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大医”思想

《道德经》的“大医”思想

精气之说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要理解这章经文,关键是搞通玄牝两字的含义。这里所说的玄是指天,指阳,所说的牝是指地,指阴,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阴阳两气是同一的意思。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所以口鼻是人与自然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门户。由此可以看出这“谷神”就是阴阳两气构成的精气的代名词,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的作用。同时也兑明了精气是有结构的,这就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疗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精气学说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其意义之深远、影响之巨大是难以估计的。

《道德经》的“大医”思想

昊拍

经络之说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笃”字在老子帛书中写做“督”,就是指督脉。何以为证呢??庄子在《养生主》中对此作了证明:“缘督以为经”说督是一条经脉,后人称之为督脉。这“复”就是说经气沿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的情况,而且是以“万物并作”的形式进行的,即经气走完左半身再走右半身反复往返地运行。对经脉的循环无端的特征,他在《道德经》二十五章中有进一步的阐述:“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这就把经脉的客观存在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性和循环性的根本特点加以肯定。

他不单发现了经脉,同时还发现了经穴,他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说:“以观其所徼。”这个“微”字无论从形象、意义、读音来看,无疑是窍穴的代用字。从“守督”和“观窍”联系起来分析,这个窍穴就是尾阆穴,实践证实确有“众妙之门”的作用。从以上可以得出结论,经络是老子发现的。经络系统的发现,比起我国“四大发明”来其意义更伟大、更深远。

《道德经》的“大医”思想

昊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