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互聯網(三):苦盡甘來,分化、成長,從浪易狐到BAT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在經歷了互聯網的狂熱和寒冬之後,整個互聯網也迎來了一次升級...... 

在經歷了前期互聯網信息的匱乏之後,整個互聯網開始分化和細分。

起底互聯網(三):苦盡甘來,分化、成長,從浪易狐到BAT

逐漸細分的互聯網

其實仔細分析互聯網會發現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那就是互聯網的發展和一個生物從細胞發育到一個完整的個體有諸多的相似性。

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個細胞,對應的是最開始在互聯網上的那一批企業,大家對於互聯網的認識非常小,然後隨著細胞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互聯網。

與互聯網不同的是,細胞在增長到一定數量時會開始分化,互聯網雖然也有這個分化和垂直的特性,可是它的轉型和升級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比如說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

在細胞不斷分化為各個組織的同時,互聯網也開始從最開始的一個行業變為產業,而其中的各個企業也開始有針對性的發展,有的選擇了社交,有的選擇了電商,有的選擇了搜索。

在進行過一次分化後,細胞繼續增多,進而形成了各自的系統,比如說阿里巴巴選擇的電商從開始的淘寶,到後來支付寶等等逐漸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騰訊從QQ開始,到遊戲,微信等等,滲透到社交的各個領域。

起底互聯網(三):苦盡甘來,分化、成長,從浪易狐到BAT

最開始大家接觸互聯網時,做為新事物,大家對互聯網最常用的就是聊天、打遊戲和看新聞,而門戶網站由於其包含信息和新聞的廣泛性與及時性率先突圍,成為了率先突圍的企業。

可是隨著大家對於互聯網的熟悉程度加深與參與企業變多,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於是整個搜索引擎成為網民非常重要的工具,而百度也憑藉著建立之初國家對於互聯網的保護成功超越谷歌,成為國內使用第一的搜索軟件。

到2005年百度上市時,上市單日354%的漲幅讓百度成為神話。百度之所以能夠快速脫穎而出,一方面是憑藉其對中文搜索非常熟悉,後期甚至讓三大門戶網站都開始使用它的搜索引擎;另一方面之所以能夠快速走出寒冬,則是憑藉廣為詬病的競價排名迅速盈利。

起底互聯網(三):苦盡甘來,分化、成長,從浪易狐到BAT

QQ

對OICQ來說,它的發展好像頗為順風順水,除了在2000年遇到了侵權的訴訟,後來雖然有網易泡泡等產品試圖分一杯羹,但對QQ的影響著實有限,到2003年,QQ註冊用戶就超過了2億人,這在當年網民人數只有不到8000萬的背景下是一個不小的創舉。

起底互聯網(三):苦盡甘來,分化、成長,從浪易狐到BAT

阿里巴巴

其實本不應該在這裡說到阿里巴巴,因為在開始的互聯網形態中,電子商務佔有的比例並沒有搜索和聊天在大家的網上衝浪那麼高。

阿里巴巴厲害的地方在於它通過設立支付寶的方式創造性的將原來大家在網上交易的不信任通過第三方有效避免,在牢牢佔據互聯網市場的同時也讓許多人享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紅利,許多人憑藉淘寶大賺特賺。

所以阿里巴巴算是在細分市場上提前佈局和崛起的一個代表,也在浪易狐三巨頭之後與騰訊和百度建立自己的組織,成為了新的大山橫亙在每一個互聯網人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