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天京变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密探零零发


简而言之:权力分配不均衡,洪秀全德不配位,杨秀清想彻底控制太平天国。

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失败的主要根源大部分都源于内部分化,导致组织瓦解,被朝廷或者其他势力镇压或者吞并。

太平天国也不例外,但是作为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来说,太平天国运动又相对于其他的农民起义运动更彻底,政治口号更鲜明,群众基础更稳固,军事力量更强大,因为他们独创了一个信仰体系: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的创立,为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非常大的优势,能迅速的聚集起一帮劳苦大众,并且使用宗教手段把民众进行思想固化和管理,这对一个政治运动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前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塑造了两个具有神权的领导人:天王洪秀全和天父杨秀清。(天兄萧朝贵死得早,对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不大)

而恰恰是这种宗教信仰为基础的农民起义运动为后来的天京事变带来了祸根,甚至是直接的罪魁祸首

太平天国运动自金田起义后,一路发展壮大,最后攻下了应天府,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这是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顶峰,也是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上取得的少有的成就。

太平天国自从定都天京后,重蹈了农民起义军内部分化的覆辙。

洪秀全作为天王,无论是在农民起义运动的领导权上,还是拜上帝教的宗教神权上,都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他在整个运动中的能力却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军事和政务能力上远不如其他几个王,特别是东王杨秀清。

东王杨秀清虽然出身烧炭工,但却极具政治、军事天赋,可以说,太平天国能打下一片江山,有大部分是杨秀清的功劳。

更重要的是杨秀清也在拜上帝教的宗教体系中具有神权——他可以天父附体。

既然杨秀清可以天父附体,那么从宗教神权角度来讲,他地位和权力是比洪秀全要高的,毕竟他可以随时跳大神,让洪秀全跪下来听他的,洪秀全是没有任何办法来回避的,毕竟拜上帝教是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信仰基础,要是动摇了这个信仰基础,那些信众是不会跟他们玩下去的。


虽然在宗教上,杨秀清的神权地位比洪秀全高,但是政权地位上,洪秀全可是万岁,杨秀清只是个九千岁,还是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上。

这就尴尬了,跳大神的时候,万岁给九千岁跪着;上朝的时候,九千岁给万岁跪着。

这种尴尬的局面对双方来说都别扭,最别扭的其实是杨秀清,虽然他占有神权的优势,但

总不能时时刻刻都跳大神啊,跳完大神不还得去天王殿门前跪着吗,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洪秀全基本不理朝政,所有事务都交于杨秀清打理,无论是政务能力还是治理能力,杨秀清都强于洪秀全。

我能力强,实力大,还自带天父附体光环,凭什么我还得听你的,天天给你跪着请个安,高呼万岁,杨秀清心里不平衡,换谁,谁都不平衡!

杨秀清远比洪秀全有政治远见和理想,甚至清朝的部分名臣对他的评价都相当的高,既然是个能人,就绝对不愿意屈居在废物洪秀全底下,于是就有了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想在政治上取得与洪秀全同等的地位。

杨秀清的想法其实很朴素,洪秀全当宗教领袖就行了,实际的政权领袖让我来干,我们各干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洪秀全可不这么想,非常担心能力强,有实力的东王杨秀清赶自己下台,甚至杀了他,于是秘令韦昌辉和秦日纲领军回天京勤王。

韦昌辉和秦日纲回到天京后,对东王杨秀清及其党羽进行血腥屠杀,天京事变爆发,自此太平天国内部发生重大分裂,由盛到衰,没过几年导致被清军彻底剿灭!

总体说来,太平天国运动内部的神权和政权的二元交叉是天京事变爆发的根源,但这个根源的核心内容是人性的贪婪。


沉墨I方之城


根本原因就在于天平天国这一政教合一的政权出现了二元化领导。

1848年,冯云山在紫荆山地区传教时被当地团练王作新的逮捕,而洪秀全人在广东,2000教众群龙无首,上帝教面临着被解散或逮捕的风险,内部也出现了危机,很多信徒想要退缩放弃。这个时候烧炭工杨秀清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然后起身,用一个低沉的声音向大家宣告:“我是上帝”,以上帝的身份对大家作了安排。

杨秀清的做法在当时无疑挽救了拜上帝教,使革命的火种保留了下来,但杨秀清也是有私心的,从一个普通的教众一跃而成为大家最崇拜的主神,这是他自己皮这一下皮出来的。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拜上帝教出现了两位教主,一个是创教的洪秀全,一个是宗教系统中最高地位的杨秀清。

