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朱漢民:我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致力於復興嶽麓書院

朱漢民:我一生只做一件事情,

就是致力於復興嶽麓書院

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四月初五日丙午

耶穌2019年5月9日

【儒林】朱汉民:我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致力于复兴岳麓书院

2019年“五一”期間,朱漢民教授給社區民眾講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通訊員 攝

【儒林】朱汉民:我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致力于复兴岳麓书院

嶽麓書院。 龔振歐 攝

【儒林】朱汉民:我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致力于复兴岳麓书院

2018年12月,朱漢民教授在紀錄片《一路書香》中,與竇文濤、張星月、瞿穎品讀沈從文的《邊城》。(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

■名片

朱漢民,男,1954年生,湖南邵陽人。1978年就讀於湖南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著有《湖湘學派與嶽麓書院》《聖王理想的幻滅》等。現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南省社科聯副主席、中華孔子學會理事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國書院協會會長等職。

湖南日報記者 遲美樺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走進嶽麓書院,傳統庭院式建築掩映在青山之中。如今已成為湖南大學一部分的嶽麓書院,是國內唯一延續了傳統書院之名的大學二級學院。

書院內依舊書聲琅琅,同學少年三三兩兩從身邊經過。嶽麓書院,千年絃歌不絕。千年歷史長河中,擔任“山長”的有數十位,任職20年以上的只有4位:羅典、歐陽厚均、丁善慶和朱漢民。

不同的是,“新山長”朱漢民主持嶽麓書院的21年間,致力於推動和完成嶽麓書院的現代復興,修復建築,擴建院落,恢復講壇,引進人才,建設了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嶽麓書院重現“道南正脈”的氣象。千年書院重獲新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和當代中國國學發展的重鎮。

追夢赤子心

“正是一代代關心教育事業,立志文化傳承的儒家士大夫。他們不僅自己是尋夢人,更是他人的圓夢者。他們憑藉自己對教育的熱愛、對文化的使命、對時代的責任,為嶽麓書院的建設、延續、發展做出了自己不朽的貢獻。

由於他們能夠將自己的畢生心血獻給了這所古老書院的教育事業,為一代代讀書人圓了這個美麗的夢,並使這所千古而常新的書院具有強烈的文化吸引力、教育的融鑄力、思想的創造力。”這是朱漢民在《書院夢》一文中的話。

朱漢民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考入湖南大學77級師資班。剛進大學時,老師曾領著全班同學參觀了嶽麓書院的遺址。那是他第一次踏入嶽麓書院,印象深刻:一個滄桑、古老的院落,殘垣斷壁,成了一個大雜院式的職工宿舍,還搭建了一些歪七扭八的雜屋、雞棚,卻依稀存留些許文氣。

彼時的朱漢民,沒有想到他的一生會與這所古老而殘破的院落結緣。1982年初,大學畢業的朱漢民被分配到嶽麓書院工作。朱漢民回憶,當年,他在一間很小的破屋子裡辦公,那是一個臨時設立的修復辦公室。

後來許多年,朱漢民曾幾次面臨著更高職位、更豐厚薪酬的選擇,他不為所動,一直堅守著這個古老的山間院落。

朱漢民說:“每一個讀書人心中,都藏著一個美麗的夢想,有一個安頓精神的讀書處。”他十分慶幸自己選擇了一個可以專心讀書、成就事業、安身立命的好地方。把嶽麓書院打造成當代湖湘乃至中國、世界“文化高地”,做一個山間庭院“追夢人”,朱漢民樂在其中。

“為往聖繼絕學”

“記憶詮釋不僅是回溯過去,更是面向未來。‘為往聖繼絕學’,我們任重道遠……”朱漢民的精彩講座,被報以熱烈的掌聲。2019年4月28日下午,汨羅江畔,修復落成的屈子書院講壇首場講座暨啟動儀式在此舉行。

朱漢民教授以“鄉賢典範與湖湘人格”為題發表主題演講,拉開屈子書院講壇大幕。他說,欣喜地看到了又一座千年書院復興,並堅信中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之路需要有中國傳統的支撐,需要書院等中國方式的積極參與,如同他“安身立命”的嶽麓書院一般。

朱漢民已在嶽麓書院工作38個春秋,他見證了嶽麓書院綿亙未央的生命力,更是以他的全部心血、精力為嶽麓書院的浴火重生與發展壯大而嘔心瀝血、殫精竭慮。

歷史上的嶽麓書院,是公共學術平臺。不同學術流派、不同學術宗旨的學者與宗師,均以此作為國學學術研究與傳播的平臺。朱漢民提出:全面復興嶽麓書院,傳承千年文脈,辦“活體書院”,建立一個面向全國和全世界的國學研究與傳播的公共平臺。

1999年,嶽麓書院創建“千年講壇”。首請餘秋雨在講壇開講,轟動中國文化界。之後,來講學的人就多了:黃永玉、李學勤、杜維明、余光中、金庸、星雲大師……講壇終於活躍起來。

