有“眾妙之門”的作用。從以上可以得出結論,經絡是老子發現的。經絡系統的發現,比起我國“四大發明”來其意義更偉大、更深遠。

《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昊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