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歷史上明朝皇帝朱棣攻入皇宮時,他沒有著急登基而是殺盡宮中美女,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

何昆峰


有人說歷史上明朝皇帝朱棣攻入皇宮時,他沒有著急登基而是殺盡宮中美女,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南京金川門被燕軍攻破,燕王朱棣在大軍簇擁下向皇宮進發,豈料宮中突發大火,濃煙四起,建文帝走投無路,選擇“闔宮自焚”,以死殉國,燕王撲滅宮火,四處搜尋,始終未發現建文帝屍體,無奈之下匆匆收斂皇后馬氏屍首。在拒絕大臣們反覆幾天的勸進之後,終於於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不是繼承朱允文帝位,而是繼承太祖帝位),史稱靖難之役。

佔領南京後,朱棣並沒有立即稱帝,而是把建文帝親信和宮女集中起來,一是想盤問出建文帝下落,二是想借這些人的口說出建文帝是死於戰火,而不是死在自己手中,殺侄奪位的鍋朱棣可不願背,這些人嚴刑逼供之下只有說出建文帝已死,朱棣的目的已經達到,可以名正言順的登上帝位,而這些人的任務已經完成,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死亡。

朱棣自小聰慧,非常善於偽裝自己,裝瘋賣傻,騙過建文帝,暗地裡培植勢力,他是藩王造反為數不多的成功者,他像極了父親朱元璋,生性多疑。他殺死宮女,看似殘暴,但卻達到了一箭雙鵰的目的。

一是斬草除根,建文帝的宮女極有可能被臨幸而受孕者,如果留下一兒半女,將是後患無窮,所以,他是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過一個。

二是斷絕後患,朱棣擔心這些宮女,受建文帝恩惠,以後再服侍自己,懷念舊恩,對自己伺機報復,他不敢冒這個險。這樣的事情後來果然發生了,嘉靖帝朱厚熜就差點被宮女勒死,還是朱棣有先見之明。

新帝上位,改朝換位,清除異己,培植個人實力也是常規操作。

宮女們入宮都是懷揣夢想,希望獲得寵幸,一步登天,但是,當朱棣的宮女卻是充滿了風險,因為,朱棣對待宮女非常殘忍,後來呂妃毒害權氏,數百宮女太監受到牽連而被處死。

《明史·后妃列傳》近乎病態地記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宣二宗皆然。”朱棣死後,跟著他一起殉葬的宮妃多達三十多人,一直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才下詔,“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宮女們的無妄之災才終於結束了。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朱棣攻入皇宮時沒有殺盡宮中美女!

朱棣不滿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做皇帝,便調集兵馬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到南京城,來到皇宮門口的時候他卻不著急進去,因為他在等侄子的“皇位轉讓書”。但沒想到朱允炆也是暴脾氣,本著我得不到就毀掉的想法,一把火點了皇宮!這讓朱棣很鬱悶,清君側只是幫助君王清除奸臣,這下卻把皇帝逼死了。

不過朱棣也沒客氣,他進入皇宮後開始著手處理後事,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永樂。如果說朱棣進皇宮就殺盡宮女,那麼在宮內的大小事務如何執行?難道讓自己帶來的士兵去做宮女的活嗎?顯示是不可能!朱棣屠殺宮女的記錄在我們國家的史料上並沒有記載,而是記載於古代朝鮮的《朝鮮李朝實錄》!

據《李朝實錄》記載,朱棣兩次屠殺宮女,數量達3000人左右!

  • 朱棣第一次屠殺宮女,是因為寵妃權氏突然暴斃,隨後有宮女揭發權氏是被人毒殺。朱棣大為憤怒,馬上調查這件事,只要有關聯的宮女和太監均被處死,這次事件共有數百人喪命;

  • 朱棣第二次屠殺宮女,是由於宮內有人告發宮女與太監“對食”。本來這種事在歷代宮廷中都很常見,並非什麼大事,但由於朱棣的寵妃王氏剛死,而且據傳言朱棣在生理上有缺陷,因此對這種事情完全不能容忍。在處理這個事件中不斷有宮女被施以酷刑,有些宮女受刑不過,為了能夠逃脫刑罰而編造了一些謊言,說後宮有人想要造反!