一直以來,朱漢民主持的嶽麓書院傾力打造的公益性學術講學活動,以“千年論壇”“嶽麓書院講壇”“明倫堂講會”的形式,廣泛邀請國內外各個領域的名師來書院講學。

講壇秉承嶽麓書院“朱張會講”精神,是立足湖南、影響全國、輻射海外的高端高雅文化品牌。講壇舉辦也拉近學術與普通大眾的距離。每次講座,都將只能容納400多人的院子擠滿。

多年來,朱漢民主持並領銜申報嶽麓書院的本科、碩士、博士三級學位的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及其博士後流動站。

嶽麓書院獲得了歷史學的博士後流動站、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哲學門類中國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歷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哲學碩士和中國歷史學學士學位授予權,完成了嶽麓書院的現代學科體系建設;

重建歷史學、哲學兩大門類學科群體,將一所傳統書院與現代大學教育結合起來;互聯網和新媒體,讓嶽麓書院學術文化的交流步入更寬廣的天地。

朱漢民帶領他的同仁們組建“嶽麓書院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主辦“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祭孔大典”等影響大的活動。

今天,當你踏入嶽麓書院這座典雅而質樸、莊重而幽深的山間庭院,會被其間厚重深沉的文化氛圍所震撼。已建成的“中國書院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書院文化專題博物館。

書院講學、藏書和祭祀三位一體的基本規制全部恢復;大講堂、湘水校經堂採用原狀恢復的形式;明倫堂現在用於研究生教學,御書樓現繼續藏有古籍圖書,作為書院師生教學、研究用;恢復了書院文廟、文昌閣、七個專祠的歷史原貌和祭祀活動;恢復了書院的園林,再現了自然雅緻的“書院八景”。

嶽麓書院現已成為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修復最好的書院。現在的書院既有“整齊嚴肅”的嚴謹,又有“鳶飛魚躍”的活潑,充分體現了儒家士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精神追求。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學生眼中的朱漢民是一位包容寬厚、德高望重的老師。“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很少疾言厲色。學生們在課堂課後,都能感覺到先生傳道、授業、解惑中透出的人格魅力,也能感受到書院延續的“聖賢氣象”。

“在嶽麓書院讀書,是一場愉快的人生旅程。在朱先生門下讀書,更是一場如沐春風的精神洗禮。”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王琦,曾是朱漢民的學生。

他說,聽朱先生講課,你會被他淵博的學識、縝密的邏輯深深地吸引,彷彿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穿越歷史的時空向你迎面走來;聽朱先生講解論文,往往一句話、一個指點,便能讓你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王琦說:“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些挫折,感覺快要熬不下去了,便去找朱先生傾訴。朱先生開導我說,‘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挺過去了,你就進步了。’這句話,我銘記於心。”

朱漢民可謂著作等身的學者。他的第一本學術專著是《湖湘學派與嶽麓書院》,系統地將湖湘學派的形成、發展、影響和嶽麓書院等書院群體作了深入探討,特別強調湖湘學派與嶽麓書院的一體化對湖湘文化構建的作用。這是學術界第一部將書院與學派結合起來研究的學術專著。

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招標課題“湖湘文化通書”,將湖湘文化研究提升到國家級社科研究規劃的最高層次。他組織全國性的書院學會並擔任會長,定期舉辦國際性的“書院學”研討會,使“書院學”成為國際性的學科。

“人一生很短,做不了很多事情。我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致力於復興嶽麓書院。”這是朱漢民在很多場合說過的話。

■ 手記

名士風度 追步聖賢

遲美樺

暮春的長沙總是有雨。4月的一個週日午後,雨中驅車去嶽麓書院採訪朱漢民先生。約好了下午3點鐘到他的辦公室,朱漢民先生電話裡問我穿的什麼顏色的衣服,他到門口接我。我說,我認得您。

大概是2005年、2006年的時候,《湖南日報·雙休刊》為朱漢民先生做了一個“湖湘文化訪談系列”,每一篇我都讀過,也流露出對斯人景仰之意。當時的《雙休刊》負責人蔡棟老師說:“朱先生謙謙君子,儒雅敦厚。改日帶你一起去嶽麓書院拜訪他。”話說在這兒,卻一直沒有成行。

大概五六年前,在一次畫展上認識了一個叫肖燦的女畫家。得知肖燦也是湖南大學的教授、博導,時年尚不到30歲。我詫異:“小姑娘,你也太牛了吧!”肖燦粲然一笑:“我不牛,我的老師牛。”肖燦告訴我,她讀博師從朱漢民先生。我說,我是朱先生的“鐵粉”,特別想一睹先生風采。肖燦說,“我可以帶你去呢!”之後也未能成行。

年初,看中央電視臺的文化綜藝節目“一路書香”,終於一睹朱先生的風采。作為嘉賓主持,朱先生隨節目組去湘西,一路行走,一路解讀。談沈從文和《邊城》,談湖湘文化和地域文化對作者的影響,談《邊城》的文化意蘊……

