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話版”《道德經》(九)——《道經》五六七章要連著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浴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馬王堆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傳統版)

這三章的兩個版本差別不大,虛而不淈(音谷),淈是枯竭的意思。所以應該是“淈”而不是“屈”。

天和地無所謂“仁”,萬物在天地眼中就和草扎的狗一樣;聖人也談不上“仁”,把百姓當草扎的狗一樣。天地之間就像個大風箱(所以中間是空氣),不動時(虛)箱中的氣不枯竭,動的時候氣越出越多(所以不贊同“多動”)。多出去見聞終有窮盡(想想看,孔子周遊列國是不是去“多聞”了?),還不如留在本來的地方(不若守於中:像風箱一樣守住中間的氣)。

浴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注意:所謂“浴神”,“浴”就是“有河流的山谷”。所以這個“穀神”(傳統版)不是“稻穀神”,而是山谷神,所以看上去像一個大的子宮(女性生殖器)。

有河流的“穀神”水流永不枯竭,像是一個大的子宮。這個“產門”(生育之門),是生出天地的根源。河水綿綿不斷,好像一直儲存著,用之不竭(堇:“盡”字之誤),所以“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因為它們自己不會生育,所以能永久存在。(即:天不會生出個“小天”,地也不會生出個“小地”,變成“新天地”,所以天地永恆不滅,而其他生命有生必有死。)

是以聖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這裡的“芮”應該是“內”而不是傳統版的“後”或者“退”,為什麼?因為後面那句是“外其身而存”。內對應的是外,如果你把前一句“後”或“退”理解成和“先”互為反義,那後面那句“外”和“存”就沒有反義關係。這就叫文法分析。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解釋這幾句話?

古漢字的“內”還通“納”,有“內收”的意思。那麼“聖人內收其身而身先”又如何理解呢?這就是看上下文的重要性,要知道《道德經》原本是不分章節的。前面由“天地不仁”引出“聖人不仁”,然後把天地比喻成大風箱,得出“不若守於中”的結論。這“不若守於中”說的當然就是“聖人”。所以“聖人內其身”就是“聖人守其中”,所處的位置既不在先也不居後而是“守中”,也就是居其本位。

所以聖人身居本位則如同身先“士卒”,外顯其身則其身存(按理隱身才能保命)。不正是因為聖人無私嗎?所以反而保護了自己。

“人話版”《道德經》,讓《道德經》說“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