要知道不管什麼朝代,造反都是最高等級的大罪!朱棣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非常重視,於是本來只是小小的“對食”事件,最後變成了一場清剿反賊的惡戰。整個事件共有三千多人為此喪命,基本都是宮女和太監。

朱棣兩次屠殺宮女的事件都只是記載於朝鮮古書中,可信程度有多高無法考證,有人認為這是朝鮮故意抹黑朱棣,就是為了不想再向大明朝進貢宮女,因為當時的宮女很大一部分是朝鮮進貢而來。


水煮汗青


一.皇帝寶座由來:

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搶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帝寶座的橋段,大家都熟知了,這不做闡述。

二.朱棣的性格:

聰明(從小聰慧);善忍(建文帝當皇帝之後,卻沒有表露出不滿,暗暗培植勢力);善裝(被懷疑造反期間,裝瘋賣傻,騙過小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逃回北平藩王府);猜忌狠毒(大肆屠殺宮女,誅方孝孺十族)。

三、為什麼要開展2次大屠殺後宮宮女呢?

1.朝鮮愛妃也走了,不是正常過世,而是塑料姐妹花的呂氏謀害?

當皇帝的時候已經42歲了,他卻是個十分好戰的皇帝,時常御駕出征。公元1410年,生性喜好戰爭的明成祖朱棣親自率軍出征漠北。出征之前,他特地帶上權賢妃作為隨侍嬪妃宮女,隨軍出塞。但是令朱棣沒有料到的是,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嬪妃竟然在大軍凱旋迴宮的路上得病身亡,葬於嶧縣。

本以為是正常得病而死,想不到卻是同是侍奉在隨駕途中的宮女呂氏謀害身亡(朝鮮實錄記載權賢妃被毒殺。),明成祖朱棣十分惱怒,根本就沒有細查與審案,直接就開展第一次後宮大屠殺100多人,不過這第一次屠殺不是永樂初年,而是永樂八年的事情了。

這件事緣由卻只是朝鮮賈呂氏沒有得到寵幸,心理扭曲,聯合呂氏對自己的姐妹下毒手。

2.後宮骯髒的事,大肆打擊男人自尊心

好不容易又找了個心愛的女人王氏,準備讓她母儀天下之時,生病去世了。朱棣這個男人傷心欲絕,想不到這時候他聽到朝鮮宮女賈呂跟宦官私通這種骯髒的事情之後,他承受不了,雖然賈呂與宦官都上吊自殺。但朱棣開始對皇宮後宮的宮女進行審查之後,發現要“刺殺朱棣的謀反語言”,那就是犯了皇帝的大忌。朱棣對皇宮後宮的宮女與宦官進行大規模的屠殺,據說差不多有3000多人,基本上把整個後宮都給他殺掉了。

據另外一種說法說:“這件事刺激到朱棣,主要是朱棣生育有問題,就是有男性疾病”,造成無法大規模寵幸後宮,故各位看官是否知道朱棣後來的子嗣其實是非常少的。

3.朱棣晚年的昏聵,猜忌,狠毒

朱棣晚年身體衰弱疾病纏身,脾氣變得非常暴躁,經常因為小事懲罰朝廷官員和後宮下人,整個朝廷的人心裡都非常害怕。這也繼承他老爸朱元璋的一模一樣的性格,這也是封建帝王早年勵精圖治,晚年昏聵猜忌,弒殺的真實寫照。

故封建帝王的性格脾性導致跟隨他的命運各有不同,宮女宦官這下層的人那有什麼自由與地位可言,只是封建帝王的刀下亡魂,故可悲可嘆。


歷史伴讀小二


朱允炆登基之初,就匆匆削藩,這給了朱棣造反的口實,朱棣打出“清君側”的旗號,在北平發動“靖難之役” 。經過四年的戰爭,憑藉著自己軍事上超人的天賦和朱允炆這個“豬對手”的大力配合。

朱棣長驅直入攻入南京,可進入皇宮後,皇宮則是大火瀰漫,只發現了朱允炆燒焦的屍體,真假難辨。至於說朱允炆真實的下落,成了朱棣一生的心病,至今史學家眾說紛紜,暫無定論。

為何不登基先要殺宮女?

朱棣在殺入南京皇宮後,由於找不道朱允炆的下落,便把怒火全部發洩道了建文遺臣和宮女身上。至於說方孝孺被滅十族的慘狀只不過是他報復行動的一個縮影。而大肆屠殺建文宮女則是朱棣又一喪心病狂的舉動,那他為何要對無辜的宮女如此瘋狂呢?

