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溝堡為什麼能夠發展為懷安的縣城?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圖 | 懷安柴溝堡

懷安歷史悠久,先人留給後人的太多太多,看得見摸得著的莫過於懷安的城堡了。至今,懷安大地還殘留著多座城堡。這些城堡大多建於漢至明末期間,其中明朝以前所建城堡因無資料,至今仍然是個謎:如左衛城東北的“九王城”等。但建於明代的城堡,記載比較清楚。

據縣誌記載,建於明代不同時期的城堡共13座,分別是懷安城、左衛、柴溝堡、西洋河、渡口堡、李信屯、西沙城、南忻屯、景泉堡、第三屯、第四屯、第六屯、第十屯。前六處為磚包城,後七處為土堡。

在上述城堡中,有的初建時規格就較高,如左衛(當時為萬全左衛)、懷安城(當時為懷安衛),設衛的地方實行軍政一體,以軍為主,兼管地方,一般不置縣,所以在明朝的276年中,懷安並沒單設縣級政權

以上所說的眾多城堡,初建時主要出於軍事需要

,隨著歷史的推進,政權的更迭,一些城堡消失了,一些城堡衰落了,一些城堡又發展了。位於今東洋河村西南的馬城,作為漢代縣城達300 多年,作為軍事重鎮達千年以上,現在也已蕩然無存了。

舊懷安村, 曾是漢代夷輿縣城,從唐至明初一直為懷安縣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時間長達600年,現在也只剩一個普通村落了。而柴溝堡從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置邊防營壘到元,漢蒙居民才二百餘戶,然現在卻發展為縣城所在地,這是為什麼呢?

為解開這個謎,不防先談一下柴溝堡的發展歷程。

懷安 柴溝堡

發展

柴溝堡的發展始於明正統年間的1437年。在這之前,懷安城、左衛已建衛四十多年了,而這時的柴溝堡還是個小地方。

據有關資料記載:“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置邊防營壘要寨(砦溝),並圍築土垣……遼代將‘砦溝’改稱‘柴溝’……置基層行政機構‘柴溝村’,居漢民百餘戶……元更名‘柴溝營’,漢蒙居民達二百餘戶,戍軍近千人,軍政並行……明洪武二年(1369年)曹國公李文忠在此大敗元兵,盡遷其民入居內地。”

洪武二十三年(1392 年)和永樂十二年(1414年)年兩次從內地遷民來堡定居,此時仍為一個小地方,直到明正統二年(1437年)後,這裡才發生了質的變化。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圖 | 懷安柴溝堡

事物都有雙重性。明成祖朱棣期,當頻繁征戰取得勝利的同時,也導致了國家支出過大,稅賦徵派繁重、有些地方農民流亡與起義等問題的出現。

朱棣的兒子繼位後一年就病故了,其長孫朱瞻基繼位,改年號為宣德。宣德皇帝是一個既有較高素質善於治國的皇帝,又是一個酷愛玩蛐蛐的皇帝,在他執政的十年間,改變了永樂皇帝南征北戰、盲目擴大疆土的弊政,轉向加強內部管理,鞏固沿邊防禦。

因宣府鎮位居北京至蒙古最近的通道上,所以於“宣德五年(1430年)於宣府(今宣化)置萬全都指揮使司,領萬全左衛(今左衛鎮)、萬全右衛(今萬全城)、懷安衛(今懷安城)等十五衛。”“這是最後一個設置的省級軍事機構。”其管轄範圍東起居庸關西至西陽河,延袤一千三百多里,駐軍、馬匹也居邊鎮之首。在此之前,懷安的衛所均隸屬山西都指揮使司,自宣府置萬全都指揮使司後,由於柴溝堡及西洋河近臨長城等特殊位置,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正統二年(1437年)都指揮文弘廣始築柴溝堡城。景泰、天順(1450~1465年)年間又三次展築。”幾乎與此同時,“正統五年(1440年)都司文弘廣因舊基重筑西陽河堡城。成化十年(1474年)展築,成化十六年(1480年)兵部尚書餘子俊又展築。”

懷安 柴溝堡

變化

《明史》雲:“總鎮一方者為鎮守,獨鎮一路者為分守,各守城一堡者為守備,與主將同守一城者為協守。”

縣誌記載:“明孝景帝(朱祁鈺)景泰二年(1451年),置鎮守宣府西路參將,由萬全右衛移至柴溝堡,協理西路軍政。五年(1454年)又改鎮守參將為協守參將。”