此外肖朝贵也仿效杨秀清,做了同样一翻动作之后,贫农阿贵变成了耶稣。

紧接着打下永安后,太平天国开始建制,以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本来是普通教众的杨秀清和肖朝贵一跃成为太平天国最高领导层,而且反居为传教付出巨大心里的冯云山之上。鉴于杨秀清的身份和能力,洪秀全下令西王以下全听杨秀清节制,那么其实杨秀清就成为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掌权者。

这样在天国内部,君权神权互相交叉,尊卑颠倒成为了体制上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不得不说杨秀清的军政才能确实很厉害,太平军仅仅3年就打下了南京。建都后,他们认为天下基本大定,整个统治集团的目标有二:一是推翻清政府,二是争夺最高领导权。杨秀清就更痴迷于后者,大权在握却只是九千岁的杨秀清,越看洪秀全越是一个傻逼,要是没有自己,天国能有今天?为了争夺最高权力,他以天父上帝的身份作出了杖责洪秀全,逼洪秀全称自己为万岁等恶劣事件。

洪秀全只得诏韦昌辉回天京,密谋杀死了杨秀清,但随着杨秀清的死,大家出现了一个信任危机——上帝会死?因此有很多人开始怀疑上帝教,而且杨秀清多年经营,忠心属下很多,天京城发生了重大的内讧。

杀掉杨秀清之后,天王开始思考,韦昌辉是不是会成为下一个杨秀清,接着由联合石达开干掉了韦昌辉。循环的逻辑又出现,石达开是不是下一个韦昌辉或杨秀清,石达开只得率部离开。

杀来杀去,血流成河,当时建立政权的元勋屠戮殆尽,而天王本人才能真的是一般(毕竟秀才都考不上),从此更加醉心于奢华糜烂的生活。

1856年,太平天国在走上顶峰的同时也迅速衰落了!

欢迎关注、点赞、唠嗑,我是孝陵卫小校(二分明月故臣心),动手动脚找东西,正儿八经答问题,期待与诸君交流!

孝陵卫小校


在历代农民战争中内部发生火并很正常,这是通过内部整合走向胜利的必经之路。至于整合失败元气大伤的也常有,那就没办法了。

1、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一起在大泽乡起义,在陈胜称王后,吴广率军北上,顿兵荥阳之下。之后派偏师周文西进,也以失败告终。

(秦末农民战争)

自然引发内部危机,田臧与假王吴广意见不合,他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然后借陈胜之名杀害了吴广。

内部不仅没有起到整合作用,反而迅速土崩瓦解。

2、黄巢

在最初黄巢和王仙芝联合作战,相互配合。经历过一次王仙芝投唐的不愉快,在后来王仙芝被俘杀。黄巢独立出来,称为黄王,才开始向前发展。

(黄巢起义)

3、朱元璋的红巾军

红巾军从来不是一支,刘福通与徐寿辉的不是一支,郭子兴和他们也若即若离。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只属于第三把手。

(朱元璋整合内部花了很大精力)

所以朱元璋在渡江后先是集庆攻城战,张天佑、郭天叙阵亡,之后又把郭天爵、邵荣杀死,才实现了内部整合。具备了令行禁止的条件。

4、李自成的大顺军

李自成在最初和其他首领一样,会盟联合作战。随着李自成在河南建立政权,这种流动作战纵横天下的模式已经不可取。

(整合后的李自成部队取得了郏县会战胜利)

他和罗汝才(曹操)的矛盾也开始显露,最后以李自成火并罗汝才而告终。

之后,李自成实力猛涨,张献忠直接避而远之。经历过内部整顿的他才有了与孙传庭决战,北伐京师的实力。

总结:

到这里你就会明白,在农民战争中,血腥的内部整合很正常。如此才能确立权威,令行禁止,为打天下提供基础。

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也是如此,虽然有信仰、人事、导火线等诸多因素,本质上是权力的分与合,内部的整肃问题。

(显然,天京事变是一次失败的整合)

参考文献:

李开元《秦崩》

《大顺史稿》

李新峰.《朱元璋任职考》,《邵荣事迹钩沉》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用一个词来说明天京变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争权夺利”。

对于一帮本来是底层的人,通过宗教联络拉动一群人起兵,声势之大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定都南京之后,虽然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不过是实打实的地方割据势力。居安思危,可惜这帮领导在这个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一个个开始享受起胜利的果实了。