首先朱棣攻入皇宮,尋建文帝而不得,他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自己“造反”事實,他要把宮中知情建文帝的人通通屠殺,宮廷秘聞從他這就要將流言止住。

其次由於宮女都是建文帝的私人用品,朱棣無法得知是否有宮女懷上建文的龍種,為了斬草除根,殘忍的朱棣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坐穩皇位後為何活寡三千宮女?

要說宮女生活在哪個年代最為悲慘,永樂時代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你剛入宮殺人就罷了,為何皇位已經很穩固了,還要殺這麼多人?

在永樂五年的時候,由於朱棣原配徐皇后病逝,此時最受朱棣寵愛的是一位來自朝鮮的權妃。永樂八年,朱棣出征蒙古,把自己最心愛的權妃帶在身邊。

可在回師的途中,權妃卻意外病死了,這對朱棣來說打擊很大。此時正好有一個宮女賈呂和另一個妃子呂氏有仇,就道朱棣面前誣告是呂妃串通宮女將權妃毒殺。


也許是嗜血成性,也許是痛失愛人殺紅了眼,朱棣不問青紅皂白的就將呂妃和數百名宮女盡皆處死,場面十分悽慘。據說當時整個宮殿裡面,全部都是上吊的宮女。場面之悽慘,常人不敢想象。

而到了永樂十八年,此時朱棣已經走到了他人生的晚年,在此時爆出了宮廷“對食”案件。所為對食,就是宮中的宮女和太監相互結合,共同排遣寂寞的方式,在宮中本也習以為常。

可朱棣得知後卻大發雷霆,認為自己男人的尊嚴受到了踐踏,下令將2800多名宮女全部凌遲處死,並且自己親自觀刑,皇宮中瞬間成為了人間煉獄,血流成河。以至於一個宮女大罵朱棣到:你年老陽衰,是我們的罪過嗎?

朱棣晚年的猜疑心很重,稍稍不合自己的意志,就會大開殺戒,不但是滿朝文武官員心驚膽戰,皇宮中的宦官和宮女也是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造成了極大的白色恐怖。

至於說三千宮女殘忍被害,絕大部分都是含冤而死,不知朱棣將來在地宮中會怎樣面對這三千冤魂,會如何心安理得的躺在自己的梓宮之中。


朱棣雖是造反起家,但在位期間,北征蒙古,南下西洋,國力強盛,萬國來朝,將明朝推向了另一個高峰,不失為一代大有為之主。

但他一生嗜血成性,兇狠殘暴,致使無數無辜之人死於非命,也不得不說是一位“暴君”。終明一代,像他這樣殺人如麻的皇帝並不太多。

如果當年建文帝削藩成功,中國又會是何種狀況,朱棣是否會成為吳王劉濞之類的人物,但歷史不容假設,成者王侯敗者寇,是非功過,千秋史書,自有後人評說!


史之策


明朝歷史上有兩位鐵血帝王,一位是開國帝王朱元璋,一位是篡位之君朱棣。這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能動手的事情絕對不動嘴。在這方面,朱棣甚至超過朱元璋,殺人的時候甚至都不會告訴對方原因。



明朝立國初年,朱元璋確定了嫡長子繼承製,因此其長子朱標被立為皇太子,其餘諸子成年後被分封各地為王。朱元璋晚年為了穩固明朝江山,曾經大肆屠殺功臣宿將。後來太子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更是將能征善戰的將領全部屠殺殆盡,因此北方軍權全部落到了諸王手中。

當時北方軍事實力最強者為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寧王朱權。不過朱元璋並沒有從這幾人之中挑選繼承者,而是因為嫡長子繼承製,選擇了朱標的長子朱允炆。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時,便深深地感受到了諸王叔父勢大難以控制。



朱元璋去世的前幾年,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去世,因此朱棣從宗族尊卑和權勢上成為了諸王之首,並且開始和周王朱橚及齊王、代王等擁兵自重。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果斷削藩,因此激起了朱棣等人的反抗。

公元1399年七月,朱元璋去世僅僅一年以後,朱棣在北平起兵,後來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便攻陷南京。南京城破之後,朱允炆不知所終,但此時的朱棣礙於朱元璋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根本無法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所以朱棣開始否定朱允炆繼位的合法性,並且試圖消除朱允炆對於大明王朝的影響。



