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開經語

宣道貴德抱無得一 行善利生濟世救人

虛靜恬淡寂寞無為 知強守柔神定氣閒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無名玄同無礙 上德無己法雨無邊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8 和的學說 老子在混成學說、玄同學說、玄通學說和缺的學說之後又提出了和的學說。對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本質有了足夠的理解以後,老子真正想告訴世人的是人類文明-和能否最終實現。

《道德經》提出一個問題:人類能夠從野蠻走向文明嗎?爭是野蠻,和是文明。用《道德經》的術語就是:人類最終能夠放棄爭,走向和嗎?經文堅定的回答:能!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現實世界無處不爭,甚至很激烈,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容易,即使今天要回答這個問題同樣不容易。老子這位修道士為什麼回答的如此堅定呢?老子入玄同大定,證悟了萬物是因和而生。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40章)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第42章)。

經文的意思是說:有形的萬物從無形的陰陽二氣產生,無形的陰陽二氣交通成和萬物生。這是氣本論的宇宙學說。萬物被稱為萬物是因為顯形,不顯形就沒有萬物的存在,也沒有萬物的稱呼。一不可能產生爭,只有多才能產生爭。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萬就是多,多產生爭。所以萬物爭鬥來源於萬物的顯形,這是肉眼能夠看見的。但用道眼觀之,萬物是因和而生。萬物的本質是和,即使顯形了,和性並未消失,和性可以通過修道失而復得。

因此人類--萬物之一,必然從野蠻走向文明。老子實證萬物的本質是和,世人誤認為萬物的本質是爭。萬物是爭的,萬物之母是不爭的,萬物之母是和。世人為什麼看不見萬物之母是和呢?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老子說: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第1章)

世人的心流因為慾望而波浪起伏,聖人的心流因為沒有慾望而平靜如水。波浪起伏的心流沒有玄照之功,只有平靜如水的心流才有玄照之功,照見萬物是“衝氣以為和”。人類能夠最終從野蠻走向文明,從爭走向和,這就是最可靠的證明。

只要“欲不欲,學不學”,只要少私寡慾,見素抱樸,玄照妙心就會回到我們的身邊。人可以捨棄這個身體,但不能捨棄這顆玄照妙心。所以莊子說:“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亦次之矣。”(齊物論)玄照妙心死了,一切都死了;玄照妙心沒有死,一切都不會死。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和的思想與缺的學說有極其密切的關係。爭的目的是想掠奪對方,甚至消滅對方。宇宙的法則是因為缺而吸引,因吸引而生。因此彼此是互缺,互相吸引,互相作為對方的存在基礎。

這是大和思想。大和思想包含二個根本點,一是因交通成和而生,二是因互缺相吸而生。世人記住這樣的大和思想,人生一定很好,家庭一定很好,社會一定很好,人類文明一定很好。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9 反戰思想 和回到了人類社會,文明回到了人類社會。爭的喧囂終將離去,成為歷史的垃圾,灰飛煙滅。這就是老子在玄同大定中實證的無上妙境。但老子出定以後,爭的醜劇正在上演,這就是戰爭的醜劇。老子是一位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因此也是一位堅定的反戰者。

老子說:“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樂殺人者一定會最終失敗,受到天罰。老子又說:“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第31章)面對戰場上敵對雙方陣亡的生命,修道士嚎啕大哭,並要為這些死難者舉行葬禮,以安慰他們的冤魂。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只有降魔除妖的戰爭才可以被開許,如討伐桀紂的戰爭,其他掠奪土地人民的戰爭都是罪惡。即使降魔除妖的戰爭,只要除其魔頭,不應該傷及脅迫之眾。

反戰是道的學說的必然組成部分。老子的和平主義和反戰思想是人類歷史上和平主義和反戰思想的先驅,是華夏文明的文化輝煌之明證。道思維是尊重生命的思維,反戰是尊重生命的最強烈的呼聲。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10 萬物平等 道生萬物,所以萬物是平等的。萬物是平等的,人更加是平等的。平等主義是老子《道德經》 的根本思想,沒有人比老子是更為堅定的平等主義者。老子說:“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第39章)老子對人間侯王高高在上無比蔑視。

“侯王無以貞而貴高將恐蹶”,侯王行上天眼中不正之事必將重重跌倒。老子說:“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第57章),侯王應聽從聖人的教誨,做到自我清淨,萬民本來行為端正;做到無事而不擾亂社會,萬民本來自食其力,富足有餘。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老子又說:“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第32章),上天降下了甘甜美好的食物,萬民可以平均的得到一份,與人間侯王毫無關係。侯王與萬民都是“衝氣以為和”,都是道所生,本無高低貴賤。

莊子更說:“以道觀之,物無貴賤”。平等主義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宇宙的根本法則,不可違背。因為是根本法則,即使現實地上有高低貴賤,但究竟地上沒有高低貴賤,萬物平等終將實現。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11 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道思維的一貫追求。《道德經》最後10章講天罰和天道,就是闡述公平正義。人類不僅有戰爭這樣的反人類罪惡,還有普遍存在的社會不公。老子看到社會不公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到了“民不畏死”的地步。

人間侯王表面上敬畏天,實際上心中還嘲笑天的威名,因為天罰暫時還沒有降臨下來。老子孔子都是射箭高手,老子以射箭作比喻:“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射箭手瞄準目標,瞄準過程中,高於靶心就向下微調,低於靶心就向上微調,最後一定要與靶心一致,不偏不離。這個靶心就是公平正義。射箭手瞄準靶心的意志代表了天道實現公平正義的意志。

老子又說:“天之道,損有餘以奉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第78章)人間沒有公平正義,但上天有公平正義。人間沒有公平正義是暫時的,上天還在微調中,人間最後一定能實現公平正義,正像射箭手一定會瞄準靶心一樣。

如何理解老子的“和、反戰、萬物平等、公平正義”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