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犹太人是怎样得到西方国家甚至苏联支持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的?

众流成海


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开始于19世纪末,当时犹太人在欧洲国家遭到了虐待和轻视,为了改变自身的处境,欧洲的犹太人开始走向团结,他们不仅成立了很多地区性组织,还提出了建设属于犹太人自己家园的口号。由于犹太人的故乡在巴勒斯坦地区,于是犹太复国运动逐渐的变成了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的运动。20世纪初期,犹太人复国运动得到了英国的支持。英国选择支持犹太人,主要是因为犹太人的经济地位很高,他们在资本主义世界有很强的影响力。

一战结束后,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为了得到犹太人的支持,英国开始公开表示支持犹太人重返家园,于是大批犹太人回到了巴勒斯坦,这些回去的犹太人同当地的阿拉伯人产生了矛盾。二战爆发之后,希特勒开始大肆屠杀犹太人,很多犹太人流落失所,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跑到了美国,另一部分则回到了巴勒斯坦。这样等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巴勒斯坦地区已经聚集了60多万犹太居民。

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衰退,美国开始接过支持犹太人复国运动的接力棒。当时,美国是世界上犹太人的主要聚居地,支持犹太人复国,就等于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安插了一个桥头堡。这样,美国政府不仅能够获得犹太财团的支持,还可以借助以色列将中东的局势搞乱,然后美国就可以从中趁机渔利。中东大部分国家都是产油国,石油控制着工业发展的命脉,而以色列的出现能够限制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所以西方国家才会一致支持以色列建国。

在以色列建国的时候,苏联也没有投反对票。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主要有两手打算。苏联是一个资源大国,不需要看中东产油国的脸色行事,但苏联也想要插手中东,以色列建国后中东的局势势必会被搞乱,这样苏联也能有机可乘。苏联的第二手打算是利用以色列消耗西方国家的实力,以色列和中东国家打仗,西方国家少不了会出钱出力,这样就等于变相削弱了西方国家。果不其然,当犹太人成功复国后,中东地区果然变得战火纷飞,西方国家和苏联也都从中获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好处。


战情解码


简单回顾犹太国家历史:公元前1025年,史上首个希伯来王国诞生,它历300年,史称“第一圣殿”。公元前516年,希伯来人在耶城重建圣殿,开启犹太历史的“第二圣殿时期”。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被罗马帝国攻占,犹太人在该地区定居历史宣告结束,此后的2000年里,他们没有家园,没有国家,被称作“永远流浪的犹太人”。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欧洲兴起。一战前后,英国抛出“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的《贝尔福宣言》,得到美国力挺,世界各地犹太人纷纷向巴勒斯坦移民。1917年,该地犹太人仅5.6万,到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时激增至70万。史学家将当代以色列称作“第三圣殿”。

国际社会态度: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181号决议将2.7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一分为二,靠移民人口占当地总数1/3的犹太国获57%的土地,犹太人从浪迹天涯到“当家作主”。

彼时表决结果如下:赞成33,反对13,弃权10,赞成票超过2/3得以通过。

赞成票构成:美国、苏联、大多数欧洲国家、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和英联邦国家;将巴勒斯坦分治提交联合国的英国投票弃权。

犹太人被纳粹屠杀乃至种族灭绝的悲惨遭遇赢得国家社会的普遍同情

希特勒上台后,以消灭犹太人的口号与行动对其实施种族灭绝,在德占区,犹太人被标明身份后不断追杀,更多被关入集中营,丧生于毒气、细菌或枪弹。战后统计,有多达600万犹太人罹难,其中儿童超过百万,成为现代史种族灭绝的最悲惨一页。

当时,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有这样的反思:纳粹独裁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可以独立,为何牺牲惨重的犹太人不能?暴虐之下的受害者都能重获主权,唯独犹太人除外?

彼时美苏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已超过英法,而战后初期大国一致,冷战氛围尚未降临,所以美苏在该问题上没有对立,而是一致

西欧同情支持犹太人,东欧的波兰、捷克等也对建立犹太国家表示同情理解,中国与苏联亦然,特别是后者,放弃了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传统,支持巴以分治的决议。再者,彼时阿拉伯世界半数多尚未独立,独立国家和被殖民实体均为英法控制,苏联在该地区尚无现实利益和代理人,所以阿拉伯世界的反对声浪被苏联忽略。

英国关键时刻嗅到决议实施带来的风险——阿以战争,它最终投了弃权票


ruixuezhaofeng


1、犹太人在二战前和二战中受到了纳粹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残酷迫害,有差不多一半的犹太人遭到了屠杀,几乎被灭种。犹太人的遭遇在当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同情。犹太人应该有自己的国家成为了二战后各主要战胜国的一个共识,再加上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全世界的呼吁,帮助犹太人建国被联合国提上了议事日程。

2、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故乡,虽然他们已经离开这里2000年了,但由于其宗教信仰的原因,他们一直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应许之地”,所以在他们受到迫害逃难的时候,很多人选择逃亡到这里。而巴勒斯坦在当时恰好是英国代管的地区,类似于殖民地性质,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这就为犹太人在这里建国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3、英国的支持,如果没有英国的支持,几乎不可能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一战时由于在英国的犹太复国主义领袖魏茨曼发明了丙酮,而丙酮是制造高能炸药的一种原料,正是由于英国率先使用了高能炸药,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当时的英国首相贝尔福为了向魏茨曼表示感谢,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正是由于这个宣言,大量的犹太人开始移居巴勒斯坦并利用其资金的优势在这里大量购买土地,于是这里的犹太人越来越多。后来英国人发现当地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越来越深,导致政府管理出现了问题,于是又反过来限制新的犹太移民进来。英国先把阿拉伯人聚居的地区独立出来一个国家,也就是约旦,而剩下的一小块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混居区也包括圣地耶路撒冷继续留在英国管理。于是犹太人与英国统治者又产生了矛盾,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在强大的压力下,再加上英国在战争中大伤元气根本无力再管这块是非之地,只能将这个问题交给联合国。联合国根据两个民族的实际占有土地进行了划分,分别成立阿拉伯和犹太两个国家。有趣的是这样的划分形成了两个国家的土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诡异现象,也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4、美苏的支持。没有美苏两国的支持,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很难在联合国通过。但当时的美国是积极逼迫英国放弃殖民统治的,也认为犹太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国家,因此美国和其盟国在投票时都投了赞成票,而苏联当时认为以色列的成立会给中东地区增加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由是当时犹太人的聚居区是采用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形式叫做“基普兹”,而且当时犹太复国主义的领袖多数是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较深的俄裔犹太人,因此他认为社会主义阵营会增加一个成员,因此苏联及阵营中的所有成员都投了赞成票。而此时的英国因为深受犹太人的骚扰,反倒对巴以分治犹豫起来了,最终投了弃权票。当时大多数还刚刚独立的阿拉伯国家都想在这里分一杯羹,所以都投了反对票,但他们的票数太少,无法左右181号决议的通过。于是最终巴以分治得以在联合国确认。也正是由于阿拉伯人对这个决议不满,在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就组建了联军进攻以色列,但最终失败告终,后来又屡次爆发战争,阿拉伯人屡战屡败,巴勒斯坦独立至今未能实现。


郁强228


【耶 29:14】 耶和华说:我必被你们寻见,我也必使你们被掳的人归回,将你们从各国中和我所赶你们到的各处招聚了来,又将你们带回我使你们被掳掠离开的地方。这是耶和华说的。”


爱相随1852844


犹太人威胁美国,如果不同意就撤资到苏联,美国像孙子一样答应了,美国说服其他几个马仔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