朱棣進入南京皇宮時,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皇宮內的宮女,詢問朱允炆的下落。在找到幾具已經燒焦的屍體後,經過太監和宮女的指認,確定就是朱允炆及其皇后和他長子朱文奎的屍體。雖然屍體已經焦黑,無法辨識,但朱棣也懸著的心也總算放下來了一點。

確認了朱允炆屍體後,朱棣最害怕的就是朱允炆可能留有子嗣,所以開始懷疑朱允炆可能會臨幸過某個宮女。但這種事情根本無法一一查詢,於是朱棣本著寧可錯殺三千,也不能放過一個的原則,下令處死了南京皇宮內所有的宮女。



處死宮女之後,朱棣還將朱允炆僅有的兩歲幼子朱文圭送到了鳳陽長期囚禁。直到50多年後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復辟之後,對同樣被囚禁朱文圭心生憐憫,才將其釋放,但釋放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朱棣奪位之後,曾經短暫的定都南京。因為居住於南京皇宮之內,所以害怕這些宮女受到過朱允炆的恩惠會謀害自己,所以出於對不確定因素的恐懼,便將宮女全部處死了。



以此看來,最是無情帝王家。朱棣為了名正言順的繼位,不僅屠殺了支持朱允炆的官員,更是將朱允炆身邊的宮女全部屠殺殆盡,其鐵血殘酷可見一斑。


我是越關


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個!

靖難之役是中國明朝歷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地方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靖難之役的成功不僅改變了明朝皇位繼承人的家族支脈以及明朝歷史的進程,同樣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明朝建立之後,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為了鞏固大明江山的長治久安,決定除了任命嫡長子朱標為皇位繼承人之外,將其餘諸皇子分封到地方擔任藩王,藩王在管轄區內不僅僅擁有高貴的地位,手中還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而且藩王對分封地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力和治理能力,正是由於藩王擁有這些權利進而替大明皇帝看守一方。因此,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在朱元璋在位之時,與其他兄弟一樣,被冊封為燕王,駐守北京城。並且手中握有雄兵10萬,抵抗北元對轄區的侵擾和戍守邊疆。


然而在朱元璋去世之後,由於其長子朱標先於朱元璋去世,因此朱元璋將皇位直接傳讓給皇太孫朱允炆。朱允炆繼位之後,對於手握重兵霸據一方的藩王叔叔們十分忌憚。因此便著手削藩。在這樣的情況下,燕王朱棣受到了來自皇權的瘋狂打壓。最終燕王朱棣在裝瘋賣傻騙取侄子朱允炆的信任之後。起兵發動靖難之役,率兵南下直指首都南京城。

經過了三年多的鬥爭,燕王朱棣可謂是九死一生。但是由於明惠帝朱允炆的優柔寡斷以及燕王朱棣的堅持,最終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但是抵達南京城後的朱棣,見到的是熊熊的大火燃燒著皇城,明惠帝朱允炆卻不知所終。只找到了兩具燒焦後疑似明惠帝朱允炆和其皇后的屍體。



由於燕王朱棣無權繼承皇位,但是在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甚至被烈火燒死之後,燕王朱棣登上大明王朝的皇帝之位。為了以絕後患朱棣對明惠帝朱允炆的兄弟和子嗣進行了嚴格的監管。而且朱棣更做了一件“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個”的決定。將明惠帝朱允炆後宮之中的所有宮女全部殺死。避免這些宮女之中有人曾經受到過明惠帝朱允炆的寵幸並且暗懷龍種。日後為明惠帝朱允炆留下一兒半女,成為自己的心頭大患。


當然也有人說燕王朱棣在登基為帝之前,之所以將前皇城內的宮女全部殺害。也可能是擔心有些宮女曾經受到過明惠帝朱允炆的恩惠。因此這些宮女中可能有人在以後服侍自己的過程中伺機謀害自己。因此朱棣決定將原皇城內的宮女全部殺害,一個不留。為的就是永絕後患確保自己的皇位江山永固。

最是無情帝王家。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推翻了自己的侄子明惠帝朱允炆,並且對明惠帝朱允炆及其忠實的擁護者進行了殘酷的報復。使得大明王朝的皇位繼承人由長子朱標一支轉移到四子朱棣一支!



