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防控疫情、居家隔离之时,品读《道德经》,感悟人生的风风雨雨。获得智慧的启迪,接受性情的磨砺、挫折的考验、痛苦的洗礼,从狭小的自我认知的封闭的圈子突破出来,学着接纳每一个棘手的人和事。心怀谦卑之心,先改变自己,再设法一步一步改变自己的行为,享受全新的人生体验的真谛,可谓读书的乐趣。


《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一、想得通

《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就明白了自己的认知盲区,这种人就很高明,是我们崇尚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认知局限,却自以为是,这就是个人认知的缺陷,就会陷入作茧自缚的痛苦中。圣人之所以不自以为是,是因为他看清了自己始终有认知的局限,所以能接纳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事物,或者相反的认知;他不认为这是缺点,因而他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安时处顺,顺其自然,反而能化解面临的烦恼和不安。因为圣人不自以为是,因为他不自我封闭,世界对他自身来说,是敞亮的,所以他能接纳各种各样的人事变迁,并且在内心深处自我反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接纳周遭的人世无常,所以就能处之淡然,心如止水。


《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那么,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意外的灾祸,不公的待遇,致命的打击迫害,遭受肉体病痛的折磨,亲人的生离死别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件。我们作为常人,可能觉得上天对我们不公,可能会怨天尤人。而实际上,我们这样看待这样的事件,就陷入了个人认知的局限,因为这些事件本身就是生命的无常,而无常的状态,也是生命的本然状态,遇到他们只不过是时间先后问题,不存在着不经历挫折的情况。只不过每个人经历的不幸,因为身处的环境不同,略有差异,但就其实来说,大同小异。所以,根据《道德经》所言,想通了,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而自己的心结打开了,自己狭小的认知向世界敞亮了,接纳了人世的无常,就走出了自我封闭的思想阈限,获得更大的认知,感悟到了:其实原来也可以这样去跨越自我设定的认知的藩篱,感恩苦难给了我们磨练自己意志的土壤和阳光!


《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夜空中明星去了,还有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月亮去了,还有太阳出来的时候。叶子落了,还有果实成熟的时候,严冬来了,还有春天脚步走近我们的时候。万物轮回,周而复始,也许,人生走到山穷水尽之时,就是柳暗花明的转机。

二、放得下

既然想通了,那么就不妨放下心理负担,轻装上路。

《道德经》第22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自我反省接纳了外界的事物变化,便会保全自身,免受伤害;自己的不满和委屈也就可能得以化解;内心敞亮了,向外打开了,心理才有可能虚静充盈;自己原来的认知就有了新鲜的补充和完善;一点一点的打开心结,就会得到心理的安宁,如果一下子向外部世界敞亮,反而会陷入更复杂的烦乱迷惑中,不能自拔。

所以悟道的人,敞开接纳不同的认知的胸怀,甚至是和自己相反的见解,不自我局限,所以看得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自以为是,光明之道越发显露;不好大喜功,不自我夸耀,自己的所作所为反而会被别人认可;不自我矜持,而去不断突破自己认知的狭小圈子,自己就可能获得长久的心理坦然。正因为不和别人一争高下,不树立对立面,反而外部的世界和自己取得了和解。古时候人们所说的“忍辱负重,自我保全”的话,怎么能是虚空的呢?一心一意地突破自我封闭的束缚,就可以达到心安理得,恬淡处之。


《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道德经》此处的智慧在于教会我们:在身处逆境时,要反躬自问,向内而求解脱之法,以退为进,方可脱离不利的处境。

进退维谷之时,不要急于前行,内修定力,外塑谦卑,就可以安然无恙。

三、办得到

心里想通了,放下思想包袱了,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呢。

《道德经》第63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粗壮的参天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开始长大的;九层的高台,也是一层一层累积而成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迈开第一步开始的。

要想改变现状,就得从眼前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失败是成功之母,往往遇到瓶颈或者挫折时,就从事发的源头找起,追本溯源,按图索骥,反而能解决问题。


《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道德经》第63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解决难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成就大事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天下的难事,是从容易之处发展而来,天下的大事是从细小之处逐渐形成的。所以圣人做细小的事情,来成就大事,就会成就他的功业。轻易承诺必然会失信,把事情看得容易了,就忽略了出现新问题的可能,反而解决起来更困难。因此圣人把事情预先考虑得困难多一些,所以解决起来遇到的困难就会相对的少一些。


《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道德经》提醒我们:遇到问题,要从细小处着手,要从容易的地方开始,预先设想困难多一些,多留几个解决的方案,真正做起来难度就小一些。遇到困境时,先从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开始去挽救,任何糟糕的事情,都有合适的办法处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补救。

过得去

想得通了,放得下了,办得到了,遇到危机就总要过得去,我们要树立必胜的信心。

《道德经》第23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暴风再刮得猛,一个早晨之后终有停歇的时候;大雨下得再急,一日之后,也终有结束的时候。


《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人生的艰难困苦终有挺过去的时候,坚定自己的信念,雨后总会有出现彩虹的时候。

高尔基《海燕》中所说:“在这个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个勇敢的鸟儿的叫喊声里,听出了胜利的信心。”

我们要像勇敢的海燕一样,去迎接暴风雨的挑战,冲过人生的重重阴霾,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道德经》教会我们凡事处之淡然,我有不同的理解(原创首发)


品读《道德经》,分享圣人处世智慧,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防控疫情,居家读书,也是生活品质和个人修为提升的一件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