嶽麓書院,即便是這般春雨綿綿,也照樣遊客熙來攘往。朱先生撐一把黑色雨傘,筆挺地站在臺階前。我快步上前,朱先生熱情地和我握手。跟隨朱先生一路步入嶽麓書院東北角一處幽靜而古老的小院落。

小院落,青瓦紅牆,古樹參天。院內文昌閣的二樓,便是他的辦公室。撲面而來的是書——四壁的書櫃、書架皆滿滿當當的書,書桌上的書也堆得又高又多。書多,卻是擺放得整整齊齊。一屋書香。

採訪在窗前的一個小茶几前進行。朱先生坐在我的對面,說:“這杯茶是您的,泡上一會兒了,不會很燙。”掀開杯蓋,白瓷杯裡是碧綠的茶湯茶葉,清香。採訪朱先生,不啻於聽一堂引人入勝的文化講座。不知不覺過去了3個小時,窗外依然有雨,也起了暮色。

我問了一個似乎是採訪之外的問題:“肖燦是不是湖南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導?”朱先生面帶自豪:“是的。”朱先生說,肖燦是個比較特殊的學生,她本科和研究生學的專業是建築學,但高等數學基礎很好。根據肖燦自身特點,朱先生安排她對嶽麓書院藏秦簡《數》進行釋讀,研究。

肖燦的博士學位論文《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研究》獲評201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朱漢民先生同時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老師”榮譽。師生皆飲譽國內學壇。

文昌閣對面,就是明倫堂。週末沒有學生上課。走進這棟古樸的兩層小樓,一派靜穆。一樓一間大廳用於學術報告和答辯,樓上4間小教室,一間大教室。最小的教室就是一桌兩椅,也就三四個平方米的樣子。大大小小的課堂,深色桌椅光潔、古樸。這是朱先生主持嶽麓書院工作期間修繕恢復的課堂,也是朱先生多年來“傳道、解惑、授業”的場所。

“一盞燈,一杯茶,一本書,一幫子學生。這是我的生活常態。”朱先生說,他的生活裡,沒有星期天節假日的概念。通常的日子,他都是過得按部就班:讀書、寫作,帶學生,參加學術活動等。

“不可閒談廢時”的院訓,他遵守得最好。處理事務性的工作時,他也是速戰速決,絕不將時間耗費在東拉西扯上。他常常獨自一人爬山,他說許多問題都是在爬山時想通的。

他也喜歡和書院同事、學生爬山,討論一些學術問題。好幾個博士生的論文框架,都是在山上邊聊邊解決的。漢堡大學亞非學院院長曾訪問嶽麓書院,看到朱先生將鍛鍊和學術結合起來的方式,非常欣賞,認為與古希臘學院的教學方式類似。

朱先生在《從名士風度到聖賢氣象》這篇文章裡說:“無論是魏晉盛行的名士風度,還是宋明追求的聖賢氣象,它們均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為當時及後世的文人學者所景仰,被不同歷史條件、不同人生際遇的士大夫們所追求。”

名士風度,追步聖賢。用來形容朱漢民先生,庶幾近焉。

■評說

實誠君子朱漢民。

—— 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唐浩明

朱漢民教授的論著,行文清,成章簡,理路重。大問題,輕出之。是儒之真知者。

——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 劉夢溪

親愛的朱老師,謝謝您的《儒學的多維視域》,我很享受閱讀它。我一直在探討《孟子》和他的心性概念,從您討論《孟子》心性論與《大學》的關係,我受益匪淺。我對知道如何使用語言的學者,總是印象深刻。

——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 安樂哲

朱漢民教授主持的書院重振事業,實現了傳統書院與現代大學的有機融合,為中國傳統書院的發展樹立了一個典範。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中華文化現代重建之時,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臺灣學者 若文

朱先生是一位純粹的學者,學通中國哲學、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和湖湘文化,著作等身,海內外知名。朱先生做學問,做院長,擔任學術職務,培養後學,均以純粹學者之風格、學者之精神一以貫之。追求真理,追求真學問,堅守文化理想,堅守精神家園。對於如何做人、做學問、搞管理,

他說,三者如要達到高境界,無非是3個方面:一曰道,二曰學,三曰術。道者,價值觀也,人文精神也,這是人生之底氣、之基礎。學者,是學養,是學識。術者,是方法論。三者融會貫通,人生可望達到一個高境界。此不僅是學術之境界,也是人生之境界,也是從政之境界。

——朱漢民的博士生、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嶽麓書院教授 張國驥

朱漢民先生,身處山水洲城,心遊經史子集。

——朱漢民的博士生、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 王琦

朱老師重視學生的學業,更重視教給學生“安身立命之道”。他常引書院一副對聯中的話教導我們:“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君子之德,“以為天下貞”。

——朱漢民的博士生、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肖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