这时候权利的好处越发的明显了。天王洪秀全应该是最高统领,然而确处处受到东王节制,尤其是当初宗教的那招,东王可以假借天父上身来命令天王。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骗骗底层的,却有揭穿不得,这是当初联络大家的一个基础。明明是下属的东王,却时不时的变成天王的老子来命令天王,东王的权势可谓日盛,直至后来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这时候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自古起兵,开始被立的大王或者皇帝没走到最后,被下属干掉的不少,洪秀全有深深的危机感,其他人可以做东王的下属,还可以做王,唯独洪秀全不可以,要么是万岁,要么不光自己要死,自己的后代都没好结果。

好在洪秀全不是孤立的,当初大家一起起事的那波老兄弟里面,北王韦昌辉对东王也不满,大家知根知底的,当初在天王之下就算了,如今让东王做头,他们也没有好下场,天王和北王一拍即合,于是北王这把刀出手了,大杀东王府,自此不可收拾。杀完之后,内部反对声,不同意见很多,导致天王拿北王背锅,如此还没有取得全国性的胜利的情况之下,几个主要将领内讧,杀来杀去,整个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减,尤其是让很多人看清了他们,对他们失望,失去了民心,最终失败是必然的了。


爱历史的工地郎


1856年,太平天国爆发了天京事变,其实就是高层合伙人之间一次公开的流血斗争与派系分裂。

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早期形成的权力结构和资源分配不合理。我们可以把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的派系分为四种。

具体来说,第一是以神权为中心的洪秀全及其追随者,第二是掌控世俗权力的杨秀清及其提拔者,第三是在外征战的诸王及强势军官,第四是游离于以上三大派系的边缘派。

我们可以看到,洪秀全深居简出,杨秀清纵横捭阖,早死的几位创业元老后继无人,如萧朝贵,冯云山,杨秀清失去约束。

并且,取得天兄的神权地位。新兴战功群体又在杨秀清压制下,不得晋升和获得话语权,矛盾在不断累积。

洪秀全实际事务处理的能力有限,一心完善自己构造的神学体系,不免被逐步架空。随着杨秀清的跋扈,洪秀全危机感不断上升,故而打算利用外部追随者的兵力来实现铁打不动天京的大换血。

韦昌辉忠诚于洪秀全,但是私心较重,事情办砸了。被网友吹嘘的石达开,大局意识淡薄,性格又比较随性,这就导致杨秀清死后,原本虽然有问题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了更大的问题。

太平天国祸起萧墙,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内部瓦解,使得政治元气大损,锐气不复,成为由盛到衰的重点转折点,几大巨头之间拼了一个你死我活,非常遗憾。

当然,天京事变的最大意义,乃是直接把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人拉下神坛,洪秀全所谓太平的梦想像泡沫一样烟消云散,天国平均的神话与宗教体系的大崩溃、大分流,成为天国覆灭的先兆。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秦右史


当一个王朝衰败控制不了局面的时候,就会用无数个推翻政府的组织,起来取而代之,到处都会燃起造反的烽烟,这些组织每一个首领都为着自己的终极目标,皇帝这个目标努力拼杀着,这些组织会汇成一股巨大的潮流,聚集在一起推翻政府而取而代之。

当政府被推翻后,这些造反组织就开始互相厮杀,为一个皇帝的宝座拼命抢夺,而出现新的另一场战争。中国的历史反复的上演着一幕幕这样的活剧。

洪秀全打进南京坐了皇帝,但是为争夺皇帝这个宝座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杨秀清派的广西派,和洪秀全的广东派,开始了血腥的内战,互相残杀,血染南京,尸满秦淮河。分崩离析。石达开气走,败于四川大渡河。杨秀清被洪秀全杀掉,洪秀全死于宫中,韦昌辉被洪秀全利用杀死杨秀清官兵两万多人,后洪秀全又杀死韦昌辉。

内讧,使太平天国灭亡的丧钟敲响,当丧钟敲响的最后时刻,湘军官兵奋勇向前,破门而入,全歼洪秀全最后的残余,晚清时期中国最大的祸害洪秀全贼寇,被全部肃清。


宝树白石34222787


其一、杨秀清权欲膨胀,威胁到了洪秀全和其他实力派的权益;

其二、韦昌辉等其他实力派有投机而获得更大权力的野心;

其三、洪秀全要变更权力结构,实现政教二权合一,做真正的实权皇帝,主导了这场让实力派互相剪弱的政变,个人做了最后的赢家,但输了太平天国。这才是本质原因。


永宣论史


原因就是历史已经反复重演的君相之争。杨秀清出生贫寒,骤登高位,又怎肯轻易放弃,没有功成身退的觉悟,肯定不愿做张良,曾国藩,范蠡。洪秀全崛起于草莽,也不是刘禅,汉献之辈。所以双方只能拼死一搏。天京内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洪秀全没有做好部下的互相制衡互相牵制,让杨秀清一派独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