珞珈山的貓


朱棣的靖難有多艱難就不用說了,吃了這麼多苦,也該享享福了。

在他踏進南京皇宮時,並沒有立刻宣佈稱帝,並沒有勝利衝昏了頭腦,而是先把建文帝身邊的親信和姿色上乘的宮女集中起來,向他們盤問建文帝的下落,朱棣想借他們之口說出建文帝是死在戰火中的,當他們按照朱棣的想法說出了建文帝在犧牲在戰火中時,就達到了他的目的,當這些人不在了就算朱允炆沒有死也是死了。這樣他才能安心的坐上皇位。

因為皇帝也就是自己的侄子,這個罪名不能背,他不用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加上建文帝沒有自己的一兒子早夭,另一兒子據說被囚禁五十多年,朱允炆沒有立太子,朱棣自己作為他的叔叔就更順其自然地替他掌管這個江山啦。知道這些真相的宮女還沒來得及對外人說起就朱棣全搞死了,悲哀啊,自古無情帝王家。



古代人都講究一個正統,作為朱元璋的直系血脈,朱棣繼承這個位置也算是名正言順,但是又不想背上一個殺侄子的罪名,群眾還是很講究的,皇帝雖然可以用武力壓制民變,但是管不住千千萬民眾的嘴巴,找個由頭,自己也能順利登基,這就是帝王心術。

雖然手段很殘忍,但是如果朱允炆登基也不一定有朱棣做的好,朱棣雖然用不正當的方法謀奪了皇位,但是他對於明朝的治理也是有目共睹的。畢竟在奪得皇位以後還不能治理好國家,那才是真正的沒皮沒臉,同時也會引起民眾的憤懣!


胖波侃歷史


相信許多人對朱元璋早已比較瞭解,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才能,而是狠厲。他的嫡長子,朱標並沒有繼承朱元璋的這一品行,而是溫文爾雅,滿腹經綸,繼承了朱元璋狠厲性格的人正是朱棣!

可以說在性格上,與朱元璋最為接近的人正是朱棣。而後來被冊封為太子的朱允炆,繼承的則是朱標的儒雅性格。

當年朱元璋駕崩,但他臨終前卻是將國內任何可能影響朱允炆統治的勢力一一擊潰,人算不如天算,他算盡了異姓人,卻忘記了朱家的諸位兄弟,或許在他的心目中,血濃於水,無論如何,朱允炆的叔叔們都是不會起兵作亂的。

偏偏怕什麼來什麼,朱允炆因為不願意看見各位叔叔們日漸做大,便主動展開了一場削藩運動,被他打壓的始終都是一些勢力比較薄弱的小藩王,像朱棣這種實力雄厚的,他剛開始並沒有動,這就讓朱棣能夠提前警覺,提前做好準備,準備奪取大明江山。

朱允炆的結局是比較悲慘的,傳聞他在城破以後,引火自焚,朱棣搜查皇宮時,只發現了兩具被燒焦的屍體,疑似朱允炆與皇后,在沒有發現朱允炆本人,而這之後,朱棣竟然直接下令殺死後宮三千佳麗。

本來已經奪得皇位了,朱棣也可以登基了,卻為何要將這後宮佳麗屠盡?這跟他狠厲的性格是脫不了干係的。

朱棣是朱元璋幾十個孩子中跟他最像的一個,完美的繼承了朱元璋狠厲的性格,後宮三千佳麗,朱棣一個都不敢信,他並不知道會不會其中就有哪一個心心念念著朱允炆,趁著在宮中的機會,取了朱棣或許子孫後代的小命,這是他不得不防的,若是其他皇帝,固然不會如此,但他可是朱棣,像朱元璋一樣狠厲的朱棣。

雖然當時朱允炆很可能已經死了,屍體也很可能是他的,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朱允炆萬一逃出去了呢?

朱棣就像自己的父親一樣,考慮過所有的可能性,將任何的麻煩斬殺於未起之時,斬殺朱允炆的後宮佳麗,也杜絕了他後代活下來的可能性,這對朱棣來說,必不可缺,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殺盡後宮佳麗與他而言並無難度。


魏青衣


一將功成萬骨枯!何況是改朝換代,帝王更替!

