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季漢輔臣贊》記載:諸葛亮獻策在江濱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季漢輔臣贊》記載:諸葛亮獻策在江濱


在三國時期的史料中有許多信息都否定了宛城地區為劉備三顧地的可能性。

  • 比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就證明宛城地區當時在曹操手裡。諸葛亮不可能跑到曹操地盤躬耕,劉備也不可能跑到曹操地盤三顧。
  • 又如三國時魏國京兆魚豢撰寫的《魏略》記載“:(諸葛)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後(孟)公威思鄉里欲北歸。”孟公威的家鄉汝南在宛城以東,顯然宛城地區不符合“欲北歸”的地理方位。
  • 再如《魏略》和西晉司馬彪編撰的《九州春秋》都記載:“劉備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諸葛)亮乃北行見備。”“北行見備”也明確了諸葛亮在樊城以南,絕不在樊城以北的宛城地區。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季漢輔臣贊》記載:諸葛亮獻策在江濱


以上史料都間接否定了宛城地區作為劉備三顧地的可能性。那麼三國時期有直接指明劉備三顧地的史料嗎?還真有。

蜀漢有一位大臣名叫楊戲,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彭山)人,曾擔任過諸葛亮的丞相府主簿。他寫過一篇讚美及評價蜀漢君臣的文章,名為《季漢輔臣贊》,是三國時期論贊體的傑出作品,具有相當重要的史學價值。

其中,對諸葛亮的贊是這樣寫的:“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 該文第一句提到“獻策江濱,攀吳連蜀”。這裡的“江濱”是哪裡呢?有人認為這是指劉備兵敗長坂坡退到夏口時,諸葛亮建議求救於東吳。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這種說法只是斷章取義而已。我們就從文義來分析一下。
  • “獻策江濱”和“攀吳連蜀”從文義上講可以是遞進關係。即“攀吳連蜀”可以是對“獻策江濱”的進一步解釋說明。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在夏口建議劉備求救東吳勉強可以算作“攀吳”的話,那麼“連蜀”又從何說起?當時劉備朝不保夕,危機迫在眉睫,怎麼會有心思想到遙遠的“連蜀”之事?事實上史書上也沒記載當時諸葛亮獻過“連蜀”之策!《三國志.諸葛亮傳》載“臣壽等言:......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
    可見夏口獻策僅指“攀吳”沒有“連蜀”,這就與楊戲贊文中的“攀吳連蜀”不相符了。
  • “獻策江濱”和“攀吳連蜀”從文義上講也可以是平行關係。即“獻策江濱”和“攀吳連蜀”代表的是諸葛亮兩大不同的功績。可是前文分析過“獻策江濱”是諸葛亮在夏口建議劉備求救東吳,本身就是“攀吳”,後文又提“攀吳”,不但重複囉嗦與簡潔對帳的駢文文風不符,而且不再是兩類不同的功績了,又變成了前文所說的遞進關係,即在邏輯上是矛盾的。同時“連蜀”功績又與事實不符,前文引用陳壽的三國志提到諸葛亮曾幫助劉備“攀吳”打敗曹操,但卻沒有提“連蜀”的功績,只說“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可見“連蜀”的事實操作上與諸葛亮並無關係。這同樣不符合贊文中“攀吳連蜀”的表述。
  • 因此,從以上分析可知“獻策江濱”絕不可能是指在長江邊諸葛亮在夏口建議劉備求救東吳。

所以這裡的“獻策江濱”就只能是指諸葛亮在漢江邊的隆中向劉備獻”隆中對“之策,為劉備集團的發展確定了戰略目標。

  •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這裡的"跨有荊益”就是“連蜀”,"結好孫權"就是"攀吳”。也只有在《隆中對》中才能同時體現的"攀吳”和“連蜀”的內容,才符合楊戲贊文的內容。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季漢輔臣贊》記載:諸葛亮獻策在江濱


同時隆中的地理位置靠近漢江也滿足“獻策江濱"的條件。南北朝地理名著《水經注》記載“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

沔水就是漢江。這裡明確記載了隆中就在漢江邊,明確記載了劉備三顧之地就在漢江邊的隆中。

因此這裡的諸葛亮“獻策江濱”,指的就是靠近漢江邊的南陽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絕不可能是長江邊的夏口,更不可能是距離漢江以北一百多里外宛城地區。


楊戲做為諸葛亮丞相府主簿,當然對諸葛亮生平事蹟會有清楚的瞭解。而他讚美諸葛亮的“獻策江濱”具有明確的地理指向,是探明劉備三顧地真實位置的有力依據之一。

同時前文提到的《隆中對》記載“荊州北據漢沔”,《魏略》記載“劉備屯於樊城……(諸葛)亮乃北行見備。”都或明或暗的點明瞭劉備三顧地與漢江的關係。多種史料相結合都印證了劉備三顧地就在隆中的歷史事實。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季漢輔臣贊》記載:諸葛亮獻策在江濱


綜上可知,根據三國史料《季漢輔臣贊》諸葛亮“獻策江濱”的記載證明:劉備三顧地就在漢江之濱的隆中,不可能在漢江以北一百多里外的宛城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