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扯淡,一句“不再來了”,讓扯淡碑主人身份成謎

導讀:在河南淇縣的摘心臺公園內,有一塊奇怪的石碑。石碑上既無立碑時間,也無立碑人姓名。但是,很多人看到這塊石碑,第一印象就是現代人穿越了。為什麼呢?因為誰看了都會覺得特別的扯淡,而石碑的名字就叫“扯淡碑”。

古人也扯淡,一句“不再來了”,讓扯淡碑主人身份成謎

摘心臺公園內有一塊奇怪的石碑

這是一塊造型特別普通的石碑,正反兩面都有碑文。咱們先來看正面,頂端先是四個大字“再不來了”。再往下看,“扯淡”這兩個字相當的醒目。正因為這兩個字,它被人們叫做扯淡碑。

別的不說,光是“再不來了”和“扯淡”這幾個字兒,您第一反應是什麼?是不是覺得這就是咱們現代人的用語啊?古人會這樣說話嗎?

沒錯,古人寫作是用的文言文,說話用的是古代白話文。那比如說咱們看《水滸傳》,那就是元明時候的白話文。古人在刻碑的時候,對碑文那是相當講究的,有一套專門的碑文用語,像“再不來了”和“扯淡”這種現代大白話,按道理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碑文之上的。


所以,當初這塊石碑剛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被發現的時候,所有人認為這都是有人在惡搞。可問題是,再仔細研究其餘的碑文,又有人發現這還真不是現代石碑,的確就是古人立的,為什麼呢?咱們繼續來說正面的碑文。

除了“再不來了”和“扯淡”之外,碑文正中還豎刻著“泰極仙翁脫骨處”幾個大字。右邊的小字寫的是“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訪道雲蒙修真,事蹟已詳載甲申記矣,予等不敢再贅”。左邊的小字寫的是,“生不言壽,莫考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定老人立”。

古人也扯淡,一句“不再來了”,讓扯淡碑主人身份成謎

扯淡碑給人特別扯淡的感覺

這些碑文什麼意思啊?先來看幾個關鍵詞。首先是右邊碑文當中提到的“明末甲申”,這幾個字兒應該就是指甲申年公元1644年。這一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煤山自縊,也就是歷史上的“甲申之變”。

所以這塊石碑應該是明朝末年立的,這是一塊明末清初的石碑。再看右邊碑文當中提到的“水木氏”,以拆字法來看,他應該是姓沐。這樣一來,右邊的碑文內容就很容易能夠翻譯出來了。

大意是說,“燕人沐氏,於公元1644年來淇縣雲蒙山修真。我的事蹟已被載入了甲申年的史料之中,我就不敢再多說了。”

那麼,再看左邊的碑文就有點嚇人了,為什麼呢?關鍵在於“生不言壽,莫考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這行字翻成大白話就是,

“我不喜歡提起自己的年齡,有人說我活了一十有二紀,我說是的。”

這裡必須解釋一下,古代一紀就相當於十二年。也就是說,有人告訴姓沐的老人,他活了144歲。144歲,就問你嚇人不嚇人。

古人也扯淡,一句“不再來了”,讓扯淡碑主人身份成謎

沐姓老人四大皆空,每日和琴棋書畫為伴

左邊的碑文,大概意思是說,這個沐姓老人四大皆空,每日和琴棋書畫為伴,在自己抱病之時刻下這塊碑。把左右兩邊的碑文內容和“再不來了”,以及“扯淡”幾個字連起來看,很多人就得到了一個驚天的猜想。

這會不會是哪一位現代人穿越到明朝之後,發現自己空有現代的先進知識,可一番雄心壯志卻被歷史淹沒,一事無成。最後發出了穿越都是扯淡,我再不來了的感慨。

不得不說,這個猜想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主要是因為扯淡這兩個字,太過於口語化了,實在是不太像古人說話作文的習慣。再加上“扯淡”的上邊,還有“再不來了”四個字,真的就像是一個穿越回到古代的人,很討厭那種爭名奪利的生活,離開的時候仰天大呼:“老子再不來了”。

但是,這個猜想專家們認可嗎?世上真的有穿越嗎?不管你怎麼想,反正在歷史專家們看來,現代人穿越到古代,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扯淡”這兩個字在明清時期還挺常用的。

古人也扯淡,一句“不再來了”,讓扯淡碑主人身份成謎

在很多古籍裡都曾經出現過扯淡這個詞

在《儒林外史》當中就出現過“扯淡”這兩個字,在明人筆記《萬曆野獲編》當中,也有“扯淡”的說法,可見“扯淡”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至於“再不來了”,專家說,如果某位古人對當時的生活覺得不滿意,不想再到人世間走一遭,那也是有可能發出這種感慨的。所以,專家認為穿越的說法很不靠譜。

那麼,如果不是穿越,這塊兒“扯淡碑”的主人到底是哪一位古人呢?專家提出了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碑主人可能是當地民間故事當中提到的人物“沐懷谷”。

長期以來有一個民間故事在淇縣廣泛流傳,說古時候有個人叫沐懷谷,原本在朝中做大官兒,後來犯了死罪,臨刑的時候,他的僕人代其伏法。沐懷谷死裡逃生,看淡了一切,於是來到雲夢山修道。

原以為,已經有人替自己死過了,他就可以不死了,沒想到最後還是難逃一死。於是乎,他在臨死的時候感慨的說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於是,他就為自己製作了這塊“扯淡碑”。

古人也扯淡,一句“不再來了”,讓扯淡碑主人身份成謎

扯淡碑的主人到底是誰,至今是個迷

再說第二種可能,有專家認為“扯淡碑”的主人,可能是明朝的勳臣沐氏。當時的沐氏並不是泛泛之輩,他們家世代鎮守雲南,類似於清朝的吳三桂,算是雲南王。這個在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中還提到了,就是沐王府嘛。

後來大明朝滅亡了,沐氏一族逃走,本想著日後能東山再起。可沒想到後金穩穩佔據了中原,沐氏一族到死都沒能東山再起。

而沐氏的這些境遇,恰好可以跟碑文的“扯淡”二字相呼應。那麼,“扯淡碑”的主人到底是誰呢?很遺憾,時至今日,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