朱棣靖難之役奪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功成名就,可也是血流成河,用千萬人的鮮血白骨換來的。

那麼歷史上明朝皇帝朱棣攻入皇宮時,他沒有著急登基而是殺盡宮中美女,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

有書君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燕王戰勝建文帝時期那段歷史:

朱元璋就怕自己死後,幾個兒子為皇位起爭端,兄弟相煎,故而立皇長孫朱允炆為帝,然而他怕什麼他駕崩後就來什麼。

朱允炆登基不到四年,就因為削藩而被叔王朱棣逼得一把火燒了皇宮,從此不知所終。

朱棣攻下南京,可是朱允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這帝王登基可得名正言順,朱棣深諳其中的厲害關係,當然得為自己登基製造合理合法的依據。

而只有讓所有人都深信朱允炆已駕崩,朱允炆的兒子也已去世,而且再無兒女,朱棣才能以朱元璋皇子的身份名正言順的登上大寶。

而掩蓋真相、不留遺腹子的最好辦法去讓知道真相的人永遠不能開口,而要讓知情人永遠不開口,殺了他們便永遠閉口了。

於是朱棣攻入皇宮時,他沒有著急登基,而是以清君側為名殺盡宮中美女。

有書君認為朱棣之所以殺盡宮中美女,真是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

目的之一是掩蓋真相,粉飾太平,給自己登上皇位掃清一切障礙。目的之二是殺盡宮女,以免留下龍種,絕了後患。目的之三是殺盡宮女,以免護舊主之人有機可乘,謀害新皇。

一、掩蓋真相,粉飾太平,給自己登上皇位掃清一切障礙。

當年朱元璋共封藩王25個,24子加1孫,意在保大明朱氏江山萬代,然而事與願違。各藩王在朱允炆建文帝時已擁兵自重,已成皇權的威脅。

建文帝深感帝位不穩,於是從弱小藩王開始進行削藩政策,建文帝此一錯誤政策,打草驚蛇,不但讓各地藩王感到岌岌可危,而且讓朱棣做好了“靖難”準備。

叔侄大戰一觸即發。朱允炆派李景隆出兵50萬攻打朱棣10萬之師,最後李景隆反戈一擊,朱允炆一把大火燒了皇宮,皇帝不見了。

當時有兩種說法一是建文帝及兒子被燒死,一是建文帝化妝成和尚逃離了京城。

朱棣為了名正言順登上皇位,不讓對自己不利的言論發聲,讓知曉建文帝燒皇宮後傳言的人永遠離開這個世界,便下令殺盡宮中美女。

二、殺盡宮女,以免留下龍種,絕了後患。

朱棣深謀遠慮,為了自己江山永固,絕不能留下任何後患。

而任何一個後宮女子都有可能為建文帝留下遺腹子,在後宮中,和建文帝有過任何可能性的女性都不能留,朱棣為一勞永逸,便下達了“殺盡宮女”的殘暴的命令。

他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斬草不留根,絕了所有後患,為自己當上皇帝,掃清一切障礙。

三、殺盡宮女,以免護舊主之人,有機可乘,謀害新皇。

建文帝仁明孝友,後宮忠心耿耿之人大有人在。朱棣擔心留下後宮女眷,難免有忠心護舊主之人活下來之後,會對自己不利。

殺盡宮女,那些愚忠之人不復存在了,那麼謀害自己的人就不復存在了。

何況當了皇帝,何愁天下無美女?殺盡建文帝時的宮女,能永保自己長治久安,能夠粉飾天下太平,能絕了後患,朱棣一舉三得,自然選擇了犧牲宮女的性命!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朱棣是一個陰狠而且心胸極小的人,他當年造反實屬被逼無奈,他無數次表明沒有反意,甚至裝瘋賣傻,大熱天批棉被躺院子裡,甚至據說狗屎都吃,可見被逼到什麼份上了,他之所以這麼造嫉妒,肯定少不了宮裡那些太監宮女的耳旁風,別忘了,這些宮女太監都是代表某一大臣利益的,而這些大臣裡,幾乎清一色支持撤藩,這些宮女太監肯定賣力打小報告折騰這些藩王,所以朱棣等藩王對他們恨之入骨。而朱棣又是一個睚眥必報到變態的人,從滅方孝孺十族就可以看出,他對這些人已經恨到失去理智的程度,想這一天不知道想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甚至在夏天披著棉被裝瘋的時候起,心裡就想著這一天了,所以攻陷南京後,他一秒鐘都忍不得,直奔他認為的那些仇人那裡,血染後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