“成化八年(1472年)改協守西路參將為分守西路參將,仍駐柴溝堡。分管下西路洗馬林、柴溝堡、西陽河、懷安城。”

“弘治十一年(1498年),築渡口堡城,設守備。”

“嘉靖十六年(1537 年)都指揮韓邦奇、指揮劉輔築李信屯堡,設守備領之。”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分宣府西路為上西路與下西路,下西路參將駐柴溝堡,轄洗馬林、柴溝堡渡口堡、西陽河、李信屯、懷安六城堡。”

從上述資料中可以清楚看到,柴溝堡雖未曾設過衛,但隨著軍事形勢的變化,其地位已高居衛之上了,作用也越來越大了。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歷史進入清代。

清朝是滿族建立的統一政權,統治時間達二百六十八年。因為滿清在入關前就已解決了蒙古問題,所以入關後長城一帶已不是邊塞,“九邊”、衛、所自然消失。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西陽河、左衛、柴溝堡併入懷安縣。懷安衛改懷安縣,屬直隸宣化府,柴溝堡設守備。”從此,懷安縣基本形成了以懷安城為縣城,東有左衛,北有柴溝堡的格局。懷安城一直為懷安縣城,而柴溝堡一直為駐軍之地。

隨著清朝的興衰,柴溝堡也有過繁榮和昌盛,也有過冷落和蕭條,但作為軍事重鎮的地位一直沒有變。直到1908年9月京綏鐵路的通過,又給柴溝堡的發展提供了第二次機遇。

當時這裡雖不是縣城,但由於交通的便利,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如學校的興辦,電業的開發,周邊灌渠的開挖等都居全縣領先地位。

“民國三十年三月(1941年4月1日),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臨時第三次政務會議決定:懷安、萬全兩縣合併,稱萬安縣,縣署治萬安鎮(今柴溝堡),5月1日,在萬安鎮舉行了開廳式。”從而

又一次確立了柴溝堡的中心地位。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全國解放後,懷安縣城初置於懷安城,但時間不久,“1951年10月30日,察南專署命令,懷安縣委、縣人民政府遷址柴溝堡。11月15日遷址完畢。16日辦公。”從此懷安縣城又歷史地落戶柴溝堡,至今已度過了半個多世紀。

回顧柴溝堡千餘年的發展與變化,我們不難看出其發展有兩次大的機遇,一是明宣德五年(1430年)後作為軍事重鎮,二是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京綏鐵路的通過。

但是同一時期的軍事要地西陽河就沒有發展起來;京綏鐵路的開通給西灣堡帶來機遇,也沒發展起來,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在柴溝堡的發展過程中所得到的機遇,應屬偶然性。然而由於柴溝堡的條件,也就是內在根據,決定了能夠發展的必然性。

柴溝堡地處山環水抱、近水向陽之中,四周土地寬闊肥沃,交通又十分便捷,這是西陽河、西灣堡無法比肩的。

柴溝堡歷經千年發展到了今天,現在城市化進程正在加快,機遇多多,只要不失時機地抓住它,縣城柴溝堡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魅力人文,秀美古鎮

懷安縣地域遼闊,地勢南高北低,屬淺山丘陵區,境內海拔670——1900米,中低山、河谷、丘陵、盆地相互交錯,溝壑縱橫,極具層次感,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

懷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豐富。自古以來,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主要靠農耕生活,且農耕和放牧兩種文化交融。由於沒有受到工業汙染,大都保持著原生態的滋味和狀態。懷安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古長城,古城堡,烽火臺,原汁原味,猶如歷史遺留的珍珠悄然生輝;而近幾年來逐漸引起國內外專家廣泛關注的懷安碹窯,更是透出中華文明繁衍生息的厚重。

自駕遊路線指南

1、自助出遊

北京/天津/唐山/廊坊出發:

G6京藏高速—宣化東注意右轉張家口方向—G6京藏高速—懷安出口駛出高速—懷安縣

2.石家莊/保定出發:

G5京昆高速—淶水北互通—張涿高速—涿鹿北轉京新高速宣化方向—在膠泥灣轉入張石高速張北方向—G6京藏高速—懷安出口駛出高速—懷安縣城柴溝堡

祝您順利到達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張家口微旅遊 / “往期回顧”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向上滑動

張家口微旅遊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zjkwly

新浪微博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河北張家口旅遊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長按右方二維碼

關注更多資訊ˉ►

